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拿破仑的评价

  有人说,在法国,人们不需要专门找个日子来纪念拿破仑,因为在巴黎市区随处可见拿破仑的影子:以他指挥的著名战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遗体的荣军院,收藏着他的军装和武器的军事博物馆,悬挂着他登基时画像的卢浮宫……法国人时时都能感觉到拿破仑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过法国无数帝王的巴黎圣母院,拿破仑身穿镶嵌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时用过的宝剑,戴上了黄金铸就的桂冠,成为一名志在统领欧洲的大帝,而不仅仅是控制法兰西的国王。这一年,拿破仑35岁。

  民间热闹 官方低调

  为了纪念拿破仑登基200周年,在法国国内,各类关于拿破仑的纪念展览、研讨会以及新的出版物层出不穷。一批批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纪念画册也在12月前后争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画作记录登基典礼各个细节的画册标价高达12000欧元,合人民币12万元。

  与活跃的文化市场不同,法国 *** 这次却表现出与周围气氛异样的低调。当人们拥挤着去参观民间为此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览时,法国 *** 并没有举行任何的官方庆典。甚至在法国媒体间,也弥漫着一股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质疑和批评气氛。

  悬挂在卢浮宫墙面上那幅高6米,宽近10米的巨幅油画,帮助人们想象着拿破仑当年登基时的奢华场面和威严气氛。这幅由拿破仑授权当时的著名画家戴维德所作的油画,从构思到完工总共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画面上背对教皇、头顶桂冠的拿破仑正在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约瑟芬加冕,在两侧作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仑从欧洲各地邀请来的有声望的客人以及各国大使。

  对于这一幕法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画面,在欧洲学界、媒体以及执政者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法国《焦点》周刊把举行登基典礼的拿破仑与一位中非独裁者相提并论,认为那场豪华的仪式是一个“无聊透顶的行为”。因为它让人们想起,法国的年轻士兵在跟随这位战场英雄四处征战中付出的惨痛代价——40万跨过俄国边境的法国士兵,最后只有18000人得以生还;倒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法军有30万;在德国莱比锡仅仅进行了三天的“人民战争”(同反法联盟)中,就有7万名法国士兵丧生。

  而德国历史学家富尔克·乌里希则认为,“拿破仑是一个对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没有信心的独裁者,他所有的政治成就都建立在军事能力之上,没有那些战争,他也就不可能获得那些军事上的成就。”

  “目前的法国 *** 在政治上代表着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派的思想,他们认为拿破仑恢复帝制,建立独裁政权是对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欧洲教会的妥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于这样的观点,法国 *** 在这次纪念活动中保持低调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恒的丰碑

  “长期以来,拿破仑一直蒙受着学院、媒体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恶语相加。人们必须把他像其他历史人物那样公平对待。”巴黎拿破仑基金会的会长特瑞·伦茨说。

  巴黎附近马尔梅松宫(拿破仑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尔对此颇为赞同,他表示,“人们往往只看到拿破仑作为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或者独裁者的形象,至于他为法国的《民法典》、国家银行以及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样是《拿破仑法典》正式颁布200周年。这部1800年在拿破仑的推动下开始编纂的法典,内容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商业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规定下来,被称为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典的颁布,不仅解决了当时法国法律体系混乱的问题,而且随着拿破仑权力的扩张,同样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甚至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维亚等国,也都曾经以《拿破仑法典》作为自己立法改革的蓝本。

  到目前为止,这部只有436页的法典在经历了两个皇帝、三个帝国和四个共和国之后,一半以上的法律规定依然有效。

  “战场上的所有胜利都随着滑铁卢一战的失败烟消云散,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我的那部民法典。”在圣赫勒拿岛上被囚禁的岁月里,拿破仑对编写《圣赫勒拿岛回忆录》的作者如是说。

  欧洲之父?

