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这不,嘉靖十四年,礼部上奏,请求选淑女,充后宫,生龙子。>>然而,正在礼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替皇上选妃子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以及《礼部志稿》记载——>嘉靖十四年,“河南延津县人李拱臣,因诏选淑女,以其女献礼部以闻”,称其“女年一十七岁,容貌端庄,堪以选用”。>十年之后,又是选妃之期,李拱臣的儿子把妹妹又献入宫中,又得赏赐。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很多朋友以为这是形容整个明朝的,实际上,远迈汉唐来自《明史 成祖本纪》,乃是说朱棣一朝“幅员辽阔”。试想,明末几十年,能说远迈汉唐吗?就算你想这样讲,老朱家的子孙们也不敢认啊。>不过另有一事,确实远迈汉唐。>《明史 后妃传》中,张廷玉等编书者如此评价——>是以终明之代,宫壸肃清,论者谓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 >原来,是说明朝几无外戚后宫干政,比汉朝唐朝厉害多了。>之所以如此,当然少不了朱元璋的“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但这只是祖训,管一代二代,难管十代八代。老朱的话,很多小朱们当成耳边风呢!因此,明朝后宫比较清静,最大的原因并不在于朱元璋的眼光有多长远,而是另有原因。>那就是,皇后嫔妃皆选自民间——家中当不了靠山,也就没有干政的能力。>这不,嘉靖十四年,礼部上奏,请求选淑女,充后宫,生龙子。>二十八岁的嘉靖皇帝,岂有不批之理?于是,京畿地区的妹子们,有了一次进宫的机会。>列位,既是选淑女,当然就是礼部主导。少不得摸底调查造册,哪家哪户,有几个女儿,多大年纪,长得如何……> >然而,正在礼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替皇上选妃子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以及《礼部志稿》记载——>嘉靖十四年,“河南延津县人李拱臣,因诏选淑女,以其女献礼部以闻”,称其“女年一十七岁,容貌端庄,堪以选用”。>本来百姓都是被动待选,这个李拱臣却争取了个主动。>说句实话,换了我是礼部官员,我也会不爽,你这瞎闹闹啥呀?你女儿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吗?大家都在排队,你插什么队呀……>但,人家李拱臣是打着给皇帝献妃的名义来的,给你十二个胆,也不敢把他挡回去呀。>只得将其事情上奏。>嘉靖皇帝一听,哟,好玩,胆儿够肥啊,送来一观。>《实录》记载,“上以长至在迩,而此女适至,甚喜之。曰:此女来及亨时,殆有天意,十九日庆宴礼成,即令由东华门入,不必别择日。”>原来,当时嘉靖皇帝正在郊外祭祀,听此消息,觉得乃是天意。因此直接把她送进宫,不必再选日子了——她来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最终,李氏女被封为敬嫔。>女儿得道,老父升天。李拱臣被赐“白金彩币”,封锦衣卫千户。>十年之后,又是选妃之期,李拱臣的儿子把妹妹又献入宫中,又得赏赐。> >两姐妹先后入宫,可谓大明朝奇事一件。>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写到,“其事俱同昭阳二赵,但相距十年为异耳。”>也即是,他们的事,与赵飞燕赵合德很像,但二赵是在短时间内先后服侍皇上,而二李则是相距十年,可谓大明异事。>然则,与二赵深得皇上欢心不同,二李皆无所出,显然,未必受宠。甚至可以说,她们只是父兄谋取荣华富贵的工具罢了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嘉靖明朝明朝历史中国古代史历史专门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