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关于广场协议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正是这一纸协议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人吉川元忠写在《金融战败》中甚至认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签署广场协议的国家除了日本美国还有德国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国家汇率都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为何唯独日本失去了二十年,而其他国家却欣欣向荣呢?第二:广场协议签署于1985年,

关于广场协议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正是这一纸协议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 ”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人吉川元忠写在《金融战败》中甚至认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看未必,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签署广场协议的国家除了日本美国还有德国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国家汇率都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为何唯独日本失去了二十年,而其他国家却欣欣向荣呢? 第二:广场协议签署于1985年,此后几年日本经济增速却屡创新高,而最终崩溃于股市? 广场协议签署过程 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协议,约定五国共同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问题。 可以看到,这次会议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两个:第一汇率,第二贸易逆差。 我们把时间往前推,看看1985年之前的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和汇率出现了什么问题。 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301条款 从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开始,日本和美国的贸易逆差就在逐渐增大,很多人说这是日本产品物美价廉的原因,其实并不尽然。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贸易,除了拼产品外,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贸易保护主义。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次的受害方却是美国。 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对美国的出口是持续上升的,而美国对日本则是曲折蜿蜒。实话实说,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世界经济的恢复还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几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可以说是美国一手带大的,美国人从立国开始就提倡自由平等原则,这一点在贸易上也是有所体现的,美国人摆着一副大哥的模样,对日本出口过来的东西照单全收,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而日本就不一样了,资源匮乏土地有限,根本顶不住美国的冲击。我们以农业为例,日本人口众多耕地极少,如果允许美国粮食自由进出,那日本的农民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恰恰在日本,农民又是比较有势力的一个群体,「 ”农协”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农民组织是可以左右国会的,他们手里有选票有权利,因此日本 ... 没有办法允许美国自由出口。这种情形如果在美国国盛力强的时候还可以,不过经历了70年代石油危机,加之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人不干了。里根总统提出对日本「 ”自由而公平”的贸易,《1974年贸易法》即301条款诞生了,此后美国又陆续出台了相关法律,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减少贸易逆差。 广场协议的灵魂–汇率之争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更有效的通行世界的货币制度,各国还是以美元马首是瞻。 因此,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贸易赤字持续攀升的情况下,维持一个合理的汇率制度也成为各国的共同诉求。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快,对内货币贬值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在成熟经济市场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变相对其贬值,因此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商品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升值后,相当于对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了关税,而美国出口到别国的商品就相对便宜。 其他国家难道都是活 ... 吗?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美国解决问题?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些国家首先担心美元体系崩溃,这对他们的经济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先受损失的就是贸易顺差换来的美元),其次把美国逼急了直接打贸易战,受损失最大的还是对美国出口严重依赖的国家。还有一招也是美国屡试不爽的,日本曾经也被威胁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一旦进入这个名单,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加增30%左右的关税。 总之,在一顿操作之后,四国虽有不情愿但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不得不签署了广场协议。 以上我们了解了广场协议的签署背景和焦点问题,那么,广场协议对日本是致命伤吗? 从历史来看,德国和日本都是极其类似,同样作为战败国被占领,同样在美国的扶持下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同样的时间签署了同样的协议。 1985年签署协议,到1987年日本兑美元升值100%,德国马克升值101%同时英镑、法郎等主要货币对美元都有大幅度的升值。而且日元还不是升值幅度最大的,更为重要的是,日元升值后,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变少,反而增加了。1986年,日本对美国贸易出口较上年增长23%,顺差514亿美元,增长31%,相当于贸易总顺差的64% 我们来解答第一个疑问,德国和日本都签署了协议,为什么德国继续保持了繁荣,日本却失去了二十年? 