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身有无(出大智度论)

我身有无(出大智度论)【经文】有人远行,独宿空舍,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至其前;复有一鬼追来瞋 ... ,谓死人是我物,汝忽担来,是何道理?先鬼言:『此是我物,我自当持来。』后鬼言:『是死人实我所有。』二鬼各捉死人一手一足争之。前鬼复言:『此事有人可问。』后鬼即问其人:『是死人谁担来?』是人自思:此二鬼力大,吾言若实若妄,俱不免死。即从实言:『前鬼担来。』后鬼大瞋,便捉其人手,拔断着地;前鬼取死人一臂,插入其身易之。如是两臂两脚头胁乃至全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食尽,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身,眼见二鬼食尽,今我此身悉是他肉,我今究为有身耶?为无身耶?行到佛塔,问诸比丘,详述上事。诸比丘言:『从本已来,恒自无我;但以四大和合故,计为我身。如汝本身,与今无异。』诸比丘复为说法度之,其人开解,得阿罗汉果。【译语】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半夜里有个鬼,背着一具死尸,来到此人面前,随后又有一鬼追来,忿怒叫 ... ,说:『死尸是我的,你为什么背到这里来?』前鬼道:『胡说,这死尸原是我的,我当然可以自由移动。』后鬼仍争辩死尸是他的,于是二鬼各拉住死尸的一手一脚,互相扯夺。前鬼又道:『这里有个活人做见证,可以问他。』后鬼便问此人:『死尸是谁背来?』此人心想,二鬼皆凶恶而力大,我无论说实话说谎话,讨好得一鬼,必致惹恼别一鬼,看来今夜活不成了,于是说实话道:『我见前鬼背此死尸来。』后鬼果然大怒,捉住此人一手,用力一拔,拔断了,向地下一掷;前鬼见了,忙拔死尸之臂,给此人 ... 换上。这样后鬼拔,前鬼换,把此人的两臂、两脚、头、胁、以至全身,通通拔出换上。最奇怪的,二鬼不再争执了,各取地上拔来的新鲜人体嚼吃,吃完了各自抹抹嘴巴而去。此人心想:『我父母所生的身体,眼见给二鬼吃尽了,我现在的身体,悉是他人之肉,这样我现在究竟算是有身体是无身体呢?』为欲解决这问题,明天一早,他就跑向佛塔,找几位比丘(即和尚)请问,把夜里事情详述一遍。诸比丘道:『从元始以来,根本没有什么「我J,不过是四大(骨肉等固体物名地大,血痰涎等液体物名水大,暖气名火大,呼吸之气名风大。)因业缘和合,凡夫妄认以为我身;你的原身与现在所有身,既皆是四大和合所成,这其间原没有什么彼我。」诸比丘更给他说法拔度,此人心开意解,得了阿罗汉果,超出三界,永绝轮回。【释义】人生及世界之成,皆由一念无明,妄起分别,于是循业随心,现作色身;及环此色身之世界,既有色身,则其了别觉知之识,愈起妄执。认色身为我,造作善、恶、无记〈不善不恶为无记〉诸业,于是沉迷愈甚;而生老病死轮回恶道诸苦,更难解脱矣。小乘声闻法,视根身器界等皆是因缘和合,偶尔幻成,于中不起爱憎分别,是名断除烦恼,其果位为罗汉。大乘则视因缘和合亦是方便戏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了知一切法皆是妙觉明心所显现,故此心无在无不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不生不灭,是名了义,其果位为成佛。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身有无(出大智度论)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龙树菩萨曾潜入王宫戏犯宫人 遁入佛门后变圣人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在佛教的经师、律师、论师、禅师、法师当中,集“千部论师”、“八宗共祖”之美誉于一身者,唯龙树一人。年轻时,与三名好友寻师习得隐身术,于是潜入王宫,戏犯宫人,耽于情欲以为乐。后于南印度龙族之宫殿,授以大量的方等经典。龙树离开龙宫后,随缘行化,曾经几次与外道斗法,终于引度外道入佛。此外,《劝诫王颂》是龙树劝诫引正王信仰三宝,护持佛教的书信。龙树曾受教于那烂陀大学,后来并任该校校长。

