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筆、墨、紙、硯,有“文房四寶”之譽。筆墨紙三寶乃有機物,不易留存。硯位居末席,卻因其質地堅實,相對容易保存。硯亦稱研,爲研墨之工具。品讀古硯,可以理解中國傳統書寫文化,也可藉此感受工匠的絕妙技藝,體味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考察硯的早期形態,戰國秦漢至六朝初期流行的硯形有圓餅形硯、板硯和帶有高浮雕動物蓋的三足石硯。西漢時期多見圓餅形硯,形制簡樸,以實用爲目的。東漢時在圓餅形硯的基礎上,發展出有蓋
筆、墨、紙、硯,有“文房四寶”之譽。筆墨紙三寶乃有機物,不易留存。硯位居末席,卻因其質地堅實,相對容易保存。硯亦稱研,爲研墨之工具。
品讀古硯,可以理解中國傳統書寫文化,也可藉此感受工匠的絕妙技藝,體味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考察硯的早期形態,戰國秦漢至六朝初期流行的硯形有圓餅形硯、板硯和帶有高浮雕動物蓋的三足石硯。
西漢時期多見圓餅形硯,形制簡樸,以實用爲目的。東漢時在圓餅形硯的基礎上,發展出有蓋三足硯,製作精美,藝術水平高,是硯史上的奇葩。板硯則是漢代最普及的硯形。此階段與硯同出的往往有硯石,亦稱研子,是用來壓着墨以磨出墨汁的。
這是因爲戰國秦漢墨多爲丸狀,尺寸偏小,不能手持墨直接在硯上研磨。從材質來看,六朝時期,由於陶瓷業的發展,陶瓷取代石料成爲最主要的硯材。隋唐時期,經濟發達,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硯開始爲世人所好。
在硯形上,隋唐五代時期主要流行圓形多足硯與箕形硯。前期以圓硯爲多,中唐以後箕形硯開始占主導地位。
兩件並排陳列的箕形硯告訴記者,箕形硯又分有無摺痕兩式:一式,硯首稍圓,上窄下寬,內凹,硯尾弧形;二式,硯首弧形,組成硯的幾個平面鈍角相交而產生摺痕。到了兩宋時期,硯的商品化趨勢明顯,硯形開始增多,但以抄手形爲基本樣式。抄手硯大體呈長方形,硯背可供人抄手,便於移動。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