关公面前舞大刀,对美国开放金融 美国向日本提出的很多要求,比如开放农业和商业,但是都因为国内的强烈反对而得到满足,而偏偏对于金融开放日本人却采取了敞开大门的政策,这对美国来说正中下怀。 当时的日本作为战败国,虽然经济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日本人对于大国地位的渴求却没得到满足,因此超越美国实现复兴成为了大家的梦想,而美国人正是利用这点诱导日本开放金融拥抱世界,让日元成为世界货币,提升其国际地位。 显而易见的是,日本人小看了金融将给其带来的影响。要知道一个世纪以来,还没有谁能在金融领域玩得过华尔街,而美国人开出的几味药方,看起来无色无味,却个个是致命毒药。 外汇自由。 1980年,日本修改《外汇法》,确立了外汇原则自由的政策,放松对国际间游资流动的管制。 1984年,美国财政部和日本大藏省共同成立「 ”美国-日本美元日元 ... 会”该 ... 会的职责是向日本输入先进的美国金融制度,指导和运作其金融开放。 存款利率自由化 1984年,大藏省发表《金融自由化及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为日本存款利率自由化铺平了道路,在日本的6类银行性存款机构中,自由利率存款占比逐渐攀升。 引入外资金融机构 1984年,日本批准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进入日本,并且获得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资格,此后大阪名古屋等地的交易所资格相继被华尔街收入囊中,这无异于是进入日本金融市场的夏洛特木马,为以后资本的操作提供了无限便利。反观一下当今的世界,你就会觉得当年日本 ... 的做法有多不可思议,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竟然对华尔街游资门户大开。 建立做空机制 1987年大藏省宣布实施融资融券等系列措施。对于融资融券可能很多人不陌生,在2015年的时候,这个词大热。而这离1987年已经将近30年了,但日本人这么早的时候就敢碰这个东西。具体的操作是,大家可以找日本的券商借股票,比如100元一股,如果股票跌到50元每股你再买回来还给券商,你就能赚50元,中间你再付点手续费。这其实就相当于对赌,但是还是前面那句话,华尔街的力量是你想象不到的,他通过层层包装将产品拿到世界上到处卖,于是融资融券就变成了一场对赌,日经涨了日本赚,跌了做空的赚。 企业自由发债 让企业自由发债是美国打开日本的金融自由大门的重要一环,一开始日本的企业在海外大量发债,而国内的企业因为政策限制或成本过高得不到债券的资金支持,最后 ... 被迫也开放国内债券市场。80年代初,有资格发企业债的公司有20家,到80年代末,这个数字变为了500家,企业获取资金的途径被打开,日本国内的金融开放度被大大提高。由此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银行的贷款不好做了。1975年之前,银行贷款在大企业融资占比为80%,到80年代末,仅仅占30%整个社会都在发债,银行的贷款变得无人问津。失去了大客户的银行只能放下身段,向风险更高的产业和小公司放贷。从这个层面来讲,日本融资环境的宽松已经从债券市场扩展到了银行市场。 如果说前几项毒药是日本在美国软硬兼施下被迫接受,那日本 ... 一宽一紧的货币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 水漫金山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国内开始降息,1986-1987日本连续降息5次,从5%降到了2.5%,大量的钱流入股市房市和债券市场,导致经济极度过热,房子的价格被推得极高,股市成了造梦工厂。 日元开启了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道路(这点我们应该似曾相识)。这个时期的日本简直是投资者的天堂,第一,日元每年至少5%的升值,这部分躺赚第二,1987–1989年日本股市翻了一倍,地价涨幅超过103%。并且有了前期金融开放的铺垫,国际游资大量进入日本,这种大水漫灌的资金产生无数的百万富翁,当真是水漫金山。可惜的是,这些钱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市,催生了日本的经济神话。 来看几组疯狂的数据: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达到了骇人听闻的38915点,比1985年上涨了3倍多,30年后的2019年这一指数也才22000点。1989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公司中,日本有14家,而且霸占了前五名。全球前十大银行日本占了一半以上,日本人疯狂的想买下美国,到80年代末期,10%的全美不动产已经落入日本人手中,洛杉矶更夸张-一半的房产都属于日本人。 疯狂还是灭亡 1989年日本 ... 预感到经济泡沫的严重,在1989年8月到1990年5月期间,先后5次上调贴现率到6% 失去货币 ... 的经济就像在泳池里狂欢的人们突然被抽干了水,各种丑陋的东西都展现了原来的面目,1990年日本股价开始狂跌,幅度达40%以上,股价的暴跌让银行券商和企业都出现巨额亏损,紧接着,日本的房市也开始狂跌几近腰斩,大量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日本的经济神话破灭。 值得说明的是,刺破日本股市泡沫的并不仅仅是突然停止放水,更重要的还有一个日本人自己挖的坑-上文说过的融资融券。 当日经指数一路攀登到达三万八千多点的时候,华尔街的金融家已经嗅到了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开始发威,大批美国投行开始出售沽空期权,日本股市难以承受这种压力,一泻千里。 此后,日本遭受重大打击,陷入长达几十年的低迷。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只是日美争端的一个段落,而在这个段落之前美国要求日本金融自由的篇章已经开启,而广场协议之后上演的金融斗争和财富神话才是重头戏,所以广场协议只能说对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主要责任。 另外针对网上的阴谋论发表一下看法。说这一开始就是美国布下的局,通过金融战让日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第一,美国没必要这么做。日本是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衰退美国捞不到什么好处,只有是美国本土的利益受到损害了,采取制裁日本,否则根本没有必要。第二,美国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日本从繁荣到衰败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金融自由也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其中的某些政策是美国引诱下做出来的,但作为一个 ... 国家,日本有独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处于同样境地的德国由于处理得当就得以平稳度过。所以,如果没有日本国内决策失误,美国是没有机会做空日本的。 其实日本的很多案例对我们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看到发生在日本人身上的这些事会不寒而栗,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和日本当年没多大差别,房价高企,贸易争端,汇率操作指控,要求金融开放等等,每一步路走不好面临的都可能是万丈深渊,《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说,现在的我们和美国进行金融斗争,无异于一个小学生和泰森打拳击。 在我们还不能像华尔街那样用金融收割世界的时候,不妨多学学当年德国的做法,重视实业,避免经济脱实向虚。
本文标签:广场协议美国金融日本人经济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