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蒙古骑兵的战力,那真不是吹的。蒙古骑兵图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骑兵装备图但这只是在有大片空地的野外,那么阵地战、攻城战呢?当时蒙古朝廷中已经有人具体地提出了平宋的策略。在...的帮助下,元军先下樊城,再破襄阳。《元史·阿里海牙传》有...炮助攻,樊城破了,襄阳顿失守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忽必烈能建立元朝,来自波斯的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和他们所制造的...炮功劳不小。

以往也不是没有游牧民族侵扰中原的事,汉朝有匈奴,北宋的时候有金,明朝的时候有瓦剌、鞑靼等,但一般都是掳掠一番,就回草原上了。蒙古族作为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的游牧民族,统治了中国近一个世纪之久,实在是很出人意料。他们是怎么统一中国的呢? 两个蒙古族男子在摔跤 樊襄:宋元换代的关键一战 首先要肯定一点,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确实是王牌兵种。步兵遇到骑兵,骑兵冲锋时的威慑力基本上就能乱了步兵的阵型。步兵的阵型一旦乱了,只能任居高临下、机动性又强的骑兵宰割。 蒙古骑兵的战力,那真不是吹的。 蒙古骑兵图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在成吉思汗挞伐欧亚大陆的过程中,蒙古骑兵先后与金国的拐子马、西夏的铁鹞子、东欧的重甲骑士、日本的御家人、缅甸的战象交手,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蒙古骑兵装备图 但这只是在有大片空地的野外,那么阵地战、攻城战呢? 在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之初,也就是公元1260年左右,就已经有了灭掉南宋的想法。当时蒙古朝廷中已经有人具体地提出了平宋的策略。这个人叫郭侃,是陕西平县人,是成吉思汗手下一员悍将,还参与过旭烈兀的西征。后来因功勋卓著被封"万户侯",他上书说:南宋偏居东南,占据吴越,突破南宋最重要的关隘,就是湖北的襄阳。其他的地方不过是弹丸之地,先不要去管它们,从襄阳直取临安,江淮地区,四川地区不用打,自然就归顺了。 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 《元史·卷十九》 公元1267 年,忽必烈采取了"攻蜀不若攻襄,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唾手下也"( 《元史·卷一百六十一》)的战略思想,决定以汉水流域的襄阳地区作为攻宋的突破口。就此,宋元之间围绕着襄阳、樊城的长期争夺正式开始。 襄阳和樊城 南宋据樊襄二城,历时6年,元军久攻不克。元朝国用之中,樊襄的军费占大头,搞得忽必烈很是恼火。我们知道,蒙古骑兵厉害是厉害,宋军可以守城不出,这大概就是原来游牧民族南下牧马易,建立政权难的原因之一了。和游牧民族不善于打阵地战、攻城战有关,也和不善经营有关,这种需要耐心,讲求技巧,步步为营的方式和游牧民族比较粗放的生活、生产方式格格不入。但是,蒙古人找到了 ... 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围绕城池开展战争是蒙古人不擅长的作战方式,那么就干脆毁了这城池。 在 ... 的帮助下,元军先下樊城,再破襄阳。樊襄战役,成为元朝向南宋实施全面进攻的战略转折点。 忽必烈曾经发问:我凭什么能统一天下?又怎么见得宋朝一定会灭亡呢? 南宋降将管如德回答说:陛下您有福气和德行啊。襄樊之地,是宋朝的咽喉要地,攻克了襄樊,就像扼住了宋朝的咽喉,宋朝哪里有不死的道理。 帝问:"我何以得天下,宋何以亡?" 如德对曰:"陛下以福德胜之。襄樊,宋咽喉也,咽喉被塞,不亡何恃!" 帝曰:"善。"。" 《元史·卷一百六十五》 那幺元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换句话说, ... 帮了什么忙,居然有这么大的效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襄樊久攻不下,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当初建立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起了作用,在这么辽阔的地域上有那么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总有一种能用来弥补蒙古骑兵不善于阵地战的办法。这个办法原来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就曾经用过,取得了光辉的战绩,但是汉字史料比较简略,幸亏当时有一位波斯人曾经在《世界征服者史》中记录了战争场面: 成吉思汗进入不花刺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 "驱迫不花刺人去攻打内堡。双方战火炽热。堡外, 射石机 ( mongonels ) 矗立, 弓满引, 箭石齐飞;堡内, 发射弩炮 ( ballistas ) 和火油筒"。 成吉思汗军队包围撒麻耳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 "城里城外的军队 ... 起来, 准备战斗, 他们紧束战袍, ... 到晚祷时刻。射石机(mongonels)和弓弩齐发,矢石横飞";这说明双方使用的都是射石机"。 蒙古军队包围了花刺子模城(即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西北部),"他们忙于为攻城准备木头、射石机 ( mongonels )、投掷器等武器。" 蒙古军" 用弓弩和射石机 ( mongonels ) 聚歼百姓"。 拖雷进兵你沙不儿(今伊朗东北部呼罗珊省内沙布尔), "他先派出一支大军, 带着(mongonels)射石机及(其他)武器,兵临沙的阿黑, 虽然你沙不儿位于一个多石地区, 他们仍从几程远的地区搬运石头, 随身带去。他们的石头象庄稼一样堆成山, 连十分之一都没有用上。你不沙儿的百姓见事态严重……尽管他们在城头有三千把弩在发射, 架有三百台射石机(mongonels)和弩炮(ballistas), 还准备有相当数量的擂木和石油, 可是他们的腿已发软, 他们已士无斗志"。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时,蒙古军队在攻城时就已经开始使用抛石机、弩炮和火油筒等攻城机器。