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爱《庄子 ‧大宗师》中提到的「撄宁」意境,遂改名为撄宁。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公元1881年),1969年逝世。陈撄宁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十一岁已通读四书五经,才华过人。由于长年刻苦读书,使得身体虚弱,十五岁罹患童子痨(类似今天的肺结核),当时的医生都说无药可救,遂学医,并开始实践仙学修养法,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陈撄宁的仙学启蒙相当早,十岁读葛洪的《神仙传》,因此萌发学仙的念头,但父亲、长辈却禁止他翻阅道教、仙学的书籍,直到他生病之后才不再干涉,方可自由学道。除了研究中医学理、仙学修养之外,陈撄宁也大量汲取西方科学知识,后来虽然考上安徽省高等学堂,又因病休学,未能毕业。

  陈撄宁在二十八岁旧疾复发后,知道所学不足,遂在姊夫乔种珊的支持下,游历名山胜迹,四处寻访名僧,认为佛教的修养法偏重心性,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帮助,遂转而参学道门中人,但收获也不多。三十二岁时,陈撄宁下定决心自己看书研究,不仅费时三年在上海白云观通阅五千余卷的明代《正统道藏》,之后又花了三年遍读佛教《大藏经》,并参访佛教高僧。

  公元1916年,陈撄宁正式和吴彝珠结婚,定居上海,两人开设诊所,平日行医之余便研究仙学、养生,为人讲授修炼功法,也曾和朋友从事烧制外丹、起乩扶鸾等宗教活动。公元1922年至公元1932年,陈撄宁与妻子及道友郑鼎臣、黄邃之、谢素云、高尧夫等人,曾进行地元丹法的实验,后因战乱而停止。

  1933年7月1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的老板张竹铭出资发行《扬善半月刊》,汪伯英担任编辑,陈撄宁为此撰写大量稿件,一反传统道教的保守、秘传作风,毫不保留地详细答覆读者来信,并将问题和信件公开发表,试图让社会大众都能认识仙学,直到1937年秋季才因战事被迫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1939年1月发行的《仙道月报》延续《扬善半月刊》,至1941年8月再度停刊,前后共发行32期。陈撄宁除了在这两部期刊阐述仙学思想,1935年还曾为仙道初学者编辑出版《道学小丛书》、《女子道学小丛书》;1937年5月,张竹铭、汪伯英、许得德等人成立《丹道刻经会》,吴竹园担任会长,陈撄宁担任顾问;1938年5月,张竹铭创立的上海仙学院,由陈撄宁主讲,至1941年6月结束。在此期间,陈撄宁编辑撰写或讲学的内容,包含《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经诗注》、《悟真篇》、《周易参同契》等道书,《金丹三十论》、《口诀钩玄录》等仙学文字,专论外丹的《琴火重光》。

  对日抗战时期,陈撄宁大力提倡传统宗教和文化中的学术精粹,以此作为抵御外侮、振奋民心的重要武器。1942年,陈撄宁提出《复兴道教计画书》(1947年修订后由上海市道教会出版),试图振兴的不只是道教,更包含民族和国家。这类构想被学者称为「仙道救国论」或「道教文化救国论」。

  1953年,陈撄宁应学生胡海牙(公元1914年——公元2013年)的邀请,讲解中国医学、仙学,并正式迁居杭州,同年获浙江省 *** 聘任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陈撄宁先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来被推选为会长。1961年,陈撄宁连同多位人士,推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的成立。1962年8月,创办《道协会刊》,即日后的《中国道教》。早在1930年代,陈撄宁就感叹「道教人才太少」,因此一直致力于培养人才,虽然曾产生「道教讲经坛」、「道学研究院」的构想,但要等到1962年9月,正式成立「道教徒进修班」才算实现。即便这些道教事业后来因文化大革命而宣告终止,却对日后中国道教学院、各地道教教育机构的成立产生深刻影响。

  公元1988年,中国道教协会搜集整理陈撄宁的遗稿、书信及诗词,出版《道教与养生》一书。陈撄宁的养生思想、针灸医药、仙学理论以及对太极拳的体悟、对丹道经典的阐述注解,大多由弟子胡海牙整理出版成《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仙学必读》、《仙学指南》、《仙学辑要》、《陈撄宁仙学精要》等书。

  台湾也有人提倡陈撄宁的仙学。1949年,不少修习仙道的人随着国民 *** 来台,其中包含陈撄宁在上海仙学院的学生袁介圭(公元1903年——公元1980年)。1963年,由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今人出资,袁介圭担任顾问,其弟子许进忠担任编辑,印行《仙学》月刊;袁介圭、徐伯英、李乐俅、宋今人等,对《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加以选辑、整编,1978年出版《中华仙学》两册;1982年,许进忠等人成立仙道杂志社,《仙道》双月刊于同年创刊。这三种出版品,不论在名称或内容上,均承袭陈撄宁的仙学概念。此外,真善美出版社发行诸多道书、仙学读物,亦曾出版陈撄宁的作品。台湾逐渐兴起研究仙学的风潮,宋今人可与萧天石(公元1908年——公元1986年)并列为两大推手。

