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周宇文护接连干掉3个皇帝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我一直认为,历史人物所作出的选择,一定是他在当时认为的最好选择,至于后来没选择对,这是事后诸葛亮来看的。>就像炒股,今天涨停了,你并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涨停,你判断会涨停,追进去,结果跌停了,然后你后悔。>>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然后你问,为什么要买,应该不买,可买,一定是你对当时形势作出的你认为对的判断。>宇文护为什么不篡位,这个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虽然这么说,我也可以事后诸葛亮的试着分析一下。>大家都知道宇文护,号称史上第一屠龙手,557年——560年,3年之间,接连干掉了3个皇帝,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扩展成几个小问题:>(1)宇文护为啥不在逼元廓禅位以后自己当皇帝,当然皇帝这个说法不太准确,那时宇文觉是称天王的,不是称皇帝的,宇文毓一开始上位,也是称天王的,后来才称的帝?>(2)宇文护为啥不在干掉宇文觉以后,自己当皇帝?>(3)宇文护为啥不在干掉宇文毓之后,自己当皇帝?>(4)宇文护为啥让宇文邕当了12年的皇帝以后,还不篡位,反而还被宇文邕干掉?>这四个阶段,北周的政坛是一直在变化的,宇文护的想法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单单一句宇文护为啥不篡位自立,是没法回答的,得分开来分析。>第一个问题,事实上,宇文泰原来是希望自己的另一个侄子,宇文导来辅政的,但是宇文导病死了,所以退而求其次,才选的宇文护,但他无论战功、声望还是资历都与他叔叔宇文泰相去甚远,将领们都不太服他。李弼、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这几大柱国都在,都不服他,就一个于瑾帮他。>宇文护实际上是靠于瑾的帮助坐稳的位子,他觉得,只有趁宇文泰刚死不久,余威仍在的时候篡夺西魏皇权,建立新的王朝,才能让自己以新朝皇族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凌驾于各位柱国之上,稳定宇文家族和自己的地位,所以这个时候,他废西魏恭帝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让大家服,因此他是不可能篡位的。>> >再说第二个阶段,西魏被北周取代以后,这个国家表面很稳定,其实暗流涌动。>在关陇集团内,除宇文家族以外,地位最高的是赫赫有名的六大柱国。>这其中,排在首位的李虎已在几年前去世,排名第二的李弼此时也已病重,没啥能量了,剩余四人中,于谨已经和宇文护结成同盟,侯莫陈崇属于骑墙派,态度不明;而赵贵则是心怀不满,史书上记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独孤信的态度,史书没有记载,但肯定也非常失落。(关注“读史”,回复杨坚可查看相关文章)>而宇文护性格跋扈,喜欢大权独揽,执政后他就规定所有与军事有关的决策,都要得到他的许可。>赵贵性格刚烈,对这非常不满,就您这水平,还想领导我们打仗?一个只端过盘子的服务员,还想玩颠勺?于是赵贵就找独孤信,想废了宇文护,但是宇文护有线人,接到线报,宇文护先下手为强,干掉了赵贵和独孤信。这个线人叫宇文盛,因为这次告密,官运亨通,提他,知道的人少,但是提他儿子和孙子,太有名了,儿子宇文述、孙子宇文化及。>干掉赵贵和独孤信以后,天王宇文觉非常不满,他手下也有一帮人撺掇他,准备干掉宇文护,但是又被线人告诉宇文护了,于是宇文护逼宇文觉退位,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当时宇文毓已经24岁了,属于长君,而不是幼主。>从这你就能看出来,宇文护心虚,因为执政不到一年,已经得罪了一大帮人,所以这次不敢立幼主,他连幼主都不敢立,还敢篡位吗?>再说第三个阶段,史载宇文毓宽明仁厚,说白了就是老实,再说白了就是软弱,所以宇文护觉得立他挺好控制,但是没想到,宇文毓是个外柔内刚之人,刚即位就和宇文护对着干。