而且,战争胜利后,又缴获了大量当地的辎重,在战争过程中不断更新武器的种类。伊尔汗国的大汗旭烈兀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弟弟,伊尔汗国下辖的 ... 地区,原来在公元8世纪到9世纪的时候在阿拔斯王朝统治下,这个时期的 ... 的学者们通过翻译希腊和埃及的数学成果,把埃及、巴比伦的实用数学与希腊的理论几何相结合,写出了《测量与几何》、《计算技巧珍本》等闻名后世的数学著作。到了公元1258年,阿拔斯王朝就被旭烈兀灭掉了,阿拔斯王朝灿烂的天文、数术文明也为蒙古所用。 蒙古四大汗国和元帝国 公元1268年,忽必烈久攻南宋不下,发令向伊尔汗国的大汗——旭烈兀的长子阿八哈征调机关师(炮手)。阿八哈给叔叔派去了阿老瓦丁、亦思马因两人。 至元八年(一二六八)世祖遗使征炮匠于宗王阿八哈,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应诏。二人举家驰驿至京师,给以官舍,首造大炮,竖于五门前。帝命试之,各赐衣段。(《元史·方技》) 二人有数学功底,长于计算,到了大都后,在原来西亚的投石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了威名赫赫的" ... 炮",因为在襄樊之战中威力大显,又被称为"襄阳炮"。 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 因以其人来军中, 十年(1273年), 为炮攻樊城,破之。 《元史·阿里海牙传》 有 ... 炮助攻,樊城破了,襄阳顿失守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元军围困襄阳,根据 ... 炮的射程和襄阳城的护城河、城墙宽度来架设炮台,在距离不够时,增加炮台的高度,也是一种可行的 ... 。根据《襄阳守城录》中记载, ... 炮的射程为250步,约391.25米,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经过测算(抛石机是抛物线),把 ... 炮的炮台架立在襄阳城外东南方向(具体离城墙多远没有查到具体资料),根据史料记载, ... 炮威力相当强大,发射后所击无不摧陷,襄阳遂破。 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元史·亦思马因传》) 樊襄既破,坚定了忽必烈灭宋建元的决心。次年,即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8年之后,元军在崖山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忽必烈能建立元朝,来自波斯的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和他们所制造的 ... 炮功劳不小。 ... 炮 示意图 ... 炮真的只用来投石吗? 笔者查阅很多关于 ... 炮的资料后发现,关于 ... 炮的描述,都倾向于是一种操作方便,能够调整射程和角度的大型投石机而已。但奇怪的是,在樊城破城的时候,有这样一条记录: 整言于丞相伯颜,令善水者断木沉索,督战舰趋城下,以 ... 砲击之,而焚其栅。《元史·刘整传》 注意这个"以焚其栅",这个栅,应该是宋军的木制防城工事,但是居然在 ... 炮的打击下焚烧起来了,这就奇怪了,如果只是投石机,怎么会燃烧起来呢? 随后,在史料中又发现一则战役的记录,或许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史料记载的是公元1274年,元军围攻南宋所据沙洋城的战役: 日暮风大起,伯颜命顺风掣金汁砲,焚其庐舍,烟焰涨天,城遂破。 《元史·伯颜传》 从记载中可以发现,使用"金汁炮"也会引起大火,而且"烟焰"与在樊城使用的" ... 炮"是类似的。而且"金汁"究竟是指什么呢?汁——那应该液体,又能燃烧,而且不为南宋人所熟悉(不然应该不会不明所以地称其为"金汁"),合理推测一下,这个"金汁",会不会就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缴获的西亚辎重之一——石油呢?这和当初伊尔汗国西征 ... 地区时就地取材使用的灌满石油的炮弹简直太相似了。 如果金汁就是石油,那么"樊城木栅焚烧"和"金汁炮"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炮可以用来投掷,这个是绝没有问题的。可以用来投石,这个也是国内外诸多史料所公认的,但是除了投石之外,是不是还能投掷别的一些什么呢?要知道,发机飞火的做法,早在唐末就已经见诸史料了啊。 发机飞火 示意图 而且,除了推测,在一些可以充作史料的碑文中,也可以窥到元朝火炮的威力,绝不是投石可以造成的伤害。在《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一文中,描写了宋亡后,静江宋将娄钤辖率领二百五十人拒不投降,最后集体殉难的故事,非常壮烈。其中提到了元朝火炮的威力: 人拥一火炮,坐然之,声发,如合数百疾雷为一,城土震落,烟焰蔽空,吾兵有惊死者。火灭骨尽,无圭撮遗,亦死事之奇哉! 《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 在明朝的正史中,也提到元军「 ”用火”的事,而且在剪灭金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但是因为明朝里宋元之交比较远了,所以取信的程度不够,所以只作为辅助证据: 元初得西域炮, 攻金蔡州时, 始用火, 然造法不传, 后亦罕用。 《明史·兵志》 总之,在骑兵和攻城利器的辅助下,元朝统一了中国。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元朝改变了汉王朝历史上对于边疆管束无力的问题,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而且,元朝从 ... 吸收并应用到中原的,不仅仅是 ... 武器,还有来自 ... 的天文、数术、水利知识,使13 世纪成为中国数学、天文历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 有好也有坏,元朝以游牧民族独有的方式,深刻重塑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参考资料: 《元代中阿科技文化交流》 《蒙元时期 ... 炮的东传及作用》 《元史》 《明史》 《世界征服者史》
本文标签:蒙古军队蒙古文化中国古代史历史宋朝成吉思汗湖北襄阳游牧民族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