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揭秘乾隆晚年与大臣尹壮图的一场荒唐赌局

  按理说,王亶望案这样严重的案子发生在眼前,应该足以惊醒皇帝的盛世迷梦。事实是皇帝仍然浑然不觉。越到老年,皇帝越形成一个心理定势:形势总是大好的,成绩总是主要的,问题总是局部的。他多年经营的江山,是铁打不破的。虽然干隆晚年连续爆发多起贪污大案,皇帝仍然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个指头的问题,并且经过发现和处理,就已经解决了。

  那么,为什么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老皇帝视而不见呢?是他老到昏聩了吗?不尽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晚年的老皇帝成了彻头彻尾的“洞穴人”。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力幻觉’……权力成为一个洞穴,而这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倒萨战争”与萨达姆的结局》)

  中国的专制者极易成为“洞穴人”。因为他周围聚集着大量以窥测他心思为生的人。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谀言比批评更容易入耳。因此,最高权力所有者很容易被大量的正面信息所洗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见到许多官员在掌握权力之前行为做派都很正常,甚至不乏理智精明,而一旦握了重权,马上满面红光而满脑糨糊。

  干隆早年对臣下的欺骗伎俩十分警惕,“难眩以伪”。而到了晚年,他的自信心越来越膨胀,喜谀恶直之弱点逐渐暴露。大臣们自然也就窥测风向,报喜不报忧。对专制者来说,从“精明太过”到“颟顸糊涂”,中间并没有什么鸿沟,只需要心态稍作转变。在大量的“正面报道”的包围下,他对尹壮图这一激烈的“负面报道”产生无比愤怒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公布尹壮图奏折的同时,干隆连篇累牍,从头加以反驳:

  尹壮图说天下吏民,多蹙额兴叹。这绝无可能。因为我即位五十五年来,对天下百姓天恩高厚,史无前例。六次普免钱粮,无数次赈济灾民。不惜巨资,修筑海塘河工保卫百姓生命安全。“偏灾赈恤,蠲贷频施,以及修筑河工海塘,捍卫民生,所费何止万万。而普免天下钱粮四次、漕粮二次,为数又不啻数千万万,孚惠闾阎,有加无已。朕历观史册,自胜国以溯汉初,仅有汉文帝赐农民田租之半,史臣已侈为美谈,从未有如我朝普免正供再三再四者。朕爱养黎元,如伤在抱,惟恐一夫不获,施惠犹以为不足,是以宵旰忧劳,勤求民瘼,迨今年逾八秩,犹日孜孜,无事无时不以爱民为念,虽底小康,犹怀大惕,从不肯矜言示惠。”大清天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因此,广大人民对朝廷是感恩戴德的,绝不会有“蹙额兴叹”之情事。

  至于尹壮图所说的官场腐败、各地亏空,皇帝认为这也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事实上,如果历史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当今这个时代,是历史上最清廉的时期。不但超越历代,而且也远优于皇祖皇父时期:“康熙、雍正年间,虽法度严明,吏治整饬,尚不免有明珠、徐干学、索额图、噶礼、隆科多、年羹尧诸臣窃权交结,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亦尚有三家鼎峙之说。”而干隆年间,惩贪之严厉前所未有,各地官员凛如冰渊,绝大多数不敢犯法。即使有一二胆大之徒,也马上遇到严惩:“自朕临御以来……其有贪婪不法如王亶望、陈辉祖、国泰、郝硕诸人,一经败露,无不立寘典刑,天下各督抚当此吏治肃清之际,即有不肖之心,亦必默化潜移,岂敢以身试法!夫各督抚……倘谓借端赔项派累属员,则断断不敢为此……”

  因此,目前大清的形势是史上最好,是一片大好而不是小好,而且还会越来越好,好得不能再好。

  那么,尹壮图为什么还要闭着眼睛瞎说呢?

  在上谕中,皇帝公开分析说,尹壮图此举出自如下卑鄙动机:他自揣学问才干均属平庸,在朝廷不能升为侍郎,外放派不到学政,至于尚书、督抚的职位更难梦想,所以想借此奏折显示才能,或许能侥幸录用,又可借盘查为名,沿途进行恐吓讹诈,希望得到贿赂好处,可以名利兼收,此等居心,岂能逃得了朕的洞察?

