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的故事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讲给他听一件真实的事: 有个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在充当法庭陪审员时,认出一个被指控犯 ... 罪的青楼女子就是他亲戚家的养女。他曾 ... 这个姑娘,使她怀了孕。收养她的女主人知道这事后,把她赶出了家门。姑娘生下孩子后就把孩子送给育婴堂,而自己从此堕落,最后落入下等妓院,当了青楼女子。这个年轻的陪审员认出她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姑娘后,来找法院检察官柯尼,告诉他自己想同这个青楼女子结婚以赎罪。柯尼非常同情这个年轻人,但劝他不要走这一步。年轻人很固执,不肯放弃自己的主意。没想到,婚礼前不久,那青楼女子竟得伤寒病死了。 >这个 故事像一颗种子落入了托尔斯泰肥沃的心田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后,终于成为一株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产生的渊源。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坛上,他有广泛的影响,是不多的几个泰斗式人物。他的几部著作,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俄国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革命爆发这一段时间里的现实生活。把他的创作活动和俄国社会革命联系起来考察,列宁提出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的论断。 >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农奴主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他来到了彼得堡,不久写出了自传体小说《童年》,在当时著名的《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童年》得到了当时文学天才屠格涅夫的赏识,二人从此成为一对至交。尽管后来出现过二人险些要用 ... 决斗的事情,但他们的友谊一直维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先后创作出了《少年》、《青年》,接着又写了《一个地主的早晨》。《少年》、《青年》与《童年》被合称为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对贵族命运的思考和对解决社会矛盾的探索。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并结识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之中。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托尔斯泰一度担任了地主和农民 ... 的调解人,并在家乡试办农民子弟学校,试图调和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农奴制改革虽然没有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但却使俄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托尔斯泰的思想也发生了改变。1869年,托尔斯泰写成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著。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主要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复杂的社会矛盾。书中主人公列文的一句话生动地说明了这个时期俄国历史变动的特点:“现在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在这本小说上,托尔斯泰的小说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随着俄国社会矛盾的日益发展,托尔斯泰的思想逐渐转移到了农民的立场上来,并最后和贵族阶级决裂。《忏悔录》就是他这一时期思想的反映。1881年,托尔斯泰迁居到了莫斯科。这以后,他参加法庭审判,调查平民区,走犯人监狱、法庭、教会,加深了对俄国社会矛盾的认识。后来他自动放弃了伯爵的头衔,拒绝当陪审官,并按农民的方式来生活。他身穿粗布衣服,脚穿树皮鞋,每天早起劈柴担水,开始实践他的平民思想。有一次,托尔斯泰沿铁路徒步旅行,在一个三等候车室被一位坐在车上的老太太认作了普通人,她支使托翁为她到候车室取回一个提包,并付给托翁一枚铜板作为小费。当有人告诉那位太太,这位流浪汉打扮的人乃是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时,太太明白自己做下了蠢事,急忙恳请托翁原谅,并要求收回那一枚铜板。托翁回答她:“您干嘛这么激动?您又没做坏事。……这个铜板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完成了自己第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复活》。《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学泰斗托尔斯泰的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5.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6.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7.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8.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9. 人生究竟有几个境界?丰子恺说三个,冯友兰说四个

    作者:金满楼(近代名人哲思第五弹,也是最后一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10. 吴东峰: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巴顿将军》这样的电影?

    我写开国将军传记的一点思考由都梁先生小说《亮剑》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后,竟然使我以前写的有关将军的纪实文学也走红起来。

随机推荐

  1. 专心诵持金刚经,功圆生西

    明朝万历辛丑年,顺城门太监张爱,晚年受持金刚经。苏醒过来后,住到西山碧云寺专持金刚经。十一年后的一天,张爱聚集大众说:“我因持经的功德,今往生到西方去了。”出自《新异录》诵经念佛舌如金石明朝相城有位皮工,名叫严江,中年时辞去工作,到佛寺担斋饭,专心修持金刚经,并念阿弥陀佛,声不绝耳。

  2. 梦见拜年

    周公解梦梦见拜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拜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隋末最后一个被唐朝消灭的政权,屡战屡败,却存在时间最长

    西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

  4. 窗户朝东法:东侧开窗 通风采光_风水知识

    传统风水学上认为,住宅的东侧开窗好,理由如下:东方阳气充沛,传统的风水学上称之为“紫气东来”,祥瑞之气可以通过东面的窗户进入,使住宅被吉祥所笼罩。和谐家居口诀紫气东来兆吉祥,祥瑞之气入室来。窗户朝东阳气足,采拮晨曦胜夕阳。

  5. 玄奘法师故事

    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做玄奘的弟子,随师父前往印度。一天法师正在打坐,石磐陀抽出钢刀,向他逼近。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在玄奘法师的责难下,石磐陀终于惭愧而去。

  6. 因时制宜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7. 面相看刘晓庆的不老神话_看相大全

    面相看刘晓庆的不老神话近日,网友又被刘晓庆的嫩照所伤,戏称其为“逆生长”的不老神话,那么,刘晓庆的不老容颜中透露出哪些玄机呢?不停地变幻著各种角色,对此刘晓庆坦言说这一切可能和她的个性有关,她喜欢做新鲜的事。刘晓庆的职业生涯,正和以上描述不谋而合。刘晓庆也很聪明,这种聪明,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结果。

  8. 心急的悲剧(上)

    谁知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伙赌徒,他们把他骗进了赌场,结果,他的十来贯血汗钱全被骗光了,还被那伙赌徒押起来做了人质。晚上,它来到阴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便去敲门借宿。只有好心的七妹同情它,把它安排在火塘边过夜。它对阿爸阿妈说:“阴山脚下有个村庄,那里住着七姐妹,其中有个好心的姑娘肯嫁给我。”

  9. 以身试法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ǐshēnshìfǎ【解释】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出处】《汉书·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以身试法的故事【例子】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以身试法。【近义词】违法乱纪,作奸犯科【反义词】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以身殉国【相关】百度“以身试法”

  10. 赫顿定居点

    作为一个孤儿在西部边疆的生活充满了艰辛。没有父母,孤儿们从远亲跳到远亲。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孤独的生活,他们在自己居住的房子里常常被当作仆人对待。根据列维·赫顿的说法,他和叔叔的生活实在让人无法忍受,15岁时他离家出走与印第安人作战,结果因为肚子饿而回来。但到了18岁,他已经向西走了,自己一个人去了。1887年,列维嫁给了同为孤儿的梅·阿克赖特,搬到爱达荷州的华莱士寻觅财富。1901年,赫顿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