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杨士奇三次逆转乾坤,扶保大明朝继「 ”永乐盛世”走向「 ”仁宣之治”

杨士奇,明初名臣,江西人,今天我们不谈他的其他功绩,只说他在永乐年间面对明成祖朱棣的三次扭转乾坤的壮举,这三次壮举不禁让太子朱高炽顺利登位,同时也断绝了汉王朱高煦篡位的机会! 一代名臣三次关键时刻的做为,奠定了永乐之后「 ”仁宣之治”的格局! 杨士奇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为了皇帝,大儿子朱高炽成为了太子,二儿子朱高煦则成为了汉王。原本朱棣的这两个儿子都很出色,其中朱高炽为人仁厚有仁君气象,朱高煦是一个勇猛善战的将领,靖难之役时两个儿子都曾经为朱棣立下过汗马功劳,其中朱高炽曾经面对六十万南军的进攻而坚守朱棣大本营北京城;而朱高煦更是在靖难之时勇猛善战多立战功,曾经在危难之时救过朱棣的性命。 朱高炽 朱高煦 原本两个儿子都很优秀是件好事,但这是对普通人家而言,在皇家却又成了隐患。太子朱高炽身体肥胖、面貌丑陋而且身体患病一直不好,而汉王朱高煦勇猛英武更像朱棣一些,所以朱棣心中偏爱朱高煦。 而且朱棣曾经对朱高煦说过这样的话: 「 ”勉之,世子多疾!” 是个人都能听出来,朱棣这是在暗示朱高煦有希望竞争太子的位子。从此之后,朱高煦便对这件事上了心! 第一次,片语之间助太子朱高炽渡过危机。 永乐六年,朱棣北巡察看北京城的兴建情况,于是命身为太子的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而杨士奇则做为太子属官在南京辅佐朱高炽。 而朱高煦则抓住朱棣不在南京这段时间买通朱棣身边的人不停的诋毁太子,同时自己也经常上奏朱棣,在只言片语之间流露出太子有悖逆之行。 原本朱棣是不会相信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但是朱高煦的时机选得好,正好是朱棣北巡之时,皇帝和太子再亲密分开一段时间后难免会有疏远,更何况身处权力巅峰疑心和猜忌本就是一种常态。所以朱棣对太子也有了一丝防范之意。 朱棣怀疑了 永乐九年,朱棣回到南京后就向杨士奇询问朱高炽监国时的情况,杨士奇敏锐的感觉到朱棣的问话中大有玄机! 这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分寸掌握的问题,因为听众是朱棣,他是太子的父亲,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 首先,父亲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很优秀,毕竟他要继承自己的位置。如果自己的继承人是个废物,那么朱棣自然该考虑换人了。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朱高炽又太过优秀,同时对权力表现出太过热切,那么朱棣又要想了:老子还没死呢! 此时此刻,杨士奇的回答就很重要了! 他斟酌片刻,然后向朱棣说道: 「 ”太子仁孝,而且天资很高,各项政务学习得很快。他态度很谦虚,知道自己有过错会及时接受大臣的建议进行改正。另一方面,太子对于大臣不合理的请求也不会同意,而且能够做到当面驳斥和批评。他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听完杨士奇的话,朱棣笑了,笑得很开心! 因为杨士奇表达了几个意思,一方面太子的政务能力是不错的,说明你朱棣眼光不错,没选错人。但是太子还处于学习阶段,时常也会出些差错,大臣们及时提出后,他也能谦虚的改正。这就说明太子的能力并不能对你这个皇帝构成威胁。最后一层意思,太子懂得和大臣们保持距离,没有结党的意图,所以陛下完全可以放心! 这就是语言的高明之处,短短几句话,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转危为安! 第二次勇于担当,为朱高炽「 ”挡枪”。 永乐十二年,朱棣再一次北巡之后返回南京。这一次朱棣又相信了朱高煦对太子的各种诋毁,而且是铁了心回来找茬儿的。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恰恰是这个时候,朱高炽在做迎接准备工作的时候出现了纰漏。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一边是存心找茬儿,一边恰好有让人抓住了小辫子,结果就不一样了。 朱棣借着这个机会对朱高炽进行了大肆指责: 我在外面巡视又打仗,你一个太子连个接待工作都搞不好,今后我怎么能把大明的江山交给你?再加上,老子我还没退休呢,你现在就敢对我这样怠慢,你想干什么? 一番训斥之后,朱棣命令将太子一系的黄淮、杨溥等诸多官员都抓了起来,此时此刻太子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满朝文武都已经看出来朱棣有心改立太子了。 而这个时候,朱棣又一次召见了杨士奇,这一次朱棣非常直接的说: 「 ”这次接待如此怠慢,太子是不是在藐视我,他是不是有二心?” 这样的话朱棣不止问过杨士奇一个人,此时此刻,大多数朝廷官员都已经背离太子,很多人都选择顺着朱棣的话往下说,但是杨士奇却回答道: 「 ”当时接驾的事情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在操持,实在是因为时间仓促才出现了差错,罪责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与太子无关!太子对你是一如既往孝顺的!” 杨士奇挡枪 这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是毫不退让的表态!同时他也把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朱棣如果要办他,顺着话茬儿给他扣「 ”帽子”就可以了。 但是朱棣却释然了,杨士奇这样说,那么实际上说明太子并没有故意藐视自己,终究是自己儿子,自己这样无端责怪他,终究不是做父亲的所为。 太子的位子保住了,而杨士奇却在朱高煦的打压下锒铛入狱! 这件事也让太子知道,杨士奇是他最为忠贞的臣子,更是坚定无私的朋友,虽然现在救不了他,但是只要自己坚持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他一定不会辜负这个知己! 第三次,关键一击,断绝朱高煦夺位的可能! 朱高煦并不知道,朱棣已经开始厌恶他了。他还在为自己扳倒杨士奇沾沾自喜,然而他却不知道朱棣实际上已经坚定了让朱高炽接位的决心,杨士奇下狱则是他为太子留下的一个最为忠贞得力的臣子。 杨士奇由于表现良好,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被下狱,朱棣又一次把杨士奇叫到身边,这一次还有大臣蹇义。 朱棣问:我听说最近朱高煦又在折腾,有这事吗? 这一次,蹇义回答是不知道。而聪明的杨士奇却已经察觉到朱棣对于朱高煦的厌恶了,他知道太子绝地反击的机会来了,这个反击将由自己来完成!自己不必去说朱高煦的坏话,或者找什么确凿的证据,只需要用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话引导朱棣的思路才能出奇制胜! 打小报告也是要水平的 只听杨士奇说道: 「 ”我和蹇义一直是太子的属臣,所以对汉王的情况不了解,大臣们也不会告诉我们。但是我在想,陛下马上要迁都北京了,汉王还赖在南京不走是为什么?” 朱棣震惊了,这句话太要命了,皇帝迁都北京,汉王却要留守陪读,干什么?分裂、造反? 愤怒的朱棣于是下达命令: 「 ”让朱高煦立刻滚回封地去!” 这一刻,大明的嗣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了!而杨士奇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接下来大明朝迎来了永乐盛世之后的「 ”仁宣之治”,而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组成的「 ”三杨内阁”又被称为大明的最强内阁,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讲到,今天就聊到这里。

