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齐白石《花卉草虫册》识读机缘凑巧,近日偶读到古韵堂所藏齐白石绢本《花卉草虫册》。齐白石一向学宋朝的画家杨补之画梅,现在决心另辟蹊径,自出新意,于是他声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此九帧《花卉草虫册》计有《海棠花》、《牵牛花》、《红颜》、《霜叶红于二月花》、《五谷丰登》、《女儿红》、《残荷》、《花卉》、《题跋》等大体作于这一时期。
齐白石《花卉草虫册》识读
机缘凑巧,近日偶读到古韵堂所藏齐白石绢本《花卉草虫册》。从笔墨气象、风格题跋上看,可为齐白石上世纪20年代画风转折时期的精品。
民国八年(1919)三月,齐白石为躲避老家湘潭的兵匪战乱,悄悄地离开了家乡。初到京城,他虽在南纸店内挂出了润格,以卖画刻印为生,但门庭冷落,收入寥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他此时的作画风格是近于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并不为北京人所喜爱。加之远离故乡亲朋,故而心中十分惆怅,每到夜深人静便愁思百结,他的《望云》诗句表达了当时的感受:“拖筇北上复何求,我已中年万事休。”这个时候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时常是大起大落。中秋节后,当他接到妻子的来信时,他又欣喜若狂,随即在画上题诗:“平安昨日家书到,画出梅花色也欢。”
而此一时期的齐白石58岁,正是他听从知交陈师曾劝告,改变画法,自创“红花墨叶”风格的转折时期。齐白石一向学宋朝的画家杨补之画梅,现在决心另辟蹊径,自出新意,于是他声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此九帧《花卉草虫册》计有《海棠花》、《牵牛花》、《红颜》、《霜叶红于二月花》、《五谷丰登》、《女儿红》、《残荷》、《花卉》、《题跋》等大体作于这一时期。从画中题款可知,此画册底稿乃采用湖南老家“借山馆早年画稿”,但绘画风格却已有较大的变化,从注重形似开始转向超然之意趣,笔中带有吴昌硕的古拙苍厚、沉雄朴茂之风。这批画是齐白石在西城宣武门内石镫庵内居住时所画,当时庵内虽鸡犬不宁,但画家此时生涯落寂,少人打扰,心情倒也十分宁静。
“红花墨叶”是这组绘画的主要特征。无论女儿红、霜叶、牵牛花、海棠花,作者都以红色渲染,其干、湿、浓、淡,皆有妙趣;皴、擦、点、染,都有古拙之意。墨叶的勾斫更见篆书笔法。诚如陈师曾诗句所言:“……今复见画如篆文。”白石引书入画,墨彩渗融之际更见雕镂刻画之功。每幅画中,白石都以昆虫动物细写之,其精微之处可见毫发,无不显露才情,令人叹服,真可谓印工而画拙,诗、书、画、印俱佳,可遇而不可求也。
在《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帧作品中,作者以折枝画法取三五片红叶,笔简意拙,而图中最精妙处,是在枝干上描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知了(蝉),毛绒绒的细爪,薄而透明的蝉羽,刻得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仿佛赋予了动物以新的生命。齐白石在画的右边题款中明确提到是“借古人句作画”,实际上,白石老人在画中寄托了自己感时伤怀的情绪。
来源:《收藏/拍卖》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