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在继位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了十八次大战役,铲除了八大割据势力的首领,偌大的波斯帝国重归一统。大流士功成身就,踌躇满志,并巡行各地。在巡行至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让人在附近的石壁上刻上了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为自己歌功颂德,以便流芳百世。他自称为“王中之王,诸国之王”,后人尊称为“铁血大帝”。

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5)。出身于波斯人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前525年任“万人不死军”总指挥,随国王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埃及。前522年乘国内发生政变、冈比西斯二世回国途中暴卒之机,联合部分波斯贵族,杀死政变领袖高马塔,登上王位。继而镇压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起义,连续作战19次,擒获9个暴动首领,扭转帝国濒于瓦解的局势。

在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后,继续向外扩张。前518年派兵远征印度,征服印度西北地区,建立波斯帝国第20个行省。前513年率军西征,占色雷斯,并北渡多瑙河口进入西徐亚境内,遭西徐亚人顽强抗击,被迫撤军。前492年派兵入侵希腊,途中大部分舰船毁于飓风,被迫折返。前490年再次兴兵从海上进攻希腊,在马拉松之战中被雅典军击败。大流士一世在位期间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鼎盛时期。为巩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在占领区普遍设置行省,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统一货币和计量制度;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军队编成万人不死军、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四级,以波斯人为核心组成步兵和骑兵,以腓尼基水手为骨干建成一支拥有约600~1000艘舰船的舰队;为便于调遣各行省军队和传递情报,大力修筑道路并形成驿道网。此外,还派人勘察了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了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上述措施为巩固波斯帝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征服色雷斯和格泰人,然后渡过多瑙河深入斯基泰境,终因粮运不济,被迫放弃征服希腊的计划。公元前492年,派马多尼乌斯率海军出征希腊,中途在阿托斯海角遇大风暴,舰队遭受极大损失。公元前490年,又派达提斯出征希腊,马拉松一役,为雅典人击败。波斯人的第一次出征就此止步,前486年埃及爆发起义,平定起义后准备第三次远征,但于公元前485年10月去世,把第三次远征希腊的计划留给他的继承者薛西斯一世。

大流士统治波斯帝国37年,他晚年逐年变得固执昏庸。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又派老将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二万余人横渡爱琴海,攻占并破坏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城东北40千米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将军米太亚得率雅典步兵1万和普加提亚援军1000人,在马拉松一举击败兵力占优势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反抗波斯侵略的必胜信心。马拉松之战后,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公元前486年,埃及爆发起义,大流士前往镇压,未及完成即死去。他的儿子薛西斯继续了对希腊城邦的战争,同样无功而归,徒然损耗了波斯的国力。大流士一生近乎完美的事业因为晚年的两次失利留下了遗憾。不过,由于大流士发动的希波战争,使得希腊各城邦进入了战争状态,备战从此成为各城邦的主要职能,在没有波斯人入侵的时候,希腊城邦之间就混战起来,最终导致了古希腊文明的衰落,这也是大流士带给历史的影响。

为政举措

军事方面

大流士一世统治波斯期间,对内镇压了米底、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等地的叛乱;对外,他在公元前517年将印度河流域纳入波斯版图,公元前513年,又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前锋直指希腊诸城邦。成为第一个向欧洲扩张的东方君主。当时,波斯帝国的疆域西至埃及,东括印度,南达波斯湾和 *** 半岛,北到里海及黑海一带。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在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中,已征服了其中三个,逼近了第四个。风格各异的众多文明第一次联合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君主的统治之下,大大加深了相互的交流和渗透,但也给原来简单的波斯统治制度带来了众多问题和挑战。

波斯的陆军所向无敌,装备精良。他们创造的步兵配合骑兵交替作战的战法,在当时的大陆上是最先进的。波斯的工匠更是名满天下,巧夺天工,其中以武器制造最为惊人。同时,波斯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强大的舰队,拥有的舰只数量大约在600-1000艘之间。