  打赌还没有见出分晓,皇帝先进行一通人身攻击,其气急败坏之心态袒露无遗。

  皇帝更趋气壮地与尹壮图摆下了擂台,要公开较量一场。然而游戏规则却是不公平的。

  如果要戳穿“干隆盛世”的纸糊外衣,办法很简单。暗访一下,形势立判。

  尹壮图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皇帝却不给他这个机会。皇帝明确拒绝了尹氏“密往查访”的要求,理由是“无此政体”。

  其实,老皇帝虽然不愿意听到任何批评之声,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当今天下并非没有可议之处。尹壮图所说的吏治废弛,仓库亏空,在某些局部也确实存在。此前的干隆五十一年(1786年),他就曾经派阿桂、曹文植等到浙省查办过府库亏空案。而云南一省现在亏空100万两,这也是干隆明确掌握的。如果真的派尹壮图进行暗访,那么难保不查出几处亏空,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皇帝和尹氏的分歧点并不在于亏空的有无,而在于,皇帝认为,这些现象是局部的、可控的,并不影响大清政治的光荣和伟大。皇帝和尹氏打这个赌,就是为了反击那些恶意唱空大清政局的不和谐声音。因此,采取点小小手腕,也是必须的。所谓“行大事不拘小节”。

  因此,皇帝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地做出了一系列相关决策:

  第一,拒绝尹氏“密往查访”。非但不允许密查,还规定尹壮图每到一处,朝廷先五百里通知地方官。

  第二,在尹氏出发前,发出通谕,给全国官员打一剂预防针,以防大家思维混乱。皇帝在上谕中点明打这个赌的目的,是以尹氏为反面教员,对全国臣民上一次形势教育课,以为无识之徒戒。皇帝说,令尹氏盘查盘查的结果必然是用事实“服其心”。“若所盘查仓库毫无亏缺,则是尹壮图以捕风捉影之谈为沽名钓誉之举,不但诬地方官以贪污之罪,并将天下亿兆民人感戴真诚全为泯没。而朕五十五年以来子惠元元之实政实心,几等于暴敛横征之世。”尹氏的罪恶,因此会大白于天下。

  他一边检查,皇帝还一边不停地给他写信,问他“途中见商民蹙额兴叹状否?”全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到底怎么样?大家对大清政权支不支持?

  尹壮图知道,自己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嘴彻底否定自己那道惹事的奏折。因此,接下来这一路,尹壮图都忙于绞尽脑汁,撰写大量考察报告汇报给皇上。

  在报告中,他一再奏称:“目见商民乐业,绝无蹙额兴叹情事。”“经过州县地方,百姓俱极安帖。随处体察,毫无兴叹情事。”

  在报告中,他用大量篇幅,一次次“如实”报告沿途见闻,热情歌颂大清王朝的富庶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

  目击各省库项丰,他储充足,并无丝毫短缺,而往来数千里内复见商贾士民安居乐业,共享升平,实无地方官滋扰之事。

  所过淮、扬、常、镇,以及苏州省会,正当新年庆贺之时,溢巷摩肩,携豚沽酒,童叟怡然自乐,未闻有官吏滋扰之事。

  “全国大检查”结束之后,尹壮图再次上书,表示彻底认罪,“自承虚诳,奏请治罪”。说自己“业已倾心帖服,可否恳恩,即令回京待罪”?

  这些汇报符合皇帝的期望。皇帝带着大获全胜的满足总结处理此案。

  干隆五十六年(1791年)正月初十,干隆发表长篇上谕,“令庆成带同赴山西、直隶、山东、江南等省,盘查仓库,俱无亏短,是尹壮图逞臆妄言,其罪已无可逭”……

  皇帝总结此案,从头道来,说尹壮图原为内阁学士,只是因为云南没有大员,皇帝才破格予以提拔,要说他的才干学问,当阁学已属侥幸,还想往上爬,“其希荣卑鄙之念,朕早已灼见其肺肝”。因此而污蔑国家政治,其罪甚大。

  不知为什么,皇帝总觉得这桩罪过虽然“甚大”,却还是不足以服众。他百般罗织,力图把尹氏彻底搞臭。

  反复推求之下,皇帝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尹壮图当初由北京丁忧回籍云南,只应该经过直隶、河南、湖广、贵州等省,怎么会经过江、浙、广西各省?

