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宇文泰病逝之后,宇文氏实力大减,为何还能成功篡位?于谨居首功

​公元556年,占据河北地区的高洋已经篡夺了东魏的江山建立北齐,皇帝当得有滋有味;可西北地区还是挂着西魏的牌子,权臣宇文泰没能成为皇帝,并在这一年病逝。 宇文泰去世之后,西魏的众实力派(于谨、赵贵、独孤信和李弼等人)谁也不服谁,眼看着西魏就要分崩离析。 中山公护,名位素卑,虽为泰所属,而群公各图执政,莫肯服从。——《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之后,众实力派发现:只有西魏维持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家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大家经过磋商之后,还是决定集体拥护宇文氏。 宇文泰在西魏的影响力,显然无法与高欢在东魏的影响力相提并论。 宇文泰去世的时候,于谨、赵贵、独孤信和李弼等实力派都拥有和宇文泰相提并论的资格。宇文泰的接班人宇文护每次见到于谨的时候,都要行拜礼。 高欢去世的时候,唯一能威胁高氏的实力派只有侯景一个,但侯景也只是一个封疆大吏,在中央 ... 严重缺乏权力和影响力。 在我看来:宇文泰去世之后的西魏政治格局,很像东晋建立之前江南的政治格局。 在东晋建立之前的江南,江北侨族和江南士族谁也不服谁,双方又不愿意展开大火并,那必然会让其他势力(比如说流民帅)渔翁得利。 与江北侨族和江南士族相比,司马睿虽然不能说毫无力量,但明显要弱势许多。在这种背景下,琅琊王氏的王导选择了与司马睿合作,「 ”王与马共天下”建立东晋,整个江南被有效整合。 对于此时的西魏众实力派而言,如果打破以宇文氏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又应该如何重新布局呢?大家除了进行一番「 ”友好切磋”之外,似乎并无太好的解决办法。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于谨挺身而出,率先对宇文护下拜行礼,完美地扮演了东晋建立之前王导的角色。 至是,谨起而言曰:「 ”公若统理军国,谨等皆有所依。”遂再拜。——《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在这种背景下,其他实力派也只得纷纷向宇文护表示服从。因为于谨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宇文护,其他人如果不支持宇文护,就是明摆着不给于谨面子,而于谨是西魏最顶级的实力派之一,没人愿意得罪他。 群公迫于谨,亦再拜,于是众议始定。——《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客观地说,如果其他几位实力派联合起来,自然可以无视于谨和宇文氏的联盟。可问题是:他们之间并没有实现联合的理由与必要。 举个例子:如果赵贵和独孤信联手,我相信他们绝对敢硬刚于谨和宇文氏的联盟。可就算赵贵和独孤信反对成功,结果又能如何呢? 无论是赵贵还是独孤信,他们都不敢独自出头,因为与他们实力相当的人有好几位。如果他们出任执政官,西魏的政治平衡会在顷刻间被打破,谁敢做这种事呢? 既然众实力派无法成功压服彼此,还不如选最弱的宇文护来当老大,大家一起维护「 ”虚君在上”的政治格局。 这种解决方案对大家都有利,只要内部不起争端,就不会被敌国利用。宇文护虽然成功保住了宇文氏的执政官地位,但他显然无法和宇文泰相提并论。在这种背景下,众实力派受到的制约会小很多,如有机会还能趁机扩张权势。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由于谨出面,扮演当初王导的角色呢? 因为西魏是一个以六镇军人为主体的国家(武川镇一系尤为强大),而于谨并非武川镇军人出身,甚至不是六镇军人出身。 不具备六镇军人的背景,于谨就可以获得超然的地位,大家都不担心他会把宇文护当成傀儡,因为于谨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谨和宇文泰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子于翼是宇文泰的女婿。 在我看来,最理想的政治格局,就是拥有一位地位超然的实力派:比如说东晋有王导,西魏有于谨。 有这样一位地位超然的实力派存在,其他实力派都会放心,皇帝也会放心。在重大利益分配的问题上,这位地位超然的实力派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超然,必然会不偏不倚地划分利益。他甚至会适当压制自己的利益,并充分尊重所有利益集团的利益。 很多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有这样一位地位超然的实力派存在,大家有争端的时候,都会寻求他的帮助、调解和仲裁。 在这种背景下,这位地位超然的实力派自然就可以成为朝堂上的不倒翁,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他都能 ... 家中,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西魏之所以没有像东魏(北齐)那样,出现一位如狼似虎的执政官大肆集权,应该感谢于谨对宇文护的那一拜。 于谨的那一拜,拜出了一个新的政治格局,也拜出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格局。当这个全新的政治格局确立之后,西魏(北周)的所有重大人事变迁,背后都有于谨的影子。 可随着这个全新的政治格局开始运转之后,很快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宇文护只是宇文泰的侄子,他虽然继承了宇文泰的地位,但宇文泰诸子并不服气。 基于宇文泰的角度,我认为他的安排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在宇文泰临终之时,他应该已经做好了家族灰飞烟灭的心理准备。 在西魏朝堂之上,有众实力派同时存在,凭借宇文氏那几个二代,根本不足以与这些如狼似虎的实力派相抗衡。 基于上述考虑,宇文泰根本不敢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儿子们,因为他们都太年轻了,嫡长子宇文觉只有十五岁。从辈分上讲,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但宇文护只比宇文泰小六岁,从年龄上来讲同代人。宇文泰南征北战的时候,宇文护也随军出征,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泰谓护曰:「 ”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 从宇文泰诸子的角度来看,他们最初也不愿意争权夺利,因为他们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宇文泰病逝,宇文氏的力量必然被大幅削弱。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必须团结在年长的宇文护身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宇文护并没有受到什么挑战,于谨还带头尊奉宇文护,遂使宇文护得以接手宇文泰留下的执政官地位。这样一来,宇文泰诸子自然不乐意了。 从宇文护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自己应该名正言顺地成为执政官。宇文泰病逝之后,局势对于宇文氏而言非常不友好,是宇文护主动扛起了宇文氏的大旗。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宇文护绝对是宇文氏最先 ... 掉的人。 可于谨带头尊奉宇文护,使得宇文氏避免了被肢解的命运。宇文护虽然没有受到什么攻击,但他认为:当初主动接班,足以证明自己拥有极强的责任心,也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这个执政官地位,是自己应得的。 简言之,宇文护的内心想法应该是这样的:当初岌岌可危的时候,我当领袖你们没意见;现在形势逆转,你们却要出来争权夺利,世上哪有这种好事? 只要涉及到利益,事情就没有对错之分。想要解决宇文氏的内讧问题,也只有两种 ... :要么宇文护打击宇文泰诸子,要么想办法安抚宇文泰诸子。 第一种 ... 肯定行不通。 首先,宇文护就不会同意这种 ... ,因为内讧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它会削弱宇文氏本身的实力。宇文泰去世之后,宇文氏的实力本来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如果再发生内讧,宇文护就别指望继续做执政官了。 其次,西魏众实力派愿意在于谨的带领下拥戴宇文护,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他们寄希望于宇文氏内讧,再各自选择一个傀儡当代言人,西魏岂不是要在顷刻间大乱? 基于上述两点考虑,宇文护最初并不愿意打击宇文泰诸子,而是希望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安抚他们,以保证国家的团结稳定。 最终,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让宇文泰一系篡位。 这个结论或许有些石破天惊,具体过程的确也很难还原。但从结果来倒推,篡位应该就是宇文护以及西魏众实力派补偿宇文泰诸子的一种 ... 。 单凭宇文氏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支持宇文氏一系篡位。如果没有西魏众实力派的支持,宇文氏绝不敢贸然篡位,因为在西魏众实力派不知情的前提下,这种举动很容易打破平衡。只有获得了西魏众实力派的首肯,宇文氏才敢篡位。 于是在公元556年,西魏恭帝拓跋廓禅位于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公元557年,宇文觉建立北周,自称周天王。

