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堂里的陌生人

佛堂里的陌生人在上海市郊的奉贤,有一座叫做“二严寺”的佛寺,规模不大,香火也只是可可。我的发现得从这个地方说起。本人的太太素信佛教,曾多年前在此庙中烧香许愿。时光荏苒,太座一晚突然做了个华胥之梦,结果就嚷着到要去那里还愿。我乃是新“三从四德”的好标兵,当然不敢违拗,在一个初秋的清晨,天蒙蒙亮便随侍着太座命驾赴二严寺去也。>一入寺门,太座焚香执礼,肃然起敬,见佛便拜,推进速度十分缓慢。我虽是教门之外的人,却也无事,看完药师看观音,看完罗汉看方丈,袖着手四处闲看耍子。后来信步踱到一间殿外,上书“伽蓝殿”三字,心下自思,伽蓝者,梵语佛寺也,伽蓝神者,佛寺之保安神也。敕修清规念诵曰:“伽蓝土地,护法护人。”释氏要览上曰:“七佛经云:有十八神护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应该说本来都是一些印度神祗。至于三国演义里关云长的一点魂魄受到智长老点化,发愿护持佛法,其像进入佛寺,这是隋代以后的事情了。>迈步进门一看,果是琳琅满目,全部都本土化了:佛龛上分两排供着十数个小雕像,既有提着青龙偃月刀肃立的关羽,也有着着官帽官袍、五柳长须的几位官老爷,其中我只认得头上有个月牙的黑面包公,其他我估计大概是城隍土地、王灵官之类的。但是另有一人,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此人笼手而座,眼光低垂,精白面皮,全无胡须,非僧非俗,表情特异。似乎在做慈眉善目状,但浑身却透着肃 ... 威严之气,真是越看越熟悉,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电石火花,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木偶剧《连升三级》里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吗?>可是怎么会呢,人人都知道,大珰魏阉擅权祸国, ... 遍朝中忠良,贪尽四方财帛,坑足天下百姓,当真是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超级坏蛋,不要说护法善神,就是打下地狱也不足以泄民怨平民愤,就从明人话本小说中他是被正义的侠客在茅坑中 ... 死一事,可见向背,怎么会有机会端坐在佛堂中享受香火呢。>我再定睛细看,只见此雕像头戴一顶三山帽,身着黄蟒袍,腰系白玉带,这种打扮第一步就排除了其他朝代的可能性,因为这种服饰是明朝才有的服饰;第二排除了其他身份,做此打扮者只可能是宦官,且是位阶非常高的大宦官。《明史·舆服志》记述:“宦官在帝左右必蟒服,……单蟒面皆斜向, 坐蟒则正向,尤贵。”可以为证。再从年龄来判断,史载魏忠贤生于1568年,卒于1627年,共计59岁。此雕像脸上肌肉松弛,看上去为一五十多岁之人,正和晚年红得发紫、养尊处优的他相吻合。我左看右看,兴趣顿生,当天回家后翻阅了一些资料,包括若干尊历史上保存下来的魏的雕像照片,比对之下,果然衣着打扮、神情姿态都十分相像,尤有一尊几乎是我在庙里看到的翻版,因此当下判断此人就是魏公公无疑。>有必要补充辨析的一点是,有明一代因为功勋卓着或者被认为“功勋卓着”而被广泛予以造像的宦官,似乎只有永乐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与天启朝的九千九百岁魏忠贤,而郑和被排除的理由在于:与此塑像相比较,一是打扮不同,郑和身上总是有个披风,象征风风火火下西洋;二是姿势不同,郑和总是雄姿英发地挺胸一站,腰挎御赐的宝刀,手里捧着一卷地图,作踌躇满志的样子;三是容貌不同,郑和的塑像比较年轻,眉宇俊朗,不象这尊雕像笼罩着一股极贵之人所特有的霸气,却又强作收敛,作平和慈悲状。>在初步判定魏忠贤正是伽蓝殿中一像主之后,我开始思考他混入我佛之护法队伍的过程。以前只听说过金山寺的法海逃到大闸蟹肚中避风头,纳粹集中营的元凶遁身于阿根廷养天年,这魏公公身后的好福气看来还得从史传的蛛丝马迹中寻找。>《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记载:魏忠贤在家乡本是一个小流氓,后来欠了人一 ... 赌债无处可逃,遂发奋自宫,志愿报名加入了宦官队伍。他牢牢把握住机遇,与未来的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深相接纳,买了一支最大的潜力股。小皇帝用史学家孟森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至愚极不肖之子孙”,生平只有两大爱好:一是从小热爱建筑艺术,一门心思就喜欢亲自动手制做各类宫殿房屋的模型、设计各类机关喷泉的图纸;二是从小恋爱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奶妈客氏,大婚之前,她已“先邀上淫宠”,即位不过十天,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出入形影不离。而我们魏公公正是通过积极引导和深入培育小皇帝的这两大爱好,让他心无旁骛,逐步地把统治天下的权力实际上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魏公公的前辈、唐朝的大宦官仇士良早就深有体会地总结过:“不能让天子闲而无事,要常常引他纵情享乐。而且娱乐要日新月异,如此,天子自无暇顾及他事,吾辈才可以得志。尤其要紧的是千万不能让天子读书,亲近儒生。