  2.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以非凡的领悟力受到赞誉。由于龟兹周围国家社会、历史的变化,大乘佛教声势日高,鸠摩罗什的思想中出现了和传统小乘之间的矛盾。“时龟兹僧众一万余人,疑非凡夫”,对鸠摩罗什“咸推而几敬之,莫敢居上”。鸠摩罗什是龟兹大乘佛教最初的传播者和推行者,他以对佛教经典的熟知和令人折服的雄辩口才,大力弘扬大乘,贬低小乘,使大乘一度在龟兹占优势地位。

  3. 天台慧文禅师的禅观悟证

    后世天台宗人称之为“建立中观北齐尊者圆悟大禅师”。这一位次,相当于天台宗的六根清净位。可见慧文大师观行证悟的承传脉络历历可循。虽然这六位禅师和慧文在禅法上皆重视观心法门,而唯慧文在这“九师”的群体中脱颖而出,完成禅法的转变。慧文的禅法多用“觉心”。天台宗远承龙树菩萨为初祖,而立慧文禅师为二祖。天台自慧文以来的三代祖师有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悟后起说,并以修悟之法度众,“说己心中所行法门”。

  4. 佛教故事之现代化与创作技巧(天蕊)

    佛教故事之现代化与创作技巧天蕊缘起:当年,佛陀以行脚方式弘法,遇不同根器者以适合之内容而为说法。历来之佛典论述,已有许多高僧大德圆融无碍之作。佛法的现代化,事关佛教传布。主题化佛法意涵广大深远,经中某一个事件,往往涉及一两个以上的意涵。再者,佛教故事的人物、情节及场景多寡,也与篇幅互为关联。结构故事小说的结构设计,无非是为引起阅读期待与持续。

  5. 佛教故事选集:法海搜珍

    然而佛法的流行和被信仰,非但不及其它宗教,而且不及普通哲学。同门陈无我师兄,终养其太夫人后,屏除家人俗事,一心弘扬佛法。近更录取三藏中故事有趣味的,嘱不慧译成白话文,并发挥其涵义,名为《法海搜珍》。募资排印,用作佛法宣传资料。法海搜珍佛教故事选集第六辑陈无我选材陆渊雷译文我身有无出《大智度论》有人旅行远方,独宿于空屋中。这个名为“了义”,其果位为成佛。

  6. 诸佛感应论

    《诸佛感应论》释惠空─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念佛法门以其简单易行和他力救济的特质,特别相应于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基本上,要能见佛感应,行者必须念佛。而探讨诸佛感应之说,必须关心三个课题,即所感的诸佛、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的众生。若再从如来所具的无边功德智慧来看,则诸佛以其无边的神通功德,而能于一时中与十方众生感应。

  7. 《大毗婆沙论》佛陀论之探讨(1)

    《大毗婆沙论》的编集者,显然存有抗拒大乘佛陀观的意念,而坚主人间的佛陀,人间(天上)的菩萨观。在《大毗婆沙论》中认为:如契经言。因此在《大毗婆沙论》之中又从中广分别来解说之,并且引用了《发智论》中的论说来明此意。[7]由前面的引文可以得知《大毗婆沙论》之中所认定的“真实菩萨”是要“修习妙相业”,才可以名为“真实菩萨”。

  8. 同学互殴(出大智度论)

    同学互殴山中有一佛寺,内有空房,素有恶鬼,喜来恼人,诸僧皆不敢住。后者极力打门,在内之僧以力拒之,外者得胜,排门而入,内者打之,外者亦极力反打。至天明各见面目,乃是故旧同学,互相愧谢,众人集视,哗笑称奇。这样互相扭打了一夜,直到东方发白,彼此看出面目,乃是旧同学老朋友,于是彼此惭愧,互谢过失,庙内众僧也闻声环集,哗然失笑,以为奇事。又有绝无得失,为议论不干自己之事,彼此意见不同而争执者,更是不必。

  9. 蛇尾自大(出大智度论)

    蛇尾自大昔有一蛇,头与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应为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为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令汝去,故汝得行耳,若我以身绕木三匝,不放汝行,汝其奈何。』于是尾即绕木三匝,三日不放,头不得求食,饥饿垂毙,乃语尾曰:『汝可放之,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解放,头复语尾曰:『汝既为大,应须前行。』尾即在前行,未经数步,堕入火坑而死。

