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清朝末年,国家动荡,战乱纷起。有识之士纷纷崛起,发奋寻求救国道路。在晚清末年到民国时期,从为清朝效力,成为朝廷高官;到推翻清朝统治,倡导共和,成为民国内阁...;再到抗战初期,死于国民...与日军的政治斗争之手。作为政治家,唐绍仪的一生可以说与时代紧密相连。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女送回香港,他留在上海。日本在面对南京国民...时,采取了建立伪华...的政治策略,一如当年的伪满洲国。

清朝末年,国家动荡,战乱纷起。有识之士纷纷崛起,发奋寻求救国道路。在晚清末年到民国时期,从为清朝效力,成为朝廷高官;到推翻清朝统治,倡导共和,成为民国内阁 ... ;再到抗战初期,死于国民 ... 与日军的政治斗争之手。作为政治家,唐绍仪的一生可以说与时代紧密相连。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女送回香港,他留在上海。日本在面对南京国民 ... 时,采取了建立伪华 ... 的政治策略,一如当年的伪满洲国。此时,唐绍仪和吴佩孚在社会上声望很高,日本 ... 因而有一个「 ”南唐北吴”计划。 国民 ... 对唐绍仪一个人待在上海十分不放心,派人不断劝说唐绍仪离开上海。唐绍仪在抗战刚开始时明确的表达过支持抗战,但在1938年却执拗的选择留在沦陷区,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唐邵仪滞留上海,这让当时的政治氛围更加紧张,社会各爱国团体甚至众筹两万元作为路费,劝说唐邵仪离开,但被唐拒绝。 由于军统摸不准唐绍仪的意思,在唐绍仪的一些亲友打着他的名号行汉奸之事、唐的女婿携日本军官赴唐的居所长谈一夜后,蒋先生下令,派人刺 ... ,唐绍仪因此不幸身亡。 唐邵仪究竟有没有想和日本合作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清楚的是,他并未有任何叛国言行与叛国言论。纵观唐绍仪的过往,除了选择留在上海这一点让人无法明白之外,唐绍仪的一生清清白白,他一心为民,勤政务实。 唐绍仪的被刺引起社会轰动。面对各方的谴责,国民 ... 发出表达唐绍仪是爱国名臣的声明,对唐绍仪进行褒奖,并将其列进国史馆。谴责声随着这份「 ”体面”的处理结果而减弱,人们转而投入新的纷争。 时局动荡,局势变幻莫测,一位当世名臣落得如此下场,不免让人唏嘘。回顾唐绍仪的一生会发现,他的经历和时代紧密结合。 晚清时期,唐绍仪在朝中任要职,与袁世凯交好,在国家外交与处理海关问题上颇有建树。 清朝逐步走向灭亡。1911年,南北议和。唐绍仪作为晚清 ... 方去谈判。在谈判中,他逐步退让,面对清朝 ... 要求的保留君主制度,他只字未提,并表示支持共和之情。这位清朝官员一手推翻了清朝。唐绍仪也因此和昔日好友袁世凯翻脸。 1912年,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唐绍仪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 ... 。他原本以为此时可以大展拳脚,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各方政治斗争不断,他无法掌握实权,推出的政策得不到实行,他愤而请辞,1931年,他转去中山县当县长。相比逐步高升的政客,他的官越做越小。 在中山县的时期,是唐绍仪的政治抱负实现的最彻底的时期。他深入当地,亲自考察,发展实业,开设无税港,并结合当地特色进行建设。一系列政策很快得到回报,中山县发展迅速,唐绍仪因此也有「 ”布衣县长”之称。 1936年,唐绍仪卸下所有事务,和家人在上海定居,这或许是他为数不多的享受天伦之乐的快乐时光。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1939,他于上海被害,晚年终究还是未能善终。 这位爱国大臣,无论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做到了爱国爱民,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政客学习。 参考文献: 《唐绍仪传》
本文标签:唐绍仪中国近代史清朝历史上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