他见到前代兴亡之事,心生忧惧,便会疏远吾辈。”>明代的制度是官员所上的请示和报告,先由内阁大学士票拟出参考意见,然后理论上由皇帝进行最终决策。但皇帝的批示其实是由内廷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用红笔代皇上写的,这是制度赋予他的权利,结果皇帝一旦只喜欢 ... 做的事情,对政务大胆地进行授权,那么所有朝事的生 ... 予夺实际上就成了秉笔太监一个人的决断。有明一朝,几大名头响当当的权阉——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张永以及我们的魏公公,他们的职务都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简直可以说每个昏君背后都有一个秉笔太监在作怪。>而我们魏公公更是把自己的权力发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他在朝中遍树党羽,并控制了整套的行政、司法和特务机关,当真是顺者昌、逆者亡,一呼而百应。在罢黜滥 ... 不合作的东林党人的同时,其余的朝臣几乎一网打尽地成了他的私党:当时内阁大臣把 ... 大权拱手相让,甘心沦为帮凶与附庸,被讥讽为“门生宰相”“魏家阁老”;一大批高级官员紧密团结在公公膝下承欢,还有了“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称号,把朝廷上下建设成了一个超大型的黑社会。>一旦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反动组织,组织对内为了加强控制,对外为了实行统治,一定会恶搞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前述的宠物官员除了不断上表要求给魏公公加封,提升和巩固他的尊崇地位之外,更有人挖空心思要用非常的手段来为自己邀宠:>最先建忠贤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祯。他假称代表了地方人民的呼声,建祠于西湖,还请公公的好友熹宗小朋友题赐匾额曰“普德”。此举大得公公的欢心,潘汝祯立刻被提升为南京刑部尚书。而浙江巡按的奏疏晚到一天,竟被罢官。>此例一开,兴建生祠立刻成为风气。全国各地官员都争先恐后地把建生祠作为 ... 一号工程来抓。其中还大量涌现出各种小丑跳梁表演的事迹,例如一名叫陆万龄的监生建议以魏忠贤配祀孔子,以魏忠贤之父配祀孔子之父,在国子监西侧建立魏忠贤生祠,并把魏忠贤与孔子并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宜建祠国学西,与先圣并尊。”“其功不在孟子之下。”要么是谄媚、要么是跟风、要么仅仅是 ... ,几年间甚至尊贵如皇室的亲王也为魏忠贤建起了生祠。>据《明史》记载,生祠极其壮丽庄严,不但朱户雕梁,甚有用琉璃黄瓦,几同宫殿。我们的“魏圣人”不但朝衣朝冠,甚至垂旒金像,几乎等同于帝王。每建一祠,多者用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所用钱财,不是盘剥民众,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无人敢阻拦。开封建祠,拆毁民舍达两千余间。真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生祠”。>因此,上述时期便是大规模建祠、大规模为公公造像的时期。1627年8月,熹宗死,他的弟弟朱由检登极,是为崇祯皇帝。此时公公好梦犹酣,还以为可以像控制小木匠熹宗那样控制这个爱好不详的十六岁少年人,不料崇祯帝不吃这一套,上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当年11月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忠贤没料想宴席这么快就散了,大势已去,于途中自缢身亡。>真是天下事,其兴也忽,其亡也速。好多公公的生祠都未竣工,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可也不能白折腾一场,生祠推倒毁掉多可惜,结果改作他用的例子俯拾皆是,中学课本上的《五人墓碑记》记载,苏州的一座生祠被改成了反对阉党的五名烈士的纪念馆。还有北京的“鸿勋”生祠后来改成了药王庙,通州的生祠改成了督闸署,管理通惠河上五闸之启闭、修缮等等。更多的生祠则直接改成了佛寺。我推断忠贤遗像进入二严寺的伽蓝殿可能就在这个时候。>上海在明朝时还是比较偏僻的小地方,且农业社会本身的信息系统又极不发达。例如中央 ... 任命某位县级官员到地方上去赴任,此人一路走走停停,一般就是好几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当到了地方上成为一县之主后,其主要精力也是花在赋税的收缴上交与对各类各级官员组成的检查团、调研团、交流团、过路团的迎来送往上,因为这两件大事一关政绩、二涉人脉,都和自己未来的升迁调动有着紧密的关联。至于对乡村民众层面的交流,则几乎没有。官员既不可能亲身实地地到某处与民互动,更没有精力将中央 ... 的精神四处宣讲。况且要紧跟中央,只有在信息发达时代才能做到。老爷他自己对中央 ... 最新政治动态的了解,也仅限于从正规渠道下发的驿递公文简报,显性文字下的隐性意味根本无法明白个中所以然,哪敢冒自己的政治生命的风险去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打倒什么呢。