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茅盾

茅盾 像 青年时代的茅盾

  茅盾(汉语拼音:máo dùn),(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中国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郎损、止敬、蒲牢、形天等一百多个。父亲沈永锡,是开明的维新派,于茅盾童年时逝世;母亲陈爱珠,是茅盾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的弟弟沈泽民是“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

  1921年,茅盾加入中国 ... 。1927年失掉组织联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任命为文化部 ... 。曾任全国政协 ...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81年 ... 中央恢复其中国 ... 籍,从1921年起计算党龄。其在故乡桐乡乌镇的居所茅盾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文学创作方面,茅盾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除此之外,茅盾亦著有《西洋文学通论》。

目录

生平

  茅盾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卒于北京。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秀才,属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由母亲教授了一些文学、历史和地理知识。5岁入家塾、私塾,8岁入立志小学,12岁入乌镇公立高等小学校读书。学习国文、算术和修身等课程之余,阅读了《西游记》等古典小说。从他小学时的作文中,即可看出忧国忧民的思想端绪。1909年考入湖州中学,1911年转入嘉兴中学,后因得罪学监而被迫转入杭州私立安定中学。中学时代的生活固然给茅盾以古典文学滋养,但他感到整个的学习空气是沉闷的。他把业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其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窘迫,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9~12月与人合作完成了第一部译著《衣食住》,从此,不断有译作或论文发表。1918年与孔德沚结婚。1920年初,在“ ... ”文学革命深入开展的背景下,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10月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1月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921年1月,与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与此同时,他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中国 ... 成立后,他成为最早一批党员。这时期,他还先后在 ... 所办的平民女校及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底,出席了 ...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 ... 任代理 ... 的国民 ... 宣传部做秘书。1926年底赴武汉,先任国民 ... 中央 ... 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汪精卫公开 ... 后,茅盾撤离武汉,到庐山牯岭,后回上海隐居起来,开始以“茅盾”为笔名从事小说创作。

  1927年9月起,他的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在叶绍钧主编的《小说月报》连载。1928年7月,茅盾离沪赴日。在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及一些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论著、散文诗作。1930年4月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其执行书记。1934年9月,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1936年2月,获悉红军 ... 抵陕北后,与鲁迅联名致电祝贺。1927~1937年是茅盾小说创作成熟和丰收的阶段,完成了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以及短篇《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还有许多杂文、翻译作品及文艺论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茅盾当选为理事。之后,又分别主编和编辑了《文艺阵地》及香港《立报》副刊《言林》,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哪里跑?》)。1939年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离开新疆到达延安,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处讲学。10月到重庆,任文化工作 ... 会 ... 。1941年到香港,任《大众生活》周刊编委,并在周刊连载了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12月到桂林,在这里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劫后拾遗》等。1942年底再赴重庆,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走上岗位》和剧本《清明前后》。1946年5月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积极参加了针对国民 ... 的反迫害、求民主活动。当年底离沪赴苏联访问。1947年4月回沪,岁末再赴香港。1948年,参与编辑《小说》月刊,主编《文汇报·文艺周刊》,并在周刊连载其长篇《锻炼》。

章太炎 1949年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茅盾(立者)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49年2月,茅盾应中国 ... 邀请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当选全国文联 ... 及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即后来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 ... 文化 ... 、《人民文学》主编、第四至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 ... 会 ... 等职。1949年以后,茅盾虽中止了小说创作,但仍写了大量文艺批评或文学研究著作,撰写了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在极左路线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艺术规律。临终前要求恢复 ... 党籍获准。他还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文学业绩

  茅盾在文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在外国文学的译介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研究方面都有突出贡献。作为编辑家和文坛权威,他发现并扶持过许多青年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除小说外,大量散文、杂文也给读者以深远影响。

  茅盾的创作以小说著称。作为长篇小说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中这一样式的成熟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小说追求展示社会生活全貌,反映时代风云变幻,剖析社会机理,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尤其注重反映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在创作原则上,讲究客观冷静的观察和描写。艺术技巧方面,茅盾擅长写人物心理,特别是青年女性的心理;他的小说在结构布局方面也很见功力。茅盾小说反映出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40年代各个阶段的历史:《霜叶红似二月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到 ... 运动前夕的社会状貌。《虹》则是 ... 运动到五卅运动历史进程中的壮剧。