  10. 我身有无(出大智度论)

    我身有无有人远行,独宿空舍,夜中有鬼,担一死人,来至其前;复有一鬼追来瞋...,谓死人是我物,汝忽担来,是何道理?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食尽,拭口而去。这样后鬼拔,前鬼换,把此人的两臂、两脚、头、胁、以至全身,通通拔出换上。

随机推荐

  1. 尾大难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ěidànándiào【解释】犹言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尾大难掉”

  2. 贪僧团财物自用,成肉团饿鬼受苦

    贪僧团财物自用,成肉团饿鬼受苦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用自己的声闻禅定智能观察它的受报因缘,原来它曾经是迦叶佛教法下僧团中的一位大执事,把僧众财物、生活费与修建佛塔的钱财等拿来自己享用,并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若有余还一把火全部烧光,由于这样的因果,使它下堕成为一只肉团饿鬼。

  3. 梦见生火做饭_周公解梦梦到生火做饭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生火做饭好不好

    梦见生火做饭是什么意思男人梦见生火做饭,是另立灶头的象征,预示著会换工作,或者创业。女人梦见生火做饭,意味着生活美满如意。历史新知关于"生火做饭"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生火做饭是什么意思梦见生火做饭的吉凶:成功运佳,希望目的及财富名誉均可达成,唯因基础运劣,而招致家庭内之苦恼或不幸,且身心过劳,可能导致生病,其下属多争妒,使用此之人会因下属而苦不堪言。

  4.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五、文人求画的文化向度文人绘制赠礼画以满足社交应酬之需,往往沦为苦差事。因此,己画之赠予或拒送,即成为划清彼我身分界线的象征举动。然而,其后夏仲昭的态度已有所不同。但沈周因应求画的模式,已有所不同。但相较于王绂之反对以画“微货”及其后吴门画派之鬻画风气,则沈周之“以物易画”的交换模式,实介于过渡阶段的中间位置。据说沈周收到之后,“欣然画其诗意答之”㈣。

  5. 你就这样任性的走了进来,然后又温柔的走开

    你就这样任性的走了进来,然后又温柔的走开,留下了温度和遗憾。

  6. 多生累劫修安忍

    多生累劫修安忍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除此之外,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如是受无边损害,但仍坚持安忍行持之事例为数尚多,他为求法而苦行精进、不舍安忍之事迹,下文《精进品》中还要广宣。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多生累动当中,实已修持举不胜举之安忍度。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安忍之种种公案。

  7. 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

    如何解决情缘的问题>圣严法师>一、断所有情缘>每个人在无始以来的轮回中,到底有多少情缘存在?出家发愿守戒,情缘现前时佛力会助他(她)消除。因此,除了极少数人其情缘已很少,一般居士身的修行者,最好不要急着想了断情缘。>就是为了减少彼此间产生情缘的机会。一般人要自己随时提高警觉,要有“决心”不再造情缘。>总之,要解决情缘问题,最好的...就是依本师的戒律行事,也要如出家人般的随时庄严自身。

  8. 卢蕊与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

      卢蕊与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纳兰有四个女儿,在现有的文字资料里只记录了她们简单的婚配情况:“长适翰林院侍讲高其倬,次适翰林院侍讲学士年羹尧,次适马喀纳,皆先卒,次未字……”,但是她们分别为谁所出并无记载,也不见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  纳兰性德图片(来源网络)  终于有...

  9. 秀姑巧言胜大官

    有一天,有一个大官骑马来到苍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专门要找一个叫秀姑的白族妇女。秀姑知道了,自己走到他的面前,问道:“大官找我有什么事呀?”>>秀姑点头应诺。有人为秀姑担心,这次可要吃苦头了。>>众人亲眼目睹,都说秀姑心慧手巧了不起。抬头看见墙上画着一条大鱼,就问秀姑道:“你家壁上画鱼有几斤?”

  10. 爱是一颗心遇上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遇上另一张脸

    因喜欢一个人的容貌而爱上对方相对容易,同样,移情也容易。然而,如果因对方的内心而爱上他,常常是一旦发生就直奔根深蒂固的不归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