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履尾】的意思是什么?【履尾】是什么意思?

【履尾】的意思是:履尾lǚ wěi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豺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鹘之心,卑飞待击。」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须料。教他明朝整顿西湖桌,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履虎尾」。★「履尾」在《汉语大词典》第5124页 第4卷 56★「履尾」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履尾」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履尾lǚ wěi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 《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豺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鹘之心,卑飞待击。」   ▶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须料。教他明朝整顿西湖棹,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履虎尾」。

履尾的拼音lǚ wěi

履尾是什么意思

履尾

lǚ wěi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豺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鹘之心,卑飞待击。」●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须料。教他明朝整顿西湖桌,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履虎尾」。

★「履尾」在《汉语大词典》第5124页 第4卷 56 ★「履尾」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履尾」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履尾

lǚ wěi踩踏虎尾。喻身蹈危境。 ▶ 《晋书•袁宏传》:「仁者必勇,德亦有言,虽遇履尾,神气恬然。」 ▶ 唐·元稹《授杨元卿泾原节度使制》:「是以陷豺狼之穴,履尾甚危;蓄鹰鹘之心,卑飞待击。」 ▶ 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偏这生波涛翻覆招人笑,分明履尾招须料。教他明朝整顿西湖棹,何日重登御水桥。」参见「履虎尾」。

词条推荐

【履尾】的意思是什么?【履尾】是什么意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西湖三杰之首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2. 他是西湖三杰之一,他是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赞其忠义

    连年的灾害,尸骨遍野,再加收赋税。西湖三杰,名不虚传。自此汉族人民再次团结一心,满清如此的处理方式,无一不是失去汉族大众的民心。虽然战况可观,但是这暴露了张煌言和郑成功在战略上的不合。在顺治十八年,颁布"迁海令"后,南明政权更是遭到了重创。但是,他挺起来傲骨,以一腔肝胆成为了南明最后的守望者。乾隆四十一年,清高宗命人将其牌位入"祀忠义祠",即便是他反抗的满清统治者,都将其视为忠烈。

  3. 他是明朝第二人仅次王阳明,一首小诗,托物言志,太经典选入课本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曾做了个人物排名,而且只排了前两名,不是朱元璋和朱棣,而是王守仁和于谦。今天,我们只说一说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以及这首诗背后的故事,看看这位伟大人物的情操和风骨吧!

  4. 啥? ... 曾在康有为「 ”杭州家里”读过书?这背后大有故事……

    「”西湖第一名园”刘庄在「”西湖第一名园”刘庄内的丁家山上,静卧着一幢面积约220平方米的中式别墅。走进这黛瓦朱窗、飞檐翘角的「”老房子”,一块黑底金粉的匾额赫然入目:...读书处。...读书处(一天园)20世纪50年代末,...入住刘庄这个他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家”时,曾于此屋主持过一次长达月余的读书活动。主席与胡绳、陈伯达、邓力群、田家英等读书组「”秀才们”,每日读书数小时,边读边议边记

  5. 他是明朝著名才子和英雄,一首28字小诗,品格高尚,如今人人吟唱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曾做了个人物排名,而且只排了前两名,不是朱元璋和朱棣,而是王守仁和于谦。今天,我们只说一说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以及这首诗背后的故事,看看这位伟大人物的情操和风骨吧!

  6. 白居易都念念不忘的这条鱼,到底有多好吃?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虽不是杭州人,可是一到杭州就对西湖爱得不得了,这有《余杭形胜》为证:「”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他在办公之余,还经常骑马游西湖,这也有《钱塘湖春行》可证:「”孤山寺北贾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7. 中国最早的古城有多宏伟?1万民夫花费27年才建成

    最近有一件刷爆朋友圈的大事,杭州良渚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目前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良渚申遗成功确实是值得每个国人骄傲的一件事,它的重要性标志着国际上是正式承认了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因此在国际社会上承认的中国历史是从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历史开始的。这一时间,约相当于中国历史中的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玉器不仅仅是手工业产品的象征,更是社会阶级的象征。

  8. 只会写诗作做赋的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如何当起了大夫来?

