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

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生平幼习书法,4岁能写径尺大字,代宗曾召试,喜而抱至膝上,赐果钞。弘治八年,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累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李东阳的诗作以拟古乐府较著名,咏怀史实、抒己感慨,或指斥暴君虐政,或同情人民疾苦。李东阳为官50年,史称其"坐拥图书消暇日",故著作颇多。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简介>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这一方针是开国功臣朱升提出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祖居泗州盱眙。于是,他们就把幼小的朱元璋送到附近的皇觉寺,并让朱元璋拜寺里的老和尚高彬为师。日后,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为建立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勋,成为开国元老。这时,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于受压迫的性格。这时朱元璋年仅17岁。

四朝大学士-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徐溥

成化二十三年任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参与机要政务,弘治五年,徐为宰相,曾三主会试,其得行均受人们称颂。因徐入阁为相12年,颇有政声,故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徐阁老”。徐于弘治十二年九月十一日病卒于家中,享年72岁。皇上闻讣,辍朝一日,赐棺木米布。徐溥储豆明代学者徐溥在求学期间,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徐溥就凭着这样的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行道德,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刘宇亮

刘宇亮,绵竹人。宇亮短小精悍,善击剑。时大清兵深入,帝忧甚,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帝喜,即革总督卢象升任,命宇亮往代。乃留象升,而宇亮仍往督察,各镇勤王兵皆属焉。宇亮大怒,传令箭:亟纳师,否则军法从事。宇亮乃驰疏劾之,有旨逮治。帝自是疑宇亮不任事,徒扰民矣。国观方冀为首辅,与嗣昌谋倾宇亮,遽拟旨军前斩光祚。佥谓宇亮玩弄国宪,大不敬。宇亮竟以此去位,而国观代为首辅矣。已而定失事者五案,宇亮终免议。

少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刘吉

其时曹御史及欧阳旦等一批人,不断弹劾他,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人们奈他不得,这说明了明朝的吏治已经糟透了。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所以当时人们说内阁三成员是“纸糊三阁老”,说六部尚书是“泥塑六尚书”。河北省《博野县志》第472页载:“明刘太师刘吉墓,在今程委镇张家庄村西”。

孔贞远

孔贞运,字开仲,号玉横,一说是句容人,一说是安徽建德人。孔闻敕次子,孔子六十三代孙。朝臣多按魏的意图行事,贞运不畏权势,不与魏往来。崇祯末年,贞运忧劳成疾,辞官归里。明亡,贞运不胜哀恸,不久病故,终年71岁。孔贞运在任南京礼部侍郎时,为正民风,禁游女,毁淫祠,使南都靡丽之风为之一变。代为辅相时,适逢郑三俊、钱谦益与原辅相温体仁进行权利之争,钱失败,贞运竭力营救,俱从宽处置。

“大明”国号的由来

元朝末年,韩山童称明王,率三千明教徒起义。韩被元军捕杀后,其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统辖各地明教的义军,朱元璋即是小明王的部将。朱元璋建立新王朝后,一些农民出身的将领自然赞成以“大明”作为国号,一些地主阶级出身的文臣,如刘基等人也认为日月是朝廷的正祀,为历代皇家所重视。再则历代王朝的宫殿名称被冠于大明二字的也很多。古代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虽说巧合,但很吉祥。

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商辂 连中“三元”者-商辂

为连中“三元”者。商辂商辂,字弘载,淳安人。太子已经改了,商辂改任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赐府南薰里。上奏弹劾说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皇帝下令抓捕了他。皇太子立,加封太子少保,升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升谨身殿大学士。悼恭太子去世,皇帝担心无合适人选继位。于是派太监怀恩传旨,严厉批评了商辂。高瑶请求恢复代宗年号,黎淳上书极力反对,并诋毁商辂。

五朝元老-高谷

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道,主持正义,后因年老主动离职回家。历官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由中书舍人升至内阁大学士,故被尊为“五朝元老”。高谷从南直隶视察灾情回都,闻讯竭力营救,独陈其冤,使林聪获赦并官复原任。消息传来,朝野震惊,高谷支持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外故,同时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继大统,是为代宗,年号景泰。帝不纳,亦不深罪高谷,逮龚遂荣,未几亦释。

朱元璋是否葬在明孝陵

明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先于朱元璋去世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朱元璋定陵名为“孝陵”。2003年7月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十七届会议审议,明孝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朱元璋如此费心地修建自己的陵墓,但他死后到底是不是葬入孝陵了呢,明清以来直到现在,许多人对此表示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