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嵇康遇害

  嵇康被杀,起于吕安一案。《晋书·嵇康传》载:“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但其被杀,却缘于钟会的构陷:

  初,康贫居,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谗:“康欲助毋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政,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晋书·嵇康传》)

  《魏志·钟会传》也说:“(会)迁司隶校尉,虽在外司,时政损益,当时与夺,无不综典。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据此所言,嵇康之被杀,罪魁祸首就是钟会。钟会为报睚眦之怨,借吕安一案,乘机陷害嵇康。这似乎已成为定案,多少年来,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但是,如果仅仅把嵇康被杀归咎于钟会的陷害,似乎很难自圆其说。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先从吕安一案说起。

  吕安与其兄吕巽都是嵇康的好朋友。可吕巽人面兽心,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又知此家丑一旦传扬出去,吕氏兄弟都不好做人,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司马昭高举以孝治天下的旗帜,见吕安为子不孝,遂把他抓了起来。嵇康知道真相后,愤然与吕巽绝交,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进监狱。

  这件事情很蹊跷。首先,吕巽诬吕安不孝,如要证实,不仅要吕安自己承认,而且还要有吕安母亲的证词。只要问一问吕安的母亲,一切就可真相大白。其次,即使吕安真的不孝,按当时的法律,最多也就是发配边远之地,还不至于处死。而嵇康只是调停人,没有违法之事,不当系狱,更不应斩首。再者,司马昭虽然标榜以孝治天下,但对当时的名士还是比较宽容的。阮籍为母服丧期间,饮酒食肉,司隶何曾对阮籍“任性放荡,败礼伤教”恨之入骨,建议把阮籍“投之四裔,以洁王道”。司马昭对此却不予追究,显得很是宽容[3]。嵇康是与阮籍齐名的大名士,司马昭对阮籍如此宽容,却对嵇康如此严酷,岂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吗?

  至于说钟会故意陷害,也是与理不通。钟会陷害嵇康的口实,按《晋书·嵇康传》的记载,主要有二:一是当初毋丘俭反叛时,嵇康欲助之;二是嵇康“言论放荡,非毁典谟”。这两条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嵇康虽是中散大夫,但已如前述,他在正始九年已移居山阳,希心世外,慎言慎行,不要说他不知道毋丘俭反叛之事,即使知道,也不可能“欲助毋丘俭”,司马昭怎么可能相信呢?关于第二点,如果说“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就要杀头的话,魏晋名士不知该有多少要被斩首示众?当时名士皆以谈玄清议为能事,以非薄礼教为时尚,即使是礼俗之士,又有多少人不“言论放荡”呢?魏晋之际,名士少有全者固然是事实,但真正因言语招祸者,却没有一人。何晏、夏侯玄不是,嵇康不是,其后的张华、潘岳、陆机也不是。

  那么,嵇康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余嘉锡先生在其所著《世说新语笺疏》中,提出了“叔夜之死,实因吕安一书”的说法:

  叔夜之死,《晋书》本传及《魏志·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文选·恨赋》注引臧荣绪《晋书》,并孝标此注所引《晋阳秋》、《文士传》,均言吕安被兄诬告,引康为证见诛,不言尝徙边及与康书事。惟《文选·思旧赋》注亦引干宝《晋书》,与公孙罗所引略同。然李善于此无所考辨,罗独明干宝之是,证嵇绍之非,其言甚核。五臣李周翰注,亦谓绍之《家集》未足可据。然则叔夜之死,实因吕安一书,牵连受祸,非仅因证安被诬事也。

  余嘉锡先生的说法,本自公孙罗《文选钞》引干宝《晋纪》。其文云:“安妻美,巽使妇人醉而幸之。丑恶发露,巽病之,反告安谤己。巽善钟会,有宠于太祖,遂徙安边郡。安还书与康,其中云:‘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 *** 风厉。龙啸大野,虎睇六合。猛志纷纭,雄心四据。思蹑云梯,横奋八极。披艰扫难,荡海夷岳。蹴昆仑使西倒,蹋太山令东覆。平涤九区,恢维宇宙。斯吾之鄙愿也。岂能与吾同大丈夫之忧乐哉!’ 太祖恶之,追收下狱。康理之,俱死。” [4]

