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水流大树经

水流大树经【前言】自然界,许多因果的事件不断发生着,但是常被我们忽略。台风来临时,有些高山上的树木被折断,掉落各处,有的顺着溪流沖到下游,最后流入大海,这是台湾省地区常见的景象,在佛陀时期的印度也是如此,常常有大树漂浮在恒河上,最后流入大海。这些大树的流入大海,便是顺着因果而行。但是,要满足多少因素才能抵达大海呢?佛陀当年就利用这一景象,对弟子们解说佛法修行的道理。【佛陀在阿含的开示】(一)水流大树的譬喻有一时期,佛陀住在中印度的阿毗阇(阿逾陀)的恒河水边。那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求法,希望能够专心修行,抵达涅槃,不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 这时,佛陀看见恒河水中有一棵漂流的大树,随流而下,于是就告诉这位比丘说:「你看到这恒河中漂流的大树吗?」比丘回答说:「看到了,世尊!」佛陀告诉这位比丘说:如果这棵大树a不附着此岸、b不附着彼岸、c不沈没于水底、d不受阻于洲渚、e不卷入于漩涡、f不被人取走、g也不被非人取走,而且h内部又不 ... ,那么这棵大树应当会随着水流,一直顺趋、流向大海吗?比丘回答佛陀说:「应当会这样子,世尊!」佛陀又说:比丘也像这样,如果a不附着此岸、b不附着彼岸、c不沈没于水底、d不受阻于洲渚、e不卷入于洄漩、f不被人取走、g也不被非人取走,而且h内部又不 ... ,那么应当会随着水流,一直顺趋、流向涅槃。(二)修行的法义上述这个「水流大树」的譬喻中,佛陀共提出大树流到大海的八个因素。这位比丘对譬喻所指的法义并不了解,所以他接着问佛陀说:a什么叫做此岸?b什么叫做彼岸?c什么叫做沉没?d什么叫做洲渚?e什么叫做漩涡?f什么叫做被人取走?g什么叫做被非人取走?h什么叫做内部 ... ?请世尊为我广为解说。我听法后,将独自在静僻之处,专心思惟,内心安住于不放逸,一直修行到不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佛陀告诉这位比丘说:a此岸,就是内六入处。b彼岸,就是六外入处。c沉没,就是指眷恋于俗事。d洲渚,就是指我慢。e卷入于洄漩,就好象有人由于贪于五欲而还戒退转道心了。f被人取走,就好象有人习近于俗人,相互之间的忧、喜、苦、乐,始终共同相随,纠缠不清。g被非人拿取,就好象有人想修梵行,而发愿说:『我现在持戒、苦行,修习梵行,是为了将来往生天上。』h内部 ... ,就是指犯戒而行邪恶不善之法,行为 ... ,不听闻正法,就好象莠稗混在稻中,其实不是稻;又好象螺贝之声相似于海浪之声,其实不是浪声;同样地,有的人不是学道沙门而装成是学道沙门的样子,其实不是学道沙门;有的人不是修持梵行而装成是修持梵行的样子,其实不是修持梵行。这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欢喜,告辞回去,便独自在静僻之处,仔细思考佛陀所说的《水流大树经》的教义,遵照奉行,一直修到抵达涅槃,不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证得了阿罗汉的圣果。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1174经,称作《水流大树经》。【一些省思】(1)佛陀指出,水中漂流的大树要满足八个因素才能流到大海,这种细腻的观察,显示出佛陀为何被称作「世间解」──因为他具有正念正知,对五取蕴、内外六处、五趣众生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2)许多禅修者都想早日证果,但是为何修行者多证果者少呢?由上述的《水流大树经》可以看出原因。整个修行的过程完全要顺着因果的原则,唯有正确的因才能获得正确的果。禅修者要满足八个因素才能抵达涅槃的大海。这八个因素一旦满足,「果」必然呈现,谁也档不住。所以,禅修者应将力气放在「因」的具足,而不是渴望「果」的呈现。(3)佛陀所说的修行的八个因素,仔细分析起来,和律仪以及「出离心」或「放下执着」有关:a不附着此岸,就是不贪着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内六处。这是属于「根律仪」;也和出离三界之决心或放下对内六处的执着有关。b不附着彼岸,就是不贪着于色、声、香、味、处、法等外六处。这也是属于「根律仪」,这也和出离三界之决心或放下对外六处的执着有关。c不沈没于水底,就是不眷恋于俗事。这也是属于出离三界之决心或放下对俗事的执着。d不受阻于洲渚,就是不生起我慢的心理,要放下骄傲的心理的执着, 即使是初果、二果和三果的圣者还有微细的我慢要放下,才能抵达究竟涅槃。e不卷入于洄漩,就是不贪着于五欲,不舍戒退转道心。这是和守戒以及出离心有关。f不被人取走,就是不习近于俗人,不被相互之间的忧、喜、苦、乐等纠缠不清。这是属于出离三界之决心或放下对俗人的执着。g不被非人拿取,就是修习梵行不是为了将来往生天上。这也是属于出离三界之决心或放下对天界的执着。h内部不 ... ,就是不犯戒,不行邪恶之法,行为端正。这是属于「戒律仪」。(4)至于河水的大树代表什么法义呢?就是众生的「心」。河水有一直往大海流动的力量,这力量代表什么法义呢?就是「正念正知」。众生的心虽都有觉性,但是被内外六处所迷惑,如果贪着于内、外六处,就会招感后有,结果粘着于两岸,不能前进。所以,禅修者要培养出大的「正念正知」,将自己的心不粘着于两岸,也不下沉,也不向往天界,因而能走在「中道」,顺流抵达涅槃的大海。(5)以「正念正知」不粘着于内外六处,其实便是修习「法念住」,在《念住经》中,佛陀说: 比丘如何于法即内外六处,观法而住耶?诸比丘!于此:a比丘知眼、知色,知缘其二者生结。知未生之结如何生起,知已生之结如何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b比丘知耳、知声,…c比丘知鼻、知香,…d比丘知舌、知味,…e比丘知身、知触,…f比丘知意、知法,知缘其二者生结。知未生之结如何生起,知已生之结如何灭尽,又知已灭尽之结,于未来如何不再生起。如是,或于内法,观法而住;于外法,观法而住;又于内外法,观法而住。或于法,观生法而住;于法,观灭法而住;又于法,观生灭法而住。于是觉知:「唯有法」,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无贪、无见住于内,彼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可知禅修者于内、外六处接触时,要觉察有无「结」(贪、瞋、癡)的生起,并以正念正知立刻放下,如此就能走在中道,往赴涅槃大海。【结语】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对众生的开示,仍然生动地保留在《阿含经》中,当日众生的烦恼还是相同于今日众生的烦恼;当日灭除烦恼的 ... 还是相同于今日灭除烦恼的 ... 。佛陀所教导的正法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佛陀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对象时,就要觉察自己的内心有无生起贪爱或厌恶的心理。唯有以正念正知不粘着于喜欢和不喜欢的两岸,我们才算是走在中道上,才能抵达涅槃的大海。(《人乘季刊》31卷,第1期,2009 林崇安教授)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水流大树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宋真宗时期,一只蝗虫煽动了一下翅膀,可怕的蝗灾冲向了大海

