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佛陀是悲观主义者?

本文节录自内观研究所出版的 Was the Buddha a Pessimist? 原文为S. N. 葛印卡老师的印度语出版品 Kya Buddha Dukkhavadi The?,经内观研究所编译后出版。 我记得我年轻时,有位从印度来缅甸曼德拉传扬佛法的师父,在一场开示中说道,佛陀只教导四件事,那就是苦、苦的起因(集)、苦的熄灭(灭)及灭苦之道(道)。在整个开示的内容中,他所谈的都是苦,而完全没有快乐。如果佛陀的教导中,没有丝毫的快乐成分,那他一定是位悲观主义者!所以佛陀除了告诉我们悲观的佛法之外,完全没有其它的东西了。既然是这样,那佛陀的教导怎能称得上神圣(ariya)呢?痛苦如何神圣呢?虽然佛陀所教的实相、涅盘之乐与心的专注也都称为神圣的,但这些却连一个也未被提起!这位传法的师父是个很有说服力的演说者。当时仅有十来岁的我,虽然还很懵懂,但他的演讲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他的论点相当有逻辑道理:佛陀的教导充满了苦,丝毫没有快乐。 几年之后,我自己了解到四圣谛的真正意涵,同时也对当年的缺乏智慧感到羞愧。其实,佛陀是以有系统的方式来解说生命的四圣谛,而帮助我了解到这些意涵的就是内观。苦是生命的一种实相,而苦则是因为贪和嗔所产生的,也就是因贪爱而生起的。如果这些起因被根除了,那么痛苦的根源也就灭除了。为了将其根除,有一种实修的法门、一条灭苦之道、一种 ... :就是八圣道,它教导我们过着道德与正直如法的生活、制服我们的心,然后培养出亲身体证的智慧(panna)。 如果一个人精进地修持智慧(prajna),那么内心将不再生起任何新的不净烦恼,而旧有的不净烦恼便会自动地清除。苦的断灭究竟是什么?那就是净化心的直接结果--亲证涅盘(nirvana)。苦、苦的起因、灭苦及灭苦之道就称为苦的圣谛,而佛陀教导的最终目的就是灭除所有的痛苦。四圣谛的灭苦之道可分四个层面来说明:1. Nissaranattha: 从所有累积的不净烦恼中解脱出来2. Vivekattha: 不再有造作任何不净烦恼的习性反应3. Asankhatattha: 亲证没有习性反应生起的无生状态4. Amatattha: 亲证没有习性反应灭去的无死状态经由内观的修持让我了解到心中沾染到贪或嗔时,痛苦就会随之而起,但是当不净杂染根除了之后,痛苦也会灭去,而且只要根除了多少不净杂染,就会有多少的痛苦灭去。一直到过去所累积的不净烦恼全都清除了,而且不再造作新的业习,那么所有的痛苦也会灭除(dukkha-nirodha苦灭)。现今的印度,「灭」(nirodha)通常指的是压抑。然而,举凡被压抑之事,未来也可能随时又再生起,但「灭」的原意其实是完全的灭绝、彻底的根除,因此,无法再度生起的才是「灭」,而苦灭(dukkha-nirodha)之意就是不再生起任何痛苦。 我们可以用棕榈树做为例子来说明,就像棕榈树的树头,一旦被砍掉之后,就不会再长出新的叶子,并且会枯死。而四圣谛中所教导的灭苦之道也是这个道理,痛苦也将不再生起。这就称之为毁灭、灭绝(Pahino, ucchinnamulo, talavatthukato, anabhavankato, ayatim anuppadadhammo),就像棕榈树的树头被砍掉、灭除之后,便达到了无生起的状态一样。同样地,如今arya这个字只有种姓与种族阶级的意思。但在佛陀的时代,arya不仅有种姓或种族阶级的意思,而且还有神圣特质的意涵。不论任何种姓阶级或种族的人,只要培养道德、正定与体证智慧,不断走在正法(普遍通用的法则)的道上,而达到四圣果道的初果,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圣者(Arya)。这个阶段称为预流果(须陀洹Sotapanna),这样的人已从生死轮回进入了完全的解脱之流,也就是已达到部分的解脱。他的来生将不再堕入恶道之中,因为就算他还有些业习,但那些会让他堕入恶道的业已全部根除,因此,在不再投生的究竟解脱之前,只需最多七次轮回,这样的人就有资格被称为圣者。不断修持内观的修行者,将依序成就斯陀含(sakadagami,即一来果)、阿那含(anagami,即不还果),并且终将成就为阿罗汉(arahat,即究竟解脱者)。由于此种圣谛是一种经由亲身体证的实相,因此只要能亲身体证,便都能成为圣者。语言的演化佛陀时代的吠陀(Veda)语言称为阐陀(Chanda)。佛陀入灭后约两百年,有位叫做巴尼尼(Panini)的语法学者撰写了一部新文典,根据当时的语言创立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新语言。此种语言有新的文法规则与形式,此种创造出来的语言就是梵语(Sanskrit的字面意思就是组成的、创造的、制做的或人造的)。因此,除了佛陀时代在吠陀文献中所指的定性意涵外,Arya也含有种性阶级之意,巴尼尼的梵文文献中,arya则同时兼具这两种意涵。