  臧荣绪《晋书》从干宝《晋纪》,亦录此事。文称安妻甚美,兄巽淫之,反诬安不孝,启太祖(司马昭)徙安边郡。吕安在赴边郡的路上写下了《与嵇康书》。此书满腹怨气,一腔义愤。司马昭见了,很是恼怒,“收安付廷尉”,吕安与嵇康因此俱被斩首[5]。

  按当时的法律,吕安之罪即使成立,也罪不至死,而应判徒刑。结合何曾向司马昭建议将阮籍发配边远事,吕安因兄长的诬告而被发配边郡,应是可信的。所以,最接近真相的是干宝《晋纪》所说,吕安因其兄诬告而被发配边郡。而吕安难以咽下这口恶气,就在发配边郡的路上给嵇康写了一封充满怨气和义愤的信,结果导致二人同被杀害。

  应该说,关于嵇康之死,干宝《晋纪》和臧荣绪《晋书》所记是比较合乎实际的。

  干宝是两晋之际的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在记述魏晋之际的一些重要事件时,他的情感天平不由自主地要偏向司马氏一方,所以,他记述嵇康和吕安之死,是仅记事件本末,而不究其事件之原因,只是说“康理之,俱死”。但是,嵇康为何会因替吕安申冤而被杀呢?这同样是一个疑问。

  嵇康是一个对身外之事反映十分平淡的人,王戎与其居20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还努力向阮籍学习,口不论人过,很少说别人的不是。这样一个人物,是不大可能树敌的。但是,这只是就一般的人际交往而言,若是涉及到政治斗争、国家大事和政权的稳固与否等重大事情,不论你是否招惹别人,只要别人认为你可能是一种威胁,哪怕是潜在的威胁,那么你就很难超然世外。嵇康的情况就是这样。

  嵇康是曹操的孙女婿,何晏的侄女婿,又不明不白地跑到汉献帝的贬居地山阳住了十几年。这种身份,这种态度,都令司马昭难以放得下心来,这是其一。其二,嵇康平时就抱一种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态度,山涛举荐他为吏部郎,他竟然愤然与山涛绝交。其三,王肃、皇甫谧等人杜撰汤、武、周、孔的话,为司马氏篡位制造礼教根据,而嵇康却“非汤、武而薄周、孔”,这就等于是反对司马氏篡位[6]。其四,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嵇康下狱后,三千太学生为之 *** ,司马昭心生忌惮。太学生为嵇康 *** 本来是想救嵇康,结果却让司马昭看到了嵇康在文士中的巨大影响,促使司马昭痛下决心。

  如果只是一般人物,司马昭也许不会把嵇康放在心上。但嵇康不同,他是曹操的孙女婿,和被司马懿杀掉的何晏有姑侄之亲,又是魏晋之际的大名士,在文士中很有号召力。嵇康下狱后,三千太学生为之 *** ,要嵇康做他们的老师。遭到司马昭的拒绝后,他们又要和嵇康一道入狱。这充分说明了嵇康在当时文士中的影响力。嵇康如果仅仅是不合作也就罢了,但是他竟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反对司马氏代魏自立。这样一个如此有影响的人,竟然反对他谋篡曹魏大权,司马昭如何能够容忍!司马昭处心积虑代魏自立,虽然已是人人尽知之事,但是没有一人敢于公开站出来反对。嵇康尽管是以“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方式,委婉曲折地表达反对的意思,但还是被司马昭看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嵇康即使不牵扯进吕安的案子中,即使钟会不去诬陷他,但只要嵇康稍有不慎,随便有一点不合礼教的行为,司马昭都会对他痛下杀手。嵇康之死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

 

  比较而言,阮籍虽然狂放不羁,任性而为,且同样不与司马氏合作,但他善于掩饰,且能屈能伸,该低头时就低头。司马昭要进位晋王,郑冲让他起草劝进书,阮籍虽不情愿,喝酒醉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写了,并且词不加点,一挥而就。像阮籍这样的不合作,司马昭能够容忍。而对嵇康这种既不合作又反对司马氏篡魏自立的人,司马昭就不可能那么宽容了。所以,嵇康之死,表面上看是受吕安一案的牵连,是钟会有意诬陷,而实际上则是司马昭认定嵇康有意与他作对造成的。两晋史学家看到了这一点,但为了替司马氏掩饰,却不愿意明白指出,而是归罪于钟会的诬陷。许多论者出于对正史的迷信,对嵇康之死不加怀疑,不作辨析,结果自然是因袭旧说,而真相始终不为人所知。

