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就在各方势力对江西军械案努力进行调解期间,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而此前一天,袁世凯刚刚发布了国会召集令,规定4月8日为国会开幕日。现在,国会尚未召开,宋教仁却已死于非命。宋教仁>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二次革命”。也就是说,...所发起的这场旨在推翻袁世凯的革命,始终未能赢得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就在各方势力对江西军械案努力进行调解期间,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身亡。而此前一天,袁世凯刚刚发布了国会召集令,规定4月8日为国会开幕日。梁启超与宋教仁都把国会讲坛视为自己的政治生命线,都把召开国会视为中国国家建设走上正轨的开始。现在,国会尚未召开,宋教仁却已死于非命。虽然少了一个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但梁启超并不感觉到轻松。他在3月25日给女儿令娴的信中说: “在中国政界活动,实难得兴致继续,盖客观的事实与主观的理想,全不相应,凡所运动皆如击空也。”他曾经以为,自己所领导的进步党如果能在国会取得优势,不仅可以抑制 ... ,而且可以监督袁世凯。但实际上,由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联合组成的进步党,最初在国会是处于劣势的,这就使得梁启超不得不采取与袁世凯结盟,以对付 ... 的策略。结果造成了这样一种令人难堪的局面:由于处处依赖袁世凯,也就使得主观上所希望的对袁世凯的监督,变成了客观上不得已的对袁世凯的妥协。而这种妥协进一步又助长了袁世凯的嚣张气焰,从而更激化了 ... 与袁世凯的矛盾。到了这一年的7月,双方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在孙中山等人的激励下,李烈钧终于决定从上海返回江西,并于7月12日在江西湖口要塞宣布独立,并发布讨袁檄文。他的理由是,袁世凯“帝制自为”,“以兵威劫天下,视吾民若寇仇”,所以,“我国民宜亟起自卫,与天下共击之”。 宋教仁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二次革命”。不过,即使在 ... 内部,对于这次革命始终也没有取得过一致意见。革命前,就有稳健派与激烈派的分歧,前者主张“法律解决”,反对诉诸武力;后者则选择武力对抗,不相信法律可以扳倒袁世凯。革命发生后,也没有出现他们所期待的类似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的局面,即使是江苏、上海、广东、湖南、安徽、福建等 ... 人控制的地区,也因为主政之人的各种利益考量而迟迟不肯加入反袁的队伍。也就是说, ... 所发起的这场旨在推翻袁世凯的革命,始终未能赢得广泛的社会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只能说明,此时袁世凯的真实面目还没有暴露出来,人们对他还没有完全绝望,总统非袁莫属论还很有市场。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二次革命中国近代史历史袁世凯宋教仁北洋军阀清朝历史辛亥革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