arya被用来指种性阶级中的婆罗门(Brahmin)、刹帝利(Kshatriya)及吠舍(Vaishya)却是后来新加上的用法。佛陀开示所用的语言,就是他的母语--拘萨罗语,是拘萨罗国所用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当时使用的自然语言。不同于人工创造的梵文,这种自然的语言将佛陀的开示保存了好几世纪,因此被称为巴利文(Pail,巴利※即"保护"之意。)佛陀入灭之后的数年,阿育王(Magadha Emperor Ashoka)统治了整个北印度地区,其中也包括拘萨罗国在内。阿育王不仅接受了佛陀的教导,也接受了佛陀所用的语言。并且开始称之称为摩揭陀语(Magadhi),而此种语言所说的arya就是Ariya,意思是指已达成须陀含(预流果)至阿罗汉果位的所有圣者。在浩瀚的巴利文献中,佛陀教导所提到的ariya(arya)都是指其神圣的特质,而从未有种姓性阶级或种族的意涵。例如:Visuddho uttamoti ariyo--心纯净神圣的人就是圣者。Ariyoti kilesehi araka thito parisuddho--心已远离欲念,而达到纯净无染的人就是圣者。 Anaye na iriyatiti ariyo--不再行走于不善道上的人就是圣者Ahimsa sabbapananam ariyotiti pavuccati--不再对众生造作恶行的人就是圣者。Ariyaphalapatilabhato ariyoti--已到达究竟涅盘的人就是圣者。相较之下,那些尚未到达究竟涅盘的人就称为凡夫(puthujjana)。Hino gammo pothujjaniko anariyo anatthasamhito--非圣者(anariya)是指世俗、不识正法、远离涅盘与追求不善业的人。 Ariyoti putthujjanabhumi atikkanto--圣者是已跨越世俗领域(puthujjana ,凡夫世俗之人)之人。圣谛(ariyasaccani)的定义如下: Ariya imani pativijjhanti ta ... a ariyasaccaniti vuccantiti--圣者所了知的实相是为圣谛 (Noble Truths)。究竟实相在菩提迦耶自证成道的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autama)太子终于成为全然的觉悟者。 佛陀随后在瓦拉纳西(Varanasi)的迦毗罗卫城(Kapilavatthu)对五位婆罗门苦行僧说法。他首次说法所阐述的就是四圣谛的实修法,并且详细说明了四圣谛是如何导向最终的涅盘实相,这个实相是超越一切感官的:是永恒、永存不变的真谛。佛陀以三个方面(十二种行相)来说明修行四圣谛将如何引导人们体证究竟实相。 根据佛陀的教导,每一圣谛都涵盖了整个四圣谛。每一位超脱痛苦的人,也都因为了知苦的全部实相而解脱的。因此,苦谛也涵盖了其它三个圣谛在内。 五位婆罗门苦行僧修持了这个殊胜的 ... 之后,七天之内便达到完全的解脱,而成为继佛陀之后,首次证得阿罗汉的五位比丘。也显示出内观的成效。 自此佛陀便开始从拉迦斯坦(Rajasthan)的东岸到孟加拉国(Bengal)的西岸,不停地四处传法、服务人群。他教导人们如何透过内观的修持来了知四圣谛,终能亲证涅盘的究竟实相。因此,佛陀住世期间,有数以千计的出家众(比丘[bhikkhu]及比丘尼[bhikkhuni])证得阿罗汉。此外,还有数十万出家及在家众亲证了究竟实相,并证得了须陀含(sotapanna,即预流果)果位。许多人后来还证得了斯陀含(sakadagami一来果)及阿那含(anagami不还果)果位。内观修行更利益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了知四圣谛,进而在今生就解脱了痛苦。这样殊胜的修行技巧与所有的文献,以及相关的无限利益,在我们国家丧失了。确实是我们的不幸。实修的技巧与文字的记载都消失了。因为这些教导已不复存在,所以人们便因无知而相互非难,也不接受苦的实相。面对这样不幸的历史演变,人们怎能由于目前对佛陀教导的误解,而责怪佛陀或他所教导的内观修持呢?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佛陀是悲观主义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5.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6.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7.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8.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9.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10. 《延禧攻略》的珠宝首饰大火,古代欧洲皇室的宝贝都远远比不上

