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名家名品]"永远不画不劳动者"近现代赵望云焦墨山水近现代赵望云焦墨山水近现代赵望云矿区近现代赵望云林趣近现代赵望云林溪晚秋近现代赵望云满园春色近现代赵望云水坝工程——“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赵望云的艺术在中国画坛上,历史上曾有常州画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新安画派、江西画派等,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新的画派脱颖而出,这就是以西安地区画家为主的国画新流派——长安画派。
[名家名品] " 永远不画不劳动者"
近现代赵望云 焦墨山水
近现代赵望云 焦墨山水
近现代赵望云 矿区
近现代赵望云 林趣
近现代赵望云 林溪晚秋
近现代赵望云 满园春色
近现代赵望云 水坝工程
——“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赵望云的艺术
在中国画坛上,历史上曾有常州画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新安画派、江西画派等,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新的画派脱颖而出,这就是以西安地区画家为主的国画新流派——长安画派。而本文介绍的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正是这个画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 身世经历
赵望云(1906—1977)原名新国,河北束鹿县周家庄人。少年时在硝皮作坊当过学徒。他在辛苦劳作之余,常常对着天空的浮云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但这只能是白日梦,望“云”兴叹而已,于是,他便将新国改为望云,从此中国画坛上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绘画是赵望云儿童时即有的爱好,他常在墙上、地上起劲地画着,年龄大了一些,开始临摹古典小说中的绣像。由于他画画兴趣太浓,在学徒期间,经常偷偷学画,被主人发现后辞退。1925年,19岁的赵望云在亲朋的资助下进入北平艺专学画,仅仅半年,他不满旧的教学法,再加上经济的压力,他离校而去,开始了自学道路。
“五·四”新文化对赵望云的思想和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赵望云对“到民众中去”、“走出象牙之塔”等口号积极响应,并付诸行动。他改变自己以往爱画古装仕女的兴趣,投身到社会底层去写生,表现推车、放牧、烧窑、推碾、摆摊以及乞丐、难民等普通人,这些在当时许多画家眼中是不屑一顾的,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
1927年,赵望云在北京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他的画虽然让一些“卫道士”不满,但却引起了大众及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好评。1928年他和王森然被《大众报》邀请合编艺术周刊,他的作品开始在报上发表。1933年春天,赵望云到河北十多个县写生,作品每日在《大众报》上连载,历时三个多月。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并将作品的剪贴在日记本上经常翻阅。当这些农村写生作品汇集出版、第三次再版时,冯玉祥为画集撰诗。赵望云继河北农村写生后,他又到塞外长城、苏鲁边界的黄河灾区、江西等地写生,并与冯玉祥合作《泰山社会写生石刻诗画集》。
抗战期间,赵望云在武汉主编《抗战画册》,为抗战进行宣传。后辗转到重庆、成都,继续举办画展和宣传抗日。此时,他有机会结识了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在艺术上得到了张氏兄弟的指教,受益匪浅。1942年赵望云从成都出发,赴西北诸省进行写生,这是他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第二年他举家迁居西安,将自己写生重点放在西北,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创办《雍华》杂志,并经常进行画展,也可以说这是“长安画派”形成的滥觞时期。由于他的作品有进步倾向,在解放前夕,遭到 ... 的非法绑架和关押。
1949年以后,赵望云开始用画笔讴歌 ... 建设,创作了《万山丛中》、《山村新渠》、《延安行》、《北国风光》、《轻车飞过万重山》等作品。1949年5月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曾任西北文化部文物处处长、西北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1956年同石鲁赴埃及写生,并出版《赵望云石鲁埃及写生画选集》。1962年赴甘肃、青海等地写生并出版《祁连山写生集》。
二、 写生、创作
综观赵望云的一生,他的艺术是和写生、反映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也可以说赵望云是“写生画派”。赵望云早年多画人物,后来渐渐以山水为主,但也不是纯粹的山水,内容总是和劳动相联系,这是他信奉“永远不画不劳动者”信条的体现。他在《赵望云西北旅行画记》中写道“大凡风景的美,确都是有动的东西来衬托的”、“我们所崇尚的是工作生产人物,山林中需要有拓荒的农夫,溪流边来往着工艺商贩,也是可使风景活动而生色”,“一切快乐都是劳苦换得,风景的幽美,亦多因有了人的活动”。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处处有劳动着的人们,如《大地回春》农民正忙着春耕,二位老农坐在地头抽烟、喝水休息,但他们当小板凳坐着的锄头告诉我们他们刚刚还是劳作的,这时是短暂的小憩;《醉染重林二月花》只画了几匹马和驴,没有人物出现,但从马身上的鞍子来看,人就在不远处,没有画人而有人在;《幽谷新村》画面优美,竹林边一湾小溪,房屋屋顶在竹林里隐现,这帧作品是最接近纯山水画了,但在竹林小径中,正走来一位挑着箩筐的劳动妇女……
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在文人士大夫眼里无疑是穷山恶水,从来就没有想过去表现它,因此也没有现成的格式可供借鉴。赵望云热爱这片土地,他以描绘这片厚实、纯朴的土地和人民为己任,经过探索和努力,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表现 ... ,是具有开拓之功的,他将皴染、浓淡干湿等技法结合起来使用,皴染泼辣,色墨混用,由于土质的客观因素,用赭石与墨结合,较好地表现了黄土高原的山水风情。赵望云还善用水墨,他的不少作品水墨淋漓,尤其画深山丛林,水墨滋润,郁郁葱葱。
马、驴、骆驼等动物是西北常见的牲畜,也是赵望云笔下常画的题材。他尤善画驴,驴的形象生动、可爱,因此人称“赵驴”。他的学生黄胄受他影响,也爱画驴,经过努力,成为一代画驴名手。
除了自身艺术成就卓著外,赵望云还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除了黄胄外,跟他学画的还有方济众、徐庶之,在赵望云的教诲下,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赵望云作为艺术家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位老师他何尝不是一位成功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