统治手法

大流士承继了居鲁士的传统,让各被征服地区在承认波斯皇帝最高权威的基础上,维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即“大一统,小自治”。他首创了行省制,将全国分成20多个行省,行省的总督由皇帝直接任命,通常由波斯贵族担任,而非波斯的本地贵族也可在行省中担任要务。在军事方面,大流士将全国分成五大军区,军区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帝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军队分为负责保护王室的近卫军、负责全国防务的常备军和负责各地驻防的地方部队,前两者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地方部队则由各地方民族组成。皇帝还拥有一支“万人不死队”,是全国最精锐的部队,人员出现空缺时迅速补足,始终保持一万人的规模。行省长官和军区长官互不统属,军政分权。

法律方面

大流士强化了“国王的意志和命令就是法律”的东方君主制传统,设立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波斯法律主要由过去的部落习惯法演变而来。但允许各自治地方不同法律传统的存在,埃及的法律没有多大变化,巴比伦和犹太地区分别保留了《汉谟拉比法典》和《摩西五经》的法律内容。

赋税方面

波斯人享有部分特权,只交实物税,不需交纳货币税。

而其他地区的实物税的内容则视其特点而定,如埃及偏重于粮食,亚美尼亚要交纳马匹,米底交纳羊,印度河地区交纳象牙等,这正是大流士所津津乐道的,波斯帝国地大物博的体现。在货币方面,大流士规定帝国流通三种合法铸币,金币只能由中央铸造,各行省可铸造银币,各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流通全国,银币和铜币在一定地区内流行。大流士还以两河流域的度量衡为基础,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交通方面

大流士时代修建了贯通全国主要地区的交通网络,称为“御道”。沿途设置许多驿站和旅店。据说这最初是大流士为满足其尽快吃到爱琴海鲜鱼的愿望而设立的,但对于全国经济却是意义重大。由于交通发达,沿途又有驿站接济和士兵保护,全国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通了御道之后,从小亚细亚海岸到首都只需要3天时间,在张骞通西域之后,这条大道便成了丝绸之路的西段。他执行促进帝国海上商贸的政策,开辟海上航路,派舰队探索印度洋,打通从印度河口到埃及的海上航线,还开通了从尼罗河到苏伊士的运河。他是第一个将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大水系联为一体的君主。

宗教方面

大流士的时代,拜火教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拜火教又称祆教、琐罗亚斯德教,

其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关于他的生活年代和他如何获得真知仍有多种说法。拜火教教义集中在其经典《阿维斯陀》中,教义的核心是善恶二元论,善神(光明之神)马兹达和恶神(黑暗之神)阿赫里·曼长期对立和斗争,在不停的对抗中此起彼伏,最终善必然战胜恶。火是善神的标志,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必须坚持对火的崇拜。信徒必须坚持“三善原则”,即善思、善言和善行,死后灵魂才能获得拯救升入天堂。大流士时代之前,拜火教已在波斯和米底得到广泛的传播。大流士是个坚定的拜火教信徒,在他的倡导下,光明之神随着波斯疆域的扩大而不断向更远的地区传播他的威力。不过,大流士并没有去做宗教迫害之类的蠢事,在他的国土之内,各地区的神仍安详地在各自的地盘上传播自己的福音。

改革

公元前522—前485年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为巩固波斯人统治和自己的 *** 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内容有确立君主专制,将全帝国分为20个行省和五大军区,整顿军队,联合各被征服地的统治阶级,统一币制,修建驿道,将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其中着力整顿了赋税,规定每省应纳税额,由包税人征收,每年可得税银1.456万塔兰特(每塔兰特为30.3公斤)。波斯帝国能存在两个世纪,与大流士改革有重要关系。

具体说,大流士改革分以下几项:A.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军政分权制度,大流士划全国为23个行省,每省设立总督(负责管理行政、司法和赋税)、将军(负责统领驻军)和收税官(负责征收赋税)各一人,三权分立,互相牵制,彼此监督,各自向皇帝汇报工作。而且,在大权集中归属中央的原则下,地方上也可以采取一定程度上的自治政策。为根除地方腐败势力,大流士给三位行省高官各派一名副手追随左右,名为辅佐工作,实为国王的密探。

B.参照《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了一套新的法典,还在中央设立最高法院,与各地方设置地方法院。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大流士一世(前558~前486)

C.效法亚述,进行军事改革。包括建立“不死队”;把全国分为5个军区,以便于管理;严格规定每省驻防军的规模;皇帝是最高军事统帅,军队由波斯贵族领导;在腓尼基人的协助下建立海军;每年进行军队检阅。(军区就好比唐朝前期的节度使或都护。)

