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汉娜·阿伦特的评价如何?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

1、沉思与反抗——林贤治评论>阿伦特:沉思与反抗——纪念汉娜·阿伦特诞辰100周年(林贤治)>美国政治学者汉娜·阿伦特的著作,有八种汉译本,不同的传记数种。虽然她的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在大陆未见出版,但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她的名字及主要的思想,已为广大读者所知悉。>阿伦特于1906年10月14日生于德国汉诺威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她的父母都是社会民主党成员,母亲还是卢森堡的崇拜者。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先后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1933年纳粹上台后,参与犹太复国主义的秘密活动,一度被捕,后流寓巴黎。在法国,她继续为犹太组织工作。1940年,与流亡的共产主义者海因利希·布吕歇尔结婚。同年,被关进居尔集中营,法国沦陷后,同母亲和布吕歇尔一同逃往马赛,次年前往美国。总的来说,她是喜欢美国的,二战胜利后,大批德国知识分子返回德国,她坚持留了下来。在这里,她最先为犹太文化重建 ... 会工作,曾任舍肯出版社编辑,芝加哥大学教授,并在多所大学开设讲座。其间陆续出版多种政治学著作及其他著作。主要有:《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论革命》、《共和危机》、《耶路撒冷的艾希曼》、《 ... 时代的人们》等。1975年12月4日,因发作心肌梗塞,病逝于纽约寓所。>阿伦特的政治学者的形象是在美国完成的。作为学者,她大大拓宽了政治科学的论域,譬如“极权主义”论,便极具原创性质,它取自时代经验,为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政治学经典所未见。由于她坚持自由写作,因此不能不打破经院式的“学术规范”,她的绝大多数著作,以评论和随笔的形式出现绝非偶然。然而,在充满 ... 的表达中,却又无处不显现着她固有的沉思的气质。她是从哲学走向政治学的。>在实证主义学者看来,阿伦特的著作当有许多不够严谨或者偏颇的地方,事实上,她在生前便遭到不少这样那样的损毁。可是关键的是,她及时地介入现实,把她的思考集中到带公共性的问题,“人的处境”问题上面,直逼时代的核心。她确信,真正的思想者不在于完成,而在于打开。不是由自己终结真理,先知般地把真理交给人们,而是打开思考之门,让自己和人们一道在思考中行动,这正是阿伦特作为一个现代学者不同于传统学者的地方。>>在确立个人身份的时候,阿伦特并不把自己看作是纯粹的德国人,或者是纯粹的犹太人,而是一个德国的犹太人。她拒绝被德国文化同化,同时拒绝犹太复国主义。对美国来说,她也是“外来的女儿”。她要做一个边缘人,局外人,“有意识的贱民”。学者总是喜欢标榜“价值中立”,而她争取的,惟是身份的独立而已,价值倾向却是鲜明的。对自由的渴望,使她始终坚持独立批判的立场,不惮于自我孤立。关于艾希曼审判是最突出的例子。我们看到,她不但从中挑战广大社会的惯常的善恶观念,“美化”屠夫和公敌,而且把矛头直接指向受害者团体——自己所属的种族团体——犹太 ... 会以致全体犹太人,终至于众叛亲离,这需要何等超迈的道德勇气!她固然不是那类埋首于专业的麻木的学者,但也不是那类与时俱进的聪明的学者,而是逆流而上的反抗的学者。她反潮流,反抗她的时代,因为她确信,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极端的时代, ... 的时代。>2、《极权主义》第一次写极权下的人类境况>极权主义:群众运动、组织、宣传与恐怖>二十世纪人们最为刻骨铭心的经验,就是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生活。阿伦特于1949年完成的《极权主义的起源》第一次系统地描述了这一人类境况,并通过对传统社会的比较研究,在理论上做了深入的总结。全书共分三部:第一部为“反犹主义”,第二部为“帝国主义”,第三部才说到“极权主义”。前面两部对欧洲18世纪以降的历史进行多个方面的考察,指出极权主义的崛起,乃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大崩溃过程,实际上是全书的一个前奏。所以,雅斯贝斯建议从第三部读起。最后一部对极权主义的起因和条件,表现形态和特点,做了缜密的分析,指出这是“我们时代的重荷”,并且警告说,极权主义并未终结于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终结。>“极权主义”一词并非阿伦特的发明,而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欧美惯于使用的,但是,阿伦特在著作中赋予它以确定的限界和内涵。极权主义运动是一种大众运动。