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1946年被指派为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靶舰。十字路口行动前的纽约号战列舰核爆后起火的纽约号战列舰,消防船正在灭火。1946年3月18日长门号启程航向比基尼环礁,在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中作为核试验靶舰。

Operation Crossroads(十字路口行动)是美国于1946年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所进行的一系列核试验,用以测试昔日称霸海疆的战舰们在核爆中的生存能力。该核试验共引爆了两枚核弹,第一枚为空爆核弹,即able空爆核试验;第二枚则是全球首枚水下引爆的核弹,即baker水下核试验。Able核试验于UTC时间1946年6月30日21:00进行,而baker核试验则是在一个月后的7月24日进行,两次核试验的当量均为2.3万吨。 核爆长崎的著名原 ... ——胖子,其代号名为MK-3。而十字路口行动中试爆的两枚核弹正是同型号的MK-3,换言之,胖子以及胖子的兄弟们不光炸了长崎,还炸了一票二战期间称霸海疆的各国战舰。当然,十字路口行动中试爆的胖子当量比长崎那枚略高一点,长崎核爆实际当量为2万吨,而十字路口行动中两次核爆均为2.3万吨。 核弹爆炸的0.4秒 其实平常军迷肯定见过十字路口行动中核爆的照片,但十字路口行动两场核试验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名为baker的水下核试验。Baker试验在able试验1个月后进行,时间是7月24日,爆高是水下27.5米,核装置仍是MK-3,绰号Helen of Bikini(比基尼的海伦) 这枚名为Baker的水下引爆核弹,将200万吨的海水和泥沙抛入空中,制造了高1800米,直径600米,厚度达90米的中空圆柱形水墙。该试验中,一共有54艘海军舰只参与了测试。其中靠近原爆点的22艘船还载有被钢筋固定住的一些动物,以实验核爆对生物的 ... 伤力。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在40年代的技术条件下,核爆产生的强烈光辐射(爆炸一瞬的强光)会使得对核爆初期的观测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比基尼环礁的Baker试验通过水下核爆抑制了强光,使当时的人类第一次如此清晰得记录了核爆炸的全过程,不能不说是一次伟大的试验) 核爆处决名单 航空母舰 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USS Saratoga,舷号CV-3)列克星顿级航空母舰二号舰,战后被当成运输船。1946年被指派为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靶舰。7月1日第一次水面上方600米处空中爆炸的空投核弹造成严重损伤,但是未沉没,舰体一度大火。7月25日水下27米的第二次核爆中,距离爆心318米处承受致命损伤,核爆能量吸纳器海浪导致甲板坍塌,左舷艉部大量进水,在爆炸后7.5小时后烟囱坍塌在甲板后,沉入泻湖。 列克星顿号(远处)和萨拉托加号(近处)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烟囱上刷的黑漆是为了让飞行员识别航母,因为两艘航母都属于一个级,极为相似,经常有飞行员因不能识别错误降落在错误航母上。 航拍图,下沉中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1989年潜水员手绘萨拉托加沉船图 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 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USS Independence,舷号CV/CVL-22)前型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改造为轻型航空母舰,并重新定型为独立级一号舰。独立号虽然未在核试验中沉没,却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最终在1951年1月29日被海军于旧金山外海凿沉。2015年4月14日,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的(NOAA)科学家宣布,在加利福尼亚法隆群岛附近水域2600英尺(792.48米)深处的太平洋海域发现独立号航空母舰残骸。 独立号航空母舰照片和沉船残骸扫描图对比。 