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认为imax的效果在家实现不了才有影院存在的必要,剧情片在家看和在电影院看没区别,但特效片在家看和看imax区别太大了。总的来说,就是屏幕娱乐分流了所以,电影票房持续下滑是一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会踏进影院,除非电影能像2008、2009年3d和imax出现那样,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娱乐体验,再把观众拉回电影院,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出现,是很难把人们从手机屏幕里拉出来的。

为何电影票房持续下滑?未来你我也许再也不会踏进影院!今年各地电影票房持续下滑,这是多年来从未有之迹象,一方面和大环境有关,不止电影,我们各个方面都到了变化的临界点,汽车销量、大家电销量、包括电影票房等等都已慢慢反映出这种变化。高速增长时代结束,新常态开始。日本、韩国、台湾省都经历过的,现在轮到我们了,总有人认为自己例外,其实规律面前无人例外。 08年之后的票房增长,归根到底要从2008年后大投资带来的二三线城市大基建开始,大量小城市的购物中心出现,电影院是商场汇聚人气的主要手段之一,这种模式把商场和院线及地产绑在一起,加上多厅的模式,大幅度降低了影院的建设成本。所以票房上升的手段是两面的,一个是电影本身变得更吸引人,另一个就是电影院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有根本性的降低。 但现在,传统的影院盈利模式显然受到了挑战,如果flix模式有一天在电影领域推广,实现线上影院同步播放,60帧1080p,我也许再也不会踏进影院。娱乐多元化的今天,一天就24小时,为了一个电影我的得失是什么? 我的消耗:1、时间,来回的旅途时间、等待时间,一般3~4个小时;2、金钱:票价平均50~100一张;还要算上停车费、油费、零食费,两个人一般合计200~300左右。 观影风险点:1、可能的环境问题:影院的味道、邻座的嘈杂声、小孩子的哭闹等影响体验的东西,最近一些影院IMAX声音还调大到我受不了的程度;2、必定存在的环境问题:3D眼镜和夹片,带来的真实感远低于多一个眼镜的难受程度,而且院线为了赚钱,大部分一线电影都是3D;3、影片剧情质量欠佳,为了吓你一跳而大量使用过时的惊吓、3D技巧。 电影内容限制:1、国产的局限性,深层次的讲包括分成制度、补贴制度和内容限制导致产品不佳;2、无分级制度,想看的不进口,比如 ... 神3。 终上所述,我认为不如考虑买蓝光,在线看可能更合适,其实延迟享受也是可以接受的,也许像我这么想的现阶段只是少数,不过在接下来的年月里,如果电影连新鲜感都开始减少,相关变量没有改变的话,我觉得票房持续下滑很正常。 有人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认为imax的效果在家实现不了才有影院存在的必要,剧情片在家看和在电影院看没区别,但特效片在家看和看imax区别太大了。 这从特效层面来说没错,但看电影在我看来就如吃饭,色香味均是评分指标,如果60帧+1080P对我来说足矣,那么这时候交通便利性、时间、环境等其余因素的比重就会高一点。而影院唯一的优势只剩下新鲜感,因为有院线保护期,一旦我愿意延迟享受这个新鲜感,我也就不会去影院了。 我相信像我这么想的人以后会越来越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效需求减少,其它种类的娱乐对电影的挤占,不仅是金钱的挤占,更是时间的挤占。一部电影至少要90分钟,想象一下在短视频、直播等移动终端娱乐出现前,你每天在手机上花多少时间,现在花多少时间,就知道留给电影的还剩多少时间。 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速变快,视频网站的崛起(综艺节目,自制剧等),直播,短视频的崛起,人们从各种屏幕上更轻松获取的娱乐来源变多了,而一旦有了选择,就有了对比,很多人觉得现在烂片太多,这和他们在其它屏幕上的娱乐感受不无关系,去电影院看一个普通的片子,可能还没有打一会游戏,看一会短视频,视频网站上看看综艺节目来得舒坦。总的来说,就是屏幕娱乐分流了 所以,电影票房持续下滑是一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再也不会踏进影院,除非电影能像2008、2009年3d和imax出现那样,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娱乐体验,再把观众拉回电影院,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出现,是很难把人们从手机屏幕里拉出来的。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本文标签:电影票房电影未来影院影视3d影院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