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中文名:苏利·普吕多姆外文名:SullyPrudhomme别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国籍:法国出生地:法国巴黎出生日期:1839年3月16日逝世日期:1907年9月7日职业:作家主要成就: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长短诗集》苏利·普吕多姆——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中文名:苏利·普吕多姆
外文名:Sully Prudhomme
别 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
国 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 巴黎
出生日期:1839年3月16日
逝世日期:1907年9月7日
职 业:作家
主要成就: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长短诗集》
苏利·普吕多姆——法国作家
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年~1907年),法国第一个以诗歌著称的天才作家。原名勒内·弗朗索瓦·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普吕多姆从抒情诗转而创作哲理诗又最终转向散文,他认为自己是在转向更有意义的工作。
苏利·普吕多姆年轻时作过工程师,学习过法律,但他对这些被别人视为坦途正道的职业毫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写诗,26岁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集》,当时一言九鼎的批评界巨擘圣·伯夫赞扬普吕多姆“在诗中提出的新的运动,宣告著有如黎明前的战栗一般的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全集》,徐利·普鲁东、莫姆森卷,台湾省环华百科出版社,169页)。早期的诗歌以抒情为主,吟唱着内心深处的悲哀与苦痛。《破裂的花瓶》一诗是其中的代表。
自《孤独集》之后,受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影响,其诗转向一种哲学和玄学思考,试图将科学、哲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探讨"内在的人性",创作一种博大精深、融天地与人性于一体的诗歌。他渴望像探讨世界的本源和本质以及人生的真谛,“但是,他徒然具有科学修养和热情,却不具备写哲理诗的才情,也没有找到将诗与科学、哲学结合起来的角度”,虽有许多至理名言,但往往只能流于空洞说教。
随着时代的推进,普吕多姆的地位渐渐从一位主要诗人降次为高蹈派中一位不太重要的诗人,他的《破碎的花瓶》被收入许多选集,可他视为毕生头等要事的长篇训谕史诗却被认为缺乏想象力,缺乏诗意,几乎无法阅读。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