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法国电影评论者率先用此术语来称呼此时期的好莱坞侦探影片。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部影片获得好评,它获得第1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奖提名。不过,由于钱德勒和好莱坞糟糕的关系,使得这部小说迟迟未能改编成电影。但两人个性相差巨大,相互之间龃龉不断。不过,由于钱德勒本人惊人才华,最终好莱坞也不得不忍受这个文坛怪杰,除了改编他的小说之外,至少还有五部影片都是由他担纲编剧。

文|李思达
1941 年版电影《马耳他之鹰》剧照。 从硬汉派侦探小说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和银幕有着不解之缘。硬汉派作品的情节紧张 ... ,场景推动迅速,充满酒色财气的 ... 因素等,这些特点无一不契合电影表达的卖座噱头,自然备受好莱坞青睐。除此之外,早期硬汉派的两大神:哈密特和钱德勒都是擅长人物对话的高手,作品充满了许多金句和富有深意的对话,也完美契合电影改编的需要。1941年上演的《马耳他之鹰》,里面的台词就干脆大段大段直接照搬原著。 >拥有这样多契合点的硬汉派作品,自然成为好莱坞钟爱的IP之一,几乎所有经典之作都被改编成电影。与此同时,好莱坞的编剧们也发现了硬汉派作品的魅力,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流派Film Noir,即所谓的黑 ... 。法国电影评论者率先用此术语来称呼此时期的好莱坞侦探影片。因为他们注意到,这些影片风格晦暗悲观,还带有强烈的愤世嫉俗感。故事背景常常设定在犯罪丛生的底层社会,里面的人物无一例外地被过去所困扰,对未来缺乏希望。 >当然,随着影视表达艺术自身的发展,今天也很难有影视作品能够完全满足教科书上对硬汉派或黑 ... 的定义,往往是吸取了其中精华部分,再加入许多新元素。不过,硬汉派那种忧伤基调,晦暗悲观和愤世嫉俗情绪,以及被过去困扰的主角,犯罪丛生的底层社会背景,却大量地被应用在许多影视作品之中,比如去年上映的科幻片《银翼 ... 手2049》,虽然讲述的未来故事,但设定却符合最经典的硬汉派,或者说黑 ... 的要素。从这点来说,硬汉派和影视作品的缘分,大概是要一直延续下去了吧。 >1.《马耳他之鹰》 >1941年10月 >导演:约翰·休斯顿 >主演:亨弗莱·鲍嘉、玛丽·阿斯特 >原著:《马耳他之鹰》达希尔·哈密特 >作为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马耳他之鹰》最早被搬上银幕。这部影片对原著没有任何改动,甚至就连台词也几乎是照搬书中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这部影片获得好评,它获得第1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剧本奖提名。在美国电影学会发布的“AFI百年系列”中,《马耳他之鹰》排到第31名。之后,该片分别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英国BBC也为其 ... 了一个广播连续剧。 >2.《双重赔偿》 >1944年4月 >导演:比利·怀尔德 >主演:弗莱德·麦克莫瑞、芭芭拉·斯坦威克、爱德华·罗宾逊 >原著:《双重赔偿》詹姆斯·M·凯恩 >《双重赔偿》的原创内容团队可谓是群星云集。它的原著是另一位硬汉派大神作家詹姆斯·M·凯恩(James. M. Cain),以著名《邮差总按两次铃》而蜚声海内外,只是由于片方派拉蒙没有买到这本书的版权,才转而翻拍《双重赔偿》。除了强大的原作者之外,编剧中更有大神钱德勒坐镇,使得这部影片成为硬汉派史上经典之作。由于该片的文化价值,1992年影片《双重赔偿》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 >3.