D.重新规定各省的赋税,并采取包税制度。而波斯帝国的征税权通常包租给富商们,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很像中国历史上的元朝。)

E.修筑驿道,开凿运河。驿道的修筑有利于军队的机动性,更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相异的差距日益缩小;而运河也有利于北非和西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正如中国秦统一之后。)

F.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也如秦的统一。)

G.为利用宗教巩固帝国统治,奉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为国教。(该教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波斯帝国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而随着国力增强,大流士开始把目光转向对外扩张上。

人物轶事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与马萨格泰人的战争中阵亡之后,由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冈比西斯与其父的宽容大度完全不同,他性格暴虐,据说还有癫痫病,为巩固帝位,他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巴尔狄亚。冈比西斯发动了征服埃及的战争,并获得成功,但在随后征努比亚的战争中受挫。与此同时,僧侣高墨达假扮巴尔狄亚(也有人认为他就是真实的巴尔狄亚)在国内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冈比西斯急忙返回平息事变,但在半路上神秘死去(其死因有多种说法)。这时,波斯国内分崩离析,自封为王者不计其数,居鲁士奋斗一生打下的江山处在解体的关口。

就在此时,阿契美尼德家族的旁支,原波斯安息省省长的儿子大流士正住在首都,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遇正摆在自己眼前,就联合其他六位贵族密谋了一次政变,杀死了高墨达及其亲信。随后又设计了一些圈套使众贵族相信自己就是神指定的继承大位的人选,终于在公元前522年成为波斯皇帝。

文物遗产

这是波斯波利斯的国库中的一幅浮雕,描绘的是正在接受贡品的大流士一世。注意国王的香炉和进贡者表示敬意的姿势。大流士手持的权杖和荷花是他王权的象征。他的儿子和继承人薛西斯(Xerxes,公元前491年—公元

前486年在位)站在他的身后。

历史评价

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阿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大流士一世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在被征服地区普遍置省,每省设总督、将军和司税收的大员各一人,各大员直属国王。另置钦使,即所谓国王耳目,巡行各地,使中央得以有效地控制地方。他制定法律,颁行帝国各地。定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和习俗则采取宽容政策。还实施税制改革;统一度量衡和币制;修筑道路,形成驿路网;开辟从印度河到埃及的航路,开凿尼罗河支流到红海的运河,以发展贸易。

作为一个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帝王,大流士不是历史上第一位所向无敌的征服者,但他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统治者。他的全部政策的着力点就是将广大土地上风采各异的诸文化纳入一个有效运转的系统,他对各被征服文明的同化是渐进而有力的。中东的政治版图诡谲多变,但大流士留下的遗产始终不乏继承者。

之所以对大流士一士评价如此之高,原因是波斯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多在于它的制度而不是它的疆域。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如何统治这样一个大国,前代没有经验,全靠自己摸索。大流士以“大统一,小自治”的原则为宗旨,使这个帝国长期延续。他所建立的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行省制、军区制、货币税收制度等,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波斯塞琉古王朝)、罗马帝国、 *** 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世界性大帝国。他建立的发达的水陆交通制度,大大加强了古代诸文明之间的交流,使世界的联系更紧密了。大流士一世不愧为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

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幅员辽阔,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它显赫一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而将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是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是哈豪曼内希王室,其父维希塔斯普曾任帕尔斯行省的省督。居鲁士大帝驾崩后,其子冈比亚杀了自己的兄弟巴尔第亚而登上王位。

而在波斯有一名相貌酷似巴尔第亚的术士,名叫高墨达。他因为长得像巴尔第亚,便对外谎称自己就是巴尔第亚。他趁冈比亚远征在外之机,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这是公元前522年的事。

冈比亚闻讯后马上回归征讨,不幸中途暴毙。而高墨达在波斯统治了7个月后,被7位有名望的王公合力消灭。大流士便是这7位王公之一。事后,大流士被一致推举为新国王。

大流士接位后,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由于高墨达的叛乱,波斯全国混乱不堪,全国各地叛乱纷起。很多人自称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大家纷纷独立,各自为王。