宇文泰病逝之后,宇文氏实力大减,为何还能成功篡位?于谨居首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示北朝不为人知的战争怪象,鲜卑人居然更爱用步兵

    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更是令中原步兵头痛无比。然而吊诡的是,在北朝末期,一度靠骑兵起家的鲜卑诸国,骑兵比例却逐渐下降,其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也非往日之比。以东西魏爆发的沙苑之战为例。西魏则有相对明确的兵力数字。这与我们印象中北朝军队动辄全是骑兵的情况,恐怕是大相径庭的。

  2. 中国历史上2次著名的「 ”灭佛”事件,你知道吗?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儒释道"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主打统治思想,其中的"释"即佛教是唯一一个外来文化。还有就是和统治阶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确立,在中国作为统治者是不会支持一个宗教骑在他们头上的。

  3. 七万战甲埋骨玉璧:南北朝的东西对决,不再函谷关而在并州高地

    历史即将在南北朝再次上演东西对决。此时形胜,则是并州高地与河北富饶。所以,雄踞关中的宇文泰不是秦始皇,而雄踞并州高地、就食河北之资的高欢,则非常可能成为第二个光武帝。因为高欢是山西军阀,并州高地不仅俯瞰黄河而且集中了东魏的重兵集群。所以,从山西出兵走北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4. 双雄争霸,高欢败多胜少,为何仍能压宇文泰一头?原因:根基不同

    曾有人说,中国出现过两个南北朝时代。这第一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当然是魏晋五胡十六国之后、杨坚篡周代隋完成天下大一统之前,南北两方阵营相对峙的时代。第二个南北朝时代,指的则是靖康奇祸之后,南宋与金帝国相对峙时期。