核爆后,独立号航空母舰惨状。 收到冲击波的冲击后,独立号航空母舰仅仅稍微倾斜。 十字路口行动报告中的独立号航空母舰详情。 战列舰 内华达号战列舰 内华达号战列舰(USS NEVADA,舷号BB-36),内华达级战列舰一号舰,1946年被指派为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靶舰。同年7月在核试验中得以幸存,返回珍珠港,8月29日该舰退役,1948年7月31日,作为靶舰,被衣阿华号战列舰级3艘重巡洋舰火炮鱼类击沉。 十字路口行动前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核爆前,为了便于标识,美军将内华达号战列舰刷上了橙红色油漆 核爆后的内华达战列舰,舰体建筑损毁严重 十字路口行动后,未沉没的内华达号战列舰被拖回珍珠港 1948年7月31日,在训练任务演习中被衣阿华战列舰及三艘重型巡洋舰当作靶舰击沉。图为正在遭受炮击的内华达号战列舰。 阿肯色号战列舰 阿肯色号战列舰(USS Arkansas,舷号BB-33)怀俄明级战列舰二号舰,1946年退役后,被指派为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靶舰。在第二次核爆中唯一直接沉没的战列舰。 十字路口行动前的阿肯色号战列舰 传闻说这张经典照片中,蘑菇云水柱右侧黑色阴影部分就是被巨大冲击力掀起的阿肯色号战列舰, 测绘图中阿肯色号战列舰残骸示意图 纽约号战列舰 纽约号战列舰(USS New York,舷号BB-34)纽约级战列舰一号舰,1945年退役,1946年被指派为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靶舰。核爆中纽约号没有沉没,随后被军方击沉。 十字路口行动前的纽约号战列舰 核爆后起火的纽约号战列舰,消防船正在灭火。 十字路口行动后被当作靶舰击沉的纽约号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USS Pennsylvania,舷号BB-38)宾夕法尼亚级一号舰,1946年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十字路口行动原 ... 实验。两次核爆宾夕法尼亚并没有沉没,1948年被用做靶舰击沉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海域。 二战中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十字路口行动后,于1948年被当作靶舰击沉的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长门号战列舰(日) 长门号战列舰(IJN Nagato,)长门级战列舰一号舰。二战日本投降后,是日本海军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1946年7月被除籍。1945年8月30日作为战争赔款移交美国。1946年3月18日长门号启程航向比基尼环礁,在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中作为核试验靶舰。7月29日,第一次实验(ABLE)原 ... 于长门西方600米上方引爆,只造成装甲表面溶解。第二次实验(BAKER)长门号距爆炸点900-1000米,造成右舷5度倾斜,但仍漂浮在海上,7月29日深夜因舰内进水严重,在无人察觉之下翻转沉没。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长门号战列舰 日本投降后,长门号被当作战争赔偿移交给美国,突围被美军托管的长门号战列舰 核爆后伤痕累累的长门号战列舰 巡洋舰 彭萨科拉号重型巡洋舰 彭萨科拉号重型巡洋舰(USS Pensacola,舷号CA-24)彭萨科拉级重型巡洋舰一号舰,1946年7月29日开始作为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靶舰得以幸存,1946年8月26日退役。1948年11月10日作为靶舰被击沉。 二战中的彭萨科拉号重型巡洋舰 盐湖城号重型巡洋舰 盐湖城号重型巡洋舰(USS Salt Lake City,舷号CA-25)彭萨科拉级重型巡洋舰二号舰,1946年7月29日作为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靶舰得以幸存,1946年8月29日退役,1948年5月25日,被当作靶舰被击沉加利福尼亚南方海域。 二战中的盐湖城号重型巡洋舰 十字路口行动后,被当成靶舰的盐湖城,图为正在下沉中的盐湖城号重型巡洋舰。 酒匂号轻型巡洋舰(日) 酒匂号轻型巡洋舰(IJN Sakawa )阿贺野级轻型巡洋舰四号舰,战后从事退伍人员运输任务,撤去武装,只剩炮塔。