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代的传世山水名画

明代的传世山水名画

《山斋客至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136.4厘米 横7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江阁远眺图》 明 王谔 绢本淡设色 纵143.2厘米 横2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的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松林石壁前临大江,江边有水榭楼阁,远处隔江对面,云雾弥漫之中,峰峦起伏,山城环抱,楼船停泊江岸。中间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阔,横无涯际。近景的楼榭和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画面气势开阔,意境幽美。湖中水波细密,前重后淡形成高远空阔,水天相接之势。对岸远山,晕染清淡,和近景中的浓墨重染形成对比,整幅作品用笔细劲,是学宋朝马远一派。

《瑞雪凝冬图》 明 王谔 绢本设色 纵139.6厘米 横91.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谔,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初画山水从师同乡萧风,后研习唐宋诸家。凡奇山怪石、孤木惊湍,尽摩其妙,孝宗喜马远之画,称王谔为“今之马远也”。一生主要学习马远的画法,就其画法当属浙派。《瑞雪凝冬图》墨笔画雪山行旅之景,所画松石瘦硬,气象寒冷。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庙都由硬笔画出,冷峭逼人。山下远水高阔,船帆点点,落墨不多衬托了整幅绘画的冷寒的意境。

《雪溪放舟图》 钟钦礼 绢本墨笔 纵170.8厘米 横10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钟钦礼,生卒年不详,号会嵇山人,浙江上虞人。画山水纵笔粗豪,横刮外强,学戴进而有所变化。成化、弘治年间入直仁治殿,为内廷画师中顶尖高手。《雪溪放舟图》是钟钦礼的代表作,画中表现的是渔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画面萧寒清幽,远处山峰积雪皑皑,山的轮廓用重墨线勾勒,树枝劲虬弯曲,层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韵之妙。

《秋江渔隐图》 明 姚绶 纸本淡设色 纵128.4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云东逸史。擅长画山水及其竹石小景。《秋山渔隐图》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整幅作品意境萧然而静穆,给人以沉静的美感。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画家继承了元吴镇的笔墨传统,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在这幅作品中,画面苍凉萧疏,充满荒寒意境,虽有渔舟在天地间,但却带有一种悲苦、严峻和感伤的情调。画法多变,层次森然有序,显示了苍劲纷披的意态,远山近石,皴染结合,笔力沉稳,墨彩滋润。

《雪际停舟图》 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249.2厘米 横9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对自然静物的描写更离不开对自然的仔细观察。沈周善于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来描绘现实中的生活景物,故能随意挥洒,笔墨生动,意趣盎然。《雪际停舟图》是沈周山水画中赋色比较重的一幅,还用了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是他水墨浅绛画的典范。

《两江名胜图》 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沧州趣图》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29.7厘米 横 8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属于小写意,撇开院体纤浓一格,以笔墨粗简见长,较之他的山水画,更具有概括性。其用笔率意,落笔肯定,生动自然。 沈周的花鸟画,其笔法与墨法,兼工带写,在欲放未放之间,以后经过陈淳的继承和发展,遂开启了徐渭的泼墨写意,而又经过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的推波助澜,在发展中国写意花鸟画上,沈周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沧州趣图》是沈周晚期的作品,他将元四家的笔法集中于一幅山水长卷中。不同的笔法衔接得那样天衣无缝,可见他对元四家笔法运用的精熟。

《东庄图册·北港》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原24页 今遗失其中的3页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落花诗意图》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空林积雨图》 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21.7厘米 横2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久雨阴连结,晴天安在哉?”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与画家自题两首诗恰相对照。其一曰:“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

《山水图》 明 张复阳 纸本墨笔 纵33.2厘米 横136.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复阳(约1403—1490),字复阳,以字行,号南山,浙江平湖人,道士,山水仿吴镇,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村落茅舍,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此画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烟江远眺图》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169厘米 横107.3厘米 此画描绘了高岭烟霭,远浦水村。左半边作高远景色,山峰巍峨高耸,气势雄奇。隔山坡地翠树葱葱,松柏苍劲,山势和树姿均具雄伟之姿。板桥、村落,远景是舟帆和水乡,精致开阔,幽美而疏秀。在画法上多学郭熙,那劲峭的山石,奇异的峰头,盘虬的树干,蟹爪的枝杈等等都来自郭熙笔意。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春泉小隐图》(部分) 明 周臣 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8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是周臣为裴春泉绘其隐居小憩的情景。绘松石下荫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扫堂外。门前一弯小桥,流水与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河对岸山峦层层。 小桥对岸其山石也用重墨,两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树,和茅屋边的垂柳、苍松遥相呼应,情态各具。远山用淡墨晕染,和前景的重墨形成对比,富有变化和秩序感。周臣在描绘物象时,善于根据不同形象的质感,施以刚柔、粗细、轻重不同的笔法,状物准确严谨。

《雪村访友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构图十分奇峭险峻,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画的视觉中心。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柴门送客图》 明 周臣 纸本淡设色 此图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周臣的山水画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不囿于宋代院体画的程式,而山雨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长处,形成结构严谨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厉、墨韵充足的风格。

