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悲鸿先生是中国新美术界的前驱者。在同时代里与他齐名,且亦以倡导中国绘画革新论或改良论出现于画坛的林风眠和刘海粟等,于研究近代中国画史者的心目中,均没有徐悲鸿之受到重视,或在历史上赋于显著的地位。中国画是徐悲鸿作品中最杰出的部分,也是他最受推崇的部分。
中国新美术的前驱者-徐悲鸿
徐悲鸿生长在一个旧新代替的时代,如果说比他年长三十年的齐白石是中国旧传统的结束,徐悲鸿则是中国新绘画的起点,因此,在许多旧新交替的时代一定会有的混乱、纷歧、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我们理出了一条历史主流,除去芜蔓的枝叶,找出主干,我们就因此以徐悲鸿写实的油画建立起他在中国画史上特殊的历史地位。
(蒋勋《 再版序》台湾省雄狮图书公司1978年5月)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如果综合他的崇高品德,卓绝的艺术造诣,对振兴民族艺术的宏伟抱负以及在艺术教育方面所作的四个巨大贡献来认识先生,不由我们不承认,“ ... ”以来,一人而已。
(刘汝醴《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道路》1984年9月)
悲鸿先生是中国新美术界的前驱者。由于他的父亲是画家,故对于祖国文化遗产颇有深厚的亲灸。又由于早年赴法国勤苦学习,故对于泰西近代画法复有真切的揣摩。就因有这样的根底,悲鸿先生的画颇能融会新旧而创立一独自的风格。近十余年为慢性肾脏疾患与高血压症所苦,限制了他的从事创作的体力,使他未能得到应有的更大的成就,是一遗憾。
悲鸿先生于作画外,复尽瘁于美术教育事业。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似乎更大。他曾屡次主持国立高等美术院校,现代中国美术家,大多受过他的熏陶。他的注重基本训练、主张师法造化、反对 ... 、尊崇文化遗产的教育宗旨对中国美术界是发生了良好的影响的。
(郭沫若《纪念徐悲鸿先生》,原载195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悲鸿先生一生热爱祖国传统绘画艺术,他对中国画、书法、绘画理论都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创。同时他也推崇西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十分喜爱那种生动真实而美妙地反映和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素描、油画、粉画、水彩等,他是我国第一位把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介绍到中国的主帅,将西洋绘画之精华深汇于传统的中国画中,指出了改造中国画的正确途径。先生历来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以采入者融之。”先生所肯定和推崇的是传统绘画中“以造化为师”的现实主义优秀部分,他竭力反对那种缺乏生命力的、守旧的、食古而不化的艺术;他对西方绘画也不是盲目崇拜,同样竭力反对全盘西化,力主“兼收并蓄”,悲鸿先师是我们研究西方艺术成就最卓著,造诣独深的一代大师。他所创造的大量艺术作品,开创了我国现代美术发展的正确道路,他是民族艺术革新的领袖,他“艺融中外”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新美术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徐悲鸿先生一生捍卫正义,追求光明,在 ... 的旧社会,他从不与反对统治者和权贵们合作。他热爱 ... 和新中国,在建国初期为新中国美术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
悲鸿先生为人平易谦和,治学、治艺严谨刻苦;生活艰苦朴素,助人为乐,他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表现出我们伟大民族所具有的抽贞坚强的毅力。他曾有句名言: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否则就经不起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各种磨难,而达不到任何成就。
(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纪念徐悲鸿(1983年)》)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音乐家或画家,不管是否能阅读外国语文,或曾放洋留学,多少皆受到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而民初的画家里头,在作品上表现外来影响最显著,且以革新姿态突出于近代国画画坛的,当首推徐悲鸿了。