《欲海情魔》 >1945年9月 >导演:麦可·寇蒂斯 >主演:琼·克劳馥、杰克·卡森 >原著:《欲海情魔》詹姆斯·M·凯恩 >《欲海情魔》,即《穆德莉》或《幻世浮生》是詹姆斯.M.凯恩的名作之一。凯恩当过记者和编辑,在好莱坞当过编剧,因此在小说和剧本创作上都得心应手。在《邮差总按两遍铃》之后又创作了两部风格相近的小说,其中之一即《欲海情魔》,该片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在大萧条时期奋斗的故事。该片主演是琼·克劳馥,这是她首次出演华纳兄弟公司 ... 的电影,并且凭借该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4.《夜长梦多》 >1946年8月 >导演:霍华德·霍克斯 >主演:亨弗莱·鲍嘉、劳伦·巴考尔 >原著:《长眠不醒》雷蒙德·钱德勒 >《夜长梦多》,也常被译作《长眠不醒》,是雷蒙德·钱德勒代表作之一,曾在1946年和1978年两度被改编为电影。由于故事本身情节就错综复杂,许多角色在不同的故事里皆有联系,再加上存在两个剪辑版本,使得1946年版的这部片子以复杂和混乱的剧情“臭名昭著”。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导演霍华德·霍克斯和编剧说不清司机欧文·泰勒到底是被谋 ... 还是 ... 身亡,他们给作者雷蒙德·钱德勒拍了封电报,钱德勒后来跟朋友说,“该死的是,我也不知道。” >不过,该片中的对白充满张力,主演鲍嘉与巴考尔之间表演精湛,使得该片依然成为黑 ... 经典之一。虽然《夜长梦多》缺乏黑 ... 的典型标签,没有闪回、没有画外音、没有反差强烈的明暗用光,但导演霍克斯还是成功地让鲍嘉带领观众进入洛杉矶最阴暗肮脏的角落,将大都市那股诱人的俗艳气息,以及背后的毒品、偷窥、私通等阴暗面表达得淋漓尽致。 >5.《漫长的告别》 >1973年3月 >导演:罗伯特·奥特曼 >主演:埃利奥特·古尔德、妮娜·范·帕兰特、马克·赖德尔、斯特林·海登 >原著:《漫长的告别》雷蒙德·钱德勒 >《漫长的告别》被公认为是马洛系列中最好的一部,就连钱德勒本人也对这部小说相当满意。不过,由于钱德勒和好莱坞糟糕的关系,使得这部小说迟迟未能改编成电影。钱德勒和好莱坞结仇起源于《双重赔偿》,当时他和好莱坞大导比利·怀尔德合作将其改变为剧本。但两人个性相差巨大,相互之间龃龉不断。钱德勒将和怀尔德合作称为“生命中最糟糕的日子” “这段经历极大地缩短了我寿命”。而怀尔德则抱怨,钱德勒“无法解构一部电影”。 >虽然钱德勒的小说是好莱坞宠儿,但钱德勒本人却不是。他不仅和编剧有仇,还和大导演希区柯克相互厌恶。在拍摄《火车怪客》期间,希区柯克专程南下找钱德勒商讨剧本,一下车钱德勒就毫不掩饰地对旁人说:“看啊,那个胖 ... 下车了。”两人最终闹到走上法庭的地步。不过,由于钱德勒本人惊人才华,最终好莱坞也不得不忍受这个文坛怪杰,除了改编他的小说之外,至少还有五部影片都是由他担纲编剧。 >6.《邮差总按两次铃》 >1981年3月 >导演:鲍勃·拉菲尔森 >主演:杰克·尼科尔森、杰西卡·兰格 >原著:《邮差总按两次铃》詹姆斯·M· 凯恩 《邮差总按两次铃》是除哈密特和钱德勒之外的硬汉派扛鼎人物——詹姆斯·M·凯恩的成名作。该片此前曾三次被搬上银屏,分别是1939年,由法国比埃·歇纳改变的《最后的转折》; 1942年,意大利鲁切诺·维斯康蒂的《沉沦》(由于未取得凯恩授权, 1975年才在美国上映)以及泰伊·加内特拍摄的同名影片。不过,1981年版是公认比较经典的。 《邮差总按两次铃》是凯恩取材于美国发生过的真实案件写成,在书中他探讨了欲望和犯罪的人性问题,由于故事极受欢迎,在该片之后又被反复搬上银幕,总共达7次之多。该书曾入选兰登公司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榜单。书名来自书中主角的一句名言:“上帝就像邮差,他总是按两次铃。”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好莱坞钱德勒电影硬汉马耳他之鹰欲海情魔夜长梦多美国电影爱情电影家庭电影剧情片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