“群众”、“运动”是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她在书中对“群众”和“暴民”做了区分。暴民是从十九世纪阶级社会中脱离出来的人们,而群众则是阶级社会解体的产物,因此不像暴民那样拥有“阶级的基础”,他们反映的是 “全体人民”的利益,实际上是一群原子化的人们。极权主义运动,实质上是由这些互相孤立的个人构成的群众组织,它的一个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个体成员必须完全地、无限地、无条件地、一如既往地忠诚。忠诚,是极权统治的心理基础。极权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精英人物必须不断维系群众的忠诚,以激发他们在运动中的献身精神。他们要让群众知道,他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完全因为他们属于一个运动,是政党中的一个成员,他们只能“受惠于自己所加入的党和党交给自己的任务”。运动,不断地运动,它在实践上的目标,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更多的人们引入其中并组织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维持下去。>>在论及极权主义运动时,阿伦特着重指出宣传和组织二者的作用。极权主义宣传之所以需要在大众中反复不断地进行,是因为它的意识形态内容原本便是虚构的,非事实、非经验的;但是无庸置疑的是,某些观念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产生长期不变性,也可称为“彻底性”。阿伦特认为群众由于缺乏自由交流的空间,已然丧失由常识所提供的现实感,极权主义宣传正好利用逻辑演绎的强制性,以恐怖的力量,为他们提供现实感的另一种代用品——“科学”的谎言。如果说在极权主义国家里,宣传(Propaganda)需要和恐怖相互为用的话,那么,在极权主义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地方,宣传便为灌输(Indoctrination)所代替了。>关于组织的任务,阿伦特在书中写道,是“把经过宣传所粉饰的意识形态虚构的主要内容一一转化为现实,并且把各个地方尚未被极权主义化的人们组织起来,使他们按照这种虚构的现实而行动”。这样的组织是分层级的,有先锋组织,有精英阶层,也有普通成员,领袖则处于核心位置。在这个类似洋葱头一般结构的组织内,越靠近运动的中心,越是远离外部的现实,于是悉数埋入为极权主义教义所虚拟的世界之中,为“彻底性”所蒙蔽。>1958年,《极权主义的起源》出版第二版,阿伦特加写了《意识形态与恐怖》一章,取代初版的“结语”部分。她写道:“极权主义是一种现代形式的暴政,是一个毫无法纪的管理形式,极力只归属于一人。一方面滥用权力,不受法律约束,服从于统治者的利益,敌视被统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恐惧成为行动原则,统治者害怕人民,人民害怕统治者——而这些,在我们全部的传统中都是暴政的标志。”她在书中对极权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国家形式和历史上各种专制政治、独裁制和暴政形式做了区分,分析它的“现代性”的特点。在最后一章,她指出,极权国家除了独一(monolithic)结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政党和国家并存的现象,完全缺乏制度。极权统治蔑视一切成文法,甚至蔑视自己制订的法律,发展到全面专政,就是警察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活生生的人被强行塞进恐怖的铁笼中,从而消灭行为(活动)的空间——没有这种空间,就不可能获得自由的现实状态。极权统治的结果,人们不但丧失了自由,甚至窒息了自由的渴望,窒息了在政治领域以致一切领域内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整个社会无所作为。>“极权主义企图征服和统治全世界,这是一条在一切绝境中最具毁灭性的道路。”对于极权主义对人类的戕害,阿伦特有着切肤之痛,所以倾全力加以揭露,反对“鲁莽地一头钻进乐观主义”。可以认为,《极权主义的起源》不但是她的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她的一生思想中的一个聚合点。后来,她论革命,论共和,论责任伦理等等,都与此密切相关,不妨看作极权主义问题的不同维度的延伸。>>平庸的恶>1960年5月1日,在逃的前纳粹分子,在犹太人大屠 ... 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特工绑架,随后带回以色列。次年4月11日至12月15日在耶路撒冷受审,被判处绞刑。阿伦特以《纽约客》记者的身份目睹了审判的全过程,根据有关材料,写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在杂志连续发表,引起轩然 ... 。