>宇文毓的正妻就是独孤信的大女儿,叫啥不知道,宇文毓要立她为王后,但是宇文护不同意,很简单,独孤信是宇文护干掉的,立她女儿,怎么可能,但是宇文毓据理力争,宇文护居然没说过他,只能立独孤氏了,这件事宇文护很受触动,觉得宇文毓不是善茬,于是以退为进,假装要把朝政大权还给宇文毓,没想到宇文毓说挺好,谢谢。>宇文护这个郁闷,但是军权,宇文护没交。宇文毓亲征以后,很有作为,你从他的谥号明帝来看,就能看出来,而且宇文毓岁数大,所以宇文护越想越怕,宇文毓越大,自己越不安全,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接着干掉宇文毓。>这次宇文护选择的是用毒,因为宇文毓经过两年的亲政,已经很有政绩了,所以不能以昏庸无道明着来逼他下来,于是就用下毒的招,干掉了宇文毓,但是估计是慢性毒药,宇文毓居然还有时间留下遗诏,让老四宇文邕即位。>宇文护又郁闷了,其实从这件事情上,多少已经可以看出点宇文护的性格来了,优柔寡断,做事做不到位。> >再说第四个阶段,宇文护本来想立宇文毓的年幼的儿子的,但是没想到宇文毓的遗诏里立的是18岁的宇文邕,于是宇文护计划观察一下,如果宇文邕也像宇文毓那样不听话,就接着干掉,但是没想到,宇文邕太听话了,表现的太好了,一登基,就啥事都不管,就让宇文护全权负责。>宇文护这下放心了,他要篡位,想让众人服,现在还差一样东西,就是军功,需要连宇文泰都没能完成的任务,灭掉北齐,于是经过3年准备,宇文护大举伐齐,但是,被北齐名将段韶和斛律光打的大败。>过了一年,宇文护又倾全国之兵伐齐,这就是著名的周齐邙山之战,兰陵王高长恭的成名之战,结果是北周惨败。>这两次惨败,让宇文护威信扫地,特别是第二次,邙山之战这次,是西魏北周30多年来,最惨的一次失败,北周要修养声息。这一休,就是五年,五年以后,宇文护卷土重来,但是,又没讨到便宜,北齐有段韶、斛律光,北周无法取胜。>>这几次战役,对宇文护的声望打击太大,再加上,宇文邕一直装怂,表面上来看,对宇文护没啥威胁,所以,我揣摩宇文护,可能想缓缓再篡位。>但是,时不等人,你这边想缓缓,宇文邕那边不等了。>宇文邕即位的时候18岁,现在已经30岁了。卧薪尝胆了12年。> >经过这几次战役,宇文邕认为,宇文护穷兵黩武,三次攻齐,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曾经联合后梁伐陈,也失败了,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这让宇文护的威望不断下降。>内政方面,宇文护表现的也一般,他的家人和下属倚仗他的权势,为所欲为,贪得无厌,搞得乌烟瘴气。>最重要的,宇文护这几年来专横跋扈,刚愎自用,手段狠辣,树了很多敌人,大臣和将领对宇文护心怀不满的非常多。>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宇文邕终于下定了决心,该出手了。>但宇文邕不过是个挂名CEO,几乎所有大臣都听命于宇文护,军队更是掌握在宇文护的手里,除了身边的几个太监,宇文邕谁也指挥不动,咋办。>只有一个办法,偷袭!>宇文邕和仅有的几个亲信,比如宇文直这些人商量咋偷袭,后来敲定了方案。>宇文护一次外出回到长安,宇文邕在宫中迎接他,接着和他一起去拜见皇太后,路上,宇文邕很诚恳地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却酷爱喝酒,以致喜怒无常。我跟她说了很多次,她都不听,你劝劝她。>然后,宇文邕拿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酒诰》,酒诰应该是《尚书》中的一篇关于禁酒的文章。然后交给宇文护,让他用这个劝太后。>宇文护不觉得有诈,见着太后以后,就开始念这文儿,宇文邕手里拿这玉笏板,在后边站着。然后,宇文邕就用这个玉笏板,猛砸宇文护。>宇文护倒地,然后宇文直冲进来,就砍了宇文护。>这就是宇文护在北周的事迹。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周宇文护接连干掉3个皇帝为什么不自己称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历史上2次著名的「 ”灭佛”事件,你知道吗?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儒释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打统治思想,其中的"释"即佛教是唯一一个外来文化。还有就是和统治阶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确立,在中国作为统治者是不会支持一个宗教骑在他们头上的。