《溪山放艇图》 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

《山雨欲来图》 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147厘米 横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雨欲来图》墨笔画风雨欲来,一渔人收网而归。近景的山峦草树以及淙淙溪水,刻画得生动有致,远山迷蒙,在阴暗的天空下或阴或现,很有山雨欲来前的气势。在具体表现技法上,画家运用的是粗笔湿墨,气韵很是生动。画家着意营造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气氛,用笔粗放,风格雄健,但又透出画家用笔的潇洒和灵巧,显然是受到宋元粗笔水墨一派以及吕纪、林良等人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在背景的渲染方面,也明暗适度,尽量表现出风雨欲来前的自然界的丰富二微妙的变化。

《杂画册》 明 徐端本 纸本水墨或淡设色 每开纵29.4厘米 横39.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杂画册》共有12幅图:1.渔翁垂钓图;2.山桥吟行图;3.荷莲萱草图;4.秋溪沙鸥图;5.野航图;6.澄江飞帆图;7.江天晚照图;8.携琴晚归图;9.临流独钓图;10.水亭静居图;11.携琴访友图;12.树下闲眺图;《杂画册》大多描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状,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表达出远离尘嚣,忘情泉石的志趣。画家在这些画幅中着意渲染野逸的意蕴,从而衬托出他放达率真的性格和超脱尘世的理念。

《江山渔乐图》 明 吴伟 纸本设色 纵270厘米 横173.5厘米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纵183.6厘米 横1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创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雁荡山图》 明 叶澄 绫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29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雁荡山图。嘉靖丙戌燕山叶澄作。”后纸清·梁清标题记。叶澄,字原静,号常山,原藉吴人,世居燕京(今北京),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画家。善画山水,师法戴进,徐沁《明画录》评“其神似处,几莫能辨”。作品所绘景观,自石门潭起,计有章毅楼、石佛岩、石梁洞、灵风洞、罗汉洞、净明寺、蓼花峰、响岩等。这些景色描绘真实,各具奇姿,很典型地展现出东南第一山的奇秀特色和壮阔气势。作品画法与戴进有相似之处,但笔墨更见繁细,并呈现出对景写生、随景而运之迹,很像一幅实地写生稿,这在“浙派”后学中是比较少见的。

《松院闲吟图》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230.2厘米 横124.3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朱端,字克正,号一樵,海盐人。生卒年不详。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正德中直仁智殿,授指挥。他的山水画,一方面受当时流行宫内的南宋院体画风影响,近马远;另一方面,也有专学北宋郭熙的一路。《松院闲吟图》就是这类山水的代表作。 整幅作品雄中透秀,工细之中见随意,反映了明代的时代风貌。朱端的山水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他使宋代院体绘画的风貌得以发扬光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的传世山水名画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情话最暖心短句给男生_对男朋友说的情话短语_写给男朋友的情话感动

    男人对甜言蜜语的期盼和喜爱毫不亚于女性。给男生情话最暖心短句1.爱你是我的职业,想你是我的事业,抱你是我的特长,吻你是我的专业!对你的爱已化成这片寂寞的海。给男生情话最暖心短句1.你知道我有多幸福吗,把所有的思念都想带给你,化作流星雨来到你床前,带走你的心2.ILOVEYOU,爱虫病毒,它将删除你手机中全部信息。

  2. 梦见蛇在腿上

    周公解梦梦见蛇在腿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蛇在腿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名家名品] 质朴无华、真力弥漫——董作宾的甲骨文联

    似只有“彦堂”董作宾以研究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四堂”中,除王国维外,另三人均有书名,但将甲骨文研究与书法创作相结合且达到较高成就的,只有罗振玉与董作宾两人。从1928年至1937年进行的十五次发掘中,董作宾参加或主持了前七次及第九次的发掘工作。然而在董作宾书写的甲骨文楹联中,这种模拟锲刻的痕迹变的弱化了,代之以书写意味,如这幅“不教春雨侵人老,亦见东风使我知”便是。

  4. 梦见绿色的灌木丛

    周公解梦梦见绿色的灌木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绿色的灌木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38妇女节祝福语

    38妇女节祝福语1、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好好劳动来表现。妇女节到来,我知道,你是我最珍贵的爱!

  6. 梦见割麦子

    周公解梦梦见割麦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割麦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感应原理

    感应原理感应,可以说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体证。因为佛教认为感应是自然理则的运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颠倒妄想的魔境。感应的原理有道是:“木有本,水有源。”既然万事万物成败得失,有无好坏,都有其必然运行的因果理则,当然“感应”也必有感应的原理法则,然而什么是感应的原理法则呢?因果是感应的原理: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8. 成语典故_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谁?赴汤蹈火的故事和意思

    成语典故_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谁?赴汤蹈火的故事和意思  赴:去;走向;汤:开水;蹈:踩。本意: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比喻意: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行为。为某事付出努力。故事出自于三国赵子龙。  成语出处和典故  《墨子·兼爱》:“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兼爱下:“伏水...

  9. 余秋雨饿着肚子饱读书的故事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

  10. 聂士成的大捷与大劫:战力不输袁世凯,马克沁扫射拳民,忠孝难全

    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清廷并没有放弃建立一支现代化...力量的努力。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软禁光绪帝并重掌最高权力。...衙门大臣兼兵部尚书荣禄奏请设「”武卫军”。1899年5、6月间,武卫军成军,9万人分为五军:前军聂士成(驻芦台,原「”武毅军”三十营,装备毛瑟枪和马克沁机枪)、后军董福祥(驻蓟州,原「”甘军”,被西方称为「”一万个...暴民”)、左军宋庆(驻山海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