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及《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因为一些年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对于曹操的看法,明确提出要为曹翻案。总能“得风气之先”的郭沫若,自然积极响应。这时,郭沫若、翦伯赞等为曹操翻案的戏和文章已发表数月,所以,...在8月11日严厉批判彭德怀及其“俱乐部”的讲话中说:“秦始皇不是被...了2000年嘛,现在又恢复名誉;曹操被...了1000多年,现在也恢复名誉;纣王被...了3000年了。”

本文摘自《历史:何以至此》,雷颐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9年初,史学界、文学界突然掀起了一股沸沸扬扬的为“曹操翻案”之风,在历经“思想改造”、“反右”、“拔白旗”、“史学革命”、“批判帝王将相”等一系列大小不等的运动之后,此番“为曹操翻案”,即“文史界”公然为一位“帝王将相”评功论好,绝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大有来头,大有深意。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及《替曹操翻案》的文章,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因为一些年来, ... 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对于曹操的看法,明确提出要为曹翻案。总能“得风气之先”的郭沫若,自然积极响应。 一 1952年, ... 在读《南史·韦睿传》时,称赞梁武帝部将韦睿智勇双全,并就韦睿筑城御敌时所云“为将当有怯时”,批曰:“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张贻玖:《 ... 读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1954年夏在北戴河, ... 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还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陈晋主编:《 ... 读书笔记》,广东人民出版社版)1958年12月, ... 读《三国志集解》中卢弼对《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注文时,针对卢弼对曹操的指责,写了这样一段批语:“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李太白云:‘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此为近之。”(《 ... 读史》) 从 ... 对身边工作人员、亲人的谈话、书信及自己的读书眉批中,可以看出他对曹操的看法非常“正面”,但这毕竟还只是尚未公开的个人看法。当这种看法频频出现在他的公开报告、演讲、谈话和批示中时,领袖的“个人观点”自然成为国家的“主导话语”。 1957年4月10日, ... 在与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说:“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 ...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 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版)据翻译李越然回忆,1957年11月2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 ... 将胡乔木、郭沫若等招来共进晚餐,兴致勃勃地与郭沫若纵论三国历史时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李越然:《外交舞台上的新中国领袖》, ... 出版社版)“ ... ”时期, ... 对曹操的公开赞扬更多。 1958年11月初, ... 召集部分 ... 人和部分地方负责人在郑州举行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他在会上讲话中专门说道:“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完全错误的。”( ...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 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版)时任山西 ... 的陶鲁笳回忆,11月20日上午, ... 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王任重和他在武汉座谈,他们都以为要座谈的内容是预定在第二天,即11月21日开始的中央工作会议和相继召开六中全会的问题。谁也没有料到,当他们坐定后, ... 一开头却说:“今天找你们来谈谈陈寿的《三国志》。”他强调:“《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而且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按《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这一点可以说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说到此, ... 愤愤不平地说:“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冤案要翻。”在陶的记忆中,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4月的上海会议, ... 一直在精读《三国志》,并反反复复向党的高级干部推荐《三国志》中的曹操。(陶鲁笳:《毛主席教我们当 ... 》,中央文献出版社版) 其实,上海会议后 ... 仍说起曹操,在1959年夏天召开的庐山会议上, ... 就谈到了曹操。这时,郭沫若、翦伯赞等为曹操翻案的戏和文章已发表数月,所以, ... 在8月11日严厉批判彭德怀及其“俱乐部”的讲话中说:“秦始皇不是被 ... 了2000年嘛,现在又恢复名誉;曹操被 ... 了1000多年,现在也恢复名誉;纣王被 ... 了3000年了。”(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曹操三国人物郭沫若三国三国志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