1946年2月25日被解除运输舰身份后,与长门号战列舰一同在横须贺交予美国海军,当作靶舰进行十字路口行动,1946年7月1日,在第一次核爆(Able)中,空中爆炸的原 ... 气浪将舰桥后方建筑完全吹倒。7月2日,在起火燃烧一整天后沉没。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 酒匂号轻型巡洋舰 日本投降后充当运兵船,撤去武装,只剩下炮塔的酒匂号轻型巡洋舰 第一次核爆后,酒匂号上层建筑被摧毁。 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德) 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GER Schwere Kreuzer Prinz Eugen)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型巡洋舰3号舰。德国投降前唯一一艘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战后被赔偿给美国。1946年7月参加了比基尼环礁十字路口行动充当靶舰,经历两次核爆,均未沉没,但是受到严重放射性污染,被拖往夸贾林环礁弃置,因辐射无法修理,12月22日在夸贾林环礁进水沉没。 左侧推进螺旋桨被打捞上来,存放于德国基尔的莱博海军纪念馆,以此留念。 1946年作为战争赔偿的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在巴拿马运河准备驶往美国 在比基尼环礁等待核爆的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 在夸贾林环礁进水倾覆的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 欧根亲王的一副推进器 存放于德国基尔的莱博海军纪念馆 驱逐舰 马汉级驱逐舰 林森号驱逐舰(USS Lamson,舷号DD-367)马汉级驱逐舰4号舰 康宁汉号驱逐舰(USS Conyngham,舷号DD-371)马汉级驱逐舰8号舰 巴格莱级驱逐舰 麦霍号驱逐舰(USS Mugford,舷号DD-389)巴格莱级驱逐舰4号舰 拉尔夫-塔尔伯特号驱逐舰(USS Ralph Talbot,舷号DD-390)巴格莱级驱逐舰5号舰 贝纳姆级驱逐舰,图为贝纳姆级驱逐舰1号舰贝纳姆号 马伊兰特号驱逐舰(USS Mayrant,舷号DD-402)贝纳姆级驱逐舰4号舰 特里普号驱逐舰(USS Trippe,舷号DD-403)贝纳姆级驱逐舰5号舰 兰德号驱逐舰(USS Rhind,舷号DD-404)贝纳姆级驱逐舰取决6号舰 斯塔克号驱逐舰(USS Stack,舷号DD-406)贝纳姆级驱逐舰8号舰 威尔逊号驱逐舰(USS Wilson,舷号DD-408)贝纳姆级驱逐舰10号舰 西姆斯级驱逐舰 休斯号驱逐舰(USS Hughes,舷号DD-410)西姆斯级驱逐舰2号舰 安德森号驱逐舰(USS Anderson,舷号DD-411)西姆斯级驱逐舰3号舰 马斯汀号驱逐舰(USS Mustin,舷号DD-413)西姆斯级驱逐舰5号舰 温莱特号驱逐舰(USS Wainwright,舷号DD-419)西姆斯级驱逐舰11号舰 运输船、登陆舰(19艘武装运输船、3艘登陆舰) APA(Attack Personnel Transport Ship)武装兵员运输船。此型号运输船通常装备武器参与两栖登陆作战。十字路口行动中选中的运输船靶舰均为吉列姆级武装运兵运输船 潜艇 天竺鲷(USS SS-308 Apogon) SS-308潜艇 引水鱼(USS SS-386 Pilotfish) 长鲨(USS SS-335 Dentuda) SS-335潜艇 Parche(USS SS-384 Parche) SS-196潜艇 杜父鱼(USS SS-196 Sea raven) 鳐鱼(USS SS-305 Skate) 飞鱼(USS SS-184 Skipjack) 十字路口行动前SS-184和SS-305停靠在港口 金枪鱼(USS SS-203 Tuna) 驳船、登陆舰及其他 1、石油驳船YO-1062、浮动船坞ARDC-133、坦克登陆艇LCT-1114,LCT-327,LCT-332,LCT-674,LCT-816,LCT-8184、机械化登陆艇LCM-15、坦克登陆舰LST-52,LST-1336、中型登陆舰LSM-607、汽油驳船YOG-83 处决过程 1946年1月24日,白兰地公开以比基尼环礁为核试选址,并预计进行三次核试。首次核试代号Able,核弹于空中爆炸;第二次核试代号Baker,在水下引爆;第三次核试代号Charlie,在深水引爆。选取比基尼的主要考虑在于其远离民居,原住民少,潟湖广阔,风暴稀少,更有稳定风向及水流,且由美国控制。2月6日,海军派舰轰击比基尼环礁水道,但向原住民隐瞒意图。到2月10日美国马绍尔群岛总督到达比基尼,诱使原居民搬离。 