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宋的抗金政治学:四大权相,三种立场,皆成奸臣

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春天,当铁木真「 ”升级”为成吉思汗,踌躇满志地在斡难河源头建立大蒙古国时,临安城中的韩侂胄也正处于人生巅峰的亢奋之中。 自1195年年初罢黜政敌赵汝愚之后,韩侂胄总揽南宋军政大权已达十二年之久。一个他念念在兹多年的政治梦想即将实现:北伐金国,克服中原。 就在这一年四月,在韩侂胄的推动之下,宋宁宗赵扩下诏追论秦桧主和误国之罪,削夺王爵,从「 ”忠献”改谥「 ”谬丑”,贬秦的制词中说:「 ”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一时传诵,大快人心。 秦桧夫妇跪像 再算上两年前(1204年五月),宋宁宗下诏追封岳飞为「 ”鄂王”,将岳飞作为北伐的「 ”神主牌”,贬秦崇岳,再加上借重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个「 ”北伐文艺权威”的威望(陆游还专门写过「 ”异姓真王功第一”这样的句子推重韩侂胄),韩侂胄可以说已为北伐做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鄂王岳飞 就在贬抑秦桧的当月,南宋大军已经开始分「 ”东、中、西”三路向金军展开了全线进攻,拉开了「 ”开禧北伐”的帷幕。或许要感谢「 ”不宣而战”达成的突然性,宋军在战争初期打得很顺,连连攻城拔寨,特别是勇将毕再遇仅带了87人就出奇兵一举拿下了泗州城。 泗州大捷的消息传来,韩侂胄感觉恢复中原指日可待,便奏请宋宁宗于出兵次月,也就是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下诏北伐,正式对金宣战。这篇诏书一开头就气势逼人,「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行文中还大有传檄而定的雄心,「 ”西北二百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东南七十载之遗黎,久郁而思奋”。 不过,韩侂胄的这次「 ”开禧北伐”,似乎所有的好运和豪情都留在了前两个月。几乎就是在宋宁宗的北伐诏书颁布之后,一个又一个的战场败报向临安传来。 自命忠君爱国的韩侂胄可能很想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试着以后见之明说几点。 第一,动机不纯。首先我们得明确,韩侂胄的北伐并非如《宋史》等「 ”反韩派”那样认为的,单纯是为了巩固个人权位和「 ”立盖世功名”,甚至也不是纯粹的好大喜功或心血来潮,而是有深厚社会基础的。在南宋的朝局中,针对宋金和战问题,「 ”主战派”一直是主流思潮之一,特别是在秦桧去世后,主战思潮渐有压倒主和思潮的趋势,辛弃疾、陆游和陈亮这样的人算是当时的「 ”舆论领袖”,宋孝宗更是终身以恢复为念,且即使是主和派,反对北伐的理由也不是「 ”放弃恢复”,只是说时机未到罢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韩侂胄的北伐主要是出于「 ”公心”,但是,他的立功心切虽然在政治道德上没有什么太多可指摘之处,立功立言本就算是正常的人生追求,但的确在客观上对北伐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比如,对辛弃疾这些可能「 ”抢功”的人若即若离,一心想独占恢复之功;再比如,在各种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求成贸然出兵。 辛弃疾画像 第二,准备不足。这一点和「 ”动机不纯”直接相关,某种意义上属于衍生品。平心而论,韩侂胄不是什么没有军政经验的楞头青,不可能一点战前准备不做就仓促北伐,但除了通过「 ”贬秦崇岳”在舆论上做的准备很充分以外,在 ... 上经济上做的那些准备都有「 ”临时抱佛脚”之嫌。