  法国《费加罗》杂志刚刚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39%受访的法国人看来,曾经带着军队远征俄罗斯和埃及的拿破仑是一个“独裁者”,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另外有49%的人则认为拿破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评意见的人当中,应该以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居多。对大多数法国普通老百姓来讲,拿破仑还是一个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学界中人持批评意见的比较多。”高毅教授解释说,“对拿破仑评价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观点占上风的问题。”

  色当战役失败之后(普法战争中的决定性一战),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破灭。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拿破仑作为曾经战胜普鲁士的勇士再次成为神话。“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拿破仑在政治上是有错的。”研究拿破仑多年,目前管理着拿破仑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谢瓦利埃说。

  “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学术界的。事实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响法国人把拿破仑作为自己民族的英雄来看待。”高毅教授补充说。

  不管怎样,拿破仑作为一个一生都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自从1822年他在圣赫勒拿岛上的监狱中去世后,关于他的书共出版了8万余册;而以这个来自科西嘉的传奇人物为原型拍摄过电影的导演在全世界多达200余位。即使是在加德满都的图书馆,人们也能看到壁橱上放置的拿破仑头像。

  “这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

  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拿破仑仍然被法国人认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乐之外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凭着他的宝剑和法典,拿破仑就成了现代欧洲的先驱者。”法国历史学家让·图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讲中强调,“拿破仑是欧洲之父”。

  大帝登基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风裹携着雪花穿过巴黎的大街小巷。参加拿破仑登基典礼的客人从凌晨6点开始就已经陆续从家里出发,前往巴黎圣母院。圣母院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务必使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事实上,从5个月前开始,他们就已经为此而忙碌,登基典礼上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都由通晓礼仪的资深外交官——一名旧王朝的后裔精心设计。

  虽然天气寒冷,整个巴黎城还是万人空巷,50万名市民几乎全都聚集到了从杜伊勒里宫(拿破仑的寝宫)到巴黎圣母院沿路的两边,甚至连沿街阳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价出租给疯狂的市民。围观的人群显得很安静,对即将开始的典礼,人们的好奇多于兴奋。

  与教皇相互妥协

  上午9点,教皇庇护七世准时从下榻的杜伊勒里宫出发。他乘坐的马车由法国骑兵队护送,按照惯例引领仪仗队的是教皇的使节——但这次的使节却骑在一头驴子的身上。这项故意的安排引起了两旁市民一路的嘲讽和讥笑。

  拿破仑从来都不喜欢罗马教廷,但为了使自己的统治能因得到教会的支持而变得稳固,他还是选择了像曾经建立欧洲帝国的查理大帝那样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会自己前往梵蒂冈,而是希望教皇能亲自来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经接到了拿破仑的邀请。他本来不想答应这个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但与拿破伦邀请他的原因类似的是,教皇考虑到妥协可能改善教会在欧洲受革命浪潮影响日渐衰退的处境,而且说不定还能趁机讨回被法军占领的封地。他最后还是答应在11月初前往巴黎,为此,皇帝的登基典礼不得不从拿破仑最喜欢的11月9日(雾月革命纪念日)推迟到12月2日举行。

  11月25日,拿破仑身穿猎装,在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来。相互拥抱之后,拿破仑的马车突然开始前行,他自己则率先从一侧跳上马车,然后才邀请教皇上来——孰尊孰卑一开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点,几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巴黎市苍白阴冷的天空。拿破仑和约瑟芬金碧辉煌的马车刚刚缓缓驶到巴黎圣母院,而庇护七世此时已经在清冷的宫殿里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

  巴黎圣母院,这座从1179年开始就见证法兰西历届国王加冕仪式的宫殿,只是当初为典礼选择的场地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选择是巴黎练兵场,那里曾经举行过很多革命庆典,但是被拿破仑拒绝了。德国历史学家富尔克·乌里希认为,这个“暴发户”是因为担心自己身穿华服出现在这里会受到民众的嘲笑,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典礼。这里的好处是,既可以方便为那些参加典礼的要人提供服务,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和围观的群众拉开适当距离。为了这场典礼,巴黎圣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铺设石块,路边整栋的房子被拆毁,以便为当天的仪仗队腾出地方。

  加冕

  拿破仑在宫殿门口披上沉重的冕袍,与拖着长长裙裾的约瑟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在描述这次盛典时,都称之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剧”。在典礼举行的几个星期以前,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已经借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礼上的每一个细节。

  空旷的大厅里,191名来自欧洲各地名门望族的嘉宾个个身穿华服,他们被专门邀请来参加这次登基大典。这也是为了向他们展示拿破仑的帝王威严。

  拿破仑两年前从意大利带来的音乐家专门为这次的加冕弥撒、仪仗队表演以及典礼的各个环节作曲,为之演奏的是两个分别由4支合唱团和300名演奏者组成的乐队。

  设计礼服的宫廷画师据说是从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穿着中得到的灵感,为拿破仑设计了束脚的裤子,西班牙风格的背心以及丝绒帽子。放在圣餐台上的王冠用黄金打造,是仿古罗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圣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仑,身着镶嵌着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据说是查理大帝登基时曾经用过的宝剑,手执权杖。按照拿破仑的计划,这些装饰应该让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历史学家罗曼·莱克的理解,“此时他脸上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严给压倒了。”