  《蚀》三部曲写的是大革命到南昌起义前后部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社会变动。《子夜》描绘了30年代初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林家铺子》与“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揭示了30年代中期尖锐的阶级和民族矛盾。《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和《锻炼》以不同画面描绘了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腐蚀》揭露的是抗战后期陪都重庆豺狼当道、特务横行的现实。社会重大事件并非只是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命运浮沉、悲欢离合紧密相关。社会性和时代性使得茅盾小说呈现出一种视野开阔、气势宏伟的风格特征。茅盾小说重视塑造典型人物。新女性和资本家是茅盾最擅长刻画的两种人物形象类型,形成了两大人物系列。在女性形象系列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静女士、梅行素、林佩瑶、张素素、赵惠明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们相似而又有区别,有所联系又有所发展。资本家系列中,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周仲伟、王伯申、阮仲平、林永清、林老板都各有各的性格和命运。这一形象系列构成了一个现代中国相当完整的资产阶级社会,一部资产阶级命运的形象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其他作家所不能替代的,是茅盾为现代文学画廊提供的新形象。除上述两种人物,茅盾还写了农民和市民社会,写了洋绅士、大学教授,也描绘了土财主。茅盾在整个小说创作生涯中一直推崇现实主义。他的早期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中的作品)有较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这是因为他试图借鉴自然主义客观描写的手法匡正中国旧小说在这方面的不足。他尝试过用古典主义的手法结构小说(如《创造》);也吸收象征、隐喻的手法展示生活;更长于用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灵。宏伟而又精巧的布局,精雕细刻而曲折回翔的语言,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丰富细密,而不失之繁缛浮丽;清英刚健,而绰约多姿。

  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建树,是茅盾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除了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这20年间以创作为主外,理论批评是他贯彻始终的中心任务。早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他就开始了理论批评生涯。他一面对封建文艺、庸俗的小市民文艺、汉奸文艺,以及形形 ... 的资产阶级倾向进行批判,一面利用文艺批评奖掖创作、培育新人。他的《鲁迅论》、《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庐隐论》、《冰心论》等是现代文学界熟知的作家专论。《从牯岭到东京》、《〈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读〈倪焕之〉》等论文影响深远。1958年发表的《夜读偶记》成为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在理论上,茅盾主张文学为人生,强调艺术真实,主张真善美和谐统一。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是茅盾文学业绩的又一方面。他是最早介绍西方自然主义、写实主义、新浪漫主义以及形形 ... 现代主义思潮流派的作家之一,对开阔中国文学界的视野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表示,自己介绍西洋文学的目的,既是为介绍其文学艺术,更是为介绍世界现代思想。

  茅盾的全部著作,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001年陆续出版的《茅盾全集》1~40卷中。

评论和研究

  关于茅盾创作的评论和研究,开始于《蚀》问世后。1931年末,伏志英编的《茅盾评传》反映了那时的研究状况和水平。1933年初,上海光华书店又印行了黄人影编的《茅盾论》。此后,随着茅盾创作影响的扩大,不断有评论和研究的论文。鲁迅关于《子夜》的通信、瞿秋白的《〈子夜〉和国货年》等都不乏精辟见解。1949年以后,茅盾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大都为之设专章或专节评述其文学业绩。1954年出版的吴奔星的《茅盾小说讲话》,1959年相继出版的邵伯周的《茅盾的文学道路》、叶子铭的《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是茅盾研究的重要收获。1979年以后,各种茅盾研究论文和专著、茅盾年谱、茅盾评传及研究资料著作大量涌现。

  1984年出版的李岫所编《茅盾研究在国外》一书则基本反映了到那时为止国外茅盾研究的成果。此外还出版有邱文治《茅盾研究六十年》(1990)和钟桂松《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2001)等专著。

年表

“茅盾597827” 9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茅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5.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6.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7. 林徽因设计车站界的文艺范,记录着昔日芳华的吉林西站

    提到林徽因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她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很多人都曾读林徽因作的诗也为这位才女的爱情故事动容但很少人知道在我国,有一座号称「”最文艺的火车站”正是由林徽因来设计的在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火车站里都有哪些别具匠心的设计?又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下面小编带你一起走进吉林西站解开那段尘封的记忆吉林西站始建于1928年曾用名「”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85年正

  8.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9.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0. 人生究竟有几个境界?丰子恺说三个,冯友兰说四个

    作者:金满楼(近代名人哲思第五弹,也是最后一篇,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随机推荐

  1. 黑人

    我在看球赛,两岁的女儿也在旁边凑热闹。忽然她指着电视说,“爸爸,这几个叔叔是不是弄丢了户口本?”