  陈撄宁曾于《扬善半月刊》叙述自己「幼读儒书,二十岁学道,三十岁学佛,四十岁又学道」、「正式的导师有五位:北派两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虽不能说专属于某一派,但论及全真龙门派,辈份则算是第十九代圆字派。」陈撄宁谈论佛法概念的文章,曾数度被佛教杂志《觉有情》刊登,可见他对佛教亦有深刻见解,于三教之间自由出入,不觉得有障碍。在清末民初以来崇尚科学、注重实证的理性氛围下,道教发展陷入困顿。陈撄宁一生的思想围绕在「仙学」,主张「仙道有别」、「重研究,不重崇拜」,去除道教色彩的作法,反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道教的核心内容,避免成为被时人唾弃的迷信、旧思想。陈撄宁重视道教的学术研究和道教人才的培育,并大力提倡「仙学」,广泛宣扬道教的养生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

  【撰写者】

  吴瑞明(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生)

  【参考文献】

  1.吴亚魁,《生命的追求:陈撄宁与近现代中国道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上)〉,《弘道》2009年第1期(总第38期),页53-62。

  3.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下)〉,《弘道》2009年第2期(总第39期),页54-66。

  4.赖慧玲,《二十世纪仙学大师── 陈撄宁仙道养生思想研究》,台北:新学林,2014。

  5.李丽凉,〈1949-1990台湾仙道史──以《仙学》与《仙道》为主的考察〉,收入赖贤宗、萧进铭主编,《台湾的仙道信仰与丹道文化》,台北:博扬,2010,页195-226。

陈撄宁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传奇人物:道教的创立者「 ”张天师”

    张天师,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此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

  2. 道教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正式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些道派在教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倡导三教合一,鼓吹儒释道教同源一致。三教所共同探讨的心性问题成为这一时期道教哲学的中心课题。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各种大大小小的道教神庙,受到官绅士民的普遍崇拜。这一时期纷纷出现的大批下层民间秘密宗教结社,亦多吸收道教思想。

  3. 浅谈当前大众文学中的道教文化内涵_宗教信仰

    当网络小说兴起,成为大众文学主力之后,道教文化成了大众文学中一种主流的思想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少大众作家正在锐意探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某些本质性问题。他们力图以现代的人文意识,结合其他宗教的神学研究成果,重新阐释道教文化的内涵。道教内部纷争颇多。这种思想认识在传统的大众文艺中是不多见的。丹道论是道教贵生论的基石之一。

  4. 道教中的各种文化

    道教组织、礼仪、节日、斋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兴办道教事业,传扬道教文化,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道教礼仪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道教节日道教的节日很多,凡诸天上帝、尊神圣诞、得道之日,均作为道教节日举行斋醮法会庆贺。道教禁忌在道教传统中,形成了一些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禁忌。

  5. 没有人的中国什么样_没有少数民族的中国会怎样?没有 ... 的中国还配叫…

    没有...的中国还配叫中国吗?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全国道教界成立了仍以全真道为主流的中国道教协会,此后各地又陆续成立了地方性道教组织。民众的道德水平迅速滑落,社会风气持续恶化,而元杂剧中的泼皮无赖,贪官污吏,地痞流氓成为剧中主角。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现新大陆?但另外还有一个与地理有关的重要因素使中国人未能发现新大陆。

  6.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爱《庄子 ‧大宗师》中提到的「撄宁」意境,遂改名为撄宁。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公元1881年),1969年逝世。陈撄宁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十一岁已通读四书五经,才华过人。由于长年刻苦读书,使得身体虚弱,...

  7. 从泰山石刻看泰山全真教的历史发展

    从泰山石刻看泰山全真教的历史发展  泰山丰富的石刻遗存中蕴涵着丰富的道教资源,据此可以勾勒出泰山全真教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轮廓。泰山全真教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金元和明清两个阶段,前者是其由产生而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后者是其由盛转衰并最终衰落的时期。  [关键词]泰山...

