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自古以来“黄白之物”最受中国人的喜爱,“黄”指的是金子,“白”指的是银子。当时,中国地大物博,无论是丝绸还是陶瓷,都通过太平洋航线深深吸引着大洋彼端的欧洲各国。欧洲殖民者掠夺来的白银纷纷通过帆船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换取一批又一批的物资,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白银就这样在中国聚积了起来。而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国,需要大量白银来支撑,于是,后来的两个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
自古以来“黄白之物”最受中国人的喜爱,“黄”指的是金子,“白”指的是银子。金银不仅是我国古代使用最广泛的货币,同时,也是几百年前在世界各国通用的货币。
马可波罗到达中国大陆之后,由衷的赞叹道:“天朝物产丰富,到处都是真金白银。”这样的描述让无数西方人十分向往。但是,我们看到这里不由的发出一些疑问,就是放在资源丰富的现代社会,金银也是稀缺之物,为何马可波罗会说“中国遍地是金银”呢?
而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大约是黄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开采银矿,由于当时人们取得的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我们要知道,白银从发现到提炼绝非易事,最少得经过五个复杂的步骤:
第一步是磨矿,首先将从矿场取出的矿石放入奔流的水流之中,利用大自然水的冲击力击碎大块的矿石,收集起散落的小块矿石之后再用石磨磨成粉末。有的细碎的矿石随着水流流入江河,被冲到岸边,就有人专门拾取岸边散落的细碎矿石获利,所以,古人有“淘金”一说。
第二步是淘洗,将碾碎的粉末放在水中淘洗,筛选出非矿石部分,将它剔除,留下金银含量高的粉末。
第三步是烧结,将精细的粉末和米饭等有粘性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放在木炭堆里进行烧结,成为一个松脆的矿石球。
第四步冶炼,这一道工序涉及了一个化学置换过程,最后,形成的是一个含有金银的铅团。
最后一步就是提纯,利用草木灰和自然中的氧气去除铅团中的铅,只留下纯净的金银。
可以看出,无论哪一道工序都不算简单,而且,我国矿产资源一向很少,里面产出的白银绝对不足以供给一个泱泱大国的货币交换所需。
那么,中国古代那些白银货币是从哪里来的呢?
白银在中国古代的民生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一条鞭法”的出现,更是将白银推向了风口浪尖。乃至于到了明后期,国库依旧是以白银为主,曾经盛行的铜板倒是显得可有可无,铜板在国库中的占比只有白银的千分之一。
不仅是在国库,白银也渗透了明朝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个明朝末期欧洲传教士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细节:明末时期,中国人在购买物品的时候,总是随身带一把小剪子,根据货物价格的不等,按比例将一整个银块剪成不同大小的碎银子,再用一把小秤计算碎银子的重量,进而,求得这块碎银子的价值。
人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十分熟练,有的时候,他们甚至可以不用计算,一次性就剪下相应价值的碎银子。不仅是做生意的大人,有的孩子都可以估量出银块的重量和价值。不但如此,他们还随身带着一个小容器,里面装着一些蜡块,容器的作用是收集剪下的碎银屑,积攒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加热蜡块将其融化,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银块。
其实,在明朝之前,白银都不能算是法定货币,但是,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他们发现:大洋之外还有另外的国度,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开始了各国之间的往来贸易。由于,各国货币不同,于是,大家共同选择了在各个地区都很稀缺的白银作为全球贸易的润滑剂。
十五世纪时期,欧洲白银产量十分巨大。十六世纪初期,日本的开采量也是急剧升高;十六世纪四十年代,美洲发现了大量银矿,之后,野心勃勃的西班牙人分别在墨西哥地区和秘鲁地区开采出大量的银矿。于是,十六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白银开始大量通过国际贸易流入我国。
当时,中国地大物博,无论是丝绸还是陶瓷,都通过太平洋航线深深吸引着大洋彼端的欧洲各国。第一艘满载白银的货轮就是用以交换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的西班牙货轮,后来,中国进一步扩大贸易物资,不仅是丝绸和瓷器,甚至,水果、家具、手工制品都用以出口。
欧洲殖民者掠夺来的白银纷纷通过帆船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换取一批又一批的物资,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国,白银就这样在中国聚积了起来。有一位西班牙商人曾经说过: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漂流,直到来到了中国,它们就在这里扎了根。
其实,这一句话可以解释为:“是为当时最大的经济体,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货币来用以流通和贸易,中国人拿到白银之后不会再让其流出海外,而是把它变成房产或是储蓄。”在我国清代的时候,1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币,这个量还是非常客官的。
可以说,十六世纪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之后,各国交流渠道便是海洋,交流媒介就是白银。而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国,需要大量白银来支撑,于是,后来的两个世纪,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
直到 ... 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古代独立自主的海外贸易逐步变为半殖民地性的海外贸易。
参考资料:
【《白银发展史》、《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