  皇帝自问自答:自然故意绕道各处,与地方官交往,以便打秋风,必须老实交代。

  这个指责皇帝也知道不十分有力,因为毕竟只是推测,没有人证物证。不过他还有更有力的武器。经过调查,皇帝发现尹壮图年过70岁的老母仍在故乡云南生活。皇帝说,孝道乃人伦之首。作为孔孟之徒,既然你不能将老母接来北京,就应辞职回乡供养。而尹氏二者都不选择,一个人在京做官,“乃竟恋职忘亲,弃之不顾,尚得谓之人类乎?尹壮图不但无君,而无亲,人伦丧失,岂可忝居朝列,玷辱缙绅?尹壮图着革职,交与庆成押带来京,交刑部治罪”。

  了解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如此盘查,当然什么东西也查不出来。在“大是大非”面前,地方官绝不会有半点含糊。因此,尹壮图还没有出发,这个赌局事实上胜负已定。

  但是,形式还不得不走。皇帝谕旨一下,户部侍郎庆成就带着尹壮图上路了。老皇帝因为生气而特别刻薄,在谕旨中还特别说明,庆成是因公出差,一切费用国家报销。尹壮图是自愿前去盘查,自找多事,所以不能给他提供差旅费,一路花费由他自己负责,以示国家大公。

  庆成官轿仪仗在前,尹壮图骑着匹骡子孤零零地跟在后面,第一站来到了山西大同。

  “检查”的结果当然毫无悬念。地方官员领着两位检查官,一个个打开粮仓银库,一本本打开账目,果然仓库银两“丝毫并不短少”,所储粮食“石数亦届相符”。检查完毕,地方官领着庆成去看石窟,留下尹壮图一个人在旅馆里写汇报材料。

  再不知趣的人也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老实倔强的尹壮图终于学会说谎了。他用极为认真的语气,详细汇报了检查过程以及结果。然后,他无比沉痛地总结说,自己以道听途说的材料来“冒渎圣听”,实在是丧心病狂,“戆愚”之至。经过皇帝的玉音和事实的双重教育,他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大清天下的认识是彻底错误的。山西大同一处如此,自然证明全国处处皆然。当今天下府库充实,自不待言。现在形势已经明朗,因此就不打算耽误皇帝的宝贵时间了,“恳即回京治罪”,让皇帝早些把自己投入大牢,好省下心思来办别的大事。

  按理说,事情到此,皇帝已经达到了目的,此事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皇帝并不满意。比赛刚刚开始,尹壮图就应声倒地,显然是用假死来逃避打击。皇帝一定要把尹壮图拉起来,迫使他继续打下去,直到打得他真正心服口服,整得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算解气。

  干隆五十五年(1790年)十二月初三,皇帝发布上谕,说尹壮图要求事情就此结束,这是面服心不服,想以“半途而返”的姿态,造成“抗疏铮谏,朕不能容受直言”的假象,他骂尹壮图此举“居心巧诈,殆不可问”!皇帝说,尹氏要回京,我偏不让他回来。因为“一省查无亏缺,恐不足以服其心,尚当前赴山东及直隶正定、保定等处”。一定要让他心服口服后,再定他的罪。

  “居心巧诈”这句詈骂一出口,老皇帝积累了多日的邪火喷薄而出,接下来又把尹氏从头到脚细细骂了一顿。皇帝也真有闲心,他把尹氏几次的奏折又读了一遍,挑出了两个用词不当之处,然后说,尹壮图因为升不了官外放不了学政而怨恨朝廷。其实不是朝廷不想重用他,而是因为他才学实在有限,这样白字连篇的人,岂能外放学政担当教育士子的重任?

  皇帝还推测说,尹壮图当初提出要密查,其实主要是想到淮扬一带敲诈盐商们。因为那一带盐商都是巨富,如果尹氏以钦差大臣的声威一恫吓,他们必定会大加贿赂,尹氏就能名利双收了。

  连讽带刺痛快淋漓地挖苦讥笑尹氏一通后,皇帝大骂道,这类伎俩就是庸主也不会受骗,还想拿来骗他?真是没长眼睛,活该倒霉!“若朕烛照所及,情伪周知,小人心术,早已洞见肺肝!”