随机推荐

  1. 动物的爱!!发生在身边的真实(转贴)

    但据知情者告诉记者,半个月前,羊汤馆的赵老板从一家农户买了一大一小两只羊。赵老板看到这一幕,心头也不禁一颤。以前也曾听说过牛、马等牲畜在被...前流泪的事情,但开羊汤馆已五年多的赵老板却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种事,犹豫再三,他示意伙计留这两只羊一条生路。几天过去了,羊母子流泪惜别的情景总不时出现在赵老板的眼前,让他心里难安。

  2. 盘点世界各地的死亡谷 探秘死亡谷之谜

    死亡谷死亡谷之谜:在地球上有一些神秘的地方,那里弥漫着浓重的...气,人类或动物一旦踏入,往往便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人们因此将其称为死亡谷。累累的白骨、暗藏的...机..死亡谷始终是个未解之谜。死亡谷之谜俄罗斯死亡谷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上的克罗诺茨基禁猎区,有一片长约2000米、宽100米~300米的狭长地带。这里山峦起伏,树木蓊郁。可谁又能想到,这片风景优美的山区竟是动物的地狱。多年以来,这里成了

  3. 自己健脾祛湿?这3个「 ”网红穴位”请记住

    寒湿真的能生病,其实世界上就「”风,寒,暑,湿”四种病,所谓的这疼那疼都是源于这四个字。寒湿不祛,疾病就难治愈、易复发。...3大穴位祛湿通过穴位...与艾灸来排湿既是中医祛湿的有效...,中医有针不及、药不及,艾来灸的说法。体寒、湿气重,需引火下行,虚病也需火来...运行。也就是说:寒病得火而散,热病得火而解,虚病得火而壮,湿病得火而消。同时,这种...也十分简单易学,在家就能自己动手祛湿,在此

  4. 梦见衣服有哪些征兆?

    梦见某人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你这是你接手别人从事的工作,继续进行的征兆。梦见衣服丢失或自己成为裸体,表情尴尬心中最大的愿望变成现实,行大运,充满富贵的祥梦。梦见衣柜内装满衣服期待的愿望会实现,财物和利益增加,事业昌盛。梦见把衣服拿到洗衣房梦见家人有哪些征兆?梦见帽子被风刮飞暗示将因违反规定,失去工作。梦见穿着深红色的衣服进入屋内这是暗示家里发生火灾的凶梦。梦见腰带折断争取中的合同被取消或失去姻缘。

  5. 诚恳和负责

    诚恳和负责故事到此,不禁令人悲叹交陈,可悲的是,人常缺乏远见,不见棺材不掉泪,也缺乏同理心,不知人间疾苦!可叹的是,天底下,和这个年轻人怀有相同心态的人,所在多有,他们都轻易于推诿卸责,文过饰非,宽于律己,严以待人,仿佛“责任”这个东西,是在要求别人时才存在的。对“现在”的责任如此,对“过去”的责任如此,对自己“不知道”原因的责任,更是如此!

  6.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玻璃胎珐琅彩仕女图鼻烟壶

    [专家点评]清乾隆玻璃胎珐琅彩仕女图鼻烟壶这件清乾隆玻璃胎珐琅彩仕女图鼻烟壶,通高7厘米,腹径2.6厘米。烟壶扁方瓶式,椭圆圈足。豆绿色玻璃盖,下连象牙匙。颈部饰焦叶纹,肩部饰黄色蔓草纹。器身四面作拱形开光,正背两面绘仕女提篮图,侧面饰胭脂色欧式建筑风景图。器底蓝色珐琅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鼻烟壶色彩淡雅,在方寸之间准确地描绘出仕女的形象和西洋建筑的风貌,体现了宫廷画家扎实的艺术功底。

  7. 梦见妈妈吐血_周公解梦梦到妈妈吐血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妈妈吐血好不好

    做梦梦见妈妈吐血是什么意思呢?梦见妈妈吐血的意思梦见妈妈吐血意味着,对某件事情显得热衷,行动上也是大胆作风,还带有些冒险心的一天。梦见吐血,意味着身体会很健康。商人梦见别人吐血,会找到生意合作伙伴。

  8. 英迪拉·甘地简介_英迪拉·甘地生平事迹_英迪拉·甘地怎么死的_英迪拉·甘地评价

    分别担任两届印度总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因其领导印度的十六年间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故后人亦称其为"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的个性比较特别。英迪拉·甘地对家中的仆人和秘书人员,尤其对那些为尼赫鲁家服务的仆人非常和气,她同那些为她工作的人保持着同事关系,而不拘泥于礼节。英迪拉·甘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9. 梦见床被水淹

    周公解梦梦见床被水淹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床被水淹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带有扫字的成语

    包含有“扫”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把床打扫干净等待客人到来。旧指有才华的女子。扫地出门——比喻将坏东西彻底清除出去。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犁庭扫穴——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威风扫地——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扫穴擒渠——扫荡巢穴,擒拿贼首。同“扫地俱尽”。同“扫地无余”。犁庭扫闾——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关上大门,扫除车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