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之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文翁
名党,字仲翁,西汉官史。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
汉初四川成都一带为边陲。文翁治蜀首重教育,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
据《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载:文翁在任职期间,带领人民“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是之一个扩大都江堰灌区的官员。由于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郡出现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局面。
后世人缅怀文翁,蜀立专祠岁时祭祀;故里庐江城建乡贤祠(移建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
小 乔
小 乔 :祖籍不详。东汉末,随父乔公(轶名)避曹操乱,定居于庐江皖县。建安四年(199)孙策、周瑜率军破皖城。策纳大乔,瑜纳小乔。今庐江县城北郊 有“乔公故址”和二乔倾倒妆残脂剩粉的“胭脂井”。墓处庐江城大西门,真武观西百步,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
孙维祺 字以介,号起山,清康熙庐江城关人。少聪颖。康熙庚午(1690)举人、辛未(1691)进士,历任直隶河间、涞水二县和县、由涞水解组归,优游山林,惟以著书自娱,选文不拘一体,因材造就,评语皆中肯,一时流播海内,其诗文、传说县内流传更多。著有《五经说文》、《廿一史临》、《三太史》、《四书印证》、《春秋大意》、《春秋》、《飞跃真言》等。
宛嘉祥 明正德至万历时人,号白湖,庐江县东乡人。年少时家贫,嘉靖举人,在广信、临清任职。后为户部郎,贵州思南府知府,廉洁奉公,政绩卓著。
宛嘉祥年迈后,辞官回家,杜门谢客。县内如有大事,县官即登门请教。嘉靖四十二年(1563),总纂《庐江县志》,著有诗文干卷。
伍乔
南唐庐江人,自幼入庐山国学,专诗文,作《庐山书送祝秀才还乡》诗云:“莫使蹉跎恋疏野,男儿酬志在当年”。《江南通志》、光绪《庐江县志》记,乔于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遂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伍乔星,旦入国学访得乔,勉之进取。后乔于南唐保大元年(943)以《八卦赋》中进士之一,元宗命石勒乔赋于国门。官歙州通判、考工员外郎。年70卒于官。诗多散佚,《全唐诗》仅录一卷。《庐州府志》记伍乔墓在庐江城南马厂岗,居民耕田得碑为验。其母墓为庐江柴埠渡南岗。
王蕃 228—266,字允元,三国时庐江(今庐江西南)人。他博览多闻,通晓天文、数学。先后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曾 ... 浑天仪,制订历法。他撰有《浑天图记》、《浑天象注》。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我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39岁时,因佞臣妄言,被暴君吴主孙皓 ... 害。
潘鼎新
1828—1888,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人。
道光二十九年中举,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后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立“鼎”字营。同治元年署江苏常镇通海道,后加按察使、布政使衔。同治四年率部北上,赴山东镇压捻军,后任山东布政使。同治十三年授去南布政使。光绪二年升任巡抚,次年调至京城另候任用。
光绪九年,法军向清守军刘水福部进攻。清 ... 命潘鼎新为湖南巡抚。光绪十年调授广西巡抚。潘鼎新随即驻军谅山,与法军初战获胜。但是清 ... 不主张抗击到底,使清军坐失战机,处于防守挨打的被动地位。谅山抗法战役中因清廷态度不明造成指挥不力而遭绩,革职回籍。
他还于同治七年捐资重修庐江城内文昌宫、奎星楼,以后又资助建南京庐江试馆。光绪十四年,清廷赏还鼎新原衔,是年5月12日感暑触发旧伤逝世,终年61岁。
吴长庆
1833~1884,字筱轩,庐江县南乡沙湖山人。
咸丰五年,吴长庆袭云骑尉世职。咸丰七年,升守备。咸丰十年,大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于华子岗,功加都司衔,赏换花翎。同治二年,越级升为副将。同治三年,积功以总兵记名简放,赏力勇巴图鲁名号。因战功卓著,旨交军机处记名,遇有提督、总兵缺出,尽先题奏。
捻军复起。吴长庆前往镇压,清廷赏吴长庆穿黄马褂,换瑚敦巴图鲁名号,并正一品封典。
同治八年,潘鼎新军因争粮饷发生哗变。清廷允奏,赏加一级,记录2 次。
光绪六年元月,吴长庆升浙江提督。十月,调任广东水师提督,未赴任。
光绪八年, ... 禁军叛乱,击散乱党,迎复王妃,将事态平息。清廷以吴长庆功最,赏三等轻车都尉,留镇汉城。吴长庆驻朝2 年,组织 ... 人民修道路,筑桥梁,救灾恤丧,示以恩信。
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金州,闰五月病逝。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疏请优恤,付史馆立传,准于立功地方,建专祠,谥武壮,以其次子吴保初袭职主事。吴长庆好读书,爱人才,时称儒将。
丁汝昌
1836.11.18~1895. 2.12 ,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字禹廷。庐江北乡丁家坎村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出任北洋海军提督。1891年,率舰队访问日本。鉴于日本海军的发展,回国后曾陈请清 ... 再购新舰,未被采纳。1894年7月丰岛海战后,命令加强各舰防护,以备再战。9月中旬,奉命率北洋舰队主力护送运兵船队赴大东沟,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1895年1月30日~2月11日,在威海卫之战中,未得到上级命令,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含羞自尽。
此后,清 ... 内的清流、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 ... 昭雪。1912年,灵柩始归葬于安徽无为县西乡小鸡山梅花地。
刘秉璋
1826~1905,字仲良,庐江县刘墩人。咸丰十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元年入淮军。后授江苏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光绪四年以乞终养老母辞职回家农桑。光绪八年又被起用,任浙江巡抚。光绪十一年镇海之役,计击沉法舰一艘,重创三艘,火轮、小船多只,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光绪十二年,刘秉璋任四川总督,查办遗留的“重庆教案”。刘秉璋在查处中,处死 ... 人凶手和闹事首领,未镇压群众,美英不满, ... 无能的清廷迫于英美法要挟,将刘秉璋罢官,光绪三十一年病逝。逝后,清廷准其“复官,予优恤,建祠”。
孙立人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庐江金牛镇人,抗日名将。历任国民 ... 师、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陆军上将。抗战中击毙日军人数最多的中国将领。
抗战时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远征军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协助杜聿明等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1944年10月,其部将将七七事变爆发借口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进驻东北,与林彪部队发生激战,取得四平、长春,逼近哈尔滨。1947年8月被调离东北。
民国 ... 迁台前,赴台湾省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1950年4月,晋升陆军总司令。孙是少数受美国 ... 教育,又无加入 ... 的将领,加上美国所谓的台湾省地位未定论影响,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
1955年因所谓的“兵变事件”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监护。李登辉执政初期,孙案获得“ ... ”。同年五月,中华民国国防部 ... 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