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艺术珍品永世传承——孙大光捐赠安徽博物馆明清书画作品赏(三)八大山人《墨荷图》纸本墨笔纵185厘米横91厘米八大山人,明代宗室,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书画家、诗人。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号雪个、八大山人等。八大山人这个号,是他在59岁以后才使用的,一直到逝世,《墨荷图》为他67岁时所作。由于朱耷流传下来的作品大都是他60岁以后所作,所以人们都习惯以“八大山人”来称呼他。
艺术珍品 永世传承
——孙大光捐赠安徽博物馆明清书画作品赏(三)
八大山人《墨荷图》
纸本 墨笔 纵185厘米 横91厘米
八大山人(1626—1705年),明代宗室,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书画家、诗人。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号雪个、八大山人等。《墨荷图》绘涸塘莲荷傍石而生,天姿朴茂,一枝白莲高帜卓立,出泥不染,孤馨独秀,仿佛作者一生悲凉境况及孤生悲凉境况技孤傲性格的:写照。全图上不作云霞飞鸟,下不写池水鱼藻,纯以洁莲净石构景,线条明快凝练,笔墨豪放泼辣,表现了一种悲怆而崇高的美感。左上款署“八大山入画”,钤“八还”印。
八大山人这个号,是他在59岁以后才使用的,一直到逝世,《墨荷图》为他67岁时所作。由于朱耷流传下来的作品大都是他60岁以后所作,所以人们都习惯以“八大山人”来称呼他。有人认为“八大山人’四字草书连写起来,有点像“哭之笑之”的样子,是隐含身世之痛。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他的绘画艺术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巨大,在中国绘画史以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
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
纸本 墨色 纵47.5厘米 横29.5厘米
《仿江贯道山水图》用墨粗重,颇见阴阳效果,画幅上方山峰奇而不觉突兀,山林苍茫葱郎,村居掩映在麓林梢之间,堤岸架桥。湖面明净。全图描绘工致,墨色明润,气格幽雅。江贯道为南宋画家,名江参,字贯道,浙江衢县人,居浙江吴兴,善闲水墨写江南景色。王原祁的山水写景之题为“仿某某”的不少,但实际上不少作品的境界都是他自身的体验观察,而自成—家。
王原祁(1642—1715午),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书画家王时敏之孙,画承家学,山水画刻意学古而以黄公望为依归,达到“形神俱得”的程度,其学生及追随者颇多。因娄江东流其家乡仓境内,故有“娄东派”之称。
高翔《秋林读书图》
纸本 设色 纵51.5厘米 横35厘米
高翔为“扬州八怪”之一。八怪画家中,多作写意花鸟和人物,专画山水而成就出众的,只有高翔。《秋林读书图》刚笔简练秀雅,用墨务求淡干。疏疏的红树,衬托着秋水的洁净,临江的瓦屋,洗尽了尘蹊的幽静。平湖、卵石、高桥、书斋。幽静的环境,表达了画家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情趣。
高翔(168S—1753午),宁凤冈,号西唐。别号山林外臣,江苏扬州人。不曾做官, —生布衣,家境贫寒,靠自己的技艺谋生,卖画以资衣食。高翔也作花鸟,偶作人物,特别具有善画小景山水的才能。除绘画以外,高翔在诗、书、篆刻方面电有很高的造诣。
黄鼎《岁寒图》
纸本 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5.5厘米
图绘行峰壁立,云烟环绕,前景长松挺健,溪岸石脚大小间杂。中部流泉跌落,上下房舍掩映于丛竹梅花之中。全图密而不塞,实中见虚,画上所画虽为冬景,但境界却并不萧索寂落,“宠梅念竹有真意”,看来作者着力表现的仍是苍郁幽秀的山野情趣,富有韵味。此画作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作者时年58岁。
黄鼎(1660—1730年),字尊古,一字闲圃,号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人。清代王原祁的弟子,是王原祁为领袖的“娄东派”中的重要人物。他没作过官,布衣终一生,平生好游,饱览名山大川,目识心记,写景之作甚多。
龚贤《云山深秀图》
绢本 墨画 纵198厘米 横51厘米
此图描绘夏日雨霁山林的景色,构图顶天立地,远景山峦重叠.云绕山腰,小屋隐现于烟光浮动之中。近景坡石丛林,用墨较多,渲染数遍,层层加厚,潮湿茂郁的树林空隙处,透出一缕阳光,层次繁多,满而不塞,远近苍茫,山河壮丽,给观赏者一种振奋之感。