比如,韩侂胄为了筹措南宋奇缺的战马,试图从大理国和吐蕃那里求购战马,还大举练兵,从水军到骑兵到弓箭手方面都有一些动作,但是,韩侂胄或是出于心急,或是对 ... 规律缺乏敬,这些准备工作在嘉泰三年(1203年)才刚上手,不到三年就已发动北伐,两年多时间就想练出一支强军,这不是天方夜谭么?虞云国先生在《南宋行暮》一书中对韩侂胄式的战争准备批评称,「 ”这些临阵磨枪式的战争准备,不能说一无效果,但在因循苟且、 ... 刻剥的政风、吏风、军风下,其成效大可怀疑”。 就连南宋那些激进的主战派,尽管在大的价值观上积极支持韩侂胄的北伐大计,但都对韩侂胄的仓促出兵不以为然。比如辛弃疾,曾对北伐的时间表有「 ”更须二十年”的说法,辛弃疾的政治主张与其说是尽快北伐,更不如说是希望朝廷卧薪尝胆,尽早做好包括练兵、情报、财政等方面的战争准备,而不要得过且过因循苟且。开禧元年,也就是北伐前的一年,辛弃疾还作了那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宋文帝刘义隆的北伐失败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担忧,「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的话日后还当真应验了。 第三,低估对手。金国乱亡在即,金军不堪一击,即使宋军准备不足,北伐胜利也是唾手可得,这或许也是当时包括韩侂胄在内的主战派的战争逻辑。开禧元年,南宋使节李壁使金归来,放言「 ”敌中赤地千里,斗米万钱,与鞑为仇,且有内变”,韩侂胄闻之大喜。金国当时外为蒙古所扰,内为饥荒所困,这些情报都没有错,但问题是,如果韩侂胄由此得出「 ”金军不堪一击”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 当时金帝国处于金章宗的统治末期,尽管国势不振,但金章宗在位其间好歹也有「 ”明昌之治”,国力的底子还在,人口正处于金帝国的巅峰,不战自乱只是文人的幻想罢了;在军力方面,金军固然不再是那支当年「 ”女真满万不能敌”的强军,但此时还未经过蒙古大军的荼毒,主力尚存,完颜宗室也还有一批名将在,更何况,我们后世所说的金军战斗力下滑更多「 ”对标”的是蒙古铁骑,如果相比宋军,金军只强不弱。在开禧北伐中,金军一度纵横无敌,逼近长江防线,甚至让时人看到几分全盛时期的影子。 女真族男子 第四,用人失当。在开禧北伐中,韩侂胄用人失当的恶果几乎从一开始就频频爆雷。最神奇的是,除了我们之前说的毕再遇以外,韩侂胄看中的各路将帅无不是纸上谈兵,遇敌即溃之辈,很多人连基本的战场经验都没有。我无意于用韩侂胄所用之人都是奸人这样的泛道德化话语来解释,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些人都是「 ”鼓吹北伐”之人,和韩侂胄一拍即合,北伐口号喊得越高调,官做得越大,而相应的,他们的实际 ... 才能反而被韩侂胄忽视了。 有两个用人失误甚至是致命的。第一个人是韩侂胄的头号亲信苏师旦,深得韩侂胄信任的他在战前被赋予了人事大权,而他竟然胆大到公开卖官鬻爵,据说还有视官职大小公开定价一说,让即将出兵的北伐大军掌握在一群买官卖官的人手中。更神的是,唯独把韩侂胄蒙在鼓里,后来和人喝酒时偶然得知后大怒,这才将苏师旦罢官抄家,但为时已晚,开禧北伐此时已是一败涂地。 第二个人是吴曦。吴曦本是威震川蜀的「 ”吴家军”第三代,虽然心怀异志,但由于在临安当官被剥夺了兵权,所以也是「 ”枭雄无用武之地”。旦一心想回川的吴曦贿赂了韩侂胄的亲信,就轻易被放回了四川,并说服韩侂胄任命他为宋军北伐西线的统帅。韩侂胄这个决定酿成了大祸,没几个月,吴曦就在北伐前线「 ”火线投敌”,还得到了金章宗的册封,满足了他独霸四川的野心,要不是吴曦后来被心怀忠义的部将刺 ... ,南宋面临就不是北伐失败的问题了,反过来被金军两面夹攻,一举灭掉的可能性都有。 而对于像辛弃疾这样真正能打仗的人呢,韩侂胄反而刻意晾起来,或者说,只把他当作北伐的招牌,却不给真正掌军的机会。辛弃疾曾说过,「 ”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 邓广铭先生在《辛弃疾传》一书中认为,韩侂胄对辛弃疾「 ”忽而呼之使来,忽而又麾之使去”,表明「 ”韩侂胄一派人一直还不曾有对当代豪贤分任权责、共立功业的廓然大公之心”。 