    公元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赴任杭州知府。这是时隔18年之后的第二次来到杭州任职。第一次来此,是在1071年,苏轼迫于改革派的压力,主动请求出京任职,任杭州通判,也就是担任副职。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把手了。由于《水浒传》这部书的传播性,大家都知道了黄文炳的故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写完以后,怕别人不知道,造成侵权,特地在后面署上自己的大名——郓城宋江作。

  9. 关于豺狼的事实

    的大小和描述有三种豺狼。黑背豺狼的黑色头发从脖子后面一直长到尾巴。侧条纹豺狼是浅灰色至棕褐色,肘部至臀部有白色条纹,侧条纹为黑色。栖息地豺主要生活在非洲,但在不同的地区。侧条纹豺狼是例外。饮食为杂食动物,豺狼喜欢吃肉和植物。据《动物星球》报道,豺狼甚至会吃腐烂或有病的肉。大多数豺狼幼崽死亡发生在14周前。有些豺狼在11个月时离开父母。豺狼一般能活10到12年。一只侧条纹豺狼在博茨瓦纳的大草原上游荡。

  10.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西湖景色图盖罐

    肩上内圈青花波浪锦地、外圈三角锦地边饰,腹部上下相对的波浪锦地梅花图云肩、中间四开光内分别为西湖景色图,底边一道三角锦地边饰。盖顶面青花双圈弦纹内博古图,盖壁上六个覆青花地云头,下八个仰青花地云头间梅花图。

随机推荐

  1. 带有耦字的成语

    包含有“耦”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齐大非耦——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2. 梦见弥勒佛倒了

    周公解梦梦见弥勒佛倒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弥勒佛倒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蜡像馆

    周公解梦梦见蜡像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蜡像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与别人做爱

    周公解梦梦见与别人做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与别人做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水下世界

    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城市的痕迹,这个城市在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亚历山大七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他征服已知世界的努力的一部分。在研究埃及城市周围水域的希腊和罗马遗迹时,史密森学会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让·丹尼尔·斯坦利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比他们预想的要古老得多的建筑建造证据。“我们发现的东西是在亚历山大之前的偶然发现,”斯坦利说,他的发现已经发表在8月份出版的今天的GSA杂志。”我们以为有一个城市,但

  6. 乔迁新居的祝福短信

    8、阳光明媚,东风送情,喜迁新居,德昭邻壑,才震四方!乔迁喜天地人共喜,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7. 幕末的日本武士为什么要“偷渡”欧美?

    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民族,美国军舰1853年来到东京湾,激发了日本士子迫切希望了解西方的冲动。为了“睁眼看世界”,吉田松荫等志士因此谋划偷渡海外,吉田松阴因美国人拒绝帮助他偷渡而获刑处死,因他违反了德川幕府自开国以来就严禁出国的“锁国令”。再如福泽谕吉、新渡户稻造...

  8. 梦见面生虫

    周公解梦梦见面生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面生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揭秘历史上的关羽手持着的是单手刀而并非青龙偃月刀?

    由此展开,作者在《三国演义》中还围绕着青龙偃月刀设计了一系列情节,让人们真正把这把武器与关羽放在同等高度上。所以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名为“偃月刀”的形制兵器。但这里所言的刀,只是如上文所述的单手刀,而非“青龙偃月刀”。>这些都说明了,关羽当时可能使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另外的武器。所以,就这一层意义上来说,青龙偃月刀虽符合英雄人物的定位,却未必适用于战场对敌。

  10. [专家点评] 清顺治 景德镇窑五彩牡丹纹尊

    [专家点评]清顺治景德镇窑五彩牡丹纹尊清顺治景德镇窑五彩牡丹纹尊(另面)顺治青花五彩瓷器传世品,多为筒形大瓶或束腰式撇口大尊,很有时代特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这一件清顺治青花五彩缠枝牡丹纹尊高58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18厘米。全器白釉地,釉色白中泛青,通体绘牡丹纹数十朵,以绿彩、紫等色绘牡丹花,仅于肩部饰青花锦纹一周。这种长筒状型体的瓶,为晚明崇祯至清初的典型器物,俗称“一统瓶”。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