>官员对民众的控制,一是通过衙役阶层进行具体的行政操作,二是通过乡村族长父老进行宗族血缘上的管理和道德上的统束,其中心的原则是保持形式上的稳定,大家太太平平不要闹乱子就好,余事不应多问也多问不得。因此大明帝国表面上的行政一统中其实包含了对广大乡村极度松散结构的妥协。>而从民众角度来看,官僚机构既是距离遥远,形象模糊的一种存在,也由于它对小民的生活造成的合法伤害多、有益帮助少,在心理上令人敬而远之。相反,民众的精神生活中早有自己一套久行有效的价值体系,和正统的信仰看似相似却又差之千里,这种价值体系不仅本身十分封闭,基本不受到各时期各朝代政治潮流的影响,并且能够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至少改变部分官方的体系,前面提到过的一介武夫又道德平庸的关羽进入佛寺就是一个证明。因此, ... 和基层民众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同床异梦各想各的心事,形式上或许可以一致统率,内容与本质上却已经大相径庭。对于生祠中的魏公公身份,其实基层的民众有一种天生的不在乎和漠不关心。试想当年林彪折戟沉沙,从昨天的副统帅、永远健康变成了今天的大叛徒、林秃子,中国远离政治中心的农村中有几个平头百姓能弄清其中身份的反复?要他们去修正过时的口号、在副统帅肖像上画大叉尚属容易,但要让他们积极投身于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却是注定失败的努力。何哉?他们既不关心也不理解。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与其奋力追赶,不如保持自性不变,这好像又和大乘佛教中的观念契合了。20世纪七十年代如此,何况是在十七世纪的明朝,距离政治中心的京城几千里地的僻隅。>可能魏公公进入佛堂的经历并不传奇:当时当地的人们开始只知道征了片地要出人、出工修一个敬拜“圣人”的庙,好吧那就修吧。后来这个新修的庙起了某些变故,原来放置那位来路不明的“魏圣人”像的地方现在要求改放佛家的释迦牟尼了,好吧那就变吧。至于那原来的“魏圣人”像如何处置呢?想来漫天的神佛都值得敬拜,万不敢打碎了神像亵渎了神灵,不如放在东边的偏殿中和关大刀、包黑脸一块儿安生,都是圣贤在一起扎堆总没错,共同协力来保护这里的佛土佛境佛法庄严吧。>综上所述,根据外貌分析和与同类雕像的身份比对,基本上可以确定伽蓝菩萨某甲正是魏忠贤,而我对雕像通过魏忠贤生祠的改造运动而进入佛寺的推断,虽然无从确定,但应也有一定的立论基础。行文至此,突然忆起一则清人笔记中的材料可资佐证。黄裳先生在其《关于刘谨》中说:“记得《白下琐言》中曾讲起,在雨花台边的普德寺(也是“普德”!),本是刘的生祠,后来刘败,遂改寺。和尚想念这‘衣食父母’的好处,将他的铜像改为韦驮,留一纪念,至今犹存。(今者是清代中叶)那座韦驮的像貌与普通的也大不相同。”原来这等瞒天过海的事还入不得《无双谱》,岂止魏公公成了伽蓝某甲,前辈刘公公更是客串了回韦驮。这也从旁说明了,世界上没有想不到的事情,历史比小说更加奇情。>当然,历史细节总是淹没无闻的占绝大多数,如同时间大河上的一朵朵小小浪花。或许这里供养着的魏公公雕像早已不是明朝的那个原版,经历了几百年中兵火和迁移,历经几代匠人的临摹仿制和更新替换。或者匠人师傅带着家传的造像技艺,早就把这尊金面的伽蓝像造到了很多其他邻近的大小寺庙之中,不只一个伽蓝殿中都坐着同一个佚名无须的神人。还或者,这尊雕像也并非寺庙里本来就有的,可能是某位过于热心的居士,家中祖传了这尊漂亮的神像,某天顺便贡献给了寺院……>总之,岁月流转,朝代更替,匠人全不知晓他手中雕凿的形象曾经怎样颠倒众生、 ... 人活人,而顶礼膜拜的广大信众更是只知道尊称他一声淡而无味的“伽蓝菩萨”,祈望他出点神力保佑阖家平安。我想,人生充满了如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烦恼、挫折、压迫、苦痛和愿望的落空,结果让我们无法承受它们的重量。生活太辛苦了,辛苦到无论如何需要有一个或者更多的神佛坐在神龛上倾听我们的 ... 和梦语,给我们以支撑下去的同情和慈悲;生命也太短暂了,短暂到根本无暇去计较那位倾听者的身份和来世今生,我们只是单纯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塑造他们,即便是一块无知无觉的木头也就成了观照世间苦音的佛菩萨。>倒是清闲的魏公公做梦也想不到以这样一种奇异的方式延续着世人的供奉和膜拜的香火,午后静悄悄的佛堂里,他双眼微闭,似乎是在独自咀嚼三百多年来的光阴,以及光阴中沉厚的分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堂里的陌生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3.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4.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5.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8.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9.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10.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随机推荐

