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关于北宋的历史迷案着实不少,其中有著名的陈桥兵变和斧声烛影、金匮之盟。而后两者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事件,即宋太祖死亡之谜。在这两件历史谜案中,赵普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对于这两件历史事件起到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朝代,关于北宋的历史迷案着实不少,其中有著名的陈桥兵变和斧声烛影、金匮之盟。而后两者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事件,即宋太祖死亡之谜。在这两件历史谜案中,赵普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亲历者,对于这两件历史事件起到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作用。 「 ”点检作 天子” 一个谣言,成就了赵匡胤的霸业。关于这个十分诡异的谣言,在历史记载 ... 出现过两次。第一次为后周显德六年,即公元959年。,在周世宗柴荣北征途中第一次出现,当时柴荣看到后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敌人扰乱军心所用的小伎俩。但这也在柴荣心中留下了阴影,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张永德,历史也证明了柴荣对此事是多么的介意。在柴荣病危之时,将张永德贬为节度使发往外地,而这一切没有任何原因。柴荣将殿前都点检之职授予了年轻的赵匡胤,这对赵匡胤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使自己从一名地方小节度使,一跃成为周帝国的核心人物,这不能不说是赵匡胤的幸运。但怎么分析,这一件事都不像赵匡胤所为,只是赵匡胤却阴差阳错的成了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 到底是何人所为呢?谣言并不会空穴来风。 我认为最大的嫌疑人是李重进。李重进为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对柴荣当皇帝一直怀恨在心和不服气,因为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所以说即使做皇帝也应该是李重进的,根本轮不到柴荣。但事实是,柴荣是郭威亲自选的继承人,并且柴荣也是一个猛人,再即位之初便打了好几个漂亮的大胜仗。故李重进只能隐忍不发,表面上对柴荣俯首称臣,但这也挡不住李重进在背后搞小动作,而让柴荣怀疑张永德这极有可能是李重进所为,因为只要张永德一死,李重进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 ”册点检为天子” 公元959年,柴荣病死,此时开封城内关于这个谣言又重新流传开来,这一次甚至比第一次流传的更广泛,我分析这一次显然是有人在幕后操作,其手法和声势不像同一个人的风格,很明显这一次是另外一个人想借第一次谣言这事情再做文章。 而恰在次年,真、定二州边关急报说是契丹南侵请朝廷派兵支援,当时的顾命宰相范质便急忙派赵匡胤率兵北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也太巧合了吧。并且据《五代史》和《辽史》记载,这一年根本没有对周朝用兵的记载。可见这件事是有人在背后故意安排的,而这人极有可能是赵普和赵光义。而赵匡胤可能是不知道的,比如赵匡胤在当时的情况下,竟然去拜见了韩通,此人是当时的开封城的防卫使,相当于开封的城防司令,并且此人对周朝十分忠心,如果当时他怀疑赵匡胤可以立即将其拿下,但他没有,说明他不怀疑赵匡胤。因为韩通很可能知道这个谣言是李重进所为,故对赵匡胤没有太多的戒心。但历史证明韩通的判断是错的,他可能知道第一次谣言是李重进所谓,但他不知道第二次却为赵普和赵光义所为。韩通也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只有韩通一家被 ... 死了。 当时赵光义年轻不成熟,而真正在背后运作这件事的极有可能是赵普一个人,因为赵普虽然没有多深的学识,但其精于吏治,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行事缜密而稳重,这些特质注定了赵普会成为赵匡胤成就霸业的重要人才。 金匮之盟,一个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 ”斧声烛影”和「 ”金匮之盟”是北宋初年最大的两个阴谋。在我看来这两个事件就是一个事件,就是宋太祖死亡之谜。赵光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阴谋家。赵光义为了得到皇位不惜 ... 了自己的亲哥哥,这一点是有极大的可能性的。只因宋太祖死的太突然了,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宋史》经过修编的。特别是在宋太宗一朝,对宋太祖的历史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编和整理,说明宋太宗对自己得位之因十分忌讳。这说明赵光义心里有鬼,而关于杜太后的金匮之盟更是疑点重重,甚至于前后有些逻辑冲突。首先杜太后会说这样的话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杜太后知道中国的政治传统,并且当时赵匡胤已经有孩子了,所以杜太后不会说出如此不符合传统的话来,否则就是扰乱国本,即使宋太祖不以为然,底下的大臣会没意见吗?比如赵普。所以这件事或许就不存在,实为赵光义所编造的。而赵普在公元970年被宋太祖罢相后,仕途就不得志。但巧合的是在公元976年宋太祖忽然死了,而赵普却在公元981年,被加官进爵重登相位。只因赵普向宋太宗和天下人证实金匮之盟确有其事,那么问题来了,从公元976年到公元981年,这5年间赵普为何不在公元973年就向世人公布自己知道的秘密呢?为什么会在八年之后才公布于众呢?最合理的解释便是赵普根本不知道此事,而后赵普在郁郁不得志时,便想利用赵光义的心里,给自己创造一个重回相位的政治条件罢了。而这正中赵光义的心意,故俩人便一拍即合,将金匮之盟这个弥天大谎给做实了。 综上所述,北宋初期的历史迷案虽然扑朔迷离,但却又在情理之中,看似繁杂的历史,其实背后却是历史人物间相互较量与博弈的结果,这也正是历史让人着迷的地方,我想读史使人明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点赞评论和关注转发。我是独钓孤海一只鱼,一个有态度的历史达人。
本文标签:宋朝周世宗赵匡胤李重进赵普历史宋史宋太宗唐朝五代十国二十四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