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王若虚,中国金末学者。天兴二年,金军马都元帅崔立以南京开封府降蒙古军,召他与元好问等撰功德碑。元好问拟就碑文后,赵秉文他参预了删定。1243年三月,东游泰山时病逝。王若虚论文论诗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其《诗话》、《文辨》著述中。他认为诗的创作关键在于皆出于自得,反对“苦无义理,徒费雕镌”之作。有《滹南遗老集》传世。
王若虚(1174~1243),中国金末学者。字从之,号慵夫,又号滹南遗老。藁城(今属河北)人。哀宗正大年间,历任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判官、左司谏、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二年(1233),金军马都元帅崔立以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降蒙古军,召他与元好问等撰功德碑。元好问拟就碑文后,赵秉文他参预了删定。金亡不仕,北归乡里。1243年三月,东游泰山时病逝。王若虚论文论诗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其《诗话》、《文辨》著述中。他认为诗的创作关键在于皆出于自得,反对“苦无义理,徒费雕镌”之作。他还撰有《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史记辨惑》、《慵夫集》、《诸史辨惑》等多种著述。有《滹南遗老集》传世。
“王若虚507637” 4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