>阿伦特的文章被普遍误解并遭攻击,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其一是提出“平庸的恶”的概念,代替此前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提出的“极端的恶”的概念,将恶魔艾希曼平庸化;其二是指出犹太人 ... 会,众多犹太人领导人对大屠 ... 同样负有责任,这无异于拿自己的民族开刀,用阿伦特的话说,她揭开了“整个 ... 的故事中最阴暗的一章”。>在阿伦特的眼中,艾希曼并非恶魔,而是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常的人”。在第三帝国中,他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一个好党员,当然没有理由将自己看成是有罪的。他承认,他并非灭绝的组织者,他负责协调并管理将犹太人押往死亡营,只是执行“自上而下的命令”,忠诚履行职责而已。阿伦特写道:“从我们的法律制度和我们的道德准则来看,这种正常比把所有残酷行为放在一起还要使我们毛骨悚然。”她认为艾希曼是“官僚制的 ... 人者”,因此 同意法庭的判决;但是同时指出,艾希曼不是那种献身于邪恶的罪犯,而是一个缺乏思考,不具有判别正邪能力的人。在这里,她把罪犯与“平庸”联系起来,说:“艾希曼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而且也不像理查三世那样决心‘摆出一种恶人的相道来’。恐怕除了对自己的晋升非常热心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动机。这种热心的程度本身也绝不是犯罪。……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表达的话,他完全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是什么样的事情。还因为他缺少这种想象力。……他并不愚蠢,却完全没有思想——这绝不等同于愚蠢,却是他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犯罪者之一的因素。这就是平庸……这种脱离现实与无思想,即可发挥潜伏在人类中所有的恶的本能,表现出其巨大的能量的事实,正是我们在耶路撒冷学到的教训。”>阿伦特强调“平庸的恶可以毁掉整个世界”,实质上是强调思考在政治行动中的意义。这正是她对于极权主义运动的基础——群众问题的深入思考的结果。在极权主义运动中,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跟着像希特勒这样一个独裁者跑了?为什么一个像纳粹主义这样的专制政体能够靠像艾希曼这样粗鄙、肤浅的人来支撑?在阿伦特看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缺乏批判性思考。>还有一个集体不抵抗问题。阿伦特发现,犹太人 ... 会提供“遣送名单”,从中协助了纳粹的灭绝行为的主题,在审判中被故意回避了。她指出,犹太人领导人几乎都无例外地用某种 ... ,某种理由和纳粹合作。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有计划的犹太人大屠 ... 不可能达到后来发生的那种规模。在报告中,阿伦特还列举了欧洲国家在德国下达驱逐犹太人命令后的不同反应,并做了分析。其中,丹麦、保加利亚、意大利并没有出现反犹主义;丹麦还公开表示反对意见,帮助隐藏和拯救犹太人,曾经将5919个犹太人运往瑞典。相反,罗马尼亚公民普遍反犹太人,甚至以自发大屠 ... 的方式屠戮犹太人,以致党卫军为了贯彻“以一种更为文明的方式”进行屠 ... 而不得不进行干预。阿伦特认为,罗马尼亚不仅是一个谋 ... 者的国度,而且是一个堕落的国度。她指出犹太人 ... 会没有在“帮助犹太人迁移与帮助纳粹驱逐他们”之间做出抉择,同样是一种“恶行”。没有个人的反抗,也没有集体的反抗——对于纳粹在欧洲社会,不仅在德国,对几乎所有的欧洲各国,不仅在迫害者之间,而且在受害者之间引起的整体性的道德崩溃,她认为,耶路撒冷审判所提供的内容,是带冲击性的。>>谁之罪?对于一个民族的空前浩劫的反思,阿伦特在这里留下的启示是,必须在法律犯罪与政治、道德上的责任问题作出区分,不但要从政治体制方面追究历史责任,还要从人性道德方面追究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所谓历史的反思,就是反思责任。正如究诘共同罪责一样,认为共同无罪也是不成立的。>关于阿伦特在艾希曼审判中表达的观点,诺曼·波特莱兹在一篇文章中的概括是准确的:“取代罪大恶极的纳粹,她给我们的是“平庸的”纳粹;取代作为高尚纯洁的犹太殉教者,她给予我们的是作为恶的同案犯的犹太人;而代替有罪与无罪的对立的,她给了我们是犯罪者与受害者的‘合作’。”对于一段苦难历史的批判反思,阿伦特是丰富的,深刻的,但确实是惊世骇俗的。由于她,无情地撕破了一些政治体的卑鄙的伪装,撕破了人们借以掩盖自身的人性弱点的外罩,所以备受攻击和诽谤也是必然的。>公民参与>1963年,阿伦特的著作《论革命》出版。雅斯贝斯认为,此书是作者基于在美国的生活经历的产物,主题是政治自由和追求人的尊严的勇气;并且评价说,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极权主义的起源》。