嵇康遇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阮籍用这四字评价刘邦,成为怀才不遇之人的代名词!值得收藏

    庞涓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将军,他心胸狭窄,用计残害同门手足,最后落得万箭穿心而死,临死之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竖子成名”的典故,咱们一起往下看!魏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名叫阮籍。阮籍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向宏大,学识渊博。生活中,他按老庄哲学思想处世,顺其自然,不拘小节。有时他一连几个月关门看书;有时又出外游山玩水,多日不归。他不仅诗歌文章写得

  2. 黄帝撒下的弥天大谎,连写《史记》的司马迁都被骗了

    文丨柳汀雪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女娲补天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这就要从共工的神话说起。

  3. 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邓艾:偷渡阴平旨在牵制,却误成灭蜀传奇

    题记:本着「”成功不可复制,但可借鉴,更可超越”的意愿,一分为二对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典——「”偷渡阴平”进行浅析,但并无「”抹黑”历史名将的想法,实则只求还原历史真相,以为后世更好借鉴。世人常说:「”成功背后人多赞,失败背后人多踩。”邓艾成功偷渡阴平,灭亡蜀汉,人多称奇迹,人多传经典。对于这样的「”传奇经典”,谁又愿意去质疑与细纠,谁又敢于去质疑与细纠?然而,当历史的画面再次回放,则不难发现,偷

  4. 刘渊建「 ”汉”,是西晋的失误,还是西晋已到末路,真正的乱世将至

    八王之乱使西晋政权在北方的统治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很多少数民族就是在此时内迁的,「”八王之乱”时也有部分少数参与,但大体上还是以西晋皇室内部的争斗为主。而当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较长时间后,渐渐的也产生了一种心理,为何我不能在这这乱世中分一杯羹呢?就是这种心理,开启了「”八王之乱”中除去西晋皇室的争斗外,少数民族也在此时纷纷建立政权,而最先建立政权的就是匈奴刘渊,国号为「”汉”。接下来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

  5. 他是隋末第一奇才,不是李密也不是 ... ,更不是李渊,你猜是谁

    比如打响反隋战斗第一枪的王薄。如果给18路反王排名的话,王世充绝对能排第一名,如果李渊手下没有...,李建成这样既是亲儿子又是高级将领的助手,那王世充很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鱼俱罗号称隋末第一猛将▌大仁大义军心所向其实王世充能把如此强大的反贼平掉,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他抓住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

  6.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竹林七贤离经叛道,为何还被后人推崇?

    说起竹林七贤,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世俗脱离,明明处于一个被封建制度牢牢束缚的乱世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过出了属于自己的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然而,为何即便他们不与天下共谋,排斥远离独揽大权的朝廷,甚至不在乎生死,做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也能被世人当做时代的标榜呢?

  7. 史上第一酒鬼:被妻子推进装满酒的缸里,3天后妻子才看酒缸

    刘伶就算放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了,他喜欢喝酒到什么境界呢?他老婆有一次把他关进酒缸,三天之后都看傻了。刘伶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个人。刘伶这个人的性格是真放荡不羁,根据史书记载他喜欢喝酒也就算了,喝醉了之后还喜欢把衣服脱了。

  8. 说一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六位阴谋家

    1、伪忠伪孝---王莽王莽夺权不像曹操刘裕们一样「”野蛮”,他可是儒家子弟,必须众望所归,皇帝主动禅让。所以在他达到一定地位之后,上骗皇后,下媚百姓,哭了一场又一场,最后登上人生巅峰。掌权后他的改革措施几乎复古西周的周礼制度,土地盐铁林木啥的收归国有,官名稀奇古怪,复古以前的币制…反正他的改革措施一切向书本看齐(不愧是太学高材生),一切以他的理想看齐。去你的土地兼并问题和阶级矛盾。更始政权(绿林军

  9. 正史《晋书》里,一个玄乎的故事,甚是荒诞

    01「”干宝,字令升,新蔡人也......宝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上述这位出生于河南新蔡,自幼博闻强记,后因平乱有功,获赐关内侯的干宝,便是古书《搜神记》的正牌作者。《搜神记》,堪比三国曹丕的《列异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民间神怪传说的小说集,共20卷,大小故事450余则。故事里有鬼,有妖,有仙,杂糅佛道,还有人神恋,人鬼情未了。虽

  10. 作为灭蜀汉的第一功臣,邓艾为何会被满门抄斩?