  2. 董卓挟天子令诸侯为何无人敢动?这五万成为了董卓嚣张的资本

    >然而自董卓入京之后便酿成了一个更可怕的后果,董卓开始专权祸国甚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时却无人敢站出反对董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这五万并州军实力超强,足足占了当时精兵的半数,所以董卓也因此实力增加无人敢惹,当然除了这五万兵马之外,董卓自身也是非常有实力的。>所以说这五万人马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董卓嚣张的资本,而这一点也更明确了董卓最后的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军事力量不济而是另有原因!

  3. 一句情话|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一句情话“我们都像小孩,胡闹是因为依赖;礼貌,是因为是陌生。主动,是因为在乎。人和人刚相识的时候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相处时间久了各种缺点就渐渐暴露出来,对方把你看的透透的却依然不嫌弃你,那就是朋友了。你的脾气会赶走很多人,也会为你留下最真的人,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4. 曾经的一些回忆,早以飘散,现在只有我自己,只有现在-感人的情话

    一个人,皈依自宗教。人生有很多的缘,也有很多的遗憾。总是感叹相见恨晚,那恨如梨花雨后的泪珠,凉凉的,温温的,仍然有着千年前的温度。那温度里,有爱,有诗,也有不肯老去的故事。所以啊,不是没有好男人,而是你没有一颗爱上好男人的心。只有安定下来的心,才能有一生的幸福。好男人,是好姑娘才能发现的。

  5. 六种面相难逃相亲_看相大全

    六种面相难逃相亲媒体消息,明星中有不少人通过相亲结婚的,比如章子怡、王艳等的婚姻就是通过他人介绍。相亲,作为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之一。26种面型算命图解_看相大全

  6. 闭门思过成语故事_成语“闭门思过”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闭门思过bìménsīguò 【释义】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主人公】韩延寿 【近义词】反躬自省,闭阁思过 【反义词】不思悔改 【成语故事】 西汉昭帝...

  7. 【伦理】的意思是什么?【伦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伦理lúnlǐ1.事物的条理。56.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伦理后果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的消费不公和物的主人成为物的奴隶。

  8. 在新婚期间公主被驸马痛打,向皇上告状,皇上竟这样回答!

    >郭子仪功高盖主,为稳住郭子仪,唐代宗李豫选择与其联姻,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暧。果不其然,升平公主自小刁蛮任性,嫁到郭家后仍目中无人。一日,郭子仪过七十大寿,举家庆贺,但公主却不到场。郭暧心中恼怒,席间几杯酒下肚壮胆,回到府中把升平公主痛打了一顿。>升平公主受了委屈,回宫向皇帝哭诉。郭子仪得知后吓了一大跳,连忙绑了自己儿子,到御前请罪。

  9. 古代手稿的抄本表明耶稣娶了抹大拉的马利亚,并且生了两个孩子

    大英图书馆出土的一份远古手稿,可以追溯到近1500年前,说耶稣娶了抹大拉的马利亚,生了两个孩子,据报道,书中详细列出了他们的名字和后代.英国国教驳斥了这一说法,称其更接近虚构的《达芬奇密码》,而非历史记载.宗教研究教授巴里·威尔逊(BarrieWilson)和历史作家西姆查·雅各布维奇(SimchaJacobovici)翻译自阿拉米语的所谓“失落的福音”据称揭示了令人震惊的新指控,据《星期日泰晤士

  10. 梦中的带孝象征什么 梦见带孝将会发生什么 – 周公解梦

    梦中的带孝象征著什么?带孝是对死者的尊敬,是让外人识别身份的标志,还是子女寄托哀思的载体。那么,梦见带孝将会发生什么?《周公解梦》之梦见茅孝者大吉利。梦见某人手上带孝麻,意味着会有悲伤笼罩着你。对于恋爱中的人而言,表示会与对方争吵不休,终至分手。《周公解梦》梦见着孝衣,有官。《敦煌本梦书》身着孝服,官禄至。梦见有人办丧事好吗梦见办丧事意味着什么–周公解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