    回看延禧攻略,让我们真正了解到古代的工艺和古代的珠宝首饰是何等的精美与精湛,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中国的古代的首饰,真的美的不可方物。

随机推荐

  1. 「 ”大炮开兮轰他娘”,读民国军阀张宗昌的诗,我笑不出来

    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百年中国,诗人成群,但像张宗昌这样仍有诗句流传、仍被人惦记的诗人寥寥无几。

  2. 梦见给别人食物

    周公解梦梦见给别人食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给别人食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物理学家汤姆生在英格兰剑桥逝世

    1940年8月30日物理学家汤姆生在英格兰剑桥逝世>1856年12月8日,汤姆生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附近,14岁进入欧文斯学院,学习工程学后又学习科学,并获得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汤姆生最光辉的科学工作是他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电子。1897年4月,汤姆生宣布了他对这种小于氢原子的实体的发现。用这种办法,汤姆生最先确定了同位素氖22。汤姆生190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4. 吴三桂为何能占据清朝半壁江山 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了呢

    吴三桂为何能占据清朝半壁江山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康熙皇帝被称为千古的皇帝。但是胸有成竹的吴三桂根本不愿意干做亲王。结果不料吴三桂就地起兵造反。他们听到吴三桂造反之后,纷纷去投靠吴三桂。又加上吴三桂本来就是武将出生,有着丰富的,战争的经验。所以再后来吴三桂。即使如果吴三桂继续前进的话,他是完全可以打败清...的。

  5. 妈妈,让我抱一抱你

    妈妈,让我抱一抱你他感觉和母亲很远,也许真是大了,小的时候天天围绕在母亲的身边,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抱不动我就一点点挪过去就行。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终于能走路了。那是母亲在年夜饭的时候说的,说完,母亲悄悄哭了,他的儿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说,妈,我也要给您拥抱。

  6. 梦见泉眼

    周公解梦梦见泉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泉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礼交】的意思是什么?【礼交】是什么意思?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汉班固《白虎通·乡射》:「宠接礼交,加客谦敬,顺貌也。」★「礼交」在《汉语大词典》第10561页第7卷959参见:礼交礼交是什么意思礼交lǐjiāo谓以礼相交接。

  8. 台湾省商家的奇思妙想

    特殊“支票”台湾省一家贸易公司,每个部门的经理都随身带着一本特殊的“支票”。激励有道>台湾省一家知名的房地产销售连锁公司在激励员工方面颇有一套。>头脑风暴>台湾省有家保险公司,老总为了激活员工的思路采用了另类的方式。>即时甩卖>台湾省的几位年轻人创办了一个即货网,第一天开通竟然每分钟达到500人的访问量,相当火爆。而台湾省有人把试吃做成了大生意,员工竟然多达1万多人。

  9.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四明山大方广无生居士胡幽贞刊纂此传本花严疏主藏公门徒僧惠英。无著愍其聪颖未发大心。天亲遂以兄之受持维摩法华涅盘华严等经。及明朗悟华严法界七处九会。造华严论一百卷东晋沙门支法领。将华严梵本三万六千余偈来。若于经中有所不通。法领哀请三藏慈降震旦流通华严。而三藏遂摄衣钵升空。此童子诵得华严大经。华严一乘是诸佛秘藏。若有人诵得华严净行一品。于后必当广大饶益。

  10. 经典爱情语录精选:爱情是一件要在 ... 里摸索的差事

    没什么原因,也许只是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句关切的问候。可能未曾谋面,可能不在一个高度,却牢牢地放在心上了。喜欢或者讨厌,是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其实,对我都是珍贵的、暖暖的。与此同时,你必须找到和他人之间合适的距离。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真正的爱情,没有早到晚到,没有或多或少,是你,就是你。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