阿伦特认为,革命精神已经失去,她把这看作是现代人的悲剧,从而给予正面的阐释,把革命与共和联系起来,重塑革命精神。从中所体现的作为一个饱经极权统治迫害的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不泯的 ... ,倘若拿来与后文革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告别革命”的论调相比较,确实是很有意思的事。>在书中,阿伦特集中讨论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她认为,两个革命都极其重视公共自由和大众福祉,但是美国革命并没有像法国革命那样限制公民的个人权利,它的成功经验表明,革命只能使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她指出,美国这个国家的确有它的特殊性,它所以能够避免极权主义的影响,就因为它不具备民族国家那种建基于历史和文化的统一性意义上的民族一体性,此外,也不曾出现如十九世纪欧洲社会那种具有强大内聚力的阶级结构,作为一个 ... 国家,原本就是一个大众社会。但是,美国与欧洲文明是同源的,这也是一个事实。在阿伦特看来,革命和宪法的制订,在总体上是革命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美国革命的一个特点是,它并非一场突发的暴力运动的结果,而是始终依靠众多参与者普遍的协商和相互契约来发动、推进和维系的。阿伦特说:“革命的目的在于缔造自由。”美国宪法的制订与定期修正,就是建构和扩大自由空间,将自由制度化。倡导 ... 建设,不能只是考虑秩序与程序的确立,而放逐了自由精神与公众参与;恰恰相反,阿伦特的关于以“评议会制”取代政党制和代议制,建立一个“参议国家”的近乎政治乌托邦的设想,都是以公众参与、公共空间的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她认为,美国宪法体制的本质意义,并不在于保障公民的自由,而在于创建使人民能够由自己在政治上组织起来的自由,树立一种新的权力体系:一、真正体现“权力属于人民”而非哪一个政党这一共和原则;二、联邦宪法体制不是采取 ... 国家的形式,保证没有 ... 的权力存在;三、通过各政治体互相平等,彼此约束,而非定于一尊,实行代替或兼并;四、民族既非政治体的基础,也就不存在历史和起源的同质性。在阿伦特看来,美国的开国者们在创建共和政体时,确曾将罗马的共和政体当作最早的范型,但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建并非罗马的重建,而是新的罗马的创建,体现了一种延续以政治自由为第一义的欧洲共和主义传统的创新精神。>>美国在五十年代初曾经一度产生麦卡锡主义,疯狂迫害 ... 人以及异议知识分子,阿伦特本人也深受其害。但是,这股“划一主义”的狂流没有肆虐多久 ,便很快得到纠正。阿伦特深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拥有以联邦宪法为核心的各种自由制度。>《共和危机》是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另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六十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七十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曾经在《论革命》中所强调的公民参与对于保护美国共和制并促使其健康发展的思想,特别富于时代实践的意义。>关于政治谎言>1971年6月,《 ... 》披露了由国防 ... 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授意的机密文件,其中包括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决策过程的记录,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事件”。这些文件的内容,暴露了有关政治领域中的欺骗的诸多问题。阿伦特指出,事实是脆弱的,谎言更可能成功,尤其是来自 ... 的谎言。她说:“由于说谎者拥有预先知晓听众希望或者期待听到些什么的极大优势,因此谎言通常比现实更可信,更合乎理性。”其中一些谎言很容易被事实戳穿,但某些类型的谎言则可以将事实真相从人类的存在中完全抹掉,从而侵犯和损害了人类的自由。她指出有两种相关的说谎方式,一种属宣传性质,如越战;另一种则属专家、政治智囊人物所为,它一开始就带有自我欺骗性质,因为决策者生活在阿伦特称之为“去事实化的世界”。不过,对于 ... 的欺骗,她并不感到特别沮丧,理由就是她对美国一直处于自由状态下的新闻机构对民众服务方面持积极评价的态度,——即使 ... 文件有着严密的保密分级制度,也很难不为美国民众所知道。此外,美国人民的天性中具有一种 ... 破坏自由的力量的东西,这也是她有信心可以战胜 ... 谎言的希望之一。>关于公民不服从>阿伦特相信,公民不服从首先是一个美国现象,因为它源自一个契约社会中的公民对于法律的道德责任。