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朝天启年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省,当时明朝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因为台湾省孤悬海外,所以一直没有被收复。直到清朝康熙登基时,明朝遗臣郑成功率师攻...省,赶走荷兰殖民者,...省,此时,台湾省已经被荷兰人侵占38年之久。由于郑成功代表着明朝政权,和清朝分庭抗礼,又过了22年,康熙派大将施琅攻...省,两岸终于统一。

明朝天启年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省,当时明朝内忧外患,自顾不暇,因为台湾省孤悬海外,所以一直没有被收复。直到清朝康熙登基时,明朝遗臣郑成功率师攻 ... 省,赶走荷兰殖民者, ... 省,此时,台湾省已经被荷兰人侵占38年之久。由于郑成功代表着明朝政权,和清朝分庭抗礼,又过了22年,康熙派大将施琅攻 ... 省,两岸终于统一。 在郑成功父子管理台湾省的时期,施琅被誉为第二个「 ”吴三桂”,因为施琅3次背叛旧主,被称为「 ”无主之臣”。施琅是福建晋江人,从小不喜学文,但喜习武,17岁就跟着郑芝龙(郑成功之父)打仗,屡立战功。这一时期,施琅和郑成功是战友,关系亲密。顺治三年,郑芝龙和其子郑成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继续抗清,施琅选择了跟随郑芝龙,归顺清朝,这是他的第一次叛变。 随后,清朝将领李成栋反叛,施琅跟随李成栋反清复明,这是施琅第二次叛变。施琅很快找到了郑成功,继续支持郑成功。顺治八年,施琅和郑成功意见相左,被郑成功解除兵权,二人逐渐闹掰,施琅又投奔清朝,而此时,郑成功却 ... 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这是施琅第三次背叛旧主。 康熙平定三藩后,开始思考 ... 省之事。当时朝廷上意见并不统一,索额图等人认为,台湾省「 ”孤悬海外”,对清朝的价值并不大。而李光地认为,台湾省虽然是海岛,但关四省之要害,必须收复。康熙是赞成李光地的,但在任用施琅上,却犹豫了,康熙有三点顾虑:第一,施琅是 ... ,也是明朝旧将。第二,施琅和台湾省郑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第三,施琅屡次背叛,不一定可靠。但最后,康熙在召见施琅之后,决定任用施琅。因为施琅对康熙说: 「 ”吾在京二十又五年,日夜磨心熟筹,无时不注台湾省之动向,台虽孤悬,而连骨血,若他日为夷所据,再出兵讨之,必晚矣。至如耳之蝇,不能寝食以安。” 康熙看出了施琅的决心,同时知道,施琅有其他将领没有的海战优势。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1年),台湾省郑经去世,他的儿子郑克塽继位,康熙料定台湾省政权必定不稳,立即派施琅南下福建,准备攻 ... 省。不仅如此,为了能让施琅顺利 ... 省,康熙不仅授予施琅「 ”太子太保”衔,而且还给了「 ”自行进取”的权力。也就是说,施琅独自掌控 ... 大权,不受后方姚启圣等人的干涉。 施琅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在澎湖之战中击败台湾省刘国轩,郑氏政权损失惨重,施琅并没有乘胜攻打,而是进行招降。这一举动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台湾省郑克塽最终愿意投降。施琅让大家都不要轻举妄动,而是派人急请康熙的「 ”招抚诏书”。 在此之前,那些满洲将领在康熙面前进献谗言,认为施琅一旦攻下台湾省,为报父亲和弟弟之仇,必定公报私仇,大开 ... 戒。康熙不相信施琅会如此,当康熙看到施琅的奏报后,哈哈大笑,他知道,他信任施琅是没有错的。 施琅按照康熙的诏书招抚郑氏,并且在登岸后第一时间去郑成功庙前上了一炷香,台湾省百姓本把施琅当做「 ”吴三桂”,如此以来,纷纷感动不已。施琅给康熙的奏折上说道: 「 ”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从不大开 ... 戒,到主动给郑成功上香,可以看出,在施琅心中,国事大于私仇。正是因为施琅的努力,台湾省以最小的牺牲的统一,施琅成为千古英雄。 笔者曰:我辈自强不息,以国事重,必定再出施琅。
本文标签:康熙施琅郑成功中国古代史清朝历史清朝历史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