  骂够了的皇帝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他怕严责之下,尹壮图畏罪寻死,不能完整地起到反面教员的作用。所以他在上谕中要庆成转告尹氏,不会杀他的头,叫他好好活着,配合朝廷:“谬妄之处,固难辞咎,然究系愚昧无知,其罪断不至死,亦不值治以重罪。”皇帝大开宏恩,上一次说不能给尹氏报销出差费,但现在考虑到他是穷书生,带的盘费大概不会多,如果不够用,让庆成在出差费中酌情分一些给他,让他健健康康地回来,好接受最后的处理。

  没有办法,尹壮图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庆成继续这哭笑不得的“全国大检查”。

  无君无亲,罪过还有比这更大的吗?

  这么大的罪,应该如何处理呢?大臣们经过多次商议,按照“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律”(制造假象欺骗 *** ,故意提出非法建议的罪名),提出应该将尹壮图判处死刑。

  二月初四,干隆对此案做了终审判决。皇帝做事,向来注意既要达到目的,又要笼络人心。出人意料地,皇帝采取了打击批判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的原则。皇帝说,大家对尹壮图的量刑是十分正确的,尹氏所犯大罪,即便不杀头,也应该充军。

  但是皇帝特别仁慈,他尹壮图虽然卑鄙 *** ,心怀恶意,但皇帝肚量如海,风格太高,“不妨以谤为规”,无则加勉而已。因此“著加恩免治其罪,以内阁侍读用,仍带革职留任,八年无过,方准开复”。

  那意思是说,原本是“敌我矛盾”,不过按“内部矛盾”处理。降级使用,从副部级降为司局级。因内阁侍读并无缺额,尹壮图被安排为礼部主事。

  说来有趣,皇帝此时忘了他把尹壮图“恋职忘亲”列为定罪的重要理由,处理起来居然让他继续在京任职,与母亲分离。

 

  倒是尹壮图知趣,一通感激涕零之后,他以侍奉老母为由,申请辞职。辞呈一上,皇帝无法拒绝,只好放他回家。干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尹氏领了圣恩,卷了铺盖回老家养母去了。

揭秘乾隆晚年与大臣尹壮图的一场荒唐赌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2.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3. 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对 ... 案处决的官员,一直 ... 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于是,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下令严查。对于甘肃...案的官员们,一直...到了第二年春天。当年,面对甘肃上下官员联手冒赈...,乾隆震怒。可真到了要...他们的时候,乾隆皇帝却犯了难。可是,经过一番调查,甘肃全省知府以上官员,竟然没有一个人低于这个...的数字。而这也就是乾隆为难的原因。乾隆算来算去,最终传谕阿桂,...两万两以上的处决。

  4.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5. 她是乾隆最心爱的女儿,养在皇宫61年,皇帝特赐5240个护身符

    而在这么多公主中,唯有一位称得上是皇帝最心爱的女儿,皇帝不仅将她养在皇宫61年,还在她生辰之日亲赐5249件护身符。当乾隆继位后,就将富察氏立为了皇后。乾隆对妻子充满了遗憾和不舍,所以只好将自己全部的愧疚和思念转移到两人唯一的女儿身上。

  6. 为什么乾隆皇帝刚一继位,就收拾他爹雍正给他留下的老臣?

    读者的喜欢,是小编一直前进的动力。乾隆收拾老臣公元1735年,雍正逝世,乾隆继位,这年他24岁,正年富力强之际。

  7. 乾隆为什么能继承皇位?除了自身能力之外还与他的母亲有关

    在这4个皇子中,雍正皇帝最终选择了四子弘历为继承人,也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那么,乾隆为什么能在这几个继承人当中脱颖而出呢?当然,康熙与乾隆中间隔着雍正,所以纵然是康熙喜爱弘历(乾隆),这与弘历能继承皇位也没有必然的关系。答案是肯定的,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弘历能继承皇位还与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就是乾隆的母亲孝圣宪皇后,为什么这么说呢?