    在曹魏的伐蜀大军在受到阻拦后,将领邓艾选择了铤而走险,从陡峭危险的阴平关进入蜀地。此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已是广阔的蜀中平原地带。邓艾率军取得了在江油,绵竹的先后胜利,随即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出城投降,蜀汉宣告灭亡。不过,作为灭蜀大功臣的邓艾,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反而是在不久后被当权的司马昭下令抓捕,最终连累诸子被...。

随机推荐

  1. 释迦牟尼佛传 第廿九章 归城施法语

    第廿九章归城施法语佛陀和弟子们所住的舍卫城只园精舍,和佛陀的祖国迦毘罗城相距不远,因此迦毘罗城中人民,都纷纷的传说佛陀不久就要回国来了。净饭大王耳闻这些风声,他并不敢妄想和佛陀相逢,不过他也曾想派遣使者前去迎接,但又恐怕遭受佛陀的拒绝。经验告诉净饭大王,佛陀虽然是他的太子,但佛陀有佛陀的思想,佛陀有佛陀的责任,他知道佛陀这个人不是听人话的人。

  2. 梦见松脂

    周公解梦梦见松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松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井里有鱼

    周公解梦梦见井里有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井里有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撮盐入火是什么意思?

    【拼音】cuōyánrùhuǒ【解释】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待去呵,...性儿撮盐入火。”【例子】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近义词】火上浇油【相关】百度“撮盐入火”

  5. 为何说明代才女商景兰的婚姻既是幸也是不幸

    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明代才女,商景兰的身上有着非常美好的才华,可以说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贤妻良母。在1621年的时候明代才女商景兰嫁给了祁彪佳成为他的老婆,他们两个人自从结婚开始始终十分的恩爱甜蜜,关系非常的和谐密切,被当时的人们笑称为金童玉女,由此可见二人的感情是十分亲密的。而商景兰婚姻也是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后来她的人生也正是因为这段婚姻而发生了变化。

  6. 索额图是谁? 清代康熙年间权臣索额图生平简介

    >索额图因助太子争位,故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康熙帝多次惩处索额图之后又予以重用,很明显是利用他来牵制明珠,反牵扯到太子的废立问题。>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康熙命令将索额图拘禁,最后因太子争位被处死。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

  7. 梦见木牛流马

    周公解梦梦见木牛流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木牛流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与对手合作

    沙丁鱼是海洋中最有礼貌最守纪律的生物。当它们又一次进入浅水海域时,蓄谋已久的海豚施了一个小小的“手段”,将其中的“一股”沙丁鱼截断。海豚们用超声波“误导”迷路的沙丁鱼群,将它们控制在“股掌”之间。可是,它们要想在短时间内吃到可口的沙丁鱼,却相当费力和困难。

  9. 描写植物的词语

    青草芳草杂草野草茅草荒草劲草繁花似锦清香四溢幽香醉人芬芳扑鼻香气袭人牧草枯草草丛草坪草原绿茸茸碧茵茵花枝招展亭亭玉立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软绵绵芳草萋萋碧草如茵青草细柔含苞未放蓓蕾初放百花盛开鲜花怒放竞相开放杂草丛生草木旺盛百草丰茂草绿花红草木苍翠怒放芳香清香幽香枯萎枯黄凋谢飘散洒落枝干匀称盘曲多姿翠绿欲滴葱绿苍翠绿树成荫小树老树巨树古树树丛林木丛林树冠浅蓝绚烂深蓝红艳紫蓝瑰丽吐蕊盛开森林竹林松

  10. 梦见烟袋锅

    周公解梦梦见烟袋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烟袋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