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朝康熙三十年,为了抵御噶尔丹进犯,增筑了归化外城。民国十一年,因交通不便,归化城南城门、南城墙被拆除。】民国三年,民国...设立绥远特别行政区;长官称为绥远都统,侧重军政事务。绥远特别区都统驻归绥,辖归绥、清水河等区域。1914年,设置清水河县;为绥远特别区的下辖县。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绥远区域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老照片,1919年。摄影:安德鲁斯》

【席力图召寺前的木牌楼】席力图召(延寿寺)位置在呼市的旧城,在寺庙门前,有高规格的木结构牌楼。席力图召建造于明朝年间,清朝康熙帝曾经驻跸于此。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席力图召的主要建筑毁于火灾。三年以后,重新修建了寺庙。 【归化城的城墙箭楼】呼市(旧称归绥)系归化、绥远二城组成。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归化城初建。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了抵御噶尔丹进犯,增筑了归化外城。民国十一年(1922年),因交通不便,归化城南城门、南城墙被拆除。 【归化城魁星楼,此时为陆军医院。】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 ... 设立绥远特别行政区;长官称为绥远都统,侧重军政事务。绥远特别区都统驻归绥,辖归绥、清水河等区域。此组图片拍摄期间,绥远都统为蔡成勋(北洋陆军第1师师长)。 【归化慈灯寺,俗称五塔寺。】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慈灯寺开工建造;四年后落成。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这里的喇嘛们移至小召(崇福寺);慈灯寺逐渐败落。六十年代初期,此地设 ... 人员保护;七十年代后期,曾进行修葺。 【归绥地区的骆驼商队】十二世纪初期,丰州(今呼和浩特)是人口密集的 ... 重镇,属商业繁荣之州邑。明朝年间,曾经开放边贸,与蒙古交易马匹。清末民初时期,归化城设有保商团(地方保安队伍),负责保卫商路、护送商货。 【清水河附近的村庄】清水河县位置在蒙陕晋三省交界,因当地的清水河得名。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在今县境设置协理通判厅。1884年(清朝光绪十年),在今县境设置抚民通判厅。1914年(民国三年),设置清水河县;为绥远特别区的下辖县。 【清水河附近的民居】清水河县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人们多居住在窑洞。当地人善于建窑,多数的成年男子能干窑匠工作。建造窑洞时,盘火炕必不可少;盘炕营生的专业性很高,火炕是灶台、炕洞、烟囱构成的;搞不好就会满屋子反烟。 【和林格尔附近的旅馆庭院】和林格尔县位置在内蒙古中部,隶属于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和林格尔是二十间房子的意思。清朝初期,在此地建驿站,住有二十户人家。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和林格尔设置理事通判厅。民国初期,设县署。 【和林格尔地区,正在劳动的当地农民。】归绥(董其武部起义)和平解放后;归绥市新 ... 成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原绥远区域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原归绥市)成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老照片,1919年。摄影:安德鲁斯》
本文标签:呼和浩特清朝中国古代史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