  弥撒过后,教皇为拿破仑夫妇的头上和手心分别施了涂圣油礼,并且为他们的王冠赐福。关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后一种说法因为富于戏剧性,传播的范围似乎更加广泛。

  整个加冕仪式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在沉重的礼服下,拿破仑自己也不时表现出困倦的表情,好几次控制不住地打着哈欠。几乎所有在场的嘉宾后来都抱怨这个加冕仪式过于冗长,而巴黎圣母院的宫殿也太过寒冷了。

 

  10年之后,欧洲反法联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仑最终兵败滑铁卢,“百日王朝”结束,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被驱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赫勒拿岛了却残生。

拿破仑的评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2. 拿破仑:中国是头睡狮?我可没说

    唤醒论的由来在中国,拿破仑睡狮论可谓妇孺皆知。

  3. ... 家拿破仑最敬佩一位中国皇帝,不是始皇也不是铁木真

    我们都知道拿破仑,小个子将军,他的...才能和政治才能非常的出色,在欧洲是一个传说级别的存在,一手创建了法兰西帝国,在他的一生只敬佩俩人,一人是亚历山大大帝,第二人则是一个中国的皇帝。这些人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中国的影响非常的深远,而拿破仑敬佩的是隋朝的一位皇帝,他就是隋文帝,杨坚。

  4. 滑铁卢,一代枭雄拿破仑身败名裂的地方

    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1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闻名天下的小镇,19世纪这里发生了一场改变欧洲而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战争,它就是让当时曾经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惨遭大败的滑铁卢小镇,后人就用「”惨遭滑铁卢”来形容一个人遭遇一败涂地的专用语。1815年6月18日,爱尔兰人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公爵,率领英国与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小镇把拿破仑大军围困并击败,结束了拿破仑打仗不败的神话,威灵顿也被称为「”世界征服

  5. 战争史上有哪些「 ”虽败犹胜”的战役?中国军队曾经做到

    关于「”输了一场战役,却赢得战略胜利”的话题,也可以理解为「”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一场战争”。估计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苏德战争中的基辅战役,德军在这场...史上最大的合围战中歼灭了66万苏军部队,但因此拖延了进攻莫斯科的脚步,使得德军未能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苏联首都,被后世认为失去了赢得战争的唯一机会。其实,关于基辅战役的必要性和对战局走向的影响,至今存在很大的争论,认为希特勒决策错误的观点大抵是基于德

  6. 读《全球通史》:浅谈希腊民主和印度的种姓等级制

    古典希腊的民主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开始出现的「”僭主政权”,「”‘僭主’一词就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并且不感觉到受道德谴责的人。实际上,僭主通常是支持平民反对特权阶级的,而且常常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不过并非总是如此。”「”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民主政制进入高度发展的时代”,至「”雅典于公元前4O4年因受到围困、饥饿逼迫,只好宣布投降。雅典仅保留了一个城邦的地位,舰队和帝国统

  7. 《1984》: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精心打造的东西可能湮没无闻,那些被前人冷落的东西也可能

  8. 外刊扫描|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

    整理、编译:宋舒杨《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1984》中的极权国家通过改写历史控制国民的心智,这一情节夸张地体现了历史塑造政治认同的作用。古往今来,各派政治力量争夺历史话语权的故事时有发生。纪念碑、回忆录和教科书,都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历史叙述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从而影响后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9. 中世纪时为什么基督教能独霸欧洲?全凭这7点

    基督教也是这样。基督教在欧洲取得统治地位以后,这个传统被很好的保留下来,而且成制度化的被固定。这种金字塔型的网状的结构使得基督教教皇的意志能很快传导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全世界的基督教徒能步调一致的行动。