大流士先后进行了19次战斗,捕擒了9个叛王,终于统一了国家,并进一步扩张了帝国的疆域。

人物名言

这是波斯土地,阿胡拉赐给我,这是一块吉祥的土地,有好马,有好男人,承阿胡拉的恩典和个人品格,大流士王不怕任何敌人——大流士

我祈求诸神的保佑,保护这个国家及这片土地不受仇恨、敌人、谎言和干旱之害,没有坏年成、没有仇恨、没有敌人,没有谎言侵扰它——大流士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这是大流士在平定波斯帝国各地割据力量之后,志得意满地地刻在石头上的话。如果没有大流士的话,波斯帝国的历史完全有可能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大流士一世怎么死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中古中国与香料之路

    古印度为香料大国,《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有细布、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等。这条航线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古罗马。学者陈连庆将魏晋时期视为异域香料正式输入阶段,中国本土香料逐渐退居其次。二者,所谓"佛教传入之路也是一条香药传入之路",随着佛教深入,中国对外来香料需求量增加。幅员辽阔,连通四方的萨珊波斯成为中亚地区最具影响的力量。

  2. 游牧鼻祖:斯基泰人的千年历程简史

    斯基泰人的大名,几乎贯彻整个人类古典时代的历史。虽然不是全球游牧文化的起源,但他们却是首个真正意义上游牧文化群体,并对欧亚大陆的两端都产生巨大影响。以至于在突厥文化崛起前的千年里,所有草原与周边区域的部族,都受到他们的技术、文化和习俗感染。

  3. 上古时代的世界大战——希腊和波斯的争霸

    爱琴海的古希腊城邦联军曾经和当时的世界霸主——波斯帝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较量。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大规模战争。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比起来看,希腊和波斯的差异非常的明显。

  4. 马拉松战役波斯人失败的关键因素 不是希腊人盔甲质量好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的两翼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军队的中央部分取得了优势,因为进攻这一部分的是波斯人自身和撒卡依人。他们攻破希腊人的防线,把希腊人追到内地去。波斯人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战场过于狭窄,波斯轻装部队和骑兵没有足够的战术回旋空间,另,其弓箭穿透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5. 没落的贵族,一个你不知道的伊朗

    「”伊朗的人民从大人到小孩都透着一种淡定,怎么形容呢,你可以想象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伊朗人处处呈现出对本民族文字、文艺、工艺、审美的自信……”伊朗之旅纪实。摄影_王晨光「”遥远”的波斯伊朗高原古波斯帝国曾显赫一时,然而在文化层面,却往往被我们当作遥远的异域。我们更愿意将秦汉帝国与古罗马进行比较,但事实上,诚如李零先生所言,...与罗马帝国之间缺少明显的交流,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更像是在找不同。相比

  6. 马拉松战役决策 雅典将领如何看出波斯人多势众却不敌希腊步兵

    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军队过于依赖轻装步兵,而缺乏有力的重装步兵。

  7. 波斯这个名字沿用了两千多年,礼萨·汗为何将其改为伊朗?

    伊朗在1935年以前一直被称作波斯,波斯既用来当作国名,也用来当作民族的称谓。那么这个礼萨·汗到底是谁?他为何要将国家名字由波斯改为伊朗呢?

  8. 波斯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伊朗?只因为往昔雅利安人的荣光

    虽然大家都对波斯有一定印象,但是可能没想到波斯和今天我们熟知的伊朗也有关系,今天我就来扒一扒波斯和伊朗的关系,以及波斯为什么改名为伊朗?不过在此之前先简单说一说波斯为什么改名叫伊朗,免得大家没有耐心看下去。

  9. 「 ”半人半魔”的「 ”不死军”真实存在,人数不多不少刚好10000人

    波斯帝国在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和帕米尔高原,南至埃及、利比亚,西抵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和咸海。而如此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其军队人数规模和战斗力必定不可小看。而这其中有一支十分神秘的部队:不死军!