  5. 大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

  6. 李唐建国的对手与盟友

    李渊究竟何时开始蓄谋反隋,后世史料层染,已难得其真。但是,李渊一经定计起兵,随即缜密策划,果决行动,却是清晰可见。

  7. 北周: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缔造了后世隋唐

    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李渊北周、隋、唐三代的建立者,其实都和关陇贵族门阀集团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宇文泰对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制度的设立,除了为自己家族建立北周奠下基础,也间接缔造了隋、唐两朝。北周在这八十五年里仅存在二十五年,虽然犹如昙花一现一般,才盛开灿烂,随即就迅速凋零,可他的后继者隋、唐二代,却将古代中国带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8. 北周武帝建德盛世:43年走向巅峰,遗憾未统一,却是北朝唯一盛世

    北周武帝的建德盛世,可算作第一种状态:准盛世。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宇文护担任大冢宰,掌握了实权。

  9. 玉璧之战告诉你什么是战场上的「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公元546年中国北方并立的两个政权东魏与西魏,围绕着一座名叫「”玉璧”的小城,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中两方统帅东魏权臣高欢和西魏名将韦孝宽也上演了一出「”矛与盾”的精彩对决。说起这场战争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政权的由来,其实他们都是脱胎于南北朝时期北方之前的政权「”北魏”。公元534年到535年北魏发生分裂,先后成立了东西魏两个割据政权。史书记载东魏的国土「”西苞汾、晋,南极

  10. 隋唐帝国形成的 ... 演变脉络:府兵制和八柱国

    01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彼此相互对峙、争战。这段历史的惊心动魄与历史意义绝对不会在汉末三国之下。

随机推荐

  1. 商务问候短信

    商务问候短信1、睫毛弯弯,那是心电的感应,我在远方牵挂你;嘴角弯弯,那是幸福的证据,我在他乡思念你;饺子弯弯,那是冬至的标志,我用短信问候你。收到朋友短信传,冬至寒冷穿衣暖,别忘传统吃水饺,焚烧纸钱祭祖先。

  2. 癌症晚期念佛得往生

    癌症晚期念佛得往生>梁元坤居士,广西百色市人,1942年12月初六出生,于2010年12月17日11时往生,享年68岁。这也为他后来病中皈依三宝,念佛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又检查出癌症晚期以后,梁居士只在医院住院三天,觉得住在医院难受、痛苦,就拒绝进一步治疗,坚持回家信愿念佛求往生。11月6日至13日,每日念佛数千声至一万声不等。当助念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其女儿看到父亲蒙佛光摄受、菩萨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3. 卫宣公简介 卫宣公是戴妫的儿子么

    卫宣公本名姬晋,即位前称作公子晋,是卫庄公的儿子,母亲是妾室戴妫,由正室庄姜抚养成人。卫桓公死后,公子晋于公元前718年回国继位为卫宣公。—公元前700年),姬姓,卫氏,名晋,卫庄公之子,卫桓公之弟。石碏平定州吁之乱后,从邢国迎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卫宣公。公元前700年,卫宣公去世,太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戴妫是卫庄公之妾厉姒的妹妹,后来也被卫庄公纳为妾。生了孩子完之后,戴妫就死了。

  4. 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 六龄童章宗义简介

    章宗义,1924年3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艺名六龄童,绍剧表演艺术家。《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之父。章宗义幼时痴迷于社戏,并在观看中偷师学艺,六岁就开始登台,很得观众喜爱。但遭遇受伤和“倒嗓”之后章宗义决定转型,开创绍剧猴戏。1987年由章宗义编、导、主演的《孙悟空大闹乾坤》获浙江省第三后戏剧节荣誉奖。>人物生平>六龄童原名章宗义,绍兴人,1924年生,是《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之父,也是著名的南派猴王。

  5. 驰名遐迩的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

    驰名遐迩的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它耸立在意大利比萨市的奇迹广场上,位於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与大教堂、洗礼堂和公墓构成了比萨“奇迹区”。伽利略的这一实验不仅纠正了物理学认识上长期以来的一个谬误,也使的比萨斜塔闻名世界。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倾斜,专家们曾为此争论不休。比萨塔的倾斜无疑是与土质有关。

  6. 梦见自己在亲戚家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在亲戚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在亲戚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交通事故

    周公解梦梦见交通事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交通事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快下雨了

    周公解梦梦见快下雨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快下雨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孕妇梦见筷子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筷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筷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藏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藏”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藏诸名山,传之其人——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藏头亢脑——遮遮掩掩,不明不白。同“藏锋敛锷”。藏踪蹑迹——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藏形迹,不露真相。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藏垢纳污——垢、污:肮脏的东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