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张飞的形象,千百年来可谓是众说纷纭,泾渭分明,给后人留下一个无解的谜。张飞的性格特色在不同场景中有不一样的表述,如在史书里被记载为「勇而暴」,在戏剧中被描绘为「威而莽」,在文学内被塑造为「勇而莽」 。不管是勇、暴、威还是莽在张飞的一生中都有所体现。然张飞「勇而莽」的...
张飞的形象,千百年来可谓是众说纷纭,泾渭分明,给后人留下一个无解的谜。张飞的性格特色在不同场景中有不一样的表述,如在史书里被记载为「勇而暴」,在戏剧中被描绘为「威而莽」,在文学内被塑造为「勇而莽」 。不管是勇、暴、威还是莽在张飞的一生中都有所体现。然张飞「勇而莽」的形象最是深入人心。为此中国老百姓奉送个喜爱的谑称给张飞,称为「莽张飞」。莽,从表面字眼上看不仅有粗鲁、冒失的假借义,还有广大、辽阔的引申义。在《三国志》中作为「万人之敌」的一代名将,张飞自然且当然是莽而有智、勇中带谋。
在莽将中,张飞是最具特色又最难捉摸的一个。张飞的莽有同又不同于《水浒传》的李逵及《隋唐英雄传》的程咬金。李逵的莽是心粗胆大,嗜杀成性;程咬金的莽是粗中有细,大智若愚。张飞的莽是颇有计谋而不是一味莽打蛮干之徒,是颇有傲气而不是等闲逗趣打诨之辈,是颇有可爱而不是可笑幼稚可怜之流。瓦口隘,智胜张郃便是张飞颇有智的明证。
《三国演义》对这场二张大战进行长篇累牍,异常精彩,堪称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之一。《三国志》中记载二张大战,就显得非常精炼。《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记载很简单,只有一句话:近军容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而《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很详细,一大段: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合守汉川。合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合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合。合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土获安。这场战役的过程是双方斗智斗勇,一计又一计,层出不穷,精彩万分;结果是张飞更胜一筹,大获全胜,安定巴郡。
张飞张郃之战,不仅是曹操刘备奸枭之斗,还是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名气之争,更是二张勇谋大比拼。
首先,勇猛之比。
冷兵器时代,将领的勇猛大多放在首位。这样才会出现以一敌十,以一敌百,万人敌之类的词语。以单挑能力来论,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中,张飞排第六,张郃居第十四,两者相差甚大。张郃的勇不如张飞。
其次,才智之比。
行军打仗,将领不仅要勇猛,更是需要才智。毕竟两军作战不是将领间单打独斗而是指挥作战。一人之勇最多抵百人,但一人之谋,却可以抵万军。张飞攻下瓦口隘,智赢张郃,一共用了三计,即美人计、将计就计和金蝉脱壳。以前,张飞留下世人的形象无非是莽将一枚,能用计,会用计的话,无非是一个一个用。二张对战中,张飞一改故辙,居然用了一连串的计谋,而且计计用得恰到好处。为此,张郃的智仍比不上张飞。
最后,人和之比。
古代将领领兵打仗即要有谋略,更要将帅齐心,后勤保障。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古代打仗即是衡量将帅的领兵水平,更是权衡后勤保障。一句话,打仗打的是后勤。在二张大战之中,张郃是攻,张飞是守。张郃处于地理的劣势。张飞是刘备的三弟,倍受刘备诸葛亮的无条件信任与支持。而张郃是从袁绍过来的降将,未受曹操绝对信任,还在攻取张飞驻守的巴西与主帅曹洪意见相左。因此,张郃的人心不如张飞。
张飞以自己的「莽」为表,以自己的「勇」为名,以自己的「智」为质,一举打败倍受刘备诸葛亮所忌惮的张郃。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