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代 “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 [专家点评]清代“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清代“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竹肌呈棕红色,留青竹筠呈鸡油黄色。留青技法在唐代已经出现,也称皮雕,属低浮雕范畴,是在竹的表皮上进行雕刻,将雕刻成图案以外的竹皮去掉,露出竹肌为地。“小村流香”画名不俗,非文人、墨客一时雅兴所为,而是久居水乡,深谙水乡之美的人,对水乡的真情赞美。“之璠”款为阳文。
[专家点评] 战国 鎏金人擎铜灯 [专家点评]战国鎏金人擎铜灯战国鎏金人擎铜灯通高19.2厘米,铜人高6.9厘米,灯盘口径8.8厘米。这件奇特的照明用具,由灯盘、灯柱和铜人三部分组成。铜人遍体鎏金,身着楚服,长袍及地,下摆饰错金勾连云纹。该器物整体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手法简单,造型浑朴。在力学原理的运用和工艺装饰上,拙中见巧,可谓楚文化的精品,同时也表明了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冶炼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清乾隆 青玉如意 [专家点评]清乾隆青玉如意这块清代青玉如意,由整块青玉材质雕琢而成,玉质通体纯净,选材极具精良,体长40.6、身宽11.3厘米,柄身细长微曲,呈流线形,五只不同方位、姿态各异的蝙蝠及寿桃、梅花、瓜蔓等福寿类图案巧妙合理搭配于细腻温润的玉如意之上,轮廓雕琢清晰,造型优美别致、笔触生动活泼,寓意尤为深刻。
[专家点评] 近现代齐白石 虾 [专家点评]近现代齐白石虾齐白石曾无奈地说:“予年七十八矣,人谓只能画虾,冤哉!”,诚然,认为齐白石只会画虾是外行家言,就像提起徐悲鸿是画马的,黄胄是画驴的一样可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齐白石的虾确实画的好,人们喜闻乐见,亦是事实。齐白石湖南湘潭人。又有“中国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专家点评] 明文徵明 草书扇面 [专家点评]明文徵明草书扇面文徵明无疑是一位具有卓越艺术才能的才子,他不仅能画山水、花卉、人物,书法亦是兼擅多体,他的小楷、大字行书及小草书倍受人们的称许。这件草书扇面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纸本,纵17.7、横48厘米。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著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有踏床交杌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有踏床交杌这件黄花梨小交杌杌面支平55.7×41.4、高49.5厘米。杌面及杌足之下的横材共四根,用方材。杌足四根用圆材,但在穿铆轴钉的一段,杌足断面亦作方形,故意留而不削来增其坚实。交杌在折迭时,踏床可取下或翻转过来,以便携带。杌面用丝绒编成,是近年穿织的。明代交杌传世极少,这是保存完好、...又极精的一件。
[专家点评] 清初 竹根雕仙人乘三多槎 [专家点评]清初竹根雕仙人乘三多槎竹根雕仙人乘三多槎高15厘米,长26厘米,宽13厘米。竹根...,作者以一块近根处的厚竹根刻制出一条槎舟,舟首长翘舟尾置放着一堆连梗并蒂莲的寿桃、佛手和石榴。佛手、石榴、桃组合在一起,成为三多,寓意“多福、多子、多寿”之意。尤其老人悠闲喜悦的神态,充满了自足的生动情韵,使作品更显得古趣昂然,是清代初期根雕艺术中的佳作。
[专家点评] 清雍正 端石留耕砚 [专家点评]清雍正端石留耕砚此清雍正端石留耕砚为老坑石,右上阳文篆书“留耕”二字,左上方圆角方池。砚匣为此檀木,砚长17.8、宽11.2、高2.5公分。余甸初名祖训,字仲敏,改名甸,字田生,晚更号芳初,又字修吾。康熙四十五年进士。雍正壬子十年弃官归田。余甸博学多才,工书法。
[专家点评] 战国 错金银龙凤纹铜樽 [专家点评]战国错金银龙凤纹铜樽战国错金银龙凤纹铜樽口径24.4厘米,通高17.1厘米。错金银龙凤纹铜樽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平坦的底面三足鼎立;圆圆的腹外两只衔环相互对称;隆起的盖面上四个鸟形钮饰翘然而立,四只小鸟双翅紧收引吭远眺,呈蓄势待发之态;足为兽面蹄形。“错金银”是春秋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工艺,即用金银或者其他金属的丝、片嵌入铜器表面,形成文饰,再用磨石错平磨光。