    戊辰,青州飞蝗赴海死,积海岸百余里。己巳,诏民有出私廪振贫乏者,三千石至八千石,第授助教、文学、上佐之秩。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10.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随机推荐

  1. 为什么中美军事互信难建立?

    为什么中美军事互信难建立?  美国一直在进行冷战式军事行动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可笑的矛盾。中美两国是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双边贸易额最高的两个国家。总体来说,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业品,美国则主要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农产品,两国经济的互补性远强...

  2. 【料实】的意思是什么?【料实】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料实」在《汉语大词典》第9936页第7卷334料实liàoshí清点查实。《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督将郭马、何典、王族等累世旧军,不乐离别,会吴主料实广州户口,马等因民心不安,聚众攻杀广州督虞授。」料实的拼音liàoshí料实是什么意思★「料实」在《汉语大词典》第9936页第7卷334料实liàoshí清点查实。

  3. 女白领养颜多吃蛋类

    食物中有许多食品对女性养颜颇有功效,尤其是蛋类,滋阴养颜效果更为突出。鸭蛋含有蛋白质、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D、钙、钾、铁、磷等营养物质。鹌鹑蛋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月经不调、高血压、支气管炎、血管硬化等病人具有调补作用;对有贫血、月经不调的女性,其调补、养颜、美肤功用尤为显著。

  4. 梦见老鼠跑来跑去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老鼠跑来跑去,最近生活开支会增加,不注意节俭就会负债累累。梦见老鼠在卧室打洞,保护好家里的贵重物品,家里有可能被偷窃。学生梦见老鼠跑了,学习运走低,可能是最近情绪不好,而导致不愿意看书吧。未婚男女梦见老鼠跑了,最近爱情方面和恋人相处愉快。青年人梦见老鼠跑了,则健康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心脏。梦见小兔子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5. 天京事变中,为什么石达开要求处死秦日纲?

    天京事变中,石达开为什么要求处死秦日纲?>天京事变时,石达开要求将秦日纲处死,不仅仅有为了太平天国着想的方面,其中也不乏个人原因,除掉自己的异己,除掉以后会对自己造成极大威胁的人。随后,石达开和韦昌辉碰面,石达开指责韦昌辉滥...,两人不欢而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石达开是贵县拜上帝教的最高领导人,而同为贵县人的秦日纲却不接受石达开的管辖,直接和洪秀全接触。

  6.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

    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巴比伦古城的大门叫典礼门,高4米多,宽2米左右。

  7. 表示单身的语句 然后和自己一起白头偕老

    他们所等侯的只是让自己等待的那个人明白自己的心意,然后选择自己,接着,牵着手,一起走下去。

  8. 崔玄伯的主要成就 节俭自律却让妻儿老母跟着挨饿

    崔玄伯出身清河崔氏,娶的是范阳卢氏之女,可以说是名门之后,年少时又有神童之称,之后更是成为北魏的开国功臣。尽管位高权重,崔玄伯却立身雅正,相当节俭、严格律己,深得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器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得知后,更加器重崔玄伯,并更多加赏赐,他却更加自律、约束自己了。>3.崔玄伯主张宽缓刑罚。

  9. 善心如水热情如火

    但不出三个月,夫妇俩便以待人热忱,收费公道而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我真切地感受到,夫妇俩所做的这些善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像水的流动一样泰然而安祥。>大约半年以前的一天深夜,一家从事服装批发生意的老板,因为沉迷于麻将桌前,忘了将烧水的煤炉熄灭,结果引发了一场大火。夫妇俩善心如水,是真善,所以得到了好报。对此,夫妇俩是半信半疑。

  10. 女人不一定生得漂亮 但一定要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一定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哪怕你本身长得并不漂亮。活得漂亮,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自尊,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好女人长得不一定美丽,但一定要心地纯净,贤惠善良。>好女人要让人生的每段旅途都有如花般的倩影。>好女人不是案桌上摆设的花瓶,要自尊。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