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对外扩张势力,攻打其他土司,受到四川巡抚指责,却仍不收敛。张广泗到任后,积极布局,小金川土司也加入朝廷军队中,一起攻打大金川。两人定下战略,决定攻打大金川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在参与大小金川战役时,只有温福有实际战斗经历,桂林一直都是从事文职工作。乾隆的期待是此次出兵可以彻底剪除大小金川,一劳永逸,以绝后患,可桂林跟温福却带来战败的消息,温福阵亡。

乾隆在位六十年的历史后,大小战役不少,其中以大小金川战役耗时最长、耗银最多,也是折损兵将最多的一场战役。这场战争爆发在四川,起源于清朝推行的归土改流政策。所谓归土改流,就是废除少数民族土司制度,改设州府,由朝廷委派官员。 这个做法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少数民族的控制,但势必引起惨烈的博弈。因为少数民族土司在当地经营那么久,现在搞归土改流,就等于把他们的权力都剥夺了,自然容易引起土司反抗。 清朝初期,云贵地区推行曾推行归土改流的政策,比较成功。但对四川地区的土司,朝廷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当地民风彪悍,以懦弱为耻,人人善斗,官府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双方力量僵持不下,当战争爆发时,必然陷入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乾隆十二年,大金川土司对外扩张势力,攻打其他土司,受到四川巡抚指责,却仍不收敛。朝廷就支持其他土司,一起围攻大金川,可是没有效果。于是,乾隆皇帝把云贵总督张广泗调任川陕总督,让他平定叛乱。 张广泗国子监毕业,没有举人进士出身,康熙后期,地方官缺空额较大,所以有机会授予官职,后又调往云南,赶上鄂尔泰平叛,得以建功立业,一路升迁。乾隆元年,张广泗还平定过云南地区的苗民叛乱。乾隆将张广泗调来,也是看中他有平叛的经验。 张广泗到任后,积极布局,小金川土司也加入朝廷军队中,一起攻打大金川。起初乾隆对这场战役认为胜券在握,可谁也没想到,前线军队用尽各种手段,无论挖地道、断水路,大金川的碉寨依然稳如泰山,清军搞得焦头烂额,连吃败仗。 不过,胜败乃兵家常事,乾隆不可能因为张广泗一次失误,就将他撤下来。毕竟他之前确实有战功。可是,乾隆也不会看着局面这么烂下去,他从调来岳钟琪辅佐张广泗,岳钟琪久历战阵,有经验可期,又让讷亲以大学士身份担任经略,参与指挥。 这时前线就形成张广泗跟讷亲同时担任统帅,指挥军队的局面。两人定下战略,决定攻打大金川的大本营,结果大败而归。 讷亲威望大损,不再参与指挥,遇到事情都推给张广泗,后来干脆把战败原因也推给他。张广泗本来就打了败仗,这下更不受乾隆待见,再加上他跟岳钟琪关系也差,被岳钟琪弹劾一本,最后张广泗被送到北京由乾隆审讯。 张广泗自然不服,这场战争的失利,确实不能只扣在他一个人头上。可乾隆还是判张广泗 ... ,讷亲也没逃掉,被逼自尽。 两位统帅死后,战争还没结束。清朝又派遣傅恒做统帅,同时增加军费和武器,还从北京调去多门精良火炮,才将大金川叛乱平息下去。 但是,土司势力仍在,他们跟清朝之间,仍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所以在乾隆三十年,大金川和小金川再次起兵。乾隆这次让温福跟桂林统兵出战。两人都是八旗出身,且都是高官后裔。温福的祖父是内阁大学士,桂林的父亲是两广总督。 在参与大小金川战役时,只有温福有实际战斗经历,桂林一直都是从事文职工作。所以,乾隆虽然让桂林独自领兵,但主要还是辅佐帮办温福。战争刚开始的时候,两人还是有一些战绩,不过对大局无补,没有办法真正撼动大小金川的力量。 乾隆的期待是此次出兵可以彻底剪除大小金川,一劳永逸,以绝后患,可桂林跟温福却带来战败的消息,温福阵亡。 乾隆听到消息后,十分悲痛,给温福加封伯爵,并允许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后来却听到大臣奏报,温福指挥时的种种失误,又下令夺去伯爵待遇,赏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再到后来,干脆一并夺去。 同为战败统帅,温福从伯爵到无爵,而桂林则是从贬官到后来重新召回担任侍卫,一路又升回总督。而大小金川的战役,乾隆最后只能让阿桂统兵,才平息了这场叛乱,将它纳为「 ”十全武功”当中。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本文标签:乾隆大小金川之役清朝清朝历史中国古代史历史张广泗温福岳钟琪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