  8. 两位康熙皇贵妃的晋封之路:不靠养子靠养孙也照样能「 ”逆天改命”

    清朝的时候,在厘定后宫妃子的级别与地位时,除了要考虑其家族背景以及受皇帝宠爱的程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母以子贵”。这个「”母以子贵”,可以是「”母以亲子贵”,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章佳氏入宫后一直都只是庶妃,没有受到册封,也没有名号,直至其去世后才被康熙皇帝追封为敏妃。然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后,她的儿子十三阿哥胤祥被直接封为了和硕怡亲王,

  9. 乾隆成为最长寿的皇帝,原因何在 ?

    乾隆风流成性,先说这个是真的吗。乾隆作为古代最长寿的一个皇帝,在位时间也是特别长,离当代也比较近,自然有很多关于他的奇闻异事。由于乾隆在位时期,西方世界已经开始觉醒,而清朝还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不醒,因此关于他评价并不高,可以说他附庸风雅,可以说他好大喜功,甚至说他目光短浅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说他多么沉溺女色,这个还真说不上,可以对比看一下数据。

  10. 雍正驾崩,乾隆送大臣一件旧衣服,大臣鞠躬尽瘁28年

    雍正皇帝在位13年,他慧眼识人,用人不拘一格,在位期间,如李卫、田文镜、鄂尔泰等人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朝的名臣。雍正善于培养人才,雍正刚继位,就提拔了一位昔日的旧相识,此人名叫史贻直,后来成为了雍正朝的救火队长。乾隆登基后,送了史贻直一件旧衣服,史贻直因此鞠躬尽瘁,成了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在雍正一朝,史贻直一直以铁面无私、任劳任怨著称。雍正去世前,特意召史贻直回京一见。

随机推荐

  1. 胡雪岩简介:创办胡庆余堂赢得“江南药王”美誉

      胡雪岩简介: 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生于道光三年,为长。自幼智于常人,因家道贫寒,以牧为生。其长,入杭钱庄为徒,揽各杂役,勤恳踏实,颇受庄主赏识,三年有成,录为正工。自此,举家有着落,诸亲能护助。  胡庆余堂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开设,始创于一八七四年,地处杭州...

  2. 碗底的诱惑

    两角钱的酱油装满了碗,提子里还剩了一些。这孩子把碗翻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孩子期望得到赞扬:他聪明,善用碗的全部。这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过了30年,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含义,发现故事的主角乃是我。如今,我的生活恰如捧着一个倒扣着的碗。碗底浅浅地蕩漾着一点东西,即我写过的一些文字。碗的那一面是空的,里面的东西已洒光了。

  3.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行草札(一)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行草札(一)清赵之谦行草札(二)清赵之谦行草札(三)清赵之谦行草札(四)清赵之谦行草札信封(五)此为赵之谦的“行草札”。赵之谦早年学颜真卿,中年后专攻北碑,其书形成了“七分魏三分颜”的特色,他将北碑的方正、硬朗与帖学的流畅、飘逸很好地结合起来,独树一帜。赵之谦有时写大幅作品,尚有雕琢的痕迹,这大约与“创作”心态有关。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别号无闷。

  4. 带有绽字的成语

    包含有“绽”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破绽百出——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多指受残酷拷打。寻瘢索绽——指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

  5. 难得一见的 ... 「 ”雪堆白”造像场所制精品佛造像及金盘

    实拍文物·让美流传...的佛造像早先深受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造像艺术的影响,虽然在上弘期时,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金的倡导,佛教造像逐步本地化,但随着吐蕃王朝的完结,直到下弘期后,...的佛造像才真正完成了本地化,形成了风格统一,技术成熟的艺术风格。公元17世纪,五世...喇嘛汇集...能工巧匠为大昭寺、布达拉宫等处维修和铸造佛教造像,公元1754年,七世...喇嘛正式建立雪堆白造像场。

  6. 梦见买饼

    周公解梦梦见买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买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船 船只_周公解梦梦到船 船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船 船只好不好

    做梦梦见船船只好不好?梦见船船只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船船只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船舵_周公解梦梦到船舵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船舵好不好梦见坐气垫船在海上行驶,表示你有很多朋友,并且还会不断结识新朋友,并会从友情中获益匪浅,生活充实快乐。原版历史新知病人乘船,必主死。《历史新知》乘船渡江河,得官。《历史新知》乘船见舵,主安稳。

  8. 小故事五则

    因此卫仲达就问这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

  9. 梦见三个鬼

    周公解梦梦见三个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三个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云 云彩

    周公解梦梦见云 云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云 云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