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东汉班超成语:投笔从戎投笔从戎是一个汉语成语,顾名思义就是丢掉笔去参军,也就是指文人从军。那便是东汉时期出身于文人世家的班超,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班超弃文从武,志在报国,出使西域联合各国对抗匈奴,为东汉立下汗马功劳。
历史认知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班超弃文从武(在西域打下一片天地)”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
关于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大家应该很熟悉吧,就是指文人从军那么大家还记得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吗?东汉班超出身文人世家,但他对文学并不感兴趣,觉得大丈夫就应该到边疆为国建功立业,于是决定投笔从戎,在西域抗击匈奴,立下丰功伟绩。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东汉班超成语: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是一个汉语成语,顾名思义就是丢掉笔去参军,也就是指文人从军。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应该是众所周知的,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呢?那便是东汉时期出身于文人世家的班超,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班超弃文从武,志在报国,出使西域联合各国对抗匈奴,为东汉立下汗马功劳。
出身文人世家,却一心报国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是东汉时期出名的军事家、外交家。出身于文人世家,父亲班彪,哥哥班固,以及妹妹班昭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从小就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家境一般,以缮写谋生,但他对文学并不感兴趣,认为大丈夫就应该为国建功立业,终于弃文从武,投笔从戎,立志要效法张骞,建功西域。为平定西域各国,促进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投笔从戎的典故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也就是上面讲到的这个出身文人世家的班超。在公元62年,也就是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为家境贫寒,班超就找了一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维持家中生计。
虽然出身文学世家,但是班超对文学并不感兴趣,日子久了,他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枯燥泛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忍不住站起身来,扔掉手中的笔,感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于是班超就决定投笔从戎,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去参了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