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一大批反抗清廷的人,被追认为忠臣烈士;一大批归顺清朝的明代旧臣,却被重新认定为贰臣。而这和当时的风气,又有什么关系?

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 一大批反抗清廷的人,被追认为忠臣烈士;一大批归顺清朝的明代旧臣,却被重新认定为贰臣。 为什么乾隆年间,对人物的评价会出现如此大的转折?而这和当时的风气,又有什么关系? 清朝入关之初,归顺就是「 ”知兴替”,抵抗就是「 ”冥顽不灵” 满清定鼎之初,为尽快消灭抵抗势力,清廷简单地以「 ”明顺逆”来裁断人物。 凡降清者都被认为「 ”知兴替”的识时务者;而忠于明室、宁死不降则被斥为「 ”冥顽不灵”。大量降官获得了高官厚禄,地位名声明显优于殉国忠烈。 洪承畴在清朝眼里是「 ”知兴替”的代表 缘何到了乾隆时代,叛逆者却获得了皇帝的褒奖,降臣与忠烈的形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反转? 这牵涉到乾隆中后期明末人物重新评价的大事件。 乾隆褒奖上千名反抗清朝的明代旧臣「 ”皆无愧于疾风劲草”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开始大规模大规模翻案,隆重表彰南明殉国者。 他发布《命议予明季殉节诸臣谥典》。在圣旨中,他先为清初诛 ... 抗清忠烈的行径进行辩解:「 ”尔时王旅租征,自不得不中法令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于疾风劲草。” 乾隆帝对反抗清朝的人有自己的看法 乾隆认为, ... 戮忠烈,是统一道路上的无奈之举,但知人论世的话,忠心明室的殉国者臣节可谓「 ”疾风知劲草”,人格完全站得住脚,值得后人学习效仿。 第二年,乾隆要求「 ”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将议谥的明朝殉节之臣「 ”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成《胜朝殉节诸臣录》12卷,交武英殿刊刻颁行。 该书记载专谥诸臣26人;通谥忠烈诸臣113人;通谥忠节诸臣107人;通谥烈愍诸臣573人;通谥节愍诸臣842人。而那些不知姓名却能慷慨轻生者,虽无法议谥并写入史书,但也要「 ”令俎豆其乡,以昭轸慰”。 「 ”专谥诸臣26人”中,有史可法、黄道周、刘宗周这样的名臣。 抗清名臣史可法 乾隆颠覆此前的历史评价,背后其实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他自己便说:「 ”崇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 ”褒阐忠良,风示来世”。通过表彰前朝死难者,为清朝臣子树立忠孝节义的榜样。 抗清大儒刘宗周 乾隆公开否定先父雍正帝的决策 与表彰忠烈几乎同时,乾隆也开始对降臣展开了政治清算。 在入关之初,满清屡发诏谕,招降纳叛,甚至不惜「 ”千金买马骨”,给庸碌无为者高官厚禄。那些「 ”抒诚来归”的明朝大臣,皆被清廷认为「 ”良可嘉悦”,往往给予「 ”一体优叙”。 像洪承畴、冯铨等人,都受到清廷的优待。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还不忘称赞投顺明臣「 ”皆应天顺时,通达大义,辅佐本朝成一统太平之业,而其人亦标名竹帛,勒勋鼎彝”。 雍正大义觉迷录的观点被儿子推翻 可雍正的盖棺之论很快被儿子否定。 乾隆在圣旨中说:「 ”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褒奖忠烈与贬责降臣的目的,都是为了「 ”匡正”世道人心。 乾隆帝痛 ... 钱谦益「 ”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乾隆重新评价明末著名文人钱谦益。 钱谦益在明末即是文坛宗主,声望卓著。顺治二年(公元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却滑稽地说:「 ”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 ”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拖拽回来。 钱谦益被乾隆 ... 为不齿人类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开城迎降。《恸余杂记》中记载清廷推行剃发令后钱谦益的「 ”失节”表现:「 ”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谦益)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则髡辫而入矣。” 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越其杰、河南参政兵巡道袁枢,俱誓不仕清绝食而死。钱谦益仕清之后,又对新朝廷牢骚满腹,私下还与抗清志士来往。 乾隆对钱谦益「 ”首鼠两端”的行径大为恼火,认为他「 ”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 ”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均属丧心 ... ”。 许多故去大臣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被列入《贰臣传》 在《胜朝殉节诸臣录》完成后不久,乾隆诏令国史馆设立《贰臣传》。那些「 ”在明已登仕版,又复身仕本朝”的人物,全部收入此类以定性。乾隆虽然肯定了他们对清初稳定局势的贡献,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 ”大节有亏”。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乾隆命国史馆将《贰臣传》分为甲、乙两编。如洪承畴、李永芳等人,降清后能建功立业,「 ”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故列入甲编。 贰臣将许多清初大臣钉上了耻辱柱 而钱谦益等人归顺清廷后,又诋毁清廷,进退无据,龚鼎孽等人先降李闯王,后又降清朝,毫无功业,故列於乙编。而一些起先归顺清朝,后又重新反叛的大臣,则被打入《逆臣传》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西王吴三桂。 《胜朝殉节诸臣录》与《贰臣传》的出现,因符合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影响巨大,彻底反转了降臣和忠烈的历史形象。但它们的出现,其实也是乾隆耍弄手段,意图使臣子效忠清朝的权谋。
本文标签:乾隆钱谦益清朝中国古代史明朝历史清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