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陶瓷发展史。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曾出土200多件彩陶,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时期最早的一批彩陶。被誉为中国彩陶艺术的顶峰。马家窑文化彩陶4、商周:原始青瓷诞生、发展瓷器的烧成温度比陶器高,随着建窑技术改进,窑内温度升高,于是原始青瓷诞生了。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瓷器源于陶器,而精于陶,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份陶瓷发展史。 1、两万多年前:陶器诞生 在已出土的众多陶器文物中,考古学家已经确认最早的陶器是江西省万年仙人洞中出土的陶器,经过中外考古学家用专业仪器鉴定这些陶器距离现在已经有两万多年,目前这些陶器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 2、半坡文化时期:彩陶诞生 距今约8000年前,人们学会了用彩色图案装饰陶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出现了最早的彩绘。甘肃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曾出土200多件彩陶,是中国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时期最早的一批彩陶。 宽带纹三足彩陶钵 高12厘米 口径27.3厘米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3、马家窑文化:彩陶顶峰到来 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绵延5000多年。公元前3300年出现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型,装饰面积大,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被誉为中国彩陶艺术的顶峰。 马家窑文化彩陶 4、商周:原始青瓷诞生、发展 瓷器的烧成温度比陶器高,随着建窑技术改进,窑内温度升高,于是原始青瓷诞生了。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 商代原始瓷尊 高25.6厘米 口径21.4厘米 腹围76厘米 现藏河南博物院 5、秦朝:陶塑巅峰 秦始皇制兵马俑,陶艺跨界雕塑,陶器 ... 工艺达到巅峰。陶塑的 ... 繁荣而独具特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其陶塑 ... 的巅峰。 秦始皇陵兵马俑 6、东汉:瓷器时代到来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从原始青瓷到青瓷,完成了跨越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且出现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创烧。 东汉 青釉瓷匜 高8.4厘米 口径16.5厘米 底径7.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黑釉瓷器出现在东汉中、晚期,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为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高18cm 口径7.9cm 底径10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7、两晋:装饰工艺发展 两晋开始使用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起到美化作用。 西晋 青釉人骑兽器 高17.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西晋晚期点彩工艺出现,把褐彩点绘在瓷器釉面上,之后入窑烧制,是最早的釉上彩,点彩流行于东晋、南北朝,并为以后的龙泉青瓷继承。 东晋 点褐彩绳纹四系盖罐 现藏于浙江博物馆 三国两晋开创了另一类青瓷代表窑系——龙泉窑创烧,龙泉窑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影响十分深远。 宋 龙泉窑三足炉 高12.4厘米 口径14.5厘米 足距9.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8、北齐:成功烧制白瓷 东汉已出现早期白瓷,北齐成功烧制出白瓷,但成熟的白瓷到隋代才出现。白瓷的巅峰瓷为北宋的汝窑。 宋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高3.1厘米 口径26.7厘米 足径18.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9、隋代:北方窑系发展 隋代以前窑场主要集中在江南和四川地区,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北方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隋代白瓷烧制工艺日趋成熟,它也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隋 白釉罐 高19.2厘米 口径9.7厘米 底径15.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0、唐代:南青北白 唐代瓷器生产出现了争奇斗艳的局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代表窑口为浙江的越窑;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代表窑口为河北的邢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着「 ”南青北白”的美称。 唐 越窑青釉壶 高14.2厘米 口径6.1厘米 足径7.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唐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高4厘米 腹深3.4厘米 口径25.3厘米 底径14.5厘米 现藏于国 陶器又一高峰——唐三彩被应用于墓葬,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到了唐代以后,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得到了广泛运用。 