杨士奇三次逆转乾坤,扶保大明朝继「 ”永乐盛世”走向「 ”仁宣之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梦见得到红包

    周公解梦梦见得到红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得到红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名门大族的意思 | 成语大全

    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3. 新婚的祝福语

    新婚的祝福语1、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象今日这般辉煌喜悦!谨祝新婚快乐62、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63、结婚贺词: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64、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和谐的歌。

  4. 怎样合理利用书房的空间

    怎样合理利用书房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在家中看书学...机会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在布置房间的时候,更加重视书房的布置。如果住房面积比较富裕,有8平方米以上的房间单独作为书房的话,是最合适的。在专用书房中,除了设置写字台、书柜外,还能放得下具有其他功能,如休息、娱乐性的家具。书写用的灯光宜采用间接反射光,避免点光源的炫目。有些6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可布置成具有单一书房功能的环境。

  5. 梦见大型活动_周公解梦梦到大型活动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大型活动好不好

    做梦梦见大型活动好不好?梦见大型活动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大型活动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人们为反对罪恶而进行宗教活动,预示别儿女将请你使用个人的力量来为支撑慈善机构作出贡献。梦见参加大型活动有亲人在场,亲友的引荐,会为你带来新的机会。梦见组织活动,适合职业的选择和调动!

  6. 汉匈战争的关键人物,擅玩「 ”闪电战”,霍去病屡建奇功的秘籍

    有一首诗中写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任何一个能臣名将能够成为光辉和奇迹,那都是有着身后万人的支持下产生的。而在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上也是在不断的对边疆的匈奴进行反攻,一雪多年以来被压迫、被打击,边疆人民长期为匈奴所扰的耻辱。而在这个时期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霍去病。他是皇后卫子夫和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凭借家人的便利当上了权倾一世的大司马大将军

  7. 梦见“交通工具”是什么意思

    梦见坐在高级列车上——朋友运下降。尤其留意“心病”。假如想不开,将会患上神经衰弱。但助人是快乐的梦见所坐的列车发生事故——人际关系将恶化。日常生活可不能太随便呀梦见坐飞机——学业方面——尤其是音乐、美术等技能科目,将非常顺利。这是由紧张的情绪郁积所致。要避免这种情形的独一办法,就是要断然与其绝交。千万不可自甘堕落梦见从飞机的窗户往下面远望——爱情运将不如意。

  8. 背叛主子的次数还多比吕布还多,竟然还敢 ... 吕布三姓家奴

    >吕布身为三国第一猛将,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却是个狼子野心的人,刘备...他“三姓家奴”。>可是刘备,却没有资格这么...他。吕布不过是改了三姓,次数可远远及不上刘备。邹靖担任破虏校尉时,曾率领刘备等人讨伐黄巾。第四个便是公孙瓒,可惜战略失策,被袁绍击败。陶谦十分赞赏刘备,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而不是自己的儿子。陶谦因病去世后,徐州局势复杂,刘备被吕布击败,只能投降吕布,吕布便成了他的第七个主子。

  9. 梦见落雪

    周公解梦梦见落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落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美軍懸賞越獄戰俘,誰料美國家庭不告密,還留德國人吃晚飯

    二戰結束後,盟軍對德軍戰俘的態度是個謎。戰爭末期,大量德軍戰俘爲了避免在戰後遭到蘇聯人報復,想方設法突破蘇軍層層阻攔向盟軍投降,大概在他們心中,美英等國只是戰場上的對手,而蘇聯則是意識形態上的敵人。然而想法往往比現實殘酷許多,不少歷史資料表明,歐洲戰事平息後,美軍對待德軍戰俘並不十分友善,史家中一直有“萊茵大營”一說:約75萬戰俘死於非命。然而有趣的是,美軍一方面在萊茵河畔炮製慘案,另一方面卻又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