各艘军舰均安装了量度仪器,监察气压、船只动向以及辐射。整场核试中,前面提到了,为了测试核弹对生物的作用,美国在战舰上「 ”镶”上了许多动物。共有200只猪、60只豚鼠、204只山羊、5000只老鼠、200只小鼠,以及带有不同种类昆虫的谷物,用活体辐射实验品,测试生物在高辐射下的基因变异。 至于观察部队方面,海军一共派出150艘支援舰,为42,000人提供住宿、实验站或工作坊,当中超过37,000人隶属海军,另加37个女护士。海军人员可以申请延长服役期一年,以留在环礁参与观赏核爆。 高空摄影上,美军改装了八架B-17轰炸机,包括安装了自动摄影机、辐射探测器与及空气样本采集器。这些轰炸机可透过地面无线电遥控飞行,飞进人体无法承受的高辐射环境,以至核爆引发的蘑菇云顶部。地面的摄影设备亦由环礁外围的高塔遥控操作。总体而言,环礁内的镜头共可以拍摄超过50,000幅静画,及1,500,000呎长的动画影卷。其中一部摄影机更可在1秒摄取1,000幅影像。核试进行前,所有人员都撤离环礁,往东面18.5千米外的海面观察舰队,以远离辐射。纵使如此,起初直接观察核试者亦要戴上墨镜,以保护眼睛不被核爆强光所伤。 Able核试于7月1日进行:由1架B-29轰炸机空投核弹。Baker核试则于7月25日进行,核弹被置于90呎(27米)水深引爆,也是世上首次水下核试。而原定第三次核试Charlie,则在Baker试爆后取消。 行刑期间的小细节 1946年7月1日上午9时,一架B-29轰炸机在目标舰上空投下23,000当量的吉尔达核弹。核弹原定在内达华号战列舰上空160米爆炸,但却意外大幅偏离目标650米之遥,最后在吉列姆号海军运输舰上空引爆。爆炸使吉列姆号及卡莱尔号即时沉没;两艘美国驱逐舰安德森号及林森号在一小时内沉没,而酒匂号轻巡洋舰则在次日沉没。由于核爆的破坏远低于预期,部分传媒对此深表失望,而2日福莱斯特则称重型军舰只会在近距水下核试的情况下,才会承受巨大损伤,而略提核弹偏离目标一事。 萨拉托加号沉没于Baker水下核试验。核试验所产生的巨浪在船身撕开了口子,致使海水不断涌入,核爆7.5小时后,航母沉没。 核爆伊始,当冲击波过境后,紧接而来的巨浪将萨拉托加号的舰艏和舰艉各抬起了8.8米和13米。巨浪反复拍打船身,使得整艘航母在水面上左右摇摆,而甲板上固定的五架战斗机也被打入水中,萨拉托加号的烟囱也在巨浪的压力下分崩离析散落在飞行甲板上。核爆的巨浪将原本距原爆点不到275米的萨拉托加号推到距原爆点超过800米远的海域。巨浪平息之后,船身破裂的萨拉托加号开始进水。 事实上,Baker核试验当天,有不少萨拉托加号的老船员、老水手在场,他们也曾强烈要求登舰抢修。但由于水下核试验将核爆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投入了海水,使得萨拉托加号所处水域的放射性超过了修理作业的标准,这些老船员只能眼睁睁得看着这艘20年代的传奇造物缓缓沉没。 下图摄于1946年7月1日(Able核测试当天)很直观得展示了Able核测试后,面向原爆点一侧的舰体受损严重,甲板以上的部分已基本被抹去。该照片拍摄时,独立号尾部已经因机库油料爆炸而一片狼藉。 下图则更直观得展示了严重受损的独立号尾部。下图拍摄于1946年7月23日,Able核测试的22天后。吧友们请注意甲板上两名上身半裸的水手。由此可见,核弹空爆后14天后安全出入被打击区域的这个时间点真的不是空穴来风。 长门号战列舰是唯一一艘在爆心1,000码(910米)内、却未有承受任何严重损坏的大型舰只。由于长门号曾参与过偷袭珍珠港,故美军刻意将长门号编在预定爆心内华达号(编号32号)附近,并以舰侧朝向内华达号。但由于空投失误,长门号承受的冲击波因此大大减低;再加上长门号的舰体本身较为坚固,而美军却高估长门号在战时遭受空袭的损伤,令计算核试破坏时出现变量,使预期的重创没有出现。 Baker水下核试采用了21,000当量核弹(有指亦为23,000当量)。核弹被置于登陆舰(LSM-60)90英尺(27米)呎水深下(海床水深180英尺(55米)呎),位处靶舰阵列正中央。7月25日上午8时35分,核弹引爆。核爆过后,LSM-60登陆舰没有留下任何可辨认残骸,被判定遭核爆气化;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文,未经本人允许严禁任何个人或平台转载。 另外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动动小手点个赞转个发。我会在日后继续放出有才有料的硬核向 ... 剖析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支持我,谢谢!
本文标签:核试验核导弹航母独立级航空母舰日本海军战列舰日本驱逐舰美国航空母舰武器十字路口行动内华达级战列舰海军战列舰武器装备独立号萨拉托加巡洋舰核弹爆炸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