尽管说徐悲鸿在西洋绘画中所吸取的写实主义,于一八七四年第一次巴黎印象主义画家联展时,应已在美术潮流中告了一个段落。我们也因而能够指出:他的艺术观与现代西方的距离有着一个世纪的遥远。但是民国以来的中国画家里,他却无可否认的是拥有过最大影响力的画家。在同时代里与他齐名,且亦以倡导中国绘画革新论或改良论出现于画坛的林风眠和刘海粟等,于研究近代中国画史者的心目中,均没有徐悲鸿之受到重视,或在历史上赋于显著的地位。
其所以如此,固然有徐悲鸿个人处世的才能和手腕;与政坛上的要人建立过深厚关系的渊源,而能在一九二七年由欧洲回国之后,就开始接管中央大学的艺术系,又出任北京艺术学院的院长,以至当时有志于绘画的青年,几乎可说是在他的指导或影响之下成长的。然而初受西潮冲激的中国文艺界,对西方绘画历史渊源的认识尚在朦胧的阶段,只凭一点初燃的革新意识,便将徐悲鸿尚在尝试中的这条可能发展的途径,夸大宣扬而奉为绝对的必然越势,无形中徐悲鸿的声望便因而倍加增高了,有如十九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大卫(Louis Davib)所控制下的巴黎画坛,他影响中国画坛达数十年之久。
(谢里法《从中国近代画史看徐悲鸿的绘画》,原载《徐悲鸿》台湾省雄狮图书公司1978年5月)
一九二七年徐悲鸿留欧归国,到一九五三年九月因病身亡,前后二十七个年头里,不论是在中国的画坛上,还是美术教育界里,他均稳稳地占据着最崇高的一个席位。从他在当时与政坛人物的关系来说,这个座位他可以坐得十分稳当。然而在画坛上,由于他打的是革新的旗帜,因而便要招来一般保守的国画家以及不同路线的西画家们(或持不同意见的革新国画家)的抨出。西画家对他的攻击,多数出自私人的恩怨,谈不上有什么较明显的关于路线的争论。致于保守派的国画家,当然要以千百年来一脉相传的古有法度来衡量徐悲鸿的水墨画,于是认为他的布局和笔韵均无法达到传统文人画精神里的超然意境,结果流为对表面形似的完整性的掌握,也就是说他欠缺了文人画所拥有的古拙和含蓄,画格也就低落了。这是一九二九年间的事,徐悲鸿为了答辩,曾向报刊的记者发表书面声明,以阐明他在国画上的主张;他认为在艺术的进展过程中,虽必须不断吸取古代艺术的精华,学习古代艺术家的创作精神,但万不可以摹仿古人为满足。这论调在现在读来并无出奇之处,然而在当时因袭古法而越不出古法的中国画坛,他确是将自己的意愿赋之实践的一个画家--他自信能把学自西洋的写实 ... ,来为国画的前途开拓一个新的局面。
(谢里法《中国近代画史看徐悲鸿的绘画》,原载《徐悲鸿》台湾省雄狮图书公司1978年5月)
徐悲鸿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其作品吸收了中国和西方的优良传统。虽然,他已于三十年前逝世,但是,他对现代美术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作品对中国美术本世纪的方向仍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徐悲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与同一辈的中国其他很多画家相似。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父亲给他以传统式的训练,年轻的时候,他便负笈巴黎,在那里学习西方绘画技巧。他在巴黎学到的东西,对他后来的作品有重大影响,同时,直至今天,对中国美术和美术工作者也有重大影响。
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是活力充沛的马。他以畅快的笔触写马,象征人民对自由的憧憬。有些评论家说,爱画自由奔放的马,反映出画家对人类终会取得自由的信念。
以徐氏的马为主题的壁画,仍然是今天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极为欢迎的。同时,他的画马也出现在多款邮票、插图和纪念馆外巨型的张贴广告上面。
当然,徐悲鸿纪念馆展出了不少栩栩如生的画马,但并非全部都是画马。可以说,纪念馆展出的作品,反映出徐悲鸿全面的美术天才。在传统美术的画廓里,还有描绘其他动物的画,包括公鸡、水牛和鸟类在内,以及描绘历史神话和风景名胜的画。
中国画是徐悲鸿作品中最杰出的部分,也是他最受推崇的部分。他在巴黎对解剖学的研究,给他的人像画带来新的光彩。他为他的印度诗人朋友泰戈尔所写的人像画,在这个方面显得特别成功。同时,他在中国画中对水彩和素描的运用技巧,对中国美术也有很大影响。
不过,徐悲鸿对西方油彩技巧的运用,看来就没有那么成功。他模仿十九世纪的浪漫作风,但摒弃与他在巴黎同时学 ... 毕加索等人的抽象作风。
今天,在中国各个美术学院就读的学生,仍然是在模仿徐悲鸿主张的那种情操和作风绘画。抽象派作品在中国并不受欢迎。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徐悲鸿逝世时止,他出任过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这段期间,他在全国的影响,非常广泛。然而,徐悲鸿的影响并未因为他的逝世而停止。可以说,他的影响在他逝世以后仍然非常强大。
直至现在,徐悲鸿及其作品,在台湾省和中国大陆都受到推崇。这是由于他对中国的传统画有个人独创的风格。在北京为他建立纪念馆,正是为了表彰他那大无畏的精神。
(《大陆和台湾省都推崇的画坛巨匠徐悲鸿》,原载1983年8月12日——13日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