嘉泰四年(1204年)年初,辛弃疾在被宋宁宗召见时曾说:「 ”敌国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促可以应变之计”。「 ”元老大臣”是谁?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辛弃疾在委婉的劝告皇帝,北伐要多用有沙场经验的老臣老将,不能交给没有经验的那些幸进者胡闹,虞云国先生在《南宋行暮》中认为,辛弃疾在言语之间甚至不无自荐的意思。 开禧三年秋,看见战事一败涂地,韩侂胄终于想到了辛弃疾。但辛弃疾收到诏令时,已经是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表请辞。没多久,辛弃疾病逝,据说临终前还高呼「 ” ... 贼”。 第五,内部不稳。韩侂胄号称权倾朝野,在北伐这个问题上,实际上远没有在朝廷内部统一共识。比如说后来反韩政变的主谋史弥远,一看到战事不利就开始四处串连,甚至与对韩侂胄早有不满的杨皇后搭上线。何忠礼先生在《南宋政治史》一书中甚至认为韩侂胄有点心慈手软,在北伐前放弃了对主和派政敌的打击,这些人不久就恢复高位,而韩侂胄自己又用非其人,导致他在朝中四面受敌。 最讽刺的是,如果说韩侂胄决定北伐的确有巩固个人权位的意思,反而恰恰是北伐,让他曾经一度稳固的权位开始松动,最后甚至落得个被暗 ... 的下场。 更重要的是,韩侂胄也没有搞定宋宁宗。在北伐问题上,宋宁宗始终模棱两可,没有定见,虽然没有正面否决韩侂胄的北伐决断,但也没有给予明确的支持。北伐失败后,宋宁宗曾评论称「 ”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可能才是他真实的想法。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佐证说,宋宁宗「 ”乃守成之君,无意兹事”。 宋宁宗 试想,如果宋宁宗有定见,宋廷要么就放弃轻举妄动暂缓北伐,积蓄国力等待时机;要么就是上下一心决定开战,也就不会在战事初期不利之后,逐渐陷入了在和战上游移不定的尴尬状态,后来甚至出现了前线将帅对继续战争虚与委蛇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已经丧失了进行长期战争的政治能力。 第六,实力不足。这可能也是「 ”开禧北伐”失败的最核心原因。《南宋行暮》一书深刻的写道:「 ”金人入主中原以后,双方随着‘时移事久,人情习故’,已与南宋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抗衡态势,谁也吃不掉谁。从绍兴末年金主完颜亮南侵,中经隆兴北伐,直至开禧北伐,不论率先发动战争的是宋还是金,从来都没能如愿以偿过,其间地缘政治的综合因素似在冥冥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虞云国先生对宋宁宗和韩侂胄这对北伐君相组合也相当不看好,「 ”开禧北伐时南宋的综合国力显然不及隆兴北伐之际,再加上开禧君相的因素,宋金地缘政治的格局不可能改变,北伐失利是无可避免的”。 开禧北伐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韩侂胄遇刺身亡。这固然是一场有偶然性的宫廷政变,史弥远结盟杨皇后,背着宋宁宗才 ... 掉了韩侂胄。但是,当时韩侂胄已有「 ”不得不死”之势,在主和派重新占据上风的情况下,朝中众臣普遍认为开战的「 ”元凶”韩侂胄已经成了宋金合议的绊脚石,代表性说法是,「 ”今日欲安民,非议和不可;欲议和,非去侂胄不可”。而在金人那边,也将「 ”献首祸之臣”当作议和的先决条件之一。 而事实上,韩侂胄被 ... 之后,首级最终竟真的到了金人手里,金章宗为此还祭告天地,举行了盛大的「 ”献首仪式”,礼毕将韩侂胄的首级,悬挂在高高的旗杆上,供看热闹的群众观瞻,之后还被做成「 ”标本”藏入军器库。 与史弥远谋诛韩侂胄,将其首送往金朝的钱象祖 一代权相,生前风光无限,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 从政治责任的角度出发,韩侂胄力主开战又丧师辱国,「 ”任情妄动”,被罢官也是早晚的事,考虑到他是依靠「 ”绍熙内禅”此种宫廷政变起家,那么甚至被刺 ... 