龚贤(1618—1689年),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曾寓扬州、海安等地,后定居南京。工诗善画,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且强调以自然为根本,重视写生,抒发自己的情感。用墨层层染渍,浓郁苍茫,独具一格。
陈卓《高阁云峰图》
绢本 设色 纵196厘匣米 横50厘米
图绘碧水如镜,湖石玲珑,高松忮林,从柳绿荫,山道逶迤,秀逸绵渺。山中重楼水阁,翘角尖顶,鸱吻飞檐,长廊曲折,左高右低,雕栏画栋。古老的建筑于雄伟中见精巧,工整笔细,色调鲜丽沉厚,“既得元人苍茫浑厚,又具宋人劲健爽刊而自成精致”。图右上角楷书自题:“乙卯嘉平燕山陈卓”,钤“中立”米文印。
陈卓生于明崇帧七年(1634年),字中立,北京人,寓树金陵(今南京),山水工细,千丘万壑,青山迭翠,建筑物造型精致,人物安排井然有序。陈卓卒年不详,从画上落款“乙卯嘉乎”,可知《高阁云峰图》作于清康熙十四年 (1675年),时年画家4l岁。该画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戴本孝《山谷回廊图》
绫本 墨笔 纵165厘米 横51.5厘米
此图写的是黄山丘壑变化多端的胜景。山谷坡崖,犬牙交错,山下幽篁翠柏繁茂,丹枫苍松相聚。林中回廊蜿蜒曲折,其后简屋陋舍紧闭。山腰绝壁望台危建,一目千里。亭前长松枯木参天,远处泉瀑直泻,流溪三折。山顶峰峦叠嶂,涧壑幽深,是文人高士幽居卧游的理想之处。全图于平淡中寓苍茫,疏简中现丰腴,格调松秀清淡,墨色沉郁高古,亦真亦幻地反映出黄山所独有的虚灵明灭的韵致。图右上自题菩萨蛮一阕。落款有“壬寅”字样。“壬寅”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作者时年42岁。该画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戴本孝(1621—1693年),宁务旃,号鹰阿山樵、天根道人等,安徽和县人。善画山水、松梅,一生不仕,好游写生,作画多写黄山风景,后人称他与梅清、梅庚、石涛为“黄山画派”。
吕焕成《断桥残雪图》册
绢本 设色 纵28厘米 横28厘米
此帧山水图册,画家创造性充分发挥传统笔墨技巧,使这幅不大的画面具有宏大的气势。冰雪覆盖下的山脉、长堤、树木、屋宇,凉亭,目力所及,俨然是—个琼雕玉砌的世界,颇具寒冬特色。但见水面弄船,桥上行人,山根水畔,大约是哪一位文人雅士的别业。因而境界又并不觉荒寂,匠心经营,使我们领略到画家在赞美大自然神奇而又瑰丽的审美感受。
吕焕成(1630—1705后),字吉文。浙江余跳人,善画人物、花卉,兼工山水,传世作品不多。
萧晨《采薇图》卷
绢本 设色 纵26厘米 横84厘米
图绘殷末贵族伯夷、叔齐亡国后不食周粟,采薇济生的故事。画面伯夷抱膝席地而坐,双眉紧锁,清癯的脸膛上露出忧愤之色。左边的叔齐,右手撑地,左手伸二指倾身向前,似在同伯夷说什么,身旁放一把小锄和盛满野生果实的提篓,周围苍松藤树相掩成荫,环境清净。笔法工致,设色妍雅,人物衣纹清劲流畅,颇得神态。
萧晨,字灵曦。号中素,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画史说他“善诗赋,精绘事,山水人物,师法唐宋,名重江淮”。有资料表明,故宫博物院藏萧晨《博古图》扇面上题识,可知雍正五年(1731午)他还在作画。
华喦《寻春图》
绢本 设色 纵173厘米 横57.5厘米
这是一幅郁郁青青、生机勃勃的春景佳作。远山雄伟,近木参天。山下静湖卧桥,书斋临水,小路蜿蜒,行者策杖。山间银瀑跌落,观亭危筑岩壁。全图从下至上共绘8个点景人物,两两相伴,安排井然有序,到处风光明媚,他们都在寻春。人物虽小,但身姿、动态及细节刻画生动,又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笔法细腻,设色明丽清艳,意境旷远,使人流连。图右上自题长诗,。款署“丙子春写于讲声书舍,新罗山人并题,时年七十有五”,钤“秋岳”印。“丙子”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华喦就在这年去世。
华喦(1682—1756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县人。后寓杭州,在扬州卖画甚久。能诗、工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尤精花鸟,为清代杰出花鸟画家,影响颇大。《寻春图》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来源:收藏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