  2. 七万战甲埋骨玉璧:南北朝的东西对决,不再函谷关而在并州高地

    历史即将在南北朝再次上演东西对决。此时形胜,则是并州高地与河北富饶。所以,雄踞关中的宇文泰不是秦始皇,而雄踞并州高地、就食河北之资的高欢,则非常可能成为第二个光武帝。因为高欢是山西军阀,并州高地不仅俯瞰黄河而且集中了东魏的重兵集群。所以,从山西出兵走北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3. 历史上最可惜的4位帝王,离统一就差一步,结果便宜了别人

    世界历史一直就存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开创伟业的一代帝王,也有碌碌无为的无能之辈,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无论怎样,他们总算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但却有那么4位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活着的时候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英年早逝,结果为他人做了嫁衣,白白便宜了别人,想来就觉得十分的可惜。

  4. 双雄争霸,高欢败多胜少,为何仍能压宇文泰一头?原因:根基不同

    曾有人说,中国出现过两个南北朝时代。这第一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当然是魏晋五胡十六国之后、杨坚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前,南北两方阵营相对峙的时代。第二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则是靖康奇祸之后,南宋与金帝国相对峙时期。

  5. 大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

  6. 李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

  7. 北周: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缔造了后世隋唐

    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李渊北周、隋、唐三代的建立者,其实都和关陇贵族门阀集团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宇文泰对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制度的设立,除了为自己家族建立北周奠下基础,也间接缔造了隋、唐两朝。北周在这八十五年里仅存在二十五年,虽然犹如昙花一现一般,才盛开灿烂,随即就迅速凋零,可他的后继者隋、唐二代,却将古代中国带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8. 北周武帝建德盛世:43年走向巅峰,遗憾未统一,却是北朝唯一盛世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种状态:准盛世。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宇文护担任大冢宰,掌握了实权。

  9. 隋唐帝国形成的 ... 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01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彼此相互对峙、争战。这段历史的惊心动魄与历史意义绝对不会在汉末三国之下。

  10. 梁元帝萧绎的外交风云:勾结外患、消灭政敌,也葬送了梁朝江山

    南朝时期的荆州和湘州此战之后,萧绎认识到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消灭不了两个侄儿的,必须有帮手。萧绎主动向西魏求和是想要借助西魏力量,消灭两个侄儿,而这件事将会给梁朝带来最大的灾难。梁元帝在位后期的梁朝版图大为缩水梁元帝死后,梁朝与西魏矛盾空前激化。所以说起来西魏才是梁朝的最大敌人,给梁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伤。侯景不过,梁朝虽然由于梁元帝的失算,丢失了长江中上游,但就力量对比而言,仍然不弱于西魏或北齐。

随机推荐

  1. qq说说心情句子 没有关系我懂你要的其实只是真心-感人的情话

    六、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心,让它疼了一次又一次。。。

  2. “便便丸”和传统的粪便移植一样有效

    在今天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便便丸”的效果与标准粪便移植程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慢性弥漫性梭菌感染患者中,供者大便通过结肠镜递送。一些参与者通过服用药丸接受粪便移植,而另一些通过结肠镜接受移植。

  3. 梦见母亲生病是什么预兆呢? -周公解梦

    梦是在睡眠时,一些没有被完全抑制的皮质细胞群的工作所引起的。梦可能对健康、心理有暗示,对人的命运、事业、爱情等,那么梦见母亲生病是什么预兆呢?首先周公解梦里梦见生病是平平安安的意思!承担痛苦的能力越强,身体就越健康,所以生病表示健康。这个梦还意味着会有来自远方的消息。不必太过担心家人会因为你生病,但是想想你现在是否对你的家人们疏于关心了呢?

  4. 地广民稀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5. 梦到影视明星,梦见影视明星,影视明星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影视明星,梦见影视明星,影视明星相关的周公解梦名歌星出现于梦中时,则暗示与朋友有口角之争,人际关系亦将有麻烦产。要多留意朋友嫉妒、吃醋的心理。

  6. 一個「 ”荒唐”的人,卻打了16世紀里對蒙古的唯一勝仗

    大家好我是小麾。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可是可是有408個。盛世明君歷朝歷代都有。好皇帝都是千篇一律的,什么廣開言路,能識人善用,廣納賢才等等。溢美之詞都基本差不多。然而奇葩皇帝卻各有各的奇葩之處。什么怕媳婦的,貪財的,好色的等等,各有各的奇葩之處。然而有這么個皇帝,圍繞在他身上卻爭論不斷。有說荒誕不羈的,有說荒淫無度的;然而也有說武功卓絕,亂世奇才的。他就是明第十人CEO,明武宗朱厚照。武宗朱厚照他設豹

  7. 人 狗 情

    在近百万种动物中,狗和人的关系最密切,有些竟是那样有情份。人世间有许许多多事例证明,那些凶恶残忍、丧失人性的人,确实不如一条善解人意的狗呀。于是,他死皮赖脸地去向王桂英求情,又多方托人撮合,要娶王桂英为妻,认小玲子为女。他赌咒发誓,要将母女俩当作亲人。就这样,张金龙卖掉了铁匠鋪那间破草屋,成了沂河渡口的主人。一条被人追赶的母狼狗!也许,它已多时没有得到人类这种抚爱了。他深知这种狗的脾气。

  8. 15年儿科护士祝福语大全

    会笑的护士更可敬。祝护士们你们节日快乐!祝愿全国的衣务人员护士节快乐,身体健康!暨国际护士节之际,衷心祝愿您和您们的家人身体健康!xx年儿科护士祝福语大全不管天多高,海多深,钢多硬,风多大,尺多长,河多宽,酒多烈,冰多冷,火多热……护士节请我吃饭大家一起快乐!敬礼,为全球护士小姐。因为从事的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你是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祝你白衣天使护士节快乐!

  9. 两张纸条

    妈妈夜班回家,拉开灯时发现地毯上洒满了瓜皮果壳,并有一张醒目的字条。“妈妈,对不起,我困了,明天一定打扫。”妈妈忍不住脏,便拖过吸尘器忙乱了一阵子。打扫完后,妈妈上床睡觉,只见枕头上又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10. 经典重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请老乡带他去看看。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解放以后,沙洲坝人民在井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