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姜公辅的思想主张>一是以尧舜禹汤为君主的榜样。姜公辅希望德宗效法尧舜禹汤,行正道,纳正言,近善人,远奸佞,如此方可使君民同心,上下一德,从而达到国大治、民大安的目的。显然,姜公辅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看来姜公辅也信奉并且实行这样的思想观念。>如何评价姜公辅>姜公辅为相仅半年即遭罢斥,时间短促,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抱负。

姜公辅 姜公辅是唐朝官员,担任过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太子左庶子、吉州刺史等职,曾献策有功。他曾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和主张,后世有人将他称作“名相”。
姜公辅的思想主张>一是以尧舜禹汤为君主的榜样。姜公辅希望德宗效法尧舜禹汤,行正道,纳正言,近善人,远奸佞,如此方可使君民同心,上下一德,从而达到国大治、民大安的目的。>二是认为戎狄轻而寡信,贪得无厌,对之难以礼义和,恩泽抚;主张充实国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广揽人才。他主张发展生产,加强国防,并提出了类似屯兵、屯田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三是提倡礼义,实行富民政策,利用厚生,与民休息,广庶类,勤农桑,崇教化,重贤才。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人都主张先富后教。显然,姜公辅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四是赞扬德宗厚德载物,恩泽被及草木禽兽,诚为德政。例如,“捐金玉于江湖,反珍奇于薮泽”,就是指德宗罢贡献,放舞象,出鹰犬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而且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伦理学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他和当时安南大多数文人学者一样,信奉三教同源之说,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好感,并不采取排斥态度。安南文人学者一般认为,进可以儒术应世,退可以道术养身,儒道两家是相通的,各有各的长处和适用范围。看来姜公辅也信奉并且实行这样的思想观念。>
如何评价姜公辅>姜公辅为相仅半年即遭罢斥,时间短促,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抱负。但此时恰逢唐王朝迭发重大事变,藩镇叛乱,危及京师。他是在皇帝逃奔途中被任命为宰相的,可以说是奉职于国家多事之秋,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且他尽心辅弼德宗,一腔忠悃,嫉恶如仇,料事如神,政绩可述,不愧“名相”称号。>《新唐书·姜公辅列传》记载:“陆贽为相,公辅数求官。贽密谓曰:‘窦丞相尝言,为公拟官屡矣,上辄不悦。’公辅惧,请为道士。”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姜公辅历史唐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