也可以视作政治阴谋家 「 ”上得山多终遇虎”的归宿。 但是,堂堂大宋重臣,事败之后,死则死矣,被作为谈判「 ”筹码”送到敌国是怎么回事,这羞辱的哪里是韩侂胄,而是大宋朝的国家尊严吧?当时甚至有很多与韩侂胄不的主战派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有人就站出来说「 ”韩侂胄头不足惜,但国体足惜”。还有太学生作诗说:「 ”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甚至将韩侂胄比作汉景帝时代因主张削藩而蒙冤被 ... 的晁错。 嘉定元年(1208年)九月,在史弥远的一力主导下,宋金签署了「 ”嘉定和议”,坦白说,虽然史弥远此人的主和政见已经堕落到「 ”乞降”,但和约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屈辱,其实也就是加了岁币十万两而已,金军收了一笔「 ”赎地费”之后也将新占的土地还给了南宋。 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史弥远的谈判之功,而是因为在金帝国的北方,正在坐大的蒙古让金人坐卧难安,不想和南宋过多纠缠。 1211年蒙金战争 金宣宗为了与蒙古合谈以解中都之围,1214年将金帝完颜永济的女儿岐国公主送给成吉思汗和亲,而后蒙古退回漠北地区。 也就是从「 ”嘉定和议”之后不久,史弥远成为了下一个不可一世的权相,权势比韩侂胄有过之而不及,在宋宁宗宋理宗两朝擅权长达26年,最后不仅落得了个「 ”善终”,还没有像秦桧韩侂胄那样进入《宋史·奸臣传》。 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曾为「 ”奸臣”韩侂胄抱不平说:「 ”身陨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严格说来,韩侂胄算不上什么;奸臣,至少无法与秦桧相比,他纵然轻举妄动丧师辱国,但更准确的定位是于大宋朝有大过的「 ”罪臣”,才具不足而自视甚高,是典型的志大才疏之辈,但你非要说他在道德上多么不堪邪恶,或许有些「 ”欲加之奸”了。 时过境迁之后,金国处置韩侂胄身后事的举动颇值得玩味。金国后来追封韩侂胄为「 ”忠缪侯”,认为他「 ”忠于为国,缪于为身”,还将几经侮辱的韩侂胄首级最终安葬在他的先祖——韩琦之墓旁边。《南宋行暮》一书认为,金国后来将此事札报南宋,其中不无讥讽的意思:比起你们本朝来,我们敌国的评价似乎还公正些。 纵观南宋一朝,「 ”和战”始终是政治上最核心的主题,中前期是对金和战,后期是对蒙和战。尽管宋人王应麟的「 ”绍兴、隆兴主和者皆小人,开禧主战者皆小人”的判断绝对化简单化,但也显示了宋人面对当「 ”和战”与「 ”忠奸”反复搅和在一起时的某种困惑。 先是秦桧主和,继而是韩侂胄主战,再是史弥远主和,最后是在和战夹缝中「 ”骑墙”的贾似道,四大权相,三种立场,在后世却都因为「 ”和战”的各自立场表现,尽数被视作「 ”奸臣”。 如果将「 ”和战”两者均视作一种价值中立的政治态度,不再与「 ”忠奸”密切捆绑,或许就会发现,除了秦桧罪无可逭,其他三人皆有可议之处。即使是秦桧之奸,也不是「 ”主和之奸”,而是为了达成「 ”主和”,而去构陷忠良血债累累压制舆论之奸。「 ”主和与「 ”主战”是中立的,但在各自时代情势之下,作为权相重臣如何去推行它,如何去贯彻它,才是人品政品的试金石,当然,你得出的答案很可能仍然是暧昧不清的。 对于开禧北伐的大败局,还有一种神秘主义的上帝视角,如果韩侂胄北伐晚上几年,不用十年,比如只要五年,北伐几乎就是必胜之局。正是在开禧北伐后的第五年(1211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灭金战争,当年便在野狐岭歼灭金军四十余万主力。 若是此时韩侂胄出兵,对金帝国可能顷刻便是灭顶之灾。但历史的悖论是,如果金帝国比真实历史中早亡国20余年(1234年),对南宋真的是好事么? 只有天知道。但这真的不是韩侂胄所能应对的天下大局。

