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文|飞鱼说史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诗经·国风·王风·大车》 当今时代,提到「 ”物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看着源源不断的快递包裹,这可能是我们对这一词语,最为熟悉的理解。 当然物流的概念并不是单单只指快递,说白了它指「 ”物的流通”,后来随着这一行业的迅速发展,物流又被分为了七大部分,即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 现代物流 我国的现代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现在已经异军突起,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虽说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晚,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没有物的流通,如果要追溯其源头,大概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古代的运输方式以陆运为主,后来又慢慢出现了漕运,上述引用中的”大车槛槛「 ”、”大车哼哼「 ”,则是形容大车的缓慢前行,如果按照这种声音来推断,应该是载货的牛车,当然这时候的物流只是最初的形态。 古代牛车模型 那么物流什么时候具有标准化雏形的呢,根据可考的文献记载,应该在秦朝,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对驰道有着”车同轨「 ”的要求,则是对物流开始”标准化「 ”的最好佐证。 而我国古代运输最多的货物,当属粮食,本篇飞鱼就来说说秦国对”粮食运输「 ”有何法律规定,不过说此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秦国粮食运输得以发展的背景。 行政管理和 ... 战争促使粮食运输的发展。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秦始皇)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汉书·食货志上》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家机构开始逐渐健全,士兵的数量也开始逐渐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官员的俸禄和军队需求日益递增(以前官员的俸禄可不是我们现在发工资直接打卡,而是要发粮食),为了维持正常的统治,就必须把各地的贡赋收归官府。 这个过程中,也就必须实现对粮食的转移,从而 ... 了粮食运输的发展,根据上述引言可知,秦始皇统治后期,官府的开支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数字,因为需要竭尽天下之资才能奉其政。 出土的文物——陶牛车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而打仗必须以军粮作为支撑,《孙子·军争篇》记载:军无辎重而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意思是说: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储备军资也不能生存。 既然打仗不能离开辎重粮食,当军队进行转移时,这些物品必须要跟着军队进行转移,尤其是秦国对外的战争,基本都不是本土作战,粮食运输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就是说战争也是粮食运输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而为了进一步规范粮食运输,秦国亦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我们接下来就来具体说说秦国的这些法律规定。 粮食运输必须亲自执事。 上节(即)发委输,百姓或之县就(僦)及移输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简《效律》 上述秦简的意思是说,对于要交给官府的赋税,必须要亲自押运,如果百姓到县里雇车或者交给他人运送,那么就要依照法律进行处罚。 商鞅变法后,秦国大力发展农业,致使畜力车得到了普遍推广,当然这时候得畜力车主要是指的牛车,《史记·穰侯列传》记载:(魏冉被罢相后运输其资产的)辎车千乘有余,这从正是说明牛车的普及,当然也从侧面佐证了雇车或者交给他人输运粮食的可能性,这也就解释了上述秦简中的法令。 商君书 《商君书·垦令》同样记载了送粮时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令送粮无取僦),此外还对粮食的运输做了其它规定,比如说”无得反庸「 ”,意思是送完粮食回去时,不能拉载私人货物。 再比如说,「 ”车牛舆重设必当名”,意思是说运送粮食的车、拉车的牛、拉的货物和重量,都要和登记的时候一致,这项规定其实就是为了减少粮食运输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要欺瞒官府的行为,也就是预防影视剧中用沙子偷换粮食的桥段。 粮食运输不得出现私自行为。 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输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送粮者不私。——《商君书·垦令》 重农抑商是商鞅在秦国变法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商人弃商转而务农,秦国对商人采取了征收重税的办法(《商君书》记载: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但粮食的买卖毕竟有高利,于是秦国又规定了粮食不得买卖的政策。 有些现象,法令制止不一定就不会出现,为了进一步杜绝粮食买卖的行为,秦国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环节,做了规定。 古代打仗中的运粮士兵 如规定「 ”输粮者不私稽”,大意是为官府运输粮食的人,不能在中途私自停留,要讲究按时出发,按时到达,这样就最大限度保证了运输的粮食不会被私自买卖,当然也最大限度保证了粮食不会流入市场。 到了秦二世统治的秦朝,运输粮食也逐渐变了味道,成为人民怨声载道的苛政,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咸阳三百里内不得食其谷,意思是说县令要征调农民把粮食草料运送到咸阳,而且路途中还得自带粮食,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百姓也都不能吃运送来的粮食。 飞鱼说: 春秋战国已出现「 ”物流”?其实货物运输出现并无确切时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已经有了物流的最初形态,当然这里的物流更多的还是局限于官府收缴天下贡赋而产生的粮食运输。 说说秦国对「 ”粮食运输”有何法律规定,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强大和富裕,为了保证贡赋(粮食)能最快最安全的被收归官府,秦国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粮食运输制度,其中主要包括,百姓必须亲自运送粮食,中途不能私自停留,也不能私载私人货物等等。 古代粮仓 不过说到粮食运输,秦国的粮食仓储还必须要说下,根据秦简《仓律》记载,秦国在都城设置了「 ”太仓”,在地方上设置了「 ”都仓”和「 ”离邑仓”,这些大小有别的「 ”仓”,就是用来存储粮食的粮仓。 秦国这些关于粮食运输的法律规定,秦灭六国后被秦朝推广到了全国,短命的秦朝灭亡后,这套制度也被后世所沿用,尤其是秦朝在全国设置的粮仓,后来却都成为了「 ”西汉”的嫁衣。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汉书》、《孙子兵法》、《史记》、《商君书》、秦简《效律》、秦简《仓律》、《秦史研究》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本文标签:春秋战国法律秦国中国古代史汉朝历史东汉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