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东晋名士殷浩,年纪轻轻就成了声名远播的清谈大师。每天日出时分,殷家大门都会准时打开,等在门外的粉丝纷纷自报家门并递上名片,殷浩就让助理排出时间表,一拨一拨地接见。殷浩一直无心出仕,每天吃穿不愁,被粉丝包围的感觉也不错。十年隐居期间,多位高官前来征召,他都推辞不就。

东晋名士殷浩,年纪轻轻就成了声名远播的清谈大师。每天日出时分,殷家大门都会准时打开,等在门外的粉丝纷纷自报家门并递上名片,殷浩就让助理排出时间表,一拨一拨地接见。 殷浩一直无心出仕,每天吃穿不愁,被粉丝包围的感觉也不错。十年隐居期间,多位高官前来征召,他都推辞不就。因此殷浩名气更盛,时人把他比作「 ”孔明第二”,他的动向一度成为预卜天下兴亡的「 ”风向标”。 殷浩的粉丝不乏王侯将相,会稽王司马昱就是其中之一。公元343年,司马昱入朝主政后,征召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推辞,但司马昱依旧坚持。殷浩的叔叔时任吏部尚书,位居太常卿,不惜往返千里,苦劝侄儿。殷浩在磨蹭了五个月后,终于接受了。 公元347年,桓温攻取成都,夺取了成汉政权,威势冲天,为朝廷所忌惮。因殷浩负有盛名,又被引为心腹之臣,公元350年,司马昱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 ... ,以牵制桓温。虽然都是都督诸军,但朝廷却是双重标准。桓温屡次请求统军北伐,均被婉拒。当殷浩上表请求北伐时,朝廷很快批准,不但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还将桓温属下的一些兵马调派给殷浩。由此,殷浩与桓温之间的梁子越结越深。 北伐开始很顺利。晋军首先遇到的是前秦治下的汉兵汉将,听说偶像来了,他们纷纷丢刀弃枪,跑过来索签名、求合影,敌方将领则整理诗文作品,并带上好酒好菜前来,大伙儿一块儿喝酒聊天,交流人生感悟,快意无限。随着北地汉军纷纷归降,晋军很快就进发到了许昌,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在颍上之战中,晋军大败,整个形势由此急转直下,先前已归降的北军也纷纷复叛。关键时刻,手握重兵的桓温又「 ”救援”不力,军中的粉丝们拼死 ... 出一条血路,主帅殷浩才得以逃脱。 第二年,前秦、前燕突发大战,北方再次大乱,殷浩不顾属下劝阻,整军八万自寿阳再度北伐,结果,前锋反叛,北伐演变成无厘头的内战,殷浩也彻底没戏了。 殷浩两度北伐均溃不成军,东晋国力大伤,朝野上下也怨悱纷纷。素来与殷浩不和的桓温等人趁机上疏,强烈要求追究责任。朝廷将殷浩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今浙江衢县)。 此后,东晋进入了「 ”桓温时代”。庙堂之上,桓温独揽朝政,雄心勃勃,曾三度统军北伐。江湖之远,大师殷浩风采依旧,忙于签名、售书、当嘉宾、录节目,时刻被众多粉丝包围。只是每次兵败抱头鼠窜之际,桓温就会想起当年的笔友兼政治对手:「 ”我的好朋友老殷品德高洁,言谈清正,假如让他做尚书令或仆射,足以成为百官楷模。让他统军打仗,实在是舍长任短,用才不当啊!”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八千里路云和月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本文标签:殷浩桓温名士东晋历史司马昱晋朝晋书东汉淝水之战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