南宋的抗金政治学:四大权相,三种立场,皆成奸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4.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5.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6.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7. 因错 ... 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

  8.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9.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10.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随机推荐

  1. 理 由

    有一个小贼,因为偷一只表,给抓住了。

  2. 相术珍闻:列子相面_看相大全

    相术珍闻列子相面郑国有个神通很大的巫师叫季咸,给人算命特别准。列子去看了一次相,对季咸崇拜得不得了,回去以后就对他的导师壶子说:“先生,我原以为您的道术是天下顶尖的了,没想到还有比您更厉害的人哪!”列子听了很难过,呜呜地哭着来找壶子,把季咸的预言告诉壶子。第三天,列子又找季咸来看壶子。第四天,季咸看了壶子的相,表现得很疑惑。列子这才知道自己离“道”还很远。

  3. 陈赓另一传奇身份:武功高手 曾完败美国拳击冠军

    陈赓也是武功高手美国拳击冠军跟他比武后完败在开国将帅中,大将陈赓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毕业于黄埔军校,从事过特科工作,打起仗来机变百出,在生活中却又是个开心果,谁见了都喜欢他。>另外,陈赓还有一个很传奇的身份,就是武功高手。陈赓在旧军队时的一个上士小军官。美国代表贝尔上校听说陈赓会武术,就想见识见识,说我的保镖吉姆是美国拳击冠军,想跟陈将军比武切磋一下。

  4. 电子厂实习报告

    电子厂实习报告参考报告一:珍重大专生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十分有必要归纳一下大专领悟和生活,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自我回顾走过的路程,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参考报告二:实习时刻:2011年2月14日至2011年08月14日实习老师:高友明实习学校:湖北黄冈电子信息学校(观后感)实习地点:厦门多威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2月14日我申请出去实习被学校安排到厦门多威电子厂实习。

  5. 纷红骇绿造句_纷红骇绿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纷红骇绿fēnhónghàilǜ纷红骇绿的意思和解释: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红骇绿的出处唐·柳宗元《袁空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给红骇绿,蓊郁香气。”纷红骇绿造句相关常用成语误用之画蛇添足:这也是成语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因为对成语内涵了解得不透彻,在句中再次使用了与成语意义雷同的词语,致使语义重复。

  6. 大鬼和小鬼

    大鬼和小鬼有个小鬼,是个新鬼,穷得叮当响。有个大鬼,已经做了多年的鬼,富得钱都花不完。>小鬼哭丧着脸去找大鬼,大鬼问他:“那人走路是什么样的声音?”>小鬼哭丧着脸去找大鬼,把前后事情一说,大鬼高兴地说:“你就要发财了,明天晚上我陪你捡钱去。”

  7. 申萬勝書法:寫得比較差,看來費勁修煉筆墨,不如入職書協

    申萬勝書法:寫得比較差,看來費勁修煉筆墨,不如入職書協。如果把書法家們分出等次,小編認為在上中下三個等次中,申萬勝的書法能力應該居於中等偏下。別看他曾經做過書協...的職位,但是在小編來來,申萬勝能得此書法職業的高階位置,並不是書法水平助其力。如果依書法的水準選書協...,選上十圈八圈也選不到申萬勝,他的書法寫得比較低次,標準寫成了春蛇秋蚓,彎彎道道,很不美觀,歪歪扭扭,筆筆現醜。造作是申萬勝書法

  8. 实际真干的手相图解_看相大全

    有事业无家庭的手相图解_看相大全

  9. 卡内基图书馆

    1905年,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需要一个新的图书馆。卡内基图书馆是由苏格兰裔美国百万富...德鲁·卡内基捐赠的资金建成的。卡内基认为,一个“死得有钱,死得丢脸”的人,在他生命的尽头,他放弃了他大部分的...。1883年至1929年间,卡内基资助了全美1689个图书馆的建设。卡内基公式要求各城市在货币上与捐款相匹配,证明对图书馆的需求,提供场地,每年提供10%的建设成本,为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一小撮妇

  10. 古代的农民起义与流民起义,两者有何区别?

    古代的农民起义与流民起义没区别,流民只是一种生存状态,农民是标准职业。正常状态的农民是不会去造反的,但处于“流民”状态的农民很容易就会被牵引爆发,成为造反的中坚力量。谁来牵引爆发呢?当然是地主阶级。其实地主阶级也是农民,甚至在广义上他们也是小农体系的一部分。通常人们想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