  1. 怎样识别“毒”西瓜?

    但是购买西瓜不慎,也可导致人体中毒。毒西瓜的毒性来源于瓜农施用过量的激素和农药。人们吃了这种西瓜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所以,人们选购西瓜时要注意识别毒西瓜。识别毒西瓜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1.瓜皮上的黄绿条纹不均匀,切开后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没有甜味。一般重量在4公斤左右西瓜是正常的。正常的西瓜的外形应是球形或椭圆形的,且表面平整光滑。

  2. 周公解梦做梦梦见硕果累累的梦境解析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关于做梦梦见硕果累累的梦境解析:梦见硕果累累的果树,是好兆头。暗示你将会拥有很多财富。如果你是企业家,今后将会事业繁荣,如果你是上班族,将会晋升。值得提醒的是,近期你有可能中头彩。梦见果树,表示你的一段单恋情将有成果出现,恋爱可以得到顺利发展。

  3. 孕妇梦见抱猴子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抱猴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抱猴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柠檬水是个好东西

    柠檬本身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都极高的水果。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抗菌、提高免疫力、协助骨胶原生成等多种功效,经常喝柠檬水,可以补充维生素C。感冒时一天喝上500至1000毫升的柠檬水,可以减轻流鼻涕,感冒散得也快,尤其是刚感冒时,可以不药而愈。柠檬也不例外,有很多女性为了美容,每天大量喝柠檬水而伤了胃。此外,由于柠檬pH值低达2.5,因此胃酸过多者和胃溃疡者不宜饮用柠檬水。

  5. 晚清幕府专题系列三——李鸿章幕府体系对晚清政局的影响

    提到晚清政局的动荡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李鸿章,有人说真正能够影响清朝政权存亡的只有李鸿章。

  6. 司马欣简介 历史上的司马欣是怎么死的?

    章邯建议二世赦免骊山刑徒,把他们编成军队以对抗陈胜军,二世便任命章邯为将,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辅佐章邯作战。>章邯派司马欣向咸阳请求援兵,但赵高不允,并派人追杀司马欣。司马欣回到军营后告诉章邯秦廷已被赵高控制,无论打胜仗抑或打败仗,一样会被杀。《史记》、《汉书》等书将此三位秦将称为三秦。曹咎与司马欣皆自刎于汜水。>而后汉王受伤入关,伤愈后到了司马欣的故乡栎阳,又将司马欣斩首了一次。

  7. “鸳鸯”在古代最早的含义是:

    中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是一首兄弟之间赠别的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远兄弟的。而以“鸳鸯”比作夫妻,直到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才可见。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羨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之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

  8. 咳咳咳?别再乱吃镇咳药

    风热咳嗽中医认为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就会导致风热型咳嗽,就是是因为体内热气多导致肺部功能失调,出现咳嗽的症状,风热咳嗽在现在比较常见。对换季时咳嗽、预防风寒咳嗽、久咳不好均有良效。风燥咳嗽风燥咳嗽也被人们称为是燥火咳嗽,燥火的意思是体内器官火气大,上火导致的风噪咳嗽。肺阴虚咳嗽肺阴不足,或因外感咳嗽治疗不当,久咳伤阴致成肺阴虚咳嗽。

  9. 一挥而就的主人公是谁?一挥而就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一挥而就的主人公是文天祥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成语一挥而就出自何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一挥而就的历史典故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元军首领理屈辞穷,恼羞成怒,强行将文天祥扣押。

  10. 能否往生完全由你自己做主

    所有众生,这是讲往生的众生,往生的条件完全在信心、愿心,真信、真想去,这个条件就具足。他就想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没有,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权操纵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不是阿弥陀佛做主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条件还是你自己愿不愿意来,菩萨大法船来了,你愿不愿意上去,愿意上去的,得度了,不愿意上去的,还要搞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自己做主,这才是真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