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觚

创意奇特的清代白玉花觚

创意奇特的清代白玉花觚觚,古时为酒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喜爱和热衷于插花艺术的文人,把插花称为“案头清供”,置于案头,正符合古人热爱之气氛,令人若得于己,可追古之意趣,廉洁自身。白玉花觚,清乾隆时器,高27.2厘米,径14厘米。中国的插花源于六朝时期。明代袁宏道十分酷爱插花艺术,他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的插花经验,写成专著《瓶史》一书,更是中国也是世界插花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清代乾隆掐丝珐琅花觚鉴藏

清代乾隆掐丝珐琅花觚鉴藏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笔者收藏的这对清代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花觚,便是在一个古镇的大户人家厅堂里觅得的。这对花觚是传统的铜胎掐丝珐琅器,高29.8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9.2厘米。后来,经业内专家鉴定,确认这对花觚出自清代乾隆年间,收藏价值很高,升值空间良好。据专家介绍,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

[网上展馆] 清顺治青花瓷器

官窑时产时停,传世的官窑瓷器很少,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生产,现今流传的顺治瓷器中,民窑远多见于官窑。鉴于此,本期网上展馆为青花爱好者展出一系列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并对它们的时代特征作出介绍,提高大家的鉴赏能力。总体看,顺治青花轻巧的器形不多见。顺治青花造型,总体风格趋于简单,花觚一般呈直筒状,口足微外撇,底不施釉;筒瓶又称象腿瓶,是清初的典型器。

[网上展馆] 窈窕妩媚是花觚

[网上展馆]窈窕妩媚是花觚清顺治青花人物纹花觚清早期德化窑白釉博古纹花觚高43.3cm口径16cm底径11.3cm明末清初青花花鸟纹花觚高45.7cm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锦地开光八仙图花觚高45.8cm、口径22.2cm、底径14.1cm。康熙瓷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以及器里釉色与器物釉面基本保持一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雍正时期雍正时期为清代盛世,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水平,器型风格轻巧俊秀,玲珑妩媚,但象花觚类器型较少见。

[专家点评] 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祭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底足)底足墨书文字清康熙霁蓝釉描金诗文书画花觚藤王阁金彩文字藤王阁这件器物俗称花觚,正式名称叫凤尾尊,是纯装饰用器。清代早期广泛流行,康熙朝最多,乾隆朝渐趋式微,乾隆以后基本消失。在中国正统文化之中蓝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来帝皇用以礼天祭祖的。清代康熙皇帝重文事,因此康熙朝陶瓷器流行采用中国古代故事、诗文书画的形式来装饰。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觚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觚这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觚高15.3厘米。器形为仿古代青铜觚的造型,侈口,翻沿,圆唇,颈部较长,口和颈成喇叭形。腹部圆鼓较短,喇叭形足。颈腹之间突出两道圆棱,腹部四列出戟。腹和足之间三道鼓出的突棱。白胎,胎质致密,坚硬结实,厚重。胎上用钴土料绘制花纹。口沿绘二方连续的云纹,颈的上部绘四片蕉叶,颈底部绘菱形锦纹。足周绘变形莲花瓣。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另面)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另面)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另面)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细部)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底部)清乾隆景德镇青花缠枝莲暗八宝纹花觚(细部)此为清代乾隆朝特有的双接花觚之底部。今人配老酸枝红木密地浮雕缠枝花卉配座及上套,可做台灯。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底部)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足)这件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小花觚,高21.8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7厘米。

[专家点评] 清顺治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

[专家点评]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另面)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另面)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里内)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口沿)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底部)清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足)这件顺治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花觚,高21.7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5.8厘米。虽出自民窑画瓷艺人之手,却未必逊于皇家御用之匠。为近年不多见的清初民窑青花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