唐 三彩马 高76厘米 长86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1、宋代:百花齐放 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聚齐,其中钧窑在长沙窑的基础上稳定掌握了铜红釉的烧制,创造钧红。还有以刻花著称的陕西耀州窑、「 ”白底黑花”特色鲜明的磁州窑、点茶绝佳搭档的建盏,百花齐放。龙泉窑取代越窑成为南方青瓷的代表,创烧粉青与梅子青。 北宋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高18.3厘米 口径26厘米 足径13厘米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景德元年,浮梁镇所产的青白瓷令宋真宗赵恒爱不释手,于是将浮梁镇赐名为"景德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景德镇三个字,从此,景德镇一词沿用至今。 12、元代:景德镇崛起 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专为皇室服务,开启了景德镇的官窑之路。元朝时,景德镇将钴作为釉料烧制出了霁蓝釉,又在钴在胎体上绘画,创烧出青花瓷。 元 蓝釉白龙纹梅瓶 高43.5厘米 口径5.5厘米 底径14厘米 扬州博物馆「 ”镇馆之宝” 13、明洪武:御窑成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 14、明永乐:创烧甜白釉 永乐一朝,宫廷重白瓷,景德镇创烧甜白釉瓷,釉色乳白,温泽柔和,纯净淡雅。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高19.7厘米 通流长16.7厘米 足径7.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5、明宣德:创烧祭红 景德镇的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著名红釉品种,色泽和 ... 都超过了钧红。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人称「 ”宣德祭”。 明宣德 鲜红釉碗 高8厘米 口径18.9厘米 足径8厘米 清宫旧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6、明成化:斗彩+素三彩 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的组合,创烧于宣德年间,成化时期最受推崇,比如成化斗彩鸡缸杯。明代创烧素三彩,正德时已极为精致。素三彩为釉上彩,一共三种颜色,多为黄、绿、紫,不用红色。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高3.4厘米 口径8.3厘米 足径4.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正德 素三彩海蟾纹三足洗 高10.8厘米 口径23.7厘米 足距17.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7、明正德:紫砂壶诞生 江苏宜兴丁蜀镇于正德年间烧成紫砂壶,为后人推崇,被誉为茶器之首。 明万历 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8、明嘉靖:青花五彩 基本上以红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其中蓝色为釉上青花,其余彩料皆为釉上彩,画面浓重艳丽,创烧于宣德年间,嘉靖年发展成熟。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通高33.2厘米 口径19.5厘米 足径24.1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19、清康熙:五彩+珐琅彩 此五彩非彼五彩,康熙时用釉上蓝取代了釉下青花,称釉上五彩或康熙五彩。 清康熙 五彩蝴蝶纹瓶 高44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1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珐琅为元代传入的一种颜料,一直被应用于金属工艺(例如景泰蓝),康熙时被用作瓷胎绘画,称为珐琅彩,是釉上彩瓷中最精美的一种。 清康熙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高7厘米 口径14.8厘米 足径5.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祭红于明中期失传,直到康熙才得以复原,在复原祭红的过程中,意外烧制出更红艳鲜明的红釉瓷,因督窑官姓郎,故名郎窑红。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 高45.5厘米 口径12.7厘米 足径14.4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0、清雍正:颜色釉巅峰 雍正极其偏爱素色的颜色釉瓷,他在位期间景德镇创烧数十种新釉色,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创烧,雍正时期成熟,并大肆盛行。 清雍正 粉青釉茶壶 高11.6厘米 口径7.5厘米 足径14.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粉彩雉鸡牡丹纹盘 高5厘米 口径35.5厘米 足径21.5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1、清乾隆:各种炫技 中国瓷器的最高峰,热衷于烧制各种高难度瓷器,也是中国瓷器最后的辉煌,此后呈断崖式下滑。 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高86.4厘米 口径27.4厘米 足径3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2、清宣统:御窑停办 清宣统三年(1911年),有630多年历史的景德镇御窑厂停办。 23、1957年:复烧五大名窑 1957年,领导人做出「 ”尽快恢复祖国历史五大名窑,尤其是龙泉窑和汝窑”的重要指示。 24、现代:复兴与创新 当代陶瓷艺术不仅要承继着悠久的传统技艺,也要发展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除了恢复诸多历史名窑生产,也在材质和工艺方面进行探索,糅合更多艺术创作的 ... ,探索陶瓷与其他材料的结合,不局限在传统的陶瓷造型和功能的基础之上。 奥运—东方飞天斗笠碗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标签:陶瓷瓷都中国瓷器唐代瓷器博物馆文化青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