  10. 清灭了准噶尔后,对西边的哈萨克、莫卧儿、萨菲波斯等有什么影响

    清灭了准噶尔后,对西边的哈萨克、莫卧儿、萨菲波斯等有什么影响导读:清朝时期的西域和中亚地区以准噶尔汗国为中心分布着哈萨克汗国、沙俄、卧莫尔帝国、萨菲波斯等等势力分布。再说准噶尔和萨菲波斯灭亡的是同一年,所以准噶尔灭亡与否对它没什么影响。准噶尔鼎盛时期几乎征服了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哈萨克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汗国,并均臣服于准噶尔。所以准噶尔被灭以后对卧莫尔帝国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

随机推荐

  1. 丑陋者——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一)

    此时,佛陀观知此丑陋者被调化的因缘已成熟,就幻变出一个更加丑陋的孩子,兜里装一些饮食去了丑陋者所在的公园。幻变的丑陋者就慢慢地走过来:“那可以,我们就在一起吧。”

  2. 因家有娇妻遭人陷害得饿鬼相助闯过难关

    从前,有一位男居士,侨居在舍卫国。但要采下五色莲花,必须闯过三重难关——毒蛇、鬼神、恶兽,才能顺利抵达池边。舍卫国中被处死的罪犯,都会被派去水池中采摘五色莲花,此前曾有很多罪犯过去,全都死在路上,没有一人顺利完成目标。吃人鬼就拿起莲花,并搀扶着居士,片刻间就达到宫门之前。吃人鬼将莲花交给居士,又与居士告别,回到原处。

  3. 清末甲午战争“广甲”舰管带吴敬荣的简介

      管带即是舰长,在甲午战争中的“广甲”舰,它的管带叫做吴敬荣。吴敬荣(1864——?),字健甫,安徽休宁县人。父亲吴子麟,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矿务。1874年,清 *** 选派第三批官学生出洋,吴敬荣入选,被派往美国学习。回国后,派往北洋水师,积功至蓝翎五品军功补用千总...

  4. 梦见藏羚羊

    周公解梦梦见藏羚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藏羚羊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出身离奇 最终戏剧性的离开人世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是简文帝司马昱的第六个儿子,相传司马曜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

  6. 5种常见的早餐“ ... 手”

    今天就告诉你哪5种“...手”级早餐让你一吃就胖。虽然美味可口,但西式早餐所含的热量比起中式早餐高出许多。另外最好不要长期食用,油炸食物不仅油脂超标,而且多吃有致癌的危险。零食多数属于干食,对于早晨处于半脱水状态的人体来说,是不利于消化吸收的。早餐吃零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引起病菌入侵。早餐食物应选水分含量多的。如果当天的早餐水分太少,那么一定要记得多喝一杯水来弥补。

  7. 一年中有一半的雨水在12天内降到地球上

    温暖的空气可以保持更多的水分,11月14日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今天的飓风已经变得更潮湿了。科学家们发现,世界上约有75%的降雨量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下降。研究人员发现,一年中最潮湿的单日占全年的8.3%。在一个“一切照旧”的气候情景中,没有人试图控制碳排放,到2100年,预计新增降水量的一半将在一年中最潮湿的六天内下降。研究人员估计,所有降水量的50%将塞进11天。

  8. 姓氏笔画排序表

    例如,王大宁和王胜利,“大”的笔画少,排在前;“胜”的笔画多,排在后。)四、姓氏的笔画数相同、起次笔顺序一致的,按姓氏的字形结构排序:先左右形字,再上下形字,后整体形字。

  9. 张无忌是明教第34任, 其他教主, 在历史上都是什么身份? 来看看

    摩尼教在唐朝繁荣的中期传到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后来被称为明教。明教教主座下分光明使者,其次为护教法王,五散人,五行旗。明教以行善救人为己任,实力迅速壮大,明教的很多教主都是起义军领袖。书中明确提到的有方腊、王宗石、余五婆、张三枪、钟教主、石教主、衣教主、阳顶天八位。明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当时民不聊生,...,于是方腊等人借明教来凝聚人心,后来被打压,逐渐消亡。

  10. 阿难的悟道因缘

    佛陀在世时,他带着弟子在一池边坐下来,有一位比丘问道:“佛陀,阿难尊者经年跟随在您身边,他的记忆智慧都很高超,为什么大家都证得罗汉果,偏偏阿难心中还有烦恼,这是什么因?什么果?”诸位,这个故事可以警惕我们不可有傲慢的心态,有骄傲之心就会障住自己往前进步的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