  10. 法国大革命——巨大的代价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今天我们跟大伙儿聊的是法国大革命,如果从革命的起点上来看,没有什么错,这是人类第一次用自己强大的理性和制度设计能力,试图推动一个国家进入理想社会的努力,有啥错呢?所以你说法国人能不着急吗?大革命的结果是啥?法国大革命搞出了第一共和国,然后拿破仑三世搞出了第二共和国;到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梯也尔搞出了第三共和国;二战之后,又成立了第四共和国。你看,这就是法国人的做派。

随机推荐

  1. 关节不再疼不代表关节炎好了

    关节疼痛大多是由关节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得到缓解后,并不代表关节炎已经好了,热敷可缓解关节疼痛的问题,通过热敷的方式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的问题,关节炎的患者要注意,千万不要盲目用药用药治疗。

  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并时常前往怀旧。凌烟阁二十四元勋像就是例子。这二十四位功臣的均面北而立,以示为臣之礼。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闼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3. 梦见木匠、木工

    周公解梦梦见木匠、木工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木匠、木工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梦见蜥蜴:打死蜥蜴,身强体壮

    梦踩死蜥蜴,不祥。蜥蜴的样子很是怪异,容易让人产生恐惧感,不仅这样,蜥蜴中还有许多带毒的种类。对于梦中出现的蜥蜴,具体梦境应该做具体的分析。如果在梦中打死了爬在身上的蜥蜴,预示著身体会非常强壮,如果梦见踩死了蜥蜴,则是不祥的预兆,预示著灾难会降临到做梦者家人的头上,如果梦见蜥蜴捕食小虫子,或者梦见蜥蜴从屋顶或者高处掉到自己的身上,这就是做梦人将要遭到厄运的预兆。

  5. 你认为三国中最大的废物是谁?

      我不同意把刘璋、曹爽、刘琮等人称为废物,为什么呢?刘璋的对手为刘备,曹爽的对手为司马懿,刘琮的对手是曹操,对手如此强大,最后失败在所难免。所谓废物,就是对手明明不强大,但是却因为自身的失误而错失良机。符合这样的标准,而且是最大废物的非一人莫属,他就是大将军何进。为什...

  6. 梦见狮子被杀 杀狮子

    周公解梦梦见狮子被杀 杀狮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狮子被杀 杀狮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文艺复兴时期的母亲:达芬奇的母亲

    达芬奇大约1510年。学者们也知道皮耶罗爵士没有嫁给莱昂纳多的母亲,有迹象表明她的名字是卡特里娜。最近的调查坚持了传记细节,一些学者声称列奥纳多的母亲是来自北非或土耳其的奴隶。卡特里娜在当时是奴隶的俗名,有分析称,莱昂纳多的指纹具有中东血统人的共同特征,,但牛津大学艺术史名誉教授肯普将卡特里娜描绘成当地女孩。与此同时,皮耶罗·达芬奇爵士正准备在佛罗伦萨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并即将结婚。

  8. 梦见礼拜 梦见礼拜什么意思

    梦见礼拜是什么意思?梦见礼拜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礼拜的详细解说吧。怀孕中的女性若做此梦,是难产的预兆。梦见升天梦见升天什么意思梦见小礼拜堂,表示社交圈子里的争执或有关未决定的生意的争论。年轻人梦见进人一个小礼拜堂,暗示虚幻的爱和敌人,不幸的婚姻将纠缠着他。梦见在小礼拜堂里,表示生意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失望。

  9. 梦见纸鹤梦到纸鹤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纸鹤好不好

    梦见纸鹤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纸鹤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纸鹤,表示爱情顺利和甜蜜。梦见鹤,是好事,象征健康长寿或取得功名;也表示眼前的烦恼即将结束,因祸得福,化险为夷。梦见手杖梦到手杖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手杖好不好女人梦见仙鹤飞进自己怀里,预示会喜得贵子。梦见自己坐在鹤身上飞翔,预示你将获得意外的的晋升。梦见鹤飞走,远去消失,预示可能会有儿女意外去世。

  10. 明代之明孝宗朱祐樘皇后的简介

    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孝宗与张皇后的感情极深,同起居,后宫除了张皇后,竟无其他妃嫔,是古今唯一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孝宗因为皇后的缘故,优待外戚,追封老丈人张峦为昌国公,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伯,为皇后建立的家庙也十分壮丽。弘治十八年,孝宗卒,太子朱厚照即位,改元正德,是为明武宗,尊张后为皇太后。孝宗和张皇后有一个独子就是后来荒唐透顶的明武宗朱厚照。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