她将公民不服从与良心的 ... 进行区别。公民不服从是集体的、公开的、以挑战政治权威的正当性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而良心反抗只是个人性行为。参与公民不服从的人都是有组织的团体的成员,这些团体出于某个观点的一致性而联合行动,并共同采取反对 ... 的立场。当然,这得从宪法上对诸如言论自由、结社自由、 ... ... 自由等等基本人权有着切实的保障,就是说,即使同属于一个基于同意的社会,这种同意也是必须隶属于不同意的权利的。她提供的思路是一个“契约论传统”—— ... 必须取得人民同意(容许异议),如 ... 已违背托付,人民有权利不服从。尽管公民不服从也许会转化为暴力行为,对于共和制而言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是,鉴于社会上公民参与的减少,各种形式的自愿联合的减少,阿伦特仍然鼓励美国 ... 考虑将公民不服从问题纳入法律体系之中,——因为她相信,这是一个自由国家自信有能力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种手段。>关于暴力>在《论暴力》一文中,阿伦特对权力、权威、强力和暴力作了区分。她把暴力和权力对立起来,认为暴力只能导致破坏,但不能创造出权力,一旦开始便无法控制,所以,暴力行动所产生的最可能的结果便是“一个更为暴力的世界”。而权力,在她看来是尊重人类的多元样态,使政治自由得到保护的力量。当一个团体或 ... 发现权力正在丧失时,很容易试图通过暴力来继续掌控权力。她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暴力出现时,权力即明显地处于危险之中。阿伦特关于暴力的论述,多局限于一个契约国家—民选 ... 的理论前提。她将权力过分合理化,不但忽略了权力中隐性的合法性暴力,也忽略了不同政治势力在某种历史情势中的变动关系。这里,大约是因为他在68年学生运动中,瞥见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极权主义运动中群众的不祥的阴影吧?>>等待启明>阿伦特以一种新异的文体风格,写作了一本书,名叫《 ... 时代的人们》。所谓 ... 时代,当是她所经历的二十世纪,主宰这一时期的极权主义和官僚政治;按她的说法,同时带有象征的性质,采用的是较广泛的意义。其中,她写了从莱辛到同时代人中的多位诗人、作家、哲学家,包括卢森堡这样的革命者,提供了一个处于精神领域中的人物谱系。当时代将人们卷入屠 ... 、混乱、饥饿,不义与绝望之中时,作为“时代的代表”,这少数人却几乎不受它的控制和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时代的沉思者,阿伦特无疑同样是其中优秀的一员。如果从专业爱好来说,她应当埋首于哲学研究;事实上,直到临终前,她仍然进行着严肃的哲学思考。她的最后一部未竟的著作,就是《精神生活》。她本人声称,她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思考,而不是一个长于行动的人。在弥漫着斗争气息的日子里,她没有成为一名革命者或是抵抗运动的成员,然而,她的思考却不能不一再地被现实政治问题——人类生存最急迫的问题——所打断。这样的思考不同于一般学者的思考在于,它并非服务于知识的目的,而是与实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密切相关,是对于生存意义的探寻。阿伦特试图通过思考打破现实——主要来自体制——的遮蔽,阻止人类作伪和行恶,敞开广大的公共空间,这样的思考,不能不带上批判与反抗的性质。在《人的条件》中,她承认:“事实上,在专制条件下行动比思想来得容易。”为了人类的自由生存,她为自己选择了最孤立、最需要坚忍、最艰难的工作:思考。>在《 ... 时代的人们》的序言末尾,阿伦特如此表达她的信念:“即使是在 ... 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illumination),这种启明或许并不来自理论和概念,而更多地来自一种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这光亮源于某些男人和女人,源于他们的生命和作品,它们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都点燃着,并把光散射到他们在尘世所拥有的生命所及的全部范围。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 ... 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烈的阳光……”阿伦特爱这个世界,她和她的著作,就是这样一种充满温暖的光辉,使我们在 ... 中感知人性和真理的存在而深受鼓舞。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汉娜·阿伦特的评价如何?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牧羊人发现一洞穴,里面有几个破陶罐,竟装着耶稣时期的手抄圣经

    这位牧羊人将完整的三卷收回,拿到当地市场出售。死海古卷的发现,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中世纪定本之前近700年的《圣经》真容大白于世后,许多当年教廷定本中的篡改和欺骗,也大白于天下了。唯灵论为基督教奠定了哲学基础,耶稣基督的独一性和神性为基督教奠定了神秘主义基础。

  2. 二战的谣言:真的是犹太人搞坏了德国吗?

    想起犹太人,许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纳粹包括纳粹的粉丝,都以这个为出发点,声称犹太人是将德国经济变坏的罪魁祸首。许多人也认为犹太人被屠...是因为他们本身太过贪婪的缘故。本文将从逻辑、人性角度出发,还原历史上真正的犹太人形象。

  3. 二战的真实照片,没有胆寒的场景,却有细思极恐的可怕

    说到了二战,我们的记忆似乎就被带到了过去,看到了过去的英雄们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的确,二战曾经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痛的伤害,让不少的中国百姓都死在了这场战乱。但除了我们国家曾经因二战受到伤害以外,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的人在二战中流了不少的血,这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日本和德国都是二战的主要发起国,中国是受到日本的侵略,而犹太人则是被德国人压榨。这一张张的真实照片,能让我们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二战带来的伤害。

  4. 「 ”你们看着办吧”:一场不公正的世纪审判何以让耶稣「 ”竖子成名”

    17世纪,英国法学家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余定宇先生说,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都已开始相信: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其败亡的原因之一,或多或少,都可能是由一桩极端残忍和极其不公平、不正义的审判引起。而在这场不公正审判的受难者,却有一个在全球妇孺皆知的响亮名字——耶稣。传说在公元30年,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有一位自称为「

  5.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6. 五千年的大变:回看辛亥革命

    作者(罗志田,著名历史学家,是当前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授权刊发,本文为《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序言,曾刊发于《读书》。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

  7.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

    撰文:罗志田《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

  8. 除去欧美人,能让犹太人,全民族感激的非犹太人,只有他1人了

    截止201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400万人左右,这人口数字相对于全球已经超70亿的总人口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少的数字。

  9. 和珅摔珍宝:从历史角度看职场政治,办公室里要不要结盟?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是讲述贪官和珅的。和珅得到了两件宝物,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宋朝汝窑的三足笔洗,共花了一万两银子,全天下都没人拥有第三个。而和珅,却直接摔碎了其中一个三足笔洗,而且摔碎的正是完美无缺的那个。其实和珅的做法,是对职场政治的精准理解。

  10. 一言不合就放炸弹,无厘头任性胡闹的党卫队驻丹麦指挥官潘克

    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烟雨,我的写作题材是二战德国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介绍历史,揭露法西斯罪恶。

随机推荐

  1. 篡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篡”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篡”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弋人何篡——弋人: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旧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2. 信口雌黄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xìnkǒucíhuáng【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出处】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例子】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近义词】胡说八道,信口开

  3. 中秋明月圆又圆

    中秋明月圆又圆,老老少少人团圆,甜甜美美情有缘,顺顺当当心事圆,和和气气好人缘,源源不断聚财源,温温馨馨幸福圆。中秋佳节圆月升,千里婵娟情相融;月桂香飘惬意浓,幸福播撒好心情;斟酒一杯共欢庆,人间团圆笑语声;温馨祝福遥相送,最暖心头是友情。中秋佳节庆团圆,短信一条来连线;八戒端来如意饼,看你吃得似蜜甜;幸福玉帝来钦点,要你温馨又浪漫,好运一连到天边,阖家幸福遂心愿。

  4. 一个人夜晚伤感说说-感人的情话

    我们一直深信,爱就是把最好的一切给予对方,包括尊严。多少浅浅淡淡的转身,是旁人看不懂的情深。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因为,这个世上肯定有一个人,在努力地走到你的身边。

  5. 明知无力回天,静观魏吴相争不好吗?诸葛亮为何执意要北伐

    明知无力回天,静观魏吴相争不好吗?诸葛亮为何执意要北伐文章由小马哥说历史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感谢你的阅读蜀汉可以说是三国士族势力最弱的地方,土地兼并状况也并不是最严重,孔明严刑峻法保证了蜀汉中央集权,可以充分调动资源人力。蜀汉强大的蜀锦生产外销能力保证了经济来源,攻取陇右有夺丝绸之路,促进蜀锦销量,壮大经济,削弱曹魏,进取求变之现实目的,所以北伐绝不是非理性的行为。蜀汉时期,诸葛武侯专门设

  6. 三国最后一句「 ”天下终归司马氏”,司马家族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曹操元气大伤后北归,孙刘各自割据,三分天下。所谓三国,就是指曹魏、孙吴、蜀汉这三国。曹芳即位后,曹爽专横跋扈,打压异己。在高平陵事变时,将曹爽集团一举击溃,权倾朝野。曹芳及曹髦二帝曾多次计划铲除司马家族,均已失败告终。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公元280年,东吴后主孙皓自知大势已去,自缚双手向进军投降,司马炎封孙皓为归命侯,东吴灭亡。天下终归司马氏。

  7. 办公室里的暗恋事件

    流言蜚语开始在办公室里传开,还是最让人头疼的绯闻。办公室的生活其实蛮惬意,就是这点莫须有的暗恋事件让我烦恼不已。一天,小海听到我和女同事萱萱的对话???萱萱后来的话无疑将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萱萱说在我们这段通话前面的内容小海没听到。不过,平淡的办公室生活,说不準又会闹出新的故事……

  8. 这家冷战时期的出版社想与世界分享美国的价值观

    1952年,一个代表美国最重要的贸易、大学和教育出版商的团体在纽约市开会合并了富兰克林出版社。二战期间,中的一些人(他们都是男性)一直活跃在战时的图书...会中。后来,他们又帮助...了带通俗读物到战斗部队的兵役版,以及带美国翻译成解放欧洲的海外版,《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在这次会议上,在冷战背景下,出版商再次决定

  9. 夏日炎炎,易伤津动气!中医送你几道食疗方,解暑又养脾

    作者:李成辉胡世云午餐的演化因于食源的不充足,中国古代平民只有早晚两餐(朝食和胧),汉代的贵族阶层开始在午间用餐,称为「”饷食”。据载唐末五代时期敦煌亦出现在两餐之间加小食的习惯。到了明代,江南富裕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为足。传统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即「”日中一食”,一天只有午间一顿。世界各国情形大致类似。直到近代,食物产量提高,一日三餐才得以普及。中医眼里的午餐俗语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

  10. 梦见有人呕吐_周公解梦梦到有人呕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有人呕吐好不好

    梦见有人呕吐是什么意思梦见呕吐,意味着梦者可能存在贪食或厌食症。男人梦见有人呕吐,希望某件事情尽快结束!女人梦见有人呕吐,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赢得不少信任。孕妇梦见有人呕吐,喜欢沉思的一天!周公解梦关于"有人呕吐"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有人呕吐代表什么梦见有人呕吐的吉凶:由努力至成功,向上发展,诸志易成,百事安泰,身心健康,得享长寿